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 >

第26部分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第26部分

小说: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抄这么长的书有凑字数之嫌!非学安意如大海,只为静心似平湖。实在是欲让大家明白子金山想说什么:

  一、说袁术已是“冢中枯骨”只不过是句形容而已,是不妨碍继续说“吾早晚必擒之”的;

  二、这里主要欲说明的是:陈迩冬先生发现的错误本身就是他自己的错误。—“……他说的也不是袁术,而是袁术的先人。”这个论断明显是错误的。

  上面《品三国》文中:孔融说:“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耶?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也就是说,你不必担心,老袁家那“四世五公”早就在坟墓里了,怕他做甚!

  —这样解释孔融的话对吗?这里很清楚:孔融明明是在说“袁公路”本人呀,与“老袁家那‘四世五公’”何干?哪能跟着陈先生继续错下去?对大师们故意装着看不懂这么粗浅的半文言文,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

  还是继续我们不会有什么“青梅”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正好有军情来报:淮南的袁术皇帝做不下去了,欲将皇位让给他一直不屑的嫬兄袁绍,并献上从孙坚###那儿勒索来的皇家御印,那袁绍竟然默认,派儿子袁谭从青州迎接。

  淮南去青州必经徐州,刘备趁机表态,要督军去徐州截击袁术。曹操未经细虑,便应允了刘备协同大将朱灵一起带兵前往。刘备生怕曹操变卦,借口战机稍瞬即逝,点兵匆匆而别许都。

  程昱、郭嘉闻曹操派刘备出征,一起放起了马后炮:“刘备不可纵!”曹操虽然醒悟,但后悔莫及。

  那刘备如同鸟出牢笼,鱼归大海,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了。

五十二 曹操不该对“盟军”开火
喜爱下棋的人都知道这么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其实不然,实际上旁观者的清都不是清在对局的当口,而是局后经过分析才变得“清”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历史问题能头头是道,只是因为我们是后代人,离得越远,看得越清楚。

  问题是历史上所有的政权都是按自己的政治需要来解释历史的,那就离得再远也不会清楚了,一般都会是气愤填膺的指责古人的。

  对于曹操一时疏忽放走了刘备,史学专家们目前争议都不大:都认为这是曹操的一次大失误,有争论也是失误的程度不同而已。

  对此子金山不敢苟同:我认为曹操没做错什么,站在曹操当时的角度上看,放一个并没有发觉叛变的左将军出去督军作战,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大师们肯定会说了:问题在于派谁去,正是大意派出了刘备,才为以后的赤壁大败伏下了隐患。

  实际上问题不在于派出不派出刘备,以刘备当时的弱势,把他放到哪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不是什么失误。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还兴许是做对了:让一个身边的定时炸弹自己引爆了总不是什么坏事,留在身边,杀又杀不得,用又用不得,那才是将来的大麻烦。

  有人会说:等政变的密谋暴露了时,不就一并解决了吗?这不是我们替曹操一厢情愿吗?如果在刘备的参与下,曹操依旧被蒙在鼓里呢?万一密谋成功了呢?

  关键问题不在这里,也不是派谁出征,而是这次截击袁术的行动有必要吗?要让子金山说,曹操应该给袁术派上保镖暗中保护那袁术安全过境才对,袁术送国玺对袁绍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曹操欲消灭这个难得的宝贝才是最大的失误!

  须知,曹操现在最主要的敌人是袁绍,能把袁绍从政治上搞臭、内部搞乱、神志搞晕才是最紧迫的事情,欲做到这些,舍袁术其谁?

  让我们做个假设:袁术顺利通过了徐州,到达了袁绍身边,献上了那块能使人疯狂的国玺,袁绍大喜,后面呢?对他这位一直看不起他的兄弟怎么安排呢?这恐怕是袁绍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袁术的工作情绪特高涨:哥啊,以前都是兄弟我吃多猪油糊住心眼了,你当哥的大人大量,别跟我这个不争气的兄弟一般见识,谁叫你是哥呢?兄弟我以后只能跟着哥讨碗饭吃了,先给安排个工作吧,工资多少的兄弟我不争,只要能养住我那些娘娘妃子就行,那可都是你弟妹呀?

  袁绍的头有点大了:这……远来辛苦,先休息,革命不分先后,工作不在一时,咱明天再谈这事?

  袁绍晚上盘算开了:不管怎么说,人家也是做过一届皇帝的人啊,收做部下?不妥,大义灭亲宰了他?好像也不妥,倒不是说袁绍多看重亲情,主要是落个杀弟的名声受不了,这可是一个挂明牌的朝廷钦犯,隐藏起来?不行,送交朝廷?也不行,那不成了我向曹操邀功请赏?

  以前有过这么个先例:袁绍的主簿耿包看出了袁绍的美好理想,想提前拍个响马屁,便私下里对袁绍劝进:“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后汉书&;#8226;袁绍传》)袁绍觉得应该把耿包的建议让将军、幕僚们讨论一下,集思广益么,谁知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倒是议出了一个必须立斩耿包的结论:妖妄宜诛!袁绍不敢犯众怒,不得已杀了耿包,按史书说:以弭其迹。

  可现在是自己的亲兄弟呀,能说宰就宰么?就算不管后人咋说,杀了这个罪该灭九族的兄弟,那国玺怎么处理?上缴给曹操?呸!那叫下发给曹操,坚决不干!还有,这献玺大功该怎么奖赏这位该杀的兄弟?

  难煞人也!怎么一眨眼天亮了?唉,一夜无眠呀,看来以后别想睡安生觉了。

  容子金山再假设:袁绍自有了国玺,更加骄心膨胀,立时称帝于邺城,当然,那个什么“仲氏”国号是绝对不能用的,另起个什么国号呢?对,先占了那个大清的国号吧,于是不顾文武部属的反对,宣布大清国成立了!

  没想到袁绍身登九五的举动却带来了众叛亲离的后果,与“仲氏”帝国一样,招致了举国###,当然也不会再有什么官渡大战了,应该是邺城保卫战才合理,结局就不用再假设下去了吧?大清国民心丧尽,国破人亡,历史一下少了二百多年?!

  还用假设袁氏兄弟别的可能吗?暂时同心协力,黄土也变成了金,那也免不了兄弟俩为争金再次反目成仇呀,还是会把袁绍的小独立王国搅成一锅烂粥。

  所以,袁术去了冀州,其实是给袁绍送去了一个大祸害,现在是曹操替袁绍除了一大害,不是个大失误是什么?

  实际上,历史是可以假设的,不管你怎样假设,都不会影响历史的丝毫进展,可是,能让我们了解另一种可能的结果,何乐而不为?

  由于曹操的这次决定出兵的失误,曹操才接到了令他又惊又气的紧急军报:徐州刺史车胄被刘备袭杀,刘备自领徐州牧,宣布独立,拥汉反曹!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十三 有几个“倒霉蛋”就有几个“幸运儿”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世上的事历来如此。有暴富的必然有速贫的,有得意的必然有丧气的,有贪的才有贿的,有信的才有骗的,有船行顺水的就少不了逆水行舟的,有幸运的就会见到倒霉的。

  在曹操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日子里,袁术幸福的生活快过到头了。初登大宝,他找到了开国之君的感觉,乍称皇帝,也尝到了亡国之主的凄凉。淮南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人民相食,饿殍遍地,士兵们每天靠打水草、撸树叶果腹,袁术则大封数百嫔妃,锦衣玉食,兼罗纨,厌梁肉。很快,“仲氏帝国”的一国收入不够他一家花销了。

  别说管一个国的事了,就是他一家的事他也没能耐玩转,就他那一帮老婆也照样忽悠得他睁眼犯晕,闭眼发昏。

  袁术最喜欢靓妞,司隶冯方的女儿,生得天姿国色,时随父亲避乱扬州,被袁术见到了,大悦之下,强纳为妾,新女嫩人,当然爱不释怀。其他几个老婆理所当然地吃醋捻酸,于是便爱心无限地忽悠冯氏小妞:“将军贵人有偏好,最喜欢有志节的女人,你只要成天涕泣忧愁,必然会敬重你。”

  那冯氏女毕竟人小智短,信以为真,以后每见到袁术便垂泪流涕,袁术以为小孩家心里想不开,也跟着忧烦。诸夫人一看时机成熟,就联手勒死了这冯家小妞,又伪造了上吊自杀的现场,袁术就真以为是想不开自尽了,埋了也就算完了。

  建安四年夏天,老袁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一狠心烧了自己的宫殿,去投奔自己的部下陈简、雷薄。结果被部属拦住路不让过,拒绝接纳。士兵们都给饿散了,袁术忧愤无奈之下,才决定把刚当上不久的皇帝让给袁绍,再是小娘养的,也毕竟一个爹不是?

  结果在去青州的路上,知道徐州所有道路被他最看不起的刘备给封锁了,只好回走寿春,行至江亭,又渴又饿,向随身的厨师张嘴要碗蜜水喝,人家损道:“只有血水,哪来得蜜水?”煮了一碗谷壳送上来,那玩意儿,袁术这样的四世三公的后人实在咽不下去啊!

  又气又悲又饿又病,仰天长啸:“我袁术怎么落到了这种地步?”连续大口呕血而死。妻子嫔妃们都被庐江太守刘勋给收容过去了,连袁术的女儿也一并带过去了。直到后来孙策攻破庐江,才算被孙策给照顾了起来,再后来女儿被送到孙权的宫中,此是后话不提。

  而他往常看不起的哥哥袁绍却是最风光的时候,围攻易京的公孙瓒已接近尾声,外城已破,就剩了被公孙瓒称为高京的那座大楼了,当然这也是公孙瓒最难受的日子。

  公孙瓒无奈之下,只得求救于黑山军的张燕,张燕还真的集结了十万大军来救往日的克星兼盟军,谁知通讯不密,联络的暗号被袁绍给劫了去,公孙瓒见到烟火暗号,以为是张燕的援军到了,便开了铁门,配合接应,袁绍的突击队趁机一拥而入。

  公孙瓒紧急登楼最高层,却不是为了浮云遮眼望,而是为了免遭一刀之辱,横下心来,先宰了妻子,后杀了妹妹,然后点燃了柴堆自焚,谁知还是迟了一步,被挖洞而入的袁军一刀割下了头颅。

  公孙瓒的人头被袁绍传送到了许都。明是向朝廷告捷报功,实乃向曹操示威恐吓:看见了吗?这就是与我袁绍作对的下场!

  曹操当然清楚袁绍的头外之意,怎奈此时的袁绍为朝廷拜封的大将军,赐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并兼督冀、青、幽、并四州,与他翻脸还为时尚早,只好委曲求全。还是先解决南边的张绣吧,现在又多了个反叛的徐州刘备。

  那刘备刚占徐州,力量有限,剿灭不用出动什么大军,派司空长史刘岱、中郎将王忠率精兵五万,前去###即可。

  刘备此次出兵徐州却是处处顺利,只是大军过境下邳,那徐州刺史车冑竟然不出城拜会,这分明不把身居高位的刘左将军放在眼里,甚至有点敌意,刘备也就送去军令,命其准备供应大军粮草,并没有在意他的礼节不周。

  等到探明袁术已返寿春,刘备便令朱灵亲回许都请示曹操,徐州之机动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方略。那朱灵隐隐觉得不妥,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听从左将军的军令,他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借机宰了自己怎么办?只得交出指挥权,仅带几名亲兵回许都复命。

  现在刘备已经全部掌握了部队,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