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421中国发现世界 >

第57部分

1421中国发现世界-第57部分

小说: 1421中国发现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月蚀中用花费的时间测量经度(JO和MP)
  用日圭和水钟,中国人能测定经历的时间,一分一分,贯穿白天和夜晚。他们也能够预测到一次完整的月蚀发生的时间—大约每六个月某个地点穿过地球。给航海家和天文学家的指示如下:“在未知的领土中登陆之后,从下一个完整的蚀开始的时候,要一直等到第三个过程发生和黑暗开始消失。也就是当第一束光线出现的时候,月亮开始从它的月蚀过程中出来的时候。在新领土上的观察者和在北京的天文学家同时观察夜空,确定一颗通过当地的子午线的主要的星。”这条子午线是一条在天球仪上想象的线,它从观察者的天极以北的位置一直延伸越过观察者的头顶(观察者的顶点),终点在观察者南端的天极。沿着这条想象的线,观察者选择一颗穿越这条线的已知的星。这一点是所有观察者的关键点。
  当那些新发现领土上的天文学家回到北京的时候,他和在北京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比较记录。从国外回来的人的记录中显示:在月蚀第三个过程的时候,阿尔发星(alpha)从当地的子午线通过。而北京天文学家的记录显示:当月蚀第三个过程的时候,贝它星(beta)也从当地的子午线穿过,两者都是众所周知的星。他们现在已经弄出了时间保存装置。它们是从日圭上刻下来的。他们等阿尔发星穿越天顶时,开始用他们的时间测量装置测量直到贝它星穿过他们的天顶。阿尔发星和贝它星穿过天顶所消耗的时间就是地球在两个观察者之间旋转的距离——一个在北京,另一个在新发现的土地上。地球每24小时旋转360°。因此,如果我们假设阿尔发星和贝它星相继通过的时间间隔是6个小时(它花费地球旋转的四分之一时间),那么北京和新发现土地之间的经度差异也是全球总经度的1/4,也就是360°或90°的1/4。
  

附录四(3)
GM的注释:这种精致的设置被月蚀U1、U2、U3 和U4四个过程所描述并能运用一些平均数去减少一些错误。
    理论的证据(JO和MP)
  我们决定通过观察2000年7月16日、17日的月蚀来证明我们的理论。我们从塔西提岛(Tahiti)横穿太平洋到新加坡都安排了观测小组。非常巧的是,我们选择的地点正是古代中国人建立观测平台的地点。
  2000年7月16日、17日关于月蚀的观察。正如所看到的那样,单个观察的误差一般是正负°或者更小。因为一度相当于4分钟的时间,所以这个误差相当于6分钟。两个观察者联合起来的误差被2除之后就更小了,大约只有正负°。
  这就是从无论什么星经过当地子午线的春分点被测量出来的天球经度的观察表格。一条直线从北方越过观察者的头顶伸向南方。天球上的经度是沿着星图上赤道测量出来。因此,在339°(塔西提)测量出旋转的圆筒型星图的方位。在U2到U3这个过程所消耗的时间能够通过这个圆筒型星图从339°往后旋转到360°到368°—这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平均误差:塔西提°,新西兰°,墨尔本°,新加坡0°。我们观察者都是业余的观察者;但随着更多的训练和更多的经验,我们得出的误差会逐渐降低。
    实际的运用(GM)
  结果中有着令人吃惊的内容,因为经度是从在东面的塔西提66海里的误差到在西面的新加坡没有经度的误差被计算出来的。在新加坡和新西兰之间有6海里的经度误差,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间则没有。横穿了地球几乎1/3计算出来的经度,其误差是66英里。
  古代中国人已经测出的经度和奥利弗(Oliver)教授小组所测的一样精确。这个方法非常卓越,不像纬度的计算,不需要六分仪,也不需要时钟,惟一所要的仪器是精确测量消耗时间的装置,即日圭。
  由于精确地测定了马六甲(新加坡)的经度; 中国人的船队现在可以在印度洋周围—苏门答腊(Semudera)(Sumatra)、安达曼群岛(Andamans)、栋德勒角(Dondra Head)、锡兰/斯里兰卡、印度马拉巴尔(Malabar)海岸的卡利卡特(Calicut)、非洲东部的桑给巴尔岛(Zanzibar)、塞舌尔群岛(Seychelles)和马尔代夫群岛(Maldive archipelagos),这些土地上使用他们的观测平台和日圭。所有这些地方都表现在《武备志》(Wu Pei Chi)图里,这些都得归功于郑和提供的信息。考虑到这么庞大的一支舰队在从事测量工作,怀疑横穿印度洋的经度怎能在一次蚀中就被测定是没有理由的。我认为这就像在坎提诺(Cantino)图中看到的结果那么巧,非洲东部的海岸看上去好像是在海洋卫星的帮助下描绘出来的。
  郑和的天文导航术的卓越之处不仅来自于其专业性,还来自每支舰队,每支舰队对整体的贡献要比各自的成就大得多。
  确立老人星和南十字星座的阿尔法星与贝它星的正确位置,使得中国人能够把它们当作参照点来用,就像利用北极星一样(参看《武备志》图中对苏门答腊〔Semudera〕和栋德勒角〔Dondra Head〕之间的通道的描述)。当他们向北航行时,他们测出了北极星的纬度,使得中国的航海者们能够计算出地球圆周的一半。从赤道向正北航行到北纬40°的距离是2400海里(10000里);因此,向北极星再航行50°,那就是12500里;那么,地球的圆周必定是100000里。因为他们知道老人星和南十字星的位置,他们就能利用地球的尺寸去测定南极的准确位置(南极是极地的星星的中心—低于南纬68°的地方,老人星成为了拱极星)。因此,他们能够测定南磁极的位置,进而确定真正的南北方向。
  现在中国人已经掌握了绘制精确的世界地图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纬度、经度、大小、方向。他们打算凭此去精确地绘出每一块大陆。他们的劳动果实经由达康提(Niccol榙a Conti)传到了欧洲,使得欧洲人带着以中国人的地图为基础绘制的地图,沿着中国人的发现之旅开始了他们的航行。
  中国人在1421~1423年间使用的观测地点
  

附录五
  附录五  因特网上的进一步信息
  1 1421年12月中国人的船队穿越加勒比海的航线的再现
  2 祖阿尼·匹兹加诺(Zuane Pizzigano)地图上地名的翻译
  3 1459年毛罗修士(Fra Mauro)平面球形图上的用语
  4 中国人的船队从福克兰到南极区的航线的再现
  5 皮里·雷斯(Piri Reis)地图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动物和植物词旁的说明文字的翻译
  6 中国人的船队从南极到澳大利亚的航线的再现
  7 让·罗茨(Jean Rotz)地图已确定今地的地名的翻译
  8 瓦尔德泽米勒(Waldseemüller)地图上确定今地的地方
  9 坎提诺(Cantino)地图上确定今地的地方
  10《武备志》(Wu Pei Chi)里的中国星表的摘录
  11 纽波特圆型(Newport Round)塔—天文学校正和臼形容器的细节
  12 萨卡拉门托①(Sacramento)发现的中国帆船的说明和进一步的参考书目
  13 比米尼②(Bimini)发现的中国帆船的说明和进一步的参考书目
  14 鲁阿普基(Ruapuke)发现的中国帆船的说明和进一步的参考书目
  15 瓦南布尔(Warrnambool)发现的桃花心木船的说明和进一步的参考书目
  16 潘达南(Pandanan)发现的中国帆船的说明和进一步的参考书目
  17 作者和普塔克(Ptak)教授之间的通信
  18 有关DNA分析的纲要
  19 关于栋德勒角(Dondra Head)、马塔迪(Matadi Falls)、佛得角(Cape Verde)和圣胡利安(San Julian)的石刻的进一步说明
  20 最新的证据概要
  21 有关东方人和太平洋沿岸美洲人联系的书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