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421中国发现世界 >

第52部分

1421中国发现世界-第52部分

小说: 1421中国发现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
  在托斯卡内里(Toscanelli)写给葡萄牙国王的信中提道(在哥伦布航行之前):“……从你所知道的安的列亚(Anitilia)岛是波多黎各(Purtorico),于1421年由中国人发现的……到Cipangu(中国)……”
  在1492年10月24日星期三在西大西洋上哥伦布的记录:“我应该向西—南—西的方向航行,到达那里(到达Anitilia)……我已经见过了这个半球,在地图上面,它就在这个地区。”因此,根据哥伦布的论述,在他航海之前,加勒比(Caribbean)海出现在了葡萄牙的那幅世界地图上。
  ● 加布拉尔(Cabral)对南美洲的探险—第一个到达南美洲的探险家诺昂·德·巴罗斯(Jo媜 De Barrors)②写信给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Manuel)道:“国王陛下可能在由佩罗·达斯·比萨格都(Pero Daz Bisagdo)呈上来的世界(Mundi)图上见过这些地方。”
  因此,在第一批欧洲探险家起航之前,巴西就已经在葡萄牙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出现了。
   。 想看书来

附录一(2)
● 迪亚斯和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迪亚斯的编年者在描写他们到达好望角时写道:“他们看到了那个数百年来被隐匿的伟大而著名的海角……”这个海角画在了1459年的法莫拉(Fro Mauro)的平面球形图上(在当时Fro Mauro在葡萄牙政府工作)。
  因此在第一批欧洲探险家到达该海角之前,南非就已出现在法莫拉(Fro Mauro)的图上的,该图是为葡萄牙人准备的。
  ● 麦哲伦的“首次环球航行”—在进入麦哲伦海峡之际,麦哲伦平定了一次叛乱:“海军将军说他知道有另外一个海峡,能驶出(到达太平洋),他已经在葡萄牙国王的海军图上见过了……”后来麦哲伦穿越了太平洋,遇到了利马萨瓦(Limasava)国王。麦哲伦的编年人提醒道:“他(麦哲伦)向他出示了那张海军地图……告诉了他,他是怎样发现麦哲伦海峡到达这儿的……”
  因此,根据麦哲伦,所谓的麦哲伦海峡与太平洋一样,在他航行之前都已经出现在了葡萄牙人的地图上了。
  ● 库克“发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那幅出现澳大利亚的“皇太子”地图(Dauphinmap,公元1536)属于一位名叫爱德华·哈利·约瑟夫·班克斯(Edward Harley Joseph Banks)①的英国海军大臣(the First Lord of the British Admiralty)所有,他和库克船长一起出行,是他买到这幅图的。自从亨利八世(Henry Ⅷ)起,英国政府就拥有了让·罗茨图,在这幅图上同时也出现了澳大利亚。
  因此,在库克船长航行之前,对于海军部而言,至少有两种方式可以得知关于澳大利亚的信息。
  ● 库克船长在皮瑞·雷斯图与皇太子图上所显示的暗礁处搁浅。这时他率领奋进号(HMS Endeavour),径直驶向现在被称为库克镇(Cooktown)的地方(这是延绵千里海岸线上惟一的港口)。在关于他踏上该港口的日记中写着:“这个港口太好了,太适合我们了,只是它没有听说过的那么大而已。”
    第二部分 只有中国舰队能在欧洲人之前发现新世界
  4.中国要求郑和去完成这项工作
  ● 于1430~1431年所造矗立刘家港(北纬31°7′、东经121°35′)和江苏(北纬26°、东经119°35′)的石刻上面记载着郑和到达了3000多个大小不等的国家(Duyvendak的翻译)。
  ● 在更远的一些地方,如锡兰/斯里兰卡(Ceylon/Srilanka)、印度洋、刚果(Congo)三角洲、佛得角、北美、巴西和新西兰都有石刻树立在那里。
  ● 在《武备志》中有一幅完整的中国星图保留了下来,该图显示了他们在哪一颗星辰之下。该图可能是根据北极星的起落来测量的。
  ● 一些地图也透露出这样的信息:疆理图(Kangnido)(非洲的东部、南部和北部);茅坤(印度洋)、台湾瓷器图(澳大利亚);玉器饰物(南极洲)。
  ● 中国和波斯的一些幸免于劫的记载也给出了一些信息,在日期方面记道:于1421年出发,于1423年返回:《明史》(Ming Shi)、《明实录》(Mingshilu)、《西洋番国志》(Hsi Yang Fan)、《国榷》(Kuo Chih)、《新校明通鉴》(Hsin Chiao Ming T’ung Chien)、《明纪》(Ming Chih)、《历史之精华》(Zubadatu’s Tawarikh)
  ● 印于1430年的中国的绘图本《异域图志》(The Illustrated Record  Strange Countries)显示出在印度有狮子和大象;在非洲有斑马和长颈鹿;在南美洲有犰狳、美洲虎和磨齿兽(Malodon)。
  ● 印于1597年的中国小说《西洋纪》(His Yang Chi)中描写了郑和舰队的经历。
  ● (南京)卫教授后期的作品《中国人发现美洲》(在中国大陆尚未发表)(The Chinese Discovery of America)。
  ● 卫聚贤(WeiChu…Hsien)教授的书《中国人发现澳大利亚》(The Chinese Discovery of Australia)(中国—东方艺术出版社,牛津)。
  5.发现的关键—确定了经度
  ● 皮瑞·雷斯图南面部分的巴塔哥尼亚海岸、福克兰群岛、南舍得兰群岛和南桑得威奇(South Sandwich)群岛绘制得相当准确。
  ● 不但海岸线绘制的很准确,而且南美洲特有的动物—美洲鹿(Huemil)、南美驼马和磨齿兽(Malodon)都在图上出现了(它们同时也出现在《异域图志》中)。
  ● 皮瑞·雷斯图是绘制在欧洲人到达南极洲400年前的,它上面也显示出安第斯山脉一直向北延伸到厄瓜多尔(Ecuador)。
  ● 联系到在皮瑞·雷斯图上的从赤道到南极洲的海岸线范围内的精确性,这只可能意味着该图的绘制是被这样的人完成的,即他们是同时乘坐了许多船只,甚至是在南极洲高纬度的地方他们都能判断出纬度的一群人。
  除了有着600年海洋航行经验的中国人,还有谁能够到达南极洲呢?在中国的文献记载中也宣称中国人到达了北极点(30次)和南极点(5次)。中国的航海图和星图是否也提供了答案?最显著的书是《武备志》,但在悠长的岁月里,这本书已经做了修订,不是所有的修订本的日期都能够确定的,我们怎么来确定这些修订本的日期呢?
  

附录一(3)
在《武备志》的航行说明上提供了在栋德那角(Dondra Head)(锡兰/斯里兰卡Ceylon/Srilanka)和苏门答腊之间的路线。机缘巧合,它的航线也是向东的。航线的轨迹的水流纬度是北纬6°。然而,有人建议中国航海家把北极星放在地平线上的一尺上面。这意味着在修订本上北极星的位置和它的实际位置是相差3°40′。运用微软的星夜(Starry Nights)软件(使用该软件能够计算出近两百万年以来在晚间星星的位置),我推算出《武备志》成书的时间该在公元1420~1430年间(由于地球的自转,每175年北极星的位置就会变化一度)。
  由于知道了《武备志》的日期,我就能够利用星夜软件比较在它上面的星辰。这是一个突破,因为我们能够估算出在皮瑞·雷斯图上罗盘位置(福克兰岛的西南),老人星在90°的仰角上。绘图者花费了那么大的气力来观测巴塔哥尼亚海岸,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根据老人星的起落,而老人星正好在他们的头顶。中国人的记载中也表露了需要对老人星的位置“修正”,况且南十字星的构象在中国天文学家那里早就被提到了。为了获得这个结果,皇帝命令船队往南航行(一个在南京的学术会议将要重点强调对老人星的早期论述)。
  所以经得起否证的证据也将会被发现,在那里老人星的主要星星就在90°的仰角上。在皮瑞·雷斯图上,这种情况是得到了准确的反映。迷幻岛和利文石(Livingstone)岛上山峦的位置是相当准确的。在南纬62°49′、西经60°38′的地方,中国人观测了它们,那是南十字星座主要星球十字阿尔发的偏差位置。
  现在中国人已能够判断出南极点的真实位置,也能够减去磁场的变化影响(在南纬68°以下,老人星和南十字星变成了极圈)。同时通过利用在老人星和北半球北极星的相互参照,在南半球他们也能够判断出纬度。如果配置几个船队,中国人就有能力测绘整个世界了。那么他们可能去何地从事这项工作呢?
  在南纬52°40′,即老人星的偏角,这时老人星恰好位于所有船只的正上方,从这同一基线出发,所有的都能观测到了。中国人的航行的确是沿着南纬52°40′进行的,这些证据在巴塔哥尼亚、克尔格伦(Kergulen)和坎贝尔岛(Campbell,该岛在皮瑞·雷斯图上很准确的绘制了出来)都能够发现的。
  在北纬28°30′,此地在地平线以下,老人星是看不到的。在此纬度上环游世界时,证据是能够找到的。
  在北纬3°,此地在1421年时,在地平线以下,北极星也是看不到的。在中国人的航海中,这样的证据也能找到的。
  在公元1421~1423年,被中国人使用过的观测平台
  蓝本为墨西哥听伽巴托(Tingambato)依华特齐奥(Ihuatzio)与密和阿坎(Michoacan)的金字塔(Pyramid)
  南美到澳大利亚
  南美到印度尼西亚
  6.中国人对经度的确定
  参见附录4“经度的确定”,这是所有证据里面一个重要的部分。
  7.对世界一些地方的观测
  ● 印度洋(坎提诺)
  900万平方英里的面积、数以千计的岛屿。假定船只之间间隔15英里,以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每天进行10个小时的观测,那么30艘船只将在印度洋上航行18个月。
  ● 南美和南极洲(皮瑞·雷斯)
  总计600万平方英里的面积—大约二十艘的船只也需要超过18个月的时间。
  ● 北美和北冰洋(坎提诺)
  总计120万平方英里的面积—大约四十艘船只
  ● 远东
  不能少于20艘船只,也需要超过18个月的时间
  ● 澳大利亚
  不能少于20艘船只,也需要超过18个月的时间
  综上所述,应该需要不少于130艘的船只,需要花费1年半的时间完成该任务。能够为绘图家皮瑞·雷斯、坎提诺、让·罗茨、瓦尔德塞米勒和匹兹加诺(Pizzigano)提供信息去绘图并有能力组建如此巨大船队的惟一国家只能是中国。
  8.中国船只的大小、基地和航行
  (1)船队
  “在明王朝的全盛时期,大约在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朝的海军力量远远胜于在历史上任何时期亚洲其余国家的海军,在同时代,欧洲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与之匹敌,甚至他们联合起来也比不上明朝海军的力量。在永乐年间,水师所有的船只加起来大约有3800艘,1350艘巡逻船和1350艘战船去保护着各个驿站(卫和所)或者岛屿基地(寨)。在南京附近的新江口驻有一支400艘大型兵船的舰队和400艘运粮船。除此之外,大约还有超过250艘的“珍宝船”,或者称之为“宝船”(Pao Chuan),在船上的乘员从大约在1403年是450人,到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增加到690人,而船只的最大容量很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