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421中国发现世界 >

第2部分

1421中国发现世界-第2部分

小说: 1421中国发现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些奇妙的线索泄露了那些高明的雇佣水手的身份,展现出来。巴塔哥尼亚(Patagonia)的海岸线、安第斯山脉、南极(Antarctic)大陆、南舍得兰群岛(the South Shetland Islands),都以惊人的准确度绘在海图上。所覆盖的范围北起厄瓜多尔(Ecuador)、南达南极半岛,非常辽阔,需要一支巨大的舰队才能在如此广阔的海域中航行。当时只有一个国家具备这样的财力、科学知识、船只和航海经验,能够开展如此宏伟壮丽的发现之旅—那就是中国。但是寻找远在欧洲人之前,中国人的船队就探查了世界的可靠证据的想法,使我心中充满了不安。想弄清楚差不多六百年前任何一件事的细节的企图就足以使人踯躅不前了,而这项工作还有一项巨大的、可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摆在面前,这无疑是难上加难。15世纪中期,中国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封闭,几乎任何一幅当时的中国地图和任何一份当时的中国档案都未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经历了一些重大的发现之后,中国不再去探索外部世界,而是转向闭关自守。任何当年对外积极拓展的记录都从档案中消失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引言(3)
如果要是把关于中国人的发现之旅的辉煌的故事连缀到一起的话,我不得不去别处寻找证据,光想到要动手,我就心生敬畏。一个退役的潜水艇船长,何以能够揭示一个许多伟大学者都没能揭示的故事,看起来是自以为是到狂妄自大的程度了。虽然我相比这个领域中的著名专家而言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但我在开始之时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便利条件。1953年,15岁的我成了皇家海军(the Royal Navy)的一员,那时英国还是世界强国,拥有强大的舰队和大量的基地,能够做到环球航行。17岁那年,我还在皇家海军,在欧洲的大探险家的激励下,我环行了世界。1968~1970年间,我指挥着皇家海军鲸号(HMS Rorqual),从中国到澳大利亚、经过太平洋达到美洲。
  我从潜水艇潜望镜中看到的海岸、悬崖、山脉和早期的探险家从他们的后甲板上所看到的几乎是同样的景观。我立刻明白了,从海面上看到的未必是实际存在的状况。在那个时期,卫星导航术尚不为人所知,我们不得不依赖星星确定航路。我看到的星星和那些伟大的欧洲探险家看到的是一样的,我通过测量太阳的高度和方向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就像他们所尝试的那样。在南半球,水手的引路之星是老人星(Canopus)和南十字星座(the Southern Cross)。在我要揭示的非凡的故事中,这些星座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要是没有在皇家海军掌握天文导航术的经历,这本书是不可能写成的,我的发现也许要继续埋没好多年。
  一个航海的外行,不管他在其他领域多么有成就,当他在看一幅地图或是海图的时候,只能看到许许多多的轮廓线而已,好像是某处熟悉的陆地的奇形怪状的轮廓,又好像不是。一位有经验的航海家,在看同样的地图时,可以推理出更多线索:第一次绘制此图的制图学家航行到了哪儿、是以什么方向航行的、航速是快还是慢、距离陆地有多远、他掌握经纬度知识的情况如何,甚至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看出来。如果这幅海图包含有足够多的信息的话,一位航海家还能解释为什么海图中表示的岛屿现在会变成山峰,为什么一块广阔的陆地现在会变成浅滩、暗礁或是岛屿,而一些陆地为什么会画得那么奇形怪状,有些陆地又大得令人玩味。
  我曾经看了些15~16世纪早期的地图,其中绘出的一些地区,尚不为欧洲的探险家所知。有些地图上真有错误存在,比如画出的有些陆地是未被承认的、或是形状奇特的、或是那个地方根本没有陆地存在。因为从中看出的世界面貌和我们已经接受的探险史相抵触,所以长久以来它们被视为神话、谎言,至少也就是被看成让人迷惑的不合常理之物,因而受到排斥。但我发现,当我一次又一次再去审视这些早期的地图和海图、研究它们、正确估价它们时,一个新的中世纪世界史观开始显现了出来。
  我的研究证实,一些中国船队确实在15世纪早期开始了它们的探险航行。其中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一个由4组船队组成的庞大舰队。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初,舰队开始出发。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夏天和秋天,最后幸存的船只也回到了中国。关于途中船队到了哪儿,没有详细的记载,但地图表示了他们不仅到了好望角,而且还穿过大西洋,到达我在匹兹加诺所绘的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的地图中看到的群岛,他们随后继续在南极洲和北极、北美洲和南美洲探险,还通过太平洋到达澳大利亚。他们解决了计算经纬度的难题,并以同样的精确度绘制地图和绘制星图都很准确。
  我出生后的头5年,由一位中国保姆带大,我为我们的分离而伤心的那些日子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在过去的一些年中,我多次来到中国,但是尽管我对那个伟大的国家很有兴趣,我对它的历史的了解绝对不多。在我沿着这些中国人的发现之旅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足迹前进之前,我首先不得不致力于学习我不熟悉的中国中世纪历史。这个过程也是一次发现之旅,我猜想,我和许多西方人一样,对那些不同寻常的人们一无所知。我学得越多,我就越为惊叹那些古代的、充满知识的、使人难以置信的高度发展的文明的辉煌。在那个时代,他们的科学和技术以及对于周围世界的知识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欧洲,以至于要到300年、400年后,有些方面甚至要到500年后,欧洲人的知识才能赶上中世纪的中国人。
  学习了一些有关中国这一伟大文明的知识之后,我花了几年时间,沿着中国探险船队的航线在世界上旅行。在档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中做研究,寻访古代的纪念碑、城堡、宫殿和中世纪晚期的主要海港,探查充满岩石的海岬、珊瑚礁、荒凉的海滩和偏僻的海岛。所到之处,我都发现越来越多的支持我论点的证据。这转而说明一小部分有帮助的汉文文献和航海指南在大规模的毁坏时幸免于难。还保留着几份第一手的报告,其中有两位是中国历史学家,还有一位是欧洲商人,此外是在中国人的激励下最先从事探险的欧洲人,他们发现了他们的先辈留下的蛛丝马迹与遗留的文物。
  同样还有大量的实物方面的证据,包括中国瓷器、丝绸、贡品、纺织品、石雕—中国船长留下的用于纪念他们成就的纪念碑,以及非洲、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海滩上的中国帆船遗骸和来自遥远的起源地、而当欧洲人来到时已是茁壮成长的植物群、动物群。我发现的一切都证实了引起我想象的那些地图的准确性。那些地图包含的重要信息总在那里,大家都看得见,但却从许多杰出的中国历史学家的眼前溜掉。不是因为他们缺乏作为历史学家的勤奋,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关于天文导航术和世界海洋的知识。要说我能发现从他们眼前溜走的信息,那只是缘于我懂得如何解读那些揭示了公元1421~1423年间强大的中国舰队的航行路线以及范围的地图和海图罢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皇帝的伟大计划(1)
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中国的航海探险在他的统治期间蓬勃发展。
  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公元1421年 2月2日),中国睥睨万邦。在这一年的农历新年之日,来自亚洲、阿拉伯、非洲和印度洋各地的国王和使臣们聚集于宏伟的北京城向明成祖朱棣即天子宣誓效忠。一支靠指针标明航向而航海的巨型舰队,带着这些统治者和其使臣们来向皇帝进贡,并且让他们目睹了雄伟神奇的都城—紫禁城的落成典礼。至少有28个国家的首领在场,但不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拜占庭皇帝、威尼斯总督以及英王、法王、西班牙王和葡萄牙王。他们没有被邀请是因为这些国家落后,且缺乏贸易的货物或任何有价值的科学知识以供交流而被排在中国皇帝优先考虑的范围之外。
  朱棣的父亲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卑微,是中国某个最贫穷地区雇工的儿子,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即朱棣出生前的第八个年头,黄河流域大水泛滥,淹没了大量农田,冲走了村庄并且随之留下了饥荒与瘟疫。全国还挣扎在一种可怕的传染病中。自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伟大的忽必烈汗—最伟大的军事强人成吉思汗的孙子—征服南宋起,中国便处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但是在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由于蒙古统治者的劫掠,导致了饥饿和疾病下瘟疫的流行,人民都沦为赤贫,于是广州附近珠江三角洲的农民进行了起义①。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并且很快出人头地,成为了领袖,为了他的事业朱元璋重整了士兵和农民。在此后的3年中,起义蔓延至全国。历经几十年的和平后,原本骁勇好战的蒙古勇士,那些曾经横掠整个亚洲的战士,开始变得闲散且自满。而且由于内讧导致分裂,他们根本不是朱元璋所率领的军队的对手。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的部队占领了南京,切断了通往蒙古人的位于北方的都城—大都(北京)的粮食供应线。
  当朱棣父亲的军队进入大都的时候,朱棣才8岁。最后一个在中国的蒙古皇帝妥欢帖木儿(Toghon Temur)撤逃至北方草原—蒙古的心脏地区。朱元璋宣布新王朝—明朝建立了,他自称为皇帝,年号洪武。朱棣曾当过骑兵,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指挥官。他21岁的时候被指派参加抗击依旧盘据在云南的蒙古军,此地是西南一多山省份,与今天的老挝接壤;洪武十五年(公元1386年),他又受命去摧毁位于云山南面的昆明残留的蒙古人的堡垒。攻下此城后,成千上万的蒙古男孩惨遭去势。许多人因受刺激和生病而死去;存活下来的阉人有的被征召到帝国的军队中,有的被当作侍从或家臣。
  在整个古代世界,从罗马、希腊、北非到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太监成为统治者的“内宫奴仆、看管女眷的狗或间谍”,他们在中国历史上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奇怪的是,他们非常忠于那些让他们断根的皇帝们。至少从公元前8世纪始皇宫里就出现了宦官,多至7万个宦官曾供职于都城及周围地区。只有去势的男人被允许作为皇帝的私人侍从,看护他家中的女人及其嫔妃们所居住的宫门内的“大内”。皇帝有成千的嫔妃,这不仅象征着他的权力,而且在每次婴儿死亡率高的时候保证他有大量的男性继承人;确保王朝的延续性和祖先的尊严是中国文化习俗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没有被阉割的人,甚至皇帝的亲戚和他的伙伴都被禁止接近后宫,否则即被处死。避免其他有生殖能力的男性的介入保证了嫔妃们所生的孩子都是皇帝自己的。
  宦官也有助于维护帝位周围神圣和神秘的气氛。虽然皇帝“受命于天”,如果皇帝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