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二战风云 >

第51部分

新二战风云-第51部分

小说: 新二战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思南现在担心的是,如果美国人因为偷袭时间的提前,而造成了航母舰只的巨大损失,那今后的太平洋战场,就会出现一种无法估量的局面了。
    “知道具体的战报情况吗?”楚思南问道。
    “还不是很清楚,”叶赫波夫摇摇头说道,“我们的谍报组织发回来的消息很笼统,他们仅仅提到美国人损失了至少六艘战列舰,同时,‘企业号’与‘列克星顿’两艘航母也被击沉了。战斗时,港口还发生了规模惊人的爆炸,我们的谍报人员猜测,应该是港口储油设施遭到了轰炸……”
    “我的天……”楚思南感觉后背一阵冰冷,历史终归是发成了庞大的转变。
    
    
   
第十三章 如果、如果之如果


    从时间上推断,当布拉耶夫斯基所处的时区,应该和珍珠港所在的瓦胡岛之间相差八个小时,这也就是说,当日本军队对珍珠港发动袭击的时候,那里还是傍晚时分呢。
    楚思南清楚地记得,在历史上的二战中,美军太平洋舰队共拥有航空母舰三艘:企业号、列克星顿号以及萨拉托加号。其时,这三艘航母都不在珍珠港内,因此没有遭受到日军偷袭部队的攻击,很侥幸的保存了下来。而这次,历史的转变让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企业号、列克星顿号这两艘主力航母被击沉——注意,是被击沉而不是被击伤。这样一来,虽然说凭借美国强大的工业、经济实力,到最后都不可能被日本击败,但是他们要想在短期内恢复太平洋舰队的作战实力,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摧毁了美军的海上主要进攻力量,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将会保持海上进攻的绝对优势,中南吕宋、荷属东印度、澳大利亚,乃至印度恐怕都会遭受到日本的直接进攻。侵略地域的扩大,意味着日本国力的虚假繁荣将会持续更长时间,这也是必将会影响到日本军力的进一步膨胀。这一切的一切,都势必会进一步增强亚洲各被侵略国所受到的苦难,而这也恰恰是楚思南所不希望看到的。
    “叶赫波夫同志,你对日本偷袭珍珠港一事,有什么看法?”楚思南一边迈开大步朝集团军指挥部的方向赶,一面对跟在自己身边的叶赫波夫说道。
    “楚思南同志,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叶赫波夫喜滋滋的说道,“虽然我对远东地区的情况不甚清楚,但是却也知道长期以来,日本的关东军一直蠢蠢欲动,对我们的远东地区威胁甚大。如今,这头血舌外露的恶犬,终于把它的牙印印在了美国人的屁股上,这起码预示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要打足精神去应付美国人的报复了,从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们的东线压力。因此,我觉得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可绝对算得上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楚思南没有说什么,他对叶赫波夫的话,不置可否。当然,如果从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件事情的本身来看,把美国拖进战争的深渊,的确是对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有着莫大好处的。不过这却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这场偷袭中,美国海军不能蒙受过大的损失。这就像在历史上的二战中一样,美国的珍珠港可以被偷袭,而且必须被偷袭,因为只有那样,才能让美国国会中反战的言论乖乖停住。而美国在这一役中损失,也必须控制在其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因为只有这样,美国人才能够在珍珠港一战之后,立刻就投入到对日作战中去,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
    如今回想起来,楚思南觉得历史的安排真的是绝妙到了极点,它让日本人成功的偷袭了珍珠港,但是却不让他们彻底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作战实力,同时,还为美国人保留了珍珠港内陆地上的重要油料储备库,从而为美国人的迅速反击保存了实力。这一切都完美到了极点,就像是美日双方在战前已经作了商量和妥协一般。
    可是,如今的情况不同了,美军太平洋舰队蒙受的巨大损失,不仅对世界反法西斯作战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即便对苏联本身来说,也不一定就是好兆头。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受到毁灭性的打击,那么它注定在短期内无法对日本的海上军事力量构成威胁,而在这个阶段,就是日本海军横行太平洋的时期了,凭着日本人的野心和贪婪,谁敢说它就不会集中力量给苏联的北太平洋舰队,也来上这么一手?
    不过,如今这个时候,对于苏联的海军来说,同样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当然,前提是要看最高统帅部方面会不会下决心来来冒一个风险了——那就命令尤马舍夫中将率领他的太平洋舰队出战,在南千岛群岛东部区域构筑潜艇战战区,给“凯歌高奏”的日本舰队主力一个“惊喜”。
    按照海洋里程推算,完成突袭任务的日本海军主力舰只,要想从夏威夷返回其设在择捉岛上的海军基地,至少要花费数天的时间。而尤马舍夫中将的太平洋舰队,却就驻扎在与南千岛群岛近在咫尺的海参崴,他们出发赶到预定的截击海域,根本用不了多少时间。他们又充分的时间布置战场,经待敌人进入圈套。而在海战的同时,苏军的远东军区也可以调拨大量的空中力量给与配合作战,因此从这方面上看,突袭日军的返航舰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
    再按照双方的火力配备来推算:前往瓦胡岛突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日本海军主力舰队,在整个突袭过程中,肯定耗费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以及动力能源。至少在楚思南的记忆中,日本的飞机就先后出动了三百多架次,不计其数的鱼雷和炸弹,都毫不吝啬的扔到了美国舰队的头上。这样一来,当他们完成袭击再折返回择捉岛的时候,舰队整体的迎战能力肯定大幅下降,在这种以有备攻敌虚弱的情况下,苏军的太平洋舰队同样有很大胜算。
    如果采取这一项突袭,那么苏军方面要承担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其中,最明显也是最难以让苏军最高统帅部接受的,就是这项突袭一旦实施,那么从今以后,苏联就将面临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因此,楚思南考虑,无论这次突袭的潜在战果如何丰硕,统帅部方面都不太可能会接受的。
    至于另一点危险,就是此时的太平洋舰队实力,同日本的主力舰队相比相去甚远,如今的苏军太平洋舰队,虽然配备的作战舰只数量不少,但是由于苏联高层历来对海军力量的轻视,所以在各个舰队中,连一艘航母都没有。而在此时的太平洋舰队中,作战主力还是驱逐舰和潜艇以及数目可观的鱼雷艇。而反观日本一方,仅仅是此次出动的航母就高达六艘,双方的实力差距不言自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太平洋舰队要想完全摧毁日本海军的返航舰队,几乎没有可能,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重创它。
    如果黑海舰队的调防能够及时到位就好了,楚思南如是想。
    
    
   
第十四章 潜在的巨大威胁


    十二月十日,北线战时完全展开的第四天。楚思南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手持望远镜,静静的站立在前沿战壕的斜坡上,仔仔细细的查看着对面德军师防线。
    在这四天时间里,北方面军在东西两线的进攻节奏很快,借着大风雪和瀑寒的掩护,东线北进的部队,已经将兵锋推进到了彼得罗扎沃茨克南部远郊地区,并在奥涅加湖区舰队的掩护下,在该地区构筑起了三道防御阵线。在西线,由洛杰伊诺耶波列向北推进的部队,也已经于日前摧毁了芬兰军在索尔塔瓦拉南线构筑的防御阵地,此时正在准备转头向东迂回,包抄彼得罗扎沃茨克芬兰主力守军的北方退路。
    战争进行到这个地步,基本上是完全按照北方面军指挥部制定的战略构想推进的,从现在起,到对苏军卡累利阿集群实现最后的战略合围,想来已经仅仅是朝夕的问题了。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楚思南的心理却是变得愈加不安起来,目前他所考虑的问题很多,而考虑得越多,心里就越是不安宁,在他看来,在大的战争环境下,苏军的破绽似乎还有很多。
    首先说,最高统帅部方面否决了他所提出的,在南千岛群岛阻袭日本海军舰队主力的战役建议,统帅部的将领们,在这件事情上的认识出奇的一致,他们都认为在这种西线战况还不明朗的局面下,对日本发动主动地进攻是错误的。统帅部在给楚思南的回函中提到,对日作战是必然要展开的,但是却决不能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展开,东线的战役,必须在向后拖延五到六个月。这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精力应付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观望美国方面的态度和对日作战的决心。
    对统帅部方面的决议,楚思南感到很无奈,他知道,站在苏联的国家利益角度上考虑,统帅部的做法无疑是最稳妥而保险的。但是站在战局的角度上看,提前一步摧毁日本的海军主力,限制其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扩张,无疑是最有利于尽早结束整个二战的方法。
    而除了对远东战场的担心之外,楚思南也在担心北方面军作战的后顾之忧。
    自八日起,楚思南便从整个北方面军作战的战况情报上,察觉到了令人不安的因素,而在这其中最让他感到毛骨悚然的,显然就是芬兰卡累利阿集群在这一线作战的动向了。
    自从东西两线的北突战役打响之后,北方面军的战略企图就已经显露无遗了,在这种情况下,楚思南考虑,如果他自己是芬兰军指挥官的话,那么他所下达的第一个命令,绝对会是壮士断腕,主动撤离这个即将被苏军合围起来的地峡战区。
    而在事实上,芬兰卡累利阿集群并没有采取这种策略,甚至与此相反,他们还把南下支援的挪威集群也拖了进来,重兵陈列在彼得罗扎沃茨克以西、以南的地峡走廊地段。这种态势给人的观感,就是芬兰人要在这里同苏军的北方面军决一死战了。从目前双方的兵力对比来看,楚思南相信如果芬兰指挥官不是疯子的话,他就决不会选择在这个关头同兵力数倍于己的苏军决战。
    如果不是为了寻求决战,那他们的意图又是什么?楚思南苦思良久,又对照军事地图,才稍稍察觉到一点不太可能出现的战争预兆。
    从目前的作战态势图上看,芬兰军要想有所图谋,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突破苏军在斯维里河一线上的防守,然后将战线南推到别洛耶湖水网地区,从而对莫斯科北方防线构成威胁。不过这样一来,这支芬兰集群就等于是绝对深入的孤军,在它的周围,苏军集结着整个北方面军,还有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以及西北方面军一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南突计划即便是成功了,也离最后的覆灭之日不远了。寻求北方的德军集群呼应?这一点似乎也很困难,因为在拉多加湖沿岸地区,德军北方集群仅仅有一个十八集在同列宁格勒方面军的五十四、独四两个集团军对峙,因此,他们要想突破这一方向上的苏军防线,可谓是困难重重。不过楚思南考虑,如果德军一旦突破了这道防线,那么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如今在拉多加湖沿岸地区,芬兰军集群和德军的北方集群所构成的战略攻势,就如同是一个“C”字形,这个C字把整个拉多加湖包围在了其中。而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