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 >

第42部分

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第42部分

小说: 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在致蔡元培的信中称陈果夫为“党国故人,学术师友,社会朋旧”并要蔡元培代以致讯,“率尔进言”。
  周恩来给陈果夫与陈立夫的信全文如下: 两先生:分手十年,国难日亟。
  报载两先生有联俄之举,虽属道路传闻,然已可窥见两先生最近趋向。
  黄君从金陵来,知养甫先生所策划者,正为贤者所主持。
  呼高应远,想见京中今日之空气,已非昔比。
  敝党数年呼吁,得两先生为之振导,使两党重趋合作,国难转机,实在此一举。
  近者寇入益深,伪军侵绥,已成事实,日本航空总站,且更设于定远营,西北危亡迫在旦夕。
  乃国共两军犹存敌对,此不仅为吾民族之仇者所快,抑且互消国力,自速其亡。
  敝方自一方面军到西北后,已数作停战要求。
  今二、四方面军亦已北入陕甘,其目的全在会合抗日,盖保西北即所以保中国。
  敝方现特送贵党中央公函,表示敝方一般方针及建立两党合作之希望与诚意,以冀救亡御侮,得辟新径。
  两先生居贵党中枢,与蒋先生又亲切无间,尚望更进一言,立停军事行动,实行联俄联共,一致抗日,则民族壁垒一新,日寇虽狡,汉奸虽毒,终必为统一战线所击破,此可敢断言者。
  敝方为贯彻此主张,早已准备随时与贵方代表作具体谈判。
  现养甫先生函邀面叙,极所欢迎。
  但甚望两先生能直接与会。
  果夫先生如公冗不克分身,务望立夫先生不辞劳瘁,以便双方迅作负责之商谈。
  想两先生乐观事成,必不以鄙言为河汉。
  临颖神驰,伫待回教。
  专此,并颂时祉!周恩来九月一号中共领导人的来信洋溢着爱国热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殷殷希望,这些对陈果夫与陈立夫来说,是有所感触的。
  二陈看信后,也不能不为中国共产党深明大义,坦诚合作的磊落胸怀所感动。
  陈立夫专门指示曾养甫研究周恩来信函,并提出邀请周恩来到广州或者香港会谈,因南京代表北上恐惹人注意。
  同时,陈立夫还希望陕北与武汉电台通过密码直接联系。
  照理,在这种基础上,国共两党的合作应该是很快可以形成了。
  但在这关键时候,国内外政治形势又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深深地影响到蒋介石对国共合作的态度。
  9月中旬,李宗仁、白崇禧等发表通电,表示服从“中央”,并于9月17日与蒋介石在广州会晤,各派融融一堂,握手言和,至此,两广事变宣告平息。
  同时,在国际上,英美等国对日态度也较以前有所强硬,英国还答应给国民党贷以巨款。
  另外,日本方面也似有缓和之意。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企图乘此时机,一举实现国民党的一统天下。
  他估计红军三个方面军会合后最多不过3万人,只要调集30万大军和100架飞机,即可在二三个月内,将红军大部歼灭在陕北,他扬言:“###与军阀之势力,已不足为中国之患,且也闽变数平,两广就范,中国统一之局已达于垂成之域矣。
  ”既然如此,那早先开始的国共两党之间的秘密接触,蒋介石当然认为是多此一举了,他即令二陈提高谈判条件或是尽快结束这种谈判。
  此后,二陈虽然与共产党还保持联络,但只是为了在政治上留有回旋的余地而已。
   。。

一波三折(2)
针对国民党方面这种敷衍态度,9月22日,周恩来直接致书蒋介石,严正指出:“先生如尚徘徊歧路,依违于抗日亲日两个矛盾政策之间,则日寇益进,先生之声望益损”,同时警告说:“先生纵以重兵临之,亦难止其不为抗战怒潮所卷入,而先生又将何以自处耶?”但蒋介石自恃形势对他有利,仍执迷不悟,对国共两党的合作采取消极态度。
  11月10日,陈立夫在上海沧州饭店会见了中共代表潘汉年,融洽的气氛没有了,本来就很少笑容的陈立夫又摆出了那副阴冷的面孔,完全是以政府官员的姿态君临的。
  谈话一开始,潘汉年说明了中共起草的《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该协定指出:(一)双方派遣全权代表举行谈判,订立此抗日救国协定。
  (二)双方共同努力,实行对日武装抗战,保卫与恢复全中国之领土与主权,实现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之抗日救国联合战线。
  (三)必要步骤1.双方立即停止军事敌对行动;2.划定红军必须的与适宜的屯驻地区,供给军费、粮食和一切军用品,不得变更共产党在红军中的组织与领导;3.改革现行政治制度,释放###,不再破坏共产党组织与不再逮捕共产党的人员,共产党停止以武力推翻现政府;4.召开抗日救国代表大会;5.建立全国统一的军事指挥机关,红军派人参加,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党在此种机关中占主要领导地位;6.与苏联订立互助协定。
  (四)两党各派出同数的代表组织混合委员会作为经常接洽与讨论的机关。
  (五)双方均保持其政治、组织上的独立性。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个抗日救国协定草案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陈立夫本人也觉得无可挑剔,但他早已接到蒋介石的密令,不可能以中共提出 的这个协定草案作为基础进行谈判,而是按蒋介石的旨意,提出了另外一套方案,他装出一副十分坦诚的模样说:“既然共产党开诚合作,那我就好任意提条件了。
  首先,对立的政权与军队必须取消,中###队最多编3000人到5000人,师以上干部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召回,量才录用,适当分配到南京政府各机关服务。
  如果军队能如此解决,中共所提的政治各点就好考虑了。
  ”陈立夫的意图十分明显,他把共产党“联蒋抗日”的举动看作是软弱可欺的表现,试图以合作为借口,解除中共的政权与军队,然后迫使共产党就范,达到“招安”的目的。
  陈立夫凌人的盛气与苛刻的条件,显然是中国共产党所不能接受的,潘汉年当即严正指出:“你这是站在‘剿共’立场的收编条件,不是抗日合作的谈判条件。
  当初邓文仪在莫斯科活动,曾养甫派人送到苏区的条件都不是收编,而是讨论合作。
  你这些条件当然是奉了蒋先生之命才提出的,蒋先生目前有此想,大概误认为红军已到了无能为力的时候了,或者受困于日本防共之提议。
  ”潘汉年的话一针见血,揭开了问题的实质,陈立夫一时十分尴尬,他见不能压服潘汉年,急忙转了话题,口气也缓和下来,说:“你我均非军事当局,可否请周恩来出来一次,蒋先生愿和周恩来面谈。
  ”潘汉年一口回绝,他说:“在你们这种苛刻条件下,周恩来是不会出来和你们谈的。
  ”陈立夫狡猾地一笑,说:“请潘先生暂不要报告我刚才说的那些条件,我想周恩来应该会来的。
  ”潘汉年十分肯定地回答:“如不把贵党的条件报告,暂时停战的条件不解决,我想他是无法出来的。
  ”这样,陈立夫与潘汉年的谈判便在僵局中宣告结束。
  在正气凛然的中共代表面前,陈立夫陷入无可奈何的境地,他既希望国共两党能尽快合作抗日,又不愿违抗蒋介石的旨令,放弃收编条件,正是在这种复杂心情的驱使下,他再次找到潘汉年,向他表示,希望谈判不要因此而破裂。
  中共中央在得知国民党方面变化的情况后,即于11月12日电告潘汉年。
  该电一方面严正指出:国民党的“条件使红军无法接受,恩来出去也无益”。
  同时,为了争取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顾全民族斗争的大局,又作了重要让步,表示:“为一致抗日,我们并不坚持过高要求,可照曾谈原则协定。
  ”所谓“曾谈原则”,即原来陈立夫通过曾养甫向中共提出的谈判条件:党公开活动;政府继续存在;参加国会;红军改名受蒋指挥,照国民革命军编制与待遇,但不变更红军原有之组织与领导。
  这些条件本来是陈立夫遵照蒋介石的旨意提出的,现在共产党方面提出以此为基础进行谈判,确实叫陈立夫不好下台,答应下来,怕蒋介石怪罪,不答应,则堂堂党国要人出尔反尔,岂不遭天下人笑话。
  陈立夫考虑再三后,决定晋见蒋介石。
  当时,蒋介石正在洛阳指挥国民党大军围攻红军。
  陈立夫携带中共中央复电专程飞赴洛阳,向蒋介石请示。
  但此时,国际上又掀起反苏###浪潮,日德于11月15日签订了###协定,正极力拉蒋介石参加国际###集团,这就使蒋介石对改善国共两党关系的态度更加游移不定。
  结果,陈立夫的洛阳之行没有任何效果,蒋介石否定了自己原来所提出的条件,拒绝了中共的建议。
  

一波三折(3)
陈立夫也错误地认为形势对他们有利,他对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热情一下子冷了下来,这时,他也不怕被天下人耻笑了。
  但不管怎样,总得要对共产党方面有个交待,于是,陈立夫只好硬着头皮再次邀请潘汉年前来谈判。
  11月16日,陈立夫与潘汉年在南京见面,谈话开始后,陈便告诉潘汉年,蒋介石仍坚持原提各条件,并表示绝无让步可能,要求潘汉年将此意见尽快电告中共中央,希望中共方面能够委屈求全。
  陈立夫甚至以威胁的口吻说:“日德方面正在拉蒋先生加入反苏战线,中苏关系可能会恶化,那时,红军岂不更糟糕。
  ”潘汉年听完此话,觉得再没有可谈的了,便站起身来,拱手告辞:“蒋先生既然要加入反苏战线,就不会抗日,那我们今天的谈判也不需要了。
  ”陈立夫见此,急忙拉住潘汉年,让他坐下,略带诚恳地说:“我们不希望中国加入反苏战线,因此更希望红军方面能为民族捐弃成见。
  ”潘汉年说,共产党深明民族大义,相反,是国民党不能为民族捐弃成见。
  见气氛稍微有点缓和,潘汉年便谈起曾养甫所提的国共合作四个条件,他直截了当地问陈立夫:“听说这四个条件也是先生的意思。
  ”陈立夫一听,连连摇头,矢口否认。
  潘汉年知道,现在的陈立夫是完全看蒋介石的眼色行事,不会把提出四个条件的事扯到自己身上来的。
  中国共产党已经作了巨大让步,而国民党方面连以“曾谈原则”为基础进行谈判都不肯,双方再也不能往下谈了。
  这样,陈立夫与潘汉年的会谈再一次不欢而散。
  11月21日,潘汉年将会谈情况详告中共中央后,毛泽东,张闻天即于第二天复电告潘汉年:“目前此事无从谈起。
  恩来事忙,暂难出去。
  ”中共中央也指示潘汉年:离开实行抗日救亡的前提,就没有任何商谈的余地。
  12月28日,周恩来写信给潘汉年,指出:“至今蒋介石似尚无抗日救亡之决心,合作谈判缺乏必要的前提,谈判显无速成之望。
  ……我们愿以战争求和平,绝对不作无原则让步。
  ”这样,国共两党之间的秘密谈判因国民党无诚意而陷入僵局。
  此后,陈立夫又约潘汉年进行过一次交谈。
  在征得蒋介石同意后,陈立夫将原来所提条件略有改动,如将保留红军的数目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