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半夏读史记 >

第1部分

半夏读史记-第1部分

小说: 半夏读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夏读〈史记〉》目录

  接班人考察始末
  龙年
  处子秀
  水德
  on the road
  看客者说
  衣锦还乡引发血案之破解
  人皆为猢狲
  修辞不可不慎
  她势力
  禽兽
  这德缺得值
  田埂上的天鹅
  偶然
  大名
  宿命
  沉默的大多数
  诡计达人
  我的名字叫安
  奠基礼
  安的成本
  廉爷的死穴
  怪谈
  砍头书
  中冓之言
  野狐精
  胯下的思考
  不可以独立的经纪人
  狗屠之阙如
  宁馨老儿
  肥肉功业
  业余地活着
  美好者不祥之器
  生男孰与生女
  尤不做诱奸之事
  葭莩
  非物质习俗
  肉弹
  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声音
  达文西密码
  生逢其时
  快乐至死
  死于疼爱
  后记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好奇心是最大的动力(1)
阿诺德·汤因比说:“促使我研究历史的动力是贯穿我一生的好奇心。”这样的话,比起太史公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立论似乎不够高大。当然,汤爷作为历史的研究者,好奇心足够支持他的行动;而担任历史书写者的司马哥,责任自然远远大于好奇心。
  如你所知,汤因比是死于上个世纪后期的近人,辈分当然比司马太史低下许多,之所以称彼为爷呼此为哥,并非意在搅乱,而只是因为此为本土而彼乃远夷,远近亲疏,自然须要分得清楚。
  其实,好奇心更是我所喜欢的,因为假如没有好奇心的驱动,不论研究还是书写,那历史的文本,都不会好看。而好看,则是我一向对阅读的一个期望。
  尽管司马太史罗列了许多理由,分辨自己的写作动机,譬如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云云,说得相当的够深刻有意义,却依然要遭到别人欲以何明的咄咄质询,因为当年孔子之时,原是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才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的。
  这样看来,在可怜的司马哥身上,仅仅具有好奇心是根本不行的,虽然他生活的时代足以称为一个大时代。
  不过,作为一个阅读者,不难发现司马太史笔下,在他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等等,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的追究之外,也是源源不乏好奇之心的。借用别人称赞斯坦贝克的话,他也是最后一个伟大的说书人。在他之后,历史似乎远没有这么好看。班固曾经声讨他: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这些不合于圣人的成分,大约便是他好奇心驱使下的淘气吧。
  前贤说,《春秋》无义战。前贤还说,《左传》直是一部相斫书。照此推理,《史记》也可想而知。这或许可以被判断为朴素的历史观。
  被叫作古代史的ancient history一词,口语的说法则是刚刚发生但不成为新闻的事,以及家喻户晓的故事。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克罗齐的那句话,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
  类似关于历史的口彩还有许多:
  奥威尔说,全部历史就像一张根据需要不断刮干净重写的羊皮纸。
  洛高说,历史是“把刺刀磨尖当笔,蘸鲜血当墨水,写在敌人的皮肤上当纸”。
  马克思说,暴力是历史的助产婆。
  新历史主义者说,历史总是由胜利者写的。
  梁启超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韩国的电视剧里说,所谓历史,都是靠狂人之手流传下来的。
  乔伊斯说,历史是我正努力从中醒过来的一场噩梦。
  费正清说,儒家式政府那些只重“文”的书生大臣所写的中国政治史,只完成了一半。阴谋和如影随形的暴力本质上却都是“武”的。中国史料时常把这一部分搁在不重要的地方。
  还有人说,历史就是“小人不断战胜君子的历史,君子不断被改造成小人的历史”。
  ……
  这些话,几乎都单纯得就像真理一样。自然,也足以发动对历史的好奇。
  一位革命领袖还说过,历史是人民写的。这话当然正确。因为那些帝王将相都忙着出演历史的角色去了,腾不出身来,书记官这样的卑职,只好由并非帝王将相的小人物来充任。然而,真正的历史书记官当然不是小人物充任得了的,只要他或者偶尔的她担任了真正的历史记录者,那他或者她,便不再是小人物了,但又毕竟是帝王将相之外的人物。所以,人民书写历史的定义,依然不错。
  司马哥的父亲也即另一位太史公司马谈,因为不能参与皇帝的封禅典礼,而发愤且卒。可见醉心于历史的人,都痴迷于不肯错过亲历重大历史事件的现场。作为一个阅读者,我想我对《史记》的阅读兴趣,绝对没有竭力回到历史的现场之中揭示人物命运那样沉重。我喜欢的,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阅读兴趣而已。有人说,从角落里不动声色地观望,感悟到的会是隐藏在深处的本质。这话前边一半于我心有戚戚焉,后边一半则不敢轻作奢望。古人云:文如生龙活虎,捉搦不得。捉搦不得的东西,最好不必强求。福楼拜就说,作者在其作品中,应该犹如宇宙的上帝,他无所不在,但又无迹可寻。这话是从写作者的立足而言,咱家古人的话,是阅读者的出发,道理则是相同的一个。历史也许本身就具有多重性涵义,所以不妨有不同的读法,或曰不同的阐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序:好奇心是最大的动力(2)
既然是凭借兴趣而非肩负捉搦之类的重任,因此我的读《史记》,只好是不能窥见百三十篇全部的局部感受。朱东润先生曾说,读《史记》的人很多,但认真读表的人却不多,真正读懂的人更少。读《史记》,难免要去读表,否则有些东西是无法确认的,但关于《秦汉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之类的东西,于本书中并没有具体的篇章着落在上面。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礼书》《封禅书》等等上面。原因倒未必在于是否真正读懂,而是尚不方便从有趣的阅读角度下嘴。其实,即便是本纪、世家、列传这些主要的部分,也一样远没有做到都有着落,否则就不止这十九篇了。原因依旧如上。所以,一些比较著名的人物,也时有阙如。当然,这其中也有意无意地有所回避,与其去说大家都熟悉的,也许不如去说生僻些的好些。不过,总的来说,具体的着落,还是随性的。自然,那些感觉说起来缺乏趣味的,便不去说了。自然,想说的不止这十九,只是,太厚的书,总让人有阅读上的压迫感,不利于兴趣,我不喜欢。这里不妨改造一句饮料的广告,你能看到的历史,就是你愿意品味的历史。
  当然,这些感受,局部只是局限在阅读的文本,而不代表其他的什么。我虽然名字叫半,但我的付出,不会减半。
  司马迁说他自己是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历史的写作,不过是他顶替先人岗位接班之余的薄技。但是这薄技却起码打动了许多人。中国的文人,都十分执著于所谓的建功立业,也就是取得权力方面的成功,所以写在册子上的东西,被称为空文。但对于后来的人,功业什么的,早已被时间淡淡消解,留下来的,偏偏就是那些空文。时间是个伟大的作者,总是能写出完美的结局。这话是卓别林说的。
  才子金圣叹曾经排列过六种空文,指认为是他眼中的才子书,《史记》序列第三。排在它前后的依次是:《离骚》,《南华经》也即《庄子》,杜诗,《水浒》和《西厢记》。这样的序列,当然是一家之言,虽然不是大家一向期待的头名,但却有趣,比起说本国第一部通史,以及编年体之外记传体的创始,历代正史无不沿袭种种,更让人有可以捉搦的亲和力。
  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相当著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不脱离历史的本职,又开辟出历史之外的蕴藉。再联系上金才子的才子书序列,不免又有了其他的蕴藉。
  至于从这个蕴藉派生出来的十九篇的顺序,当然要依托于元文本。这是原则,马虎不得。
  其他的,我猜,我已经说完了。
  半夏于丁亥年春夏之交
  

接班人考察始末(1)
都说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不过做了天下最高长官的人,却并不习惯把天下交给天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的道理,只好是有彼可取而代之活思想的人,拿来做扯旗造反变天账的标题了。
  黄帝的名头一向是响亮的,他也和所有的英雄人物一样,打小就不同凡响。乃是名门之后,老娘亲散步野外,看见巨大电光围绕北斗第一星的天枢,心有所动,于是受孕,怀胎二十四个月方才降生。天枢在《星经》里称为土星,因而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所以后来叫黄帝。天枢又譬喻国家权柄,所以黄帝骨子里就该做天子。
  按照现代医学的观念,产期推迟,原是预后莫测十分危险的事情;而N年的身体浮肿,阙如月经,身体宛如怀孕一般,更是脑中垂体长瘤的恶果。但这种种,只配限制凡庸的俗人,不可以规范天将降大任的超常之人,因此黄帝爷的产期拖了又拖,只能证明他老人家的过人,是早在娘胎里就确定了的。
  太史大哥在本纪里对这位老人家的生理阐述是: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几句端的是言简意赅,字面就渗透出咄咄的势头。当然,这样的势头文字,却不是太史哥的原创,而只好来自《大戴礼》。这也无怪,鉴于史前材料的短缺,适当引用前贤精辟而著名的话语,属于合法而有效的学术行为,算不得剽窃欺诈,譬如今天人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不必标明,谁也不会怀疑他是在“引注”别人的论断。
  度过言简意赅的咄咄生理期后,黄帝理所当然地显示出他的咄咄事出有因,于是在收拾了神农老伯和蚩尤小弟之后,他果然做了天子。神农老伯传说就是炎帝,炎帝和黄帝的阪泉大战是著名的战役。今天说大家是炎黄子孙,其实炎和黄两下里,本是你死我活的血海仇家,不料后来成了团结象征。这也自然。那时候经常把仇家的女人当泄欲和传宗接代的工具,仇家亲家纠缠一起,含混不清,买卖不成仁义在,不像后来,非得报仇雪恨,配不得婚姻。
  炎帝是火德,长了一副人的身子和牛的脑袋;蚩尤也是铜头铁额吃沙子,兽身人语,所以形象上先就输给了五官端正没有丝毫串种嫌疑的黄帝。至于所谓黄帝土德以土克火的五行,自是后世宣传上的傅会,当不得太真的。
  按照小学家的证实,父子继立,属于常道,大约没了儿子,才好去兄终弟及。但在位一百年活了一百一十一岁的黄帝死后,却没有按照这些常道办事。据说黄帝是挑好了吉日和群臣告辞后才死掉的,死后的棺材里是空的,只有一柄剑和一双鞋,比蝉蜕更玄乎,很有些八卦。
  继承黄帝遗志的,是黄帝的孙子高阳。关于为甚跳过儿子,史书上倒也有说法,就是本来高阳的伯父玄嚣即了位,因为五行上排序不顺,就予以忽略了。这是乱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