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不知死 焉知生:名人死亡档案 >

第28部分

不知死 焉知生:名人死亡档案-第28部分

小说: 不知死 焉知生:名人死亡档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忆,并能开玩笑了。”
  这次事件过后,李小龙变得意志消沉。他飞到洛杉矶,请了一些医学专家会诊。他们最后确定李小龙患的是一种严重失调症,或者是一种癫痫病。他们说,病因可能是操劳过度,也可能是过度紧张。但说实话,他们其实也不知道症结所在。
  回到香港后,李小龙开始了《死亡游戏》的剧本定稿和其他准备工作。7月20日下午1点左右,妻子莲达要出去购物,与李小龙吻别。2点左右,嘉禾公司总公理邹文怀来找李小龙,两人讨论了剧本,随后一起去了女演员丁佩的寓所。7点多,李小龙感到头痛,吃了一片药后进卧室休息了。随后,邹文怀便离开了。当他晚上9点多再回到丁佩的寓所时,看见李小龙仍睡在床上,于是便过去叫他,但怎么也无法把他弄醒。于是立即把他送进伊丽沙白医院,但为时已晚。
  李小龙的验尸工作,是在他死亡36小时后开始的。莱西特医生主持了尸体解剖。他说:“死因可能是对止痛药片的某种成分有过敏反应,但我不能肯定地说,那片药中的哪种成分使李小龙过敏。”对尸检中的其他一些发现,莱西特医生解释说:“在颅部未发现伤害,但脑部有中度肿血。”他完全排除脑溢血的可能,因为脑血管并无梗塞之处。他接着又说:“喉管造影清晰、正常,声带也活动自如。在肺部表面有少量出血,并略微充血。其他所有器官,包括心脏,都是正常的。”最后公开的验尸报告最引人注目之处便是李小龙体内发现大麻,但分量极微。医生在法庭作证时说,那点大麻不至于致人殒命。
  李小龙的葬礼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7月25日在香港由亲戚朋友及影迷为他举行。举行葬礼时,九龙殡仪馆外面挤满了成千上万的影迷,铜棺中的李小龙穿着《精武门》中的那件深蓝色的唐服,这情景,使人联想起影片中霍元甲的灵堂。大厅里回荡着《当我死去》合唱曲,这是李小龙生前最爱听的曲子。香港葬礼的第二天,7月26日早8时,莲达“陪伴”李小龙回了他的第二故乡美国。李小龙生前曾说过他想回美国。但他和爱妻绝没想到会是今天这种形式:小龙只能躺在铜棺里,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李”提前放置在客机底部货舱。7月30日,李小龙的第二次葬礼在西雅图帕塔瓦殡仪馆举行。李小龙安葬于湖景公园绿草茵茵的坟场坡地,大理石墓碑镶着他的照片,墓碑上刻着这样的文字:布鲁斯·李李振藩截拳道创始人。(除李小龙的本名“李振藩”三个中文字外,其余皆为英文。)
  

功夫片巨星:李小龙(2)
李小龙的一生就像一道流星,生来就是为了闪耀。人的一生是不能用长短来衡量的,李小龙的人生是完整的。25年后,也是电影功夫明星,也一样正当壮年的李小龙之子李国豪,竟在一次拍摄中,道具枪内装进了子弹,以至殒命,和李小龙一样英年早逝。这真乃天大的憾事!
  

“画圣”:拉斐尔
身份:意大利画家、建筑家
  死于:1520年4月6日(终年37岁)
  死因:纵欲过度
  地点:罗马
  评价: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大师之一,他的艺术以优雅、和谐、秀美为重要特点。其画面洋溢着明净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宁静而优雅的节奏感。其艺术被后人尊为古典主义艺术的典范,影响深远。
  拉斐尔擅画圣母像,他画作中的女性,在米开朗基罗坚实饱满的基础上,增添了无限的柔美灵动。这种被称作“秀美”的风格,不仅倾倒了当时的人们,而且领风骚400余年,为后世所难企及。有人问拉斐尔他所绘的那些美女到底是在哪里寻到的模特儿时,他回答说,他是从不同的女人中综合她们的美质,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拉斐尔一生在各种各样的女人中度过,他有许多情妇。据说,他的死亡与无节制的肉欲享乐有关。
  拉斐尔本来体质就虚弱。有一天,在一次异乎寻常的纵乐之后,他发起了高烧。医生们以为他得了风寒,而他则隐瞒了自己的无节制行为,结果,本应该进补的他,却被放了大量的血。这使拉斐尔更加虚弱了。于是他先将情妇好生送出屋外,然后立下了遗嘱。前来聆听拉斐尔忏悔的那些神父,等他的情妇离开才肯进入病房。神父或许认为,她一直在场会使人觉得拉斐尔在进行忏悔之前依旧缺乏所必需的忏悔之心。
  画家是在他生日那一天即4月6日去世的。他在病中还在继续创作《基督变容》一画。这幅画只完成了一半,拉斐尔便走完了人生的旅程,年仅37岁。鸟语花香的春天也没能挽住这位天才艺术家的生命。拉斐尔死后,教皇利奥十世为他主持了盛大的葬礼。他的墓上刻着这样的墓志铭:这里安息着拉斐尔,当他在世时,大自然深恐被他征服;当他谢世时,又怕随他而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才作曲家:莫扎特
身份:奥地利作曲家
  死于:1791年12月5日(终年35岁)
  死因:肾病
  地点:维也纳
  评价: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大师。他生于一个音乐世家,自小就显露出非凡的、无与伦比的音乐天才。在他35年短促而辉煌的生涯中,为人类贡献了600多部优美典雅的作品,其中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近20部歌剧,49部交响曲,还有各种独奏乐器的协奏曲、钢琴奏鸣曲和各种室内乐,几乎涉及全部音乐领域。作品旋律淳朴优美,级体干净细致。莫扎特奠定了近代协奏曲形式,并大大丰富了近代交响曲和室内乐的表现力,对后世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莫扎特的一生是短暂的,他中年即去世的原因是动荡和贫穷。有人说莫扎特是人间过客,这并不夸张。他不曾在任何地方……既不曾在他的出生地萨尔茨堡,也不曾在他的逝世地维也纳安居过。他几乎用自己的一生在这两地之间周而复始地旅行着。道路的崎岖,旅途的颠簸,生活的困顿,工作的劳累,使莫扎特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1791年,在写完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后,莫扎特的身体已经羸弱不堪。他常常会晕倒,还伴有剧烈的头痛,脸色苍白,小时候那招人喜欢的宽阔突出的额头,现在大得吓人,深陷的眼窝,蓬乱的头发,给人一种阴郁、憔悴的感觉。疾病使莫扎特未老先衰,而加剧他苍老的,则是一个压在心头的阴影。
  就在他创作《魔笛》的时候,一天,他感到非常疲倦,趴在写字台上昏昏欲睡。朦胧之中,似乎有人敲门,不紧不慢,这是从未有过的声音,仿佛从空旷的天际传来,令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进来!”莫扎特喊道。门打开之后,一个一身黑衣的人轻飘飘地来到了他的面前,莫扎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你找谁?”他问。黑衣人没有回答,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交给莫扎特。信中要求他创作一首安魂弥撒曲,时间要快,而且不要打听是谁要的。酬金要莫扎特定。而且信中没有留下地址和姓名。莫扎特沉思了一会便答应了,并提出了50个金币的要求。黑衣人点点头走了。莫扎特突然全身一阵紧张,他的本意是以高价回绝对方,却没想到竟达成了口头契约。一种恐惧笼罩在了他的心头。此后,他眼前时常出现一个幻影,那是死亡的幻影,是从遥远的阴间传来的信息。莫扎特当然不知道,这黑衣人其实不过是维也纳瓦尔泽格·斯图巴赫伯爵的仆人。这位爱慕虚荣的伯爵常常隐姓埋名地用优厚的报酬去订购那些陷于贫困中的名作曲家的作品,无耻地据为己有。这次他打算把这首安魂曲说成是自己所作,献给新近去世的妻子。
  黑衣人的出现加重了莫扎特的病情。他经常神情恍惚,仿佛是在为自己的葬礼准备着这首安魂曲。11月20日,莫扎特已经抱病不起。“我觉得再也写不了曲子了。”他叹息道。然而在病痛稍轻的间歇,他仍在坚持创作这首安魂曲,并请来探望他的朋友一起哼唱已写好的部分。12月4日夜,莫扎特叫来陪夜的索菲·海布尔,对他说自己嘴里“有一股死人的味道”,让他去把医生请来。但医生对他的病已无能为力,只是让海布尔给病人在头上做冷敷。莫扎特喊着要安魂曲的乐谱,海布尔就把乐谱放到他的手上。莫扎特说:“这是我的安魂曲,我必须把它完成。”然而最终他还是没有完成,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时间是零点55分。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有这部绝世之作散落在床头。海布尔说:“临终最后一刻,他还想用口哨模仿小号吹奏他谱写的安魂曲。”
  次日,莫扎特的葬礼在圣斯特凡大教堂草草举行。那是个罕见的大雪天,在一个既没有弥撒又无音乐的简短仪式后,送葬队伍便向城外的马尔克策公墓进发。然而送葬的亲友架不住凛冽的天寒,一路全都散去。最后,装着莫扎特遗体的薄皮棺材,被一个守墓老人随便地扔进了墓地的乱葬坑内。那里坟头纵横,以后再也没有谁能指出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究竟葬在哪里了。
  

孤独的天才:凡·高(1)
身份:荷兰画家
  死于:1890年7月29日(终年37岁)
  死因:自杀
  地点:法国小镇奥维尔
  评价:凡·高27岁开始学画,37岁去世,其从事绘画历时不到10年,但他奉献给人类的作品近2000幅。他用抖擅、飞动的笔触和令人目眩的欢快的色彩,把向日葵描绘得就像有生命的热情的精灵和燃烧的火焰。凡·高是后期印象派大师,他开启了欧洲现代绘画的先河,向世人表明了艺术的生命力在于鲜活的艺术个性。他的这种独特的风格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西方的野兽派、表现派等画派。
  1888年,凡·高来到了法国南部的海滨小城阿尔勒,开始了他一生中虽然短暂但却是最辉煌的时期。在这里,高更、塞尚、修拉、罗酥等人关于色彩和线条的高谈阔论全部消失了,只剩下了凡·高自己,还有那火球一般的太阳,鞭子一样的西北风。8月,他完成了传世之作《向日葵》。8月阳光的色彩在这幅画上大放光芒,瓦蓝色闪闪发光的底子上,浓重的深黄色向日葵盘像一个凝重的蕴含着巨大热量的太阳,向外开展的一圈圈黄色的花像日珥一样喷射着火焰。这是一种沉静和力量的表现,也是一种热情和理想的象征。
  高更来信了,他现在病魔缠身,一文不名,因还不起账被店主扣下了所有的画作。“我陷于困顿,无力自拔。”高更写道。在凡·高的邀请下,10月,高更来到了阿尔勒。然而不久,两人便因在性格和艺术追求上的巨大差异而发生激烈争吵,致使凡·高精神错乱,甚至将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下送给了一个妓女。最后二人不欢而散。凡·高终因精神失常而住进了精神病院。
  1890年5月,弟弟提奥将凡·高从精神病院中接出来。在凡·高的一生中,提奥不仅是他生活上的唯一资助者,也是艺术上的唯一支持者。在他10年的创作时间里,他的生活费全是提奥按月寄送的;他的绘画作品也主要是由提奥的小画廊寄售的。可以说,提奥是凡·高精神上的唯一支撑点。凡·高从医院出来后,提奥安排他到小镇奥维尔疗养,并给他请了位叫伽赛的医生:“等你恢复了,我去接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