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不知死 焉知生:名人死亡档案 >

第21部分

不知死 焉知生:名人死亡档案-第21部分

小说: 不知死 焉知生:名人死亡档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份:中国建筑学家、作家、美术家
  死于:1955年4月1日(终年51岁)
  死因:肺病、肾炎
  地点:北京同仁医院
  评价:林徽因是当年被北京上层文化圈誉为“第一才女”的绝代佳人。她出身名门,与当时几位最富才华的绝世佳公子有过美丽的情感交往,最后嫁入名门。她以天纵之才气,精致之观察力,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美术及建筑学等领域,都留下了自己的风华、业绩。
  1954年入秋以后,林徽因病情开始急剧恶化,完全不能工作了。“每天都在床上艰难地咳着、喘着,常常整夜不能入睡。她的眼睛仍然那样深邃,但眼窝却深深地陷了下去,全身瘦得叫人害怕,脸上见不到一点血色。”她人生的旅途至此已经走到了最后的关头。其实,对于林徽因而言,自从1945年被医生警告最多只能活5年起,生命就已经时时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她奇迹般地坚持到1955年,分分秒秒,都是以精神做支撑,从死亡边缘所努力争回的。正如1947年秋她给费慰梅的信中写的那样:“你看,我就这样从水深火热中出来,又进行了这些所谓‘不必要的活动’。要是没有这些,我早就死了,就像油尽灯枯……暗,暗,闪,闪,跳,跳,灭了!”
  其实,在时时面对死亡的日子里,林徽因心境虽无太多悲观,但下意识里也为人生之终做了某种准备。1947年,林徽因肺病已到晚期,肾脏严重感染。在住院期间,她曾托人捎话给徐志摩元配张幼仪请求一晤。张幼仪携徐志摩之子徐积锴赶往医院,林徽因仔细地望着张幼仪母子,却虚弱得说不出话来。这次会面所求为何,林徽因没说,张幼仪也无从知道。但从当时的情境来看,林徽因无疑想以自己的方式来完成一件临终的心愿,以了结她与徐志摩20多年的情感纠葛。
  1949年以后,林徽因以欣逢盛世的喜悦投入地工作,常常通宵达旦,忘了病痛。历史记载了她生命的最后3次拼搏。第一次是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她是梁思成、莫宗江、朱畅中、汪国瑜、高庄等同志组成的清华国徽设计小组中唯一的女性,绘图、试做、讨论、修改都是在病中完成的。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治协商大会一致通过了梁、林主持设计的国徽图案,而她已病得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第二次是抢救景泰蓝,这个代表中国艺术极高成就的国宝工艺就是在她的带领下发现、发掘、设计、制作,才在新中国不致失传而发展壮大的,她带学生、跑工厂作坊,谁能相信这时的她已是肺布满空洞,肾切除一侧,结核菌已到肠而一天只吃二两饭只睡四五小时觉的人呢?第三次是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主要承担纪念碑须弥座的浮雕设计,这也是她生命最后的英雄乐章。
  1953年,林徽因出席第二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遇到萧乾。萧乾坐到林徽因身边,握握她的手,叫了她一声“小姐”。林徽因感伤地说:“哎呀,还小姐呢,都老成什么样子了。”萧乾安慰说:“精神不老,就永远不会老。”
  1954年,林徽因病危,一度从清华大学移居到北京城内。1955年1月,梁思成、林徽因先后住进了同仁医院。这年春节,他们便是在医院里度过的。春节过后,梁思成的病情稍有好转,便常常到林徽因病房中陪伴她。眼看着徽因一天天地衰竭,他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这样守着徽因,拉着她的手,期待着像从前一样,帮助她挨过这个关口,让生命重新出现奇迹。
  3月底,林徽因一直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医院组织了最优秀的医生进行抢救。可是,她的肺部已经大面积感染,身体极度虚弱,生命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3月31日深夜,处于弥留状态的林徽因拼尽全身力气呼喊着梁思成的名字,但发出的声音却极其微弱。护士走过来,俯身问她需要什么。“我想见一见思成。”徽因的声音极其微弱,但十分清晰,“我有话要对他说。”“夜深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吧。”护士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2)
然而,林徽因已经没有力气再等待了。当夜色一点点褪尽,曙光一点点透进病房时,当清新的晓风拂过白杨,纯洁的晨光照彻天宇时,她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1955年4月1日清晨6时20分。她最后的几句话,竟没有机会说出。
  当医生和护士全力抢救昏迷的林徽因时,梁思成被扶到了她的病房。从不流泪的他哭得不能自已,坐在床边只是重复着:“受罪呀!受罪呀!徽你真受罪呀!”
  狂热追求过林徽因的金岳霖一贯冷静、理智,听到林徽因病逝的消息后,也悲伤得肝肠欲断。他两只胳膊靠在办公桌上,头埋在胳膊中,似孩子般放声痛哭,哭过之后,便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一言不发。
  林徽因的追悼会在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众多的花圈和挽联中,金岳霖、邓以蛰联名题写的别具一种炽热颂赞与激情飞泻的不同气势: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的灵柩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镌刻着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设计的浮雕,石刻的牡丹、荷花、菊花图案同样象征着这个为信仰拼尽一生的知识分子女性的高贵、纯洁与坚忍。她也是一位英雄,是千万个为理想献身长眠于她(他)们曾爱过走过的大地上的英雄中的一个。“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的面前!”写诗的人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走过的路,会困苦,会怅惘,可是走着的人不是凄怨的。她身体虽有病痛,可是她的精神磊落而健康。这才是最重要的。
  行者,你是在与信仰走在一起呢!
  

踽踽独行的绝代才女:张爱玲
身份:中国作家
  死于:1995年9月8日(终年75岁)
  死因:心血管疾病
  地点:美国洛杉矶
  评价: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沦陷后的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是才与情的统一,其内容多以上海和香港两大都市为背景,描写当时社会那些没落的封建世家和半新半旧的资产阶级家庭人物,注重挖掘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人性中的种种病弱和丑拙,同时也对人物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悲凉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理解。艺术上她注重意象世界的创造,作品含蓄而耐人寻味。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小说《传奇》《倾城之恋》《半生缘》等。
  晚清佳话,贵族血统,洛杉矶不会好奇;畸爱怨偶,无爱而爱,大西洋没有眼泪;父亲困死斗室,母亲客死他乡,早已是波澜不惊;姑姑高寿而卒,弟弟孤身病退,只剩下鸿雁西飞……晚年的张爱玲过着闭门幽居的生活,她很少接触电话,住址是对外人保密的。当时她的作品在海峡两岸掀起的波澜与她在美国离群索居的“隐居”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已很少从事创作,完全埋首于中国的故纸堆里。每当她的指尖触摸到那些泛黄的书页,便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痛。故国千万里,故人千万里。她曾经那么热烈地追求过亲情和爱情,她又是那么渴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生活,可是如今只剩下寒夜街头踽踽独行的身影。有谁知道,冷静沉默的外表下,心灵却是一座真正的呼啸山庄!
  她对这世界要说的话已经说完,她对自己要说的话也已经说完。她是一个彻底的唯美主义者,一个漫徊于月光下的女子。她的前30年生活在飞扬的上海传奇里面,后40年则生活在对上海的回忆和想象里面。她的一生是一次旅行,一次走向自己内心的完美旅行。
  中秋节快到了。美国没有中秋节,但月亮照样升起,那么大,那么圆。张爱玲静静地、净净地躺在月光里。1995年的中秋节属于张爱玲,它如诗如画,如梦如烟,柔情似水,绝世凄凉……
  1995年9月8日中午12时30分,在洛杉矶,张爱玲唯一认识的朋友林式同刚回到家,正打算翻阅当天的报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他从沙发上惊起。放下电话,他急忙赶到了西木区张爱玲的寓所,门口已有警察和房东在忙碌。林式同是唯一见过张爱玲逝后身容的人,他描述说:“张爱玲是躺在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去世的,身下垫着一床蓝灰色的毯子,没有盖任何东西,头朝着房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头发很短,手和脚都自然地平放着。她的遗容安详,只是出奇的瘦,保暖的日光灯在房东发现时还亮着。”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天才的预言家:雪莱
身份:英国诗人
  死于:1822年7月8日(终年30岁)
  死因:溺水
  地点:意大利斯培西亚海湾
  评价:雪莱有着和拜伦极其相似的经历,出身贵族世家,原本有望成为既富有又有爵位的人,然而他天生就是为叛逆而存在,在牛津大学读书时,就因论文《无神论的必要性》被学校开除。雪莱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歌唱自然、歌唱人生、歌唱理想、歌唱爱情的诗歌。这些作品大都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一种浓郁的氛围中表现出对光明、自由、幸福和美的热烈追求。其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被缚的普鲁米修斯和天神朱比特之间的斗争,预示了革命一定会到来,也一定会取得胜利。雪莱因此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
  和拜伦一样,雪莱也是一名伟大的民主战士。他以诗歌作为武器,向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开火,向一切反动的统治阶级开火,热情地歌颂新生事物,追求自由和幸福。在家喻户晓的《西风颂》中,诗人以豪迈奔放的激情歌颂那以摧毁一切的狂暴气势涤荡天地的西风:它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地面上的残枝败叶席卷一空;它以磅礴之气驱散高空的流云,召来冰雹、大雨和雷电,为黑夜的世界敲响丧钟;它唤醒昏险的大海,掀起汹涌的浪波,震撼海底的花草树木;它又在到处播撒生命的种子,催促万紫千红的春天的到来。诗的末尾两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给处在困境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鼓舞。
  雪莱的叛逆精神引起了反动统治阶级的痛恨。1814年,雪莱与妻子离婚,同第二任妻子结合。反动当局利用婚姻事件对雪莱进行了大肆中伤,迫使诗人永远离开英国,长期旅居意大利。
  1822年夏,雪莱和朋友去里窝那参加一个由拜伦倡议的杂志的创办仪式。7月8日,雪莱在从里窝那返航去莱西里的途中,突遇狂风暴雨。在遇到暴风雨时,他们的游艇刚刚离港不久,要是慎重的话,就应该返回里窝那,可是雪莱低估了危险。当时离他们不远处还有一只大船,船长希望他们上他的船,但雪莱仍没有同意,而是继续驾驶游艇迎着风暴前进。最终游艇于下午4点在维亚雷焦以西16公里左右处沉没。暴风雨过后的第10天,3具被鱼群撕碎的尸体才漂到维亚雷焦海岸边。在其中一具尸体的衣服口袋里,人们发现了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诗集和希腊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的集子,最终证实了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那个人就是雪莱,英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与拜伦构成英格兰诗歌双子星座的雪莱。这一年,他才30岁。
  雪莱的妻子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