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不知死 焉知生:名人死亡档案 >

第13部分

不知死 焉知生:名人死亡档案-第13部分

小说: 不知死 焉知生:名人死亡档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这袁蛮子,偏吃了一场大亏,可恨可恼!”众贝勒虽百般劝慰,无奈这满洲太祖争强好胜,对这平生未有的失利难以接受。古语道:“忧劳所以致疾。”努尔哈赤已是68岁的老人了,更加耐不起忧劳,遂恹恹成疾,最终患上了一种毒疮——痈疽症。他疼痛难忍,寝食难安,身体一天一天衰弱下去。
  皇太极等众兄弟几次找来大夫们谈话,甚至好几次出言责骂,威吓道:“大汗乃一国之尊,你们若治不好大汗的病,还有什么面目继续行医?”但忧急气愤于事无补,群医束手的情形也并非施以压力就能改善。后宫的妃嫔们都整日整夜地烧香焚纸,求神祈祷,当然也不会收到功效。
  唯独努尔哈赤本人却仿佛大彻大悟似的,极其平静地面对自己的疾病。这时他平常已不甚言语,但当大夫们跪在他的面前发抖的时候,他命人传话给众贝勒:“大夫们都已尽力,不可怪罪他们!”在努尔哈赤的潜意识里,他真正的不治之症是衰老,是生命急速地枯萎,是精神倦怠不振而濒临死亡。以往,他从精神到肉体都充满了战斗力,面对困难,无所惧怕,面对敌人,勇往直前。然而自从宁远失败后,他的这种精神再也无法振奋,无法提升。他生平第一次向它举起了投降的白旗。
  7月22日,承受着重大压力的大夫们终于想出了医治方法:清河的汤泉祛百病,也许会收奇效。于是,在“唯一的希望”中,努尔哈赤乘船由水路到达了清河。然而,清河温泉的疗效对努尔哈赤的痈疽不起作用,他的病情日趋严重,毒疮处已开始流脓流血。随侍在努尔哈赤身边的四大贝勒不得不面对现实,果断决定速回沈阳。
  此时的努尔哈赤连坐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他俯卧于铺着黄锦缎的担架上,由四大贝勒亲手抬上船,沿太子河而下,转浑河返回沈阳。登船之前,努尔哈赤的神志还尚清醒,他问皇太极:“多久能到沈阳?”皇太极说:“水路便捷,只需5天!”过了一会儿,他又对皇太极说:“回去之后,抓紧铸造红衣大炮!”皇太极知道这是他最耿耿于怀的事情,于是应承道:“父汗放心,孩儿会尽早铸成红衣大炮,再恭请父汗统兵直取北京。”皇太极一边说着,一边止不住地流泪。努尔哈赤俯卧着,没有看皇太极的脸,听到他的回答,心中的豪气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很好,伐明大业,一定要完成!”但是说完这话就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皇太极低头一看,才知父汗已经昏睡过去。此后,努尔哈赤便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再也没有说话。即使清醒的时候,也是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8月11日,这支被悲哀笼罩着的船队,走到沈阳以东40里处的靉鸡堡时,由于流血过多,这位后金国的汗主随着那西下的夕阳一起,走完了人生之路,终年68岁。
  秋风萧瑟,黄叶飘零,天低云重,风雨凄凄。在昏暗的夜幕下,载着努尔哈赤遗体的那艘大船回到了沈阳。代善领着众兄弟,跪泣在浑河岸上,虔诚地迎接努尔哈赤的遗体,连夜运回了沈阳那座幽深的王宫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创建后金政权的一代雄主:努尔哈赤(2)
次日,大贝勒代善等承父遗命,奉皇太极即位,改元天聪。
  

明末擎天一柱:袁崇焕
身份:明末抗清名将
  死于:1630年(终年46岁)
  死因:被杀
  地点:北京西市
  评价:天启二年,袁崇焕以“通兵略、晓边事”被荐为兵部职方主事。他单骑出山海关考察形势,返京后自请守辽。后主持筑关外重镇宁远城,抚恤将士,招集流民坚守,并击退后金重兵,炮伤努尔哈赤。袁崇焕是支撑大明危厦的最后一根擎天柱,他为人耿直、慷慨,有勇有谋,为保护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最后却被多疑的崇祯帝所杀,令人悲叹。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率军大举进犯中原,明军望风而逃。此时袁崇焕上书朝廷,主动请缨:“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朝廷大喜,派他守山海关。天启六年,改守宁远,并取得宁远大捷,就连努尔哈赤也被袁军大炮所伤。袁崇焕以功授辽东巡抚。第二年他又打败皇太极,获宁锦大捷。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起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登莱、天津军务,镇宁远。1629年,辽东悍将毛文龙跋扈难驯,不服节制,被袁崇焕先斩后奏,设计杀掉。崇祯帝“骤闻意殊骇”。事后袁崇焕亦悔悟道:“毛文龙是大帅,不是像我这样的臣子所该擅自诛杀的。”正如明末史学家谈迁所说,袁崇焕擅杀毛文龙,“适所以自杀也”。这件事在崇祯帝心中留下了阴影。
  后金军队领教了袁崇焕的厉害后,于崇祯二年避开了辽东防线,转而绕道进攻北京,史称“己巳之变”。袁崇焕得到情报为时已晚,想半路上拦截后金军已经来不及了。他心急如焚,率军日夜兼程,两天后赶到北京,在北京城下再一次痛击后金军队。后金军队再次吃了袁崇焕的苦头后,皇太极深知,如果不除掉袁崇焕,进取中原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反间计。
  早在后金军进攻北京的时候,魏忠贤的余党就在朝中散布流言,说后金军攻打北京是袁崇焕搞的阴谋,其实是他把后金军招引来的。崇祯帝本来就好犯疑心病,听到别人这么一说,就真的猜疑起来。
  关于皇太极的反间计,蒋良骐《东华录》有详细的记载。文中说,开始的时候后金军队抓获了明朝的两个太监,命人严密看守。这时候副将高鸿中和参将鲍承先遵照皇太极的计谋,故意坐在离两个太监不远的地方,假装做耳语状说:“今天我们撤兵,不过是个计谋……袁巡抚有密约,事情马上就能大功告成了。”一个姓杨的太监听到了两人的谈话。后来,后金军将这两个太监放了回去。杨太监回到崇祯帝身边后急忙将袁崇焕与后金密约的事告诉了他,至此崇祯帝对袁崇焕背叛深信不疑。
  于是崇祯帝立即召袁崇焕进宫。袁崇焕不知何事,连忙赶到宫里。崇祯帝拉着脸,劈头就问:“袁崇焕,你为什么自作主张把大将毛文龙杀了?为什么金兵到了京地,迟迟不见你援兵?”崇祯帝突如其来的问话,把袁崇焕弄得不禁怔住了,等他醒悟过来想作解释时,崇祯帝已命令锦衣卫将他绑了起来,关进了大牢。
  很多朝臣都了解袁崇焕为国家一片忠心,决不会干那种勾当,觉得这事蹊跷得很。有个大臣大胆地劝谏说:“袁崇焕一向忠心为国,请陛下慎重啊!”崇祯帝却对大臣的劝告充耳不闻。1630年8月,袁崇焕在北京西市被凌迟处死。行刑当日,沿途不明真相的百姓,误信袁崇焕通敌,争拥上前,口撕牙咬。至行刑处,袁崇焕已体无完肤,浑身血迹斑斑,奄奄一息。临刑前,他口占一绝: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
  袁崇焕被害后,暴尸于市,无人敢收葬。他的侍卫佘义士含悲衔恨,冒灭门之祸,夜半偷偷取回悬于城墙旗杆上的袁将军的头,埋在自家院中,从此隐姓埋名,守墓到老。佘义士临终前叮嘱家人,待他死后把他埋在袁大将军身旁,并要求佘家子孙此后不许为官,也不许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由“掌门长子”为袁将军守墓。如今已经过了近400年,佘家也历经了17代,但仍然为袁崇焕守着墓。袁崇焕之墓在今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后院内。收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功高震主的东王:杨秀清
身份:太平天国东王
  死于:1856年9月2日(终年33岁)
  死因:被杀
  地点:天京(今南京)东王府
  评价: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前期实际上的军事统帅,在用兵上主张以“略城堡,舍要害”为原则,并说服部分会众克服怀乡恋土思想,率军长驱北上。起义仅两年,即转战6省,并建都天京。期间,他协助洪秀全健全军事组织和各种条规,编制“土营”“水营”,严格军纪,充当了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最高军事指挥者。定都后,又分兵北伐、西征,为太平天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逐渐居功自傲,挟制天王,压制诸将,终于酿成“天京事变”。
  杨秀清自恃功高,与天王洪秀全明争暗斗,常借天父的名义否定洪秀全的主张,动辄还叱令洪秀全下跪受杖,因此洪秀全也怕他三分。定都天京以后,洪秀全深居简出,不问军务,大权掌握在杨秀清手中。太平天国取得天京外围战胜利后,杨秀清不免有些志得意满。一天,他假借天父下凡,召洪秀全至东王府问道:“东王功高,为何仅称千岁?”洪秀全无奈答道:“东王打江山,理当称万岁。”东王又问:“东王世子也仅是千岁吗?”洪秀全急忙道:“东王既是万岁,东王世子也是万岁,世代相袭,皆为万岁。”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万岁,其篡位之心已昭然若揭。从此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异常尖锐起来。
  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原为西王萧朝贵之妻,曾与杨秀清关系暧昧。萧朝贵死后,洪宣娇被杨秀清藏在自己宫中,当时洪秀全虽然对此了如指掌,但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因此慨然许之。可没过多久,杨秀清喜新厌旧,嫌弃洪宣娇已年老色衰,转而宠幸才女傅善祥。为此,洪宣娇到洪秀全面前哭诉,说杨秀清当众侮辱她,她已实在无法忍受,发誓一定要报复杨秀清。洪秀全听后只得安慰洪宣娇。等到洪秀全和杨秀清在一起议事时,洪秀全便向杨秀清大谈手足之情,说什么彼此应当同心同德,亲密无间,不要因儿女之情坏了大事。杨秀清听后沉默不语。到了第二天,杨秀清又借天父下凡,令洪宣娇长跪自责,还斥责洪宣娇不讲廉耻。直到洪秀全亲自出面为洪宣娇求情,洪宣娇才得以解脱。自此,洪杨二人的积怨越来越深。后来,杨秀清与北王韦昌辉为争夺一个叫红莺的女子,将韦昌辉驱逐到了安徽。韦昌辉对杨秀清恨之入骨,于是与洪仁发联合向洪秀全进言,历陈除掉东王之必要。洪秀全为之心动,并让洪宣娇做内应。于是,图谋杨秀清的计划确定了下来。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朝廷的钦差大臣向荣死去。杨秀清及部下都举杯庆贺。席间,杨秀清令其部下呼他“万岁”。部下有人不服从他,就暗中助洪秀全召回了韦昌辉和石达开。9月2日,韦昌辉从江西星夜带兵赶回天京,包围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全家。后又将事态扩大,杀害杨秀清部属两万多人。石达开回京责备他滥杀无辜,韦昌辉又要杀石达开,石达开逃走后,他竟屠戮了石达开全家。韦昌辉的残暴行为激起公愤,被洪秀全下令处死。后来,洪秀全为杨秀清恢复了爵位,并将9月2日定为“东王升天节”。
  人说“自古权臣震主,不能以功名终”。洪、杨二人均为首事之枭杰,杨秀清的军事才能又在洪秀全之上,这样,杨秀清遭此厄运也就在所难免了。然而“鸟未尽而弓已藏,兔方逐而狗早烹”,洪秀全在事业未竟之时杀死杨秀清,也实为他的一大失策。从此,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了衰落。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抗战军魂:张自忠(1)
身份: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上将总司令
  死于:1940年5月16日(终年4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