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阿生正传 >

第10部分

阿生正传-第10部分

小说: 阿生正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外景     白天    大街上

  妈妈领着小春生穿过大街。

  路口的红绿灯在亮着。

  可奇怪的是居然是红灯行,绿灯停!

  (注:据称,当时是为了保证祖国山河一片红。巨汗!强!)

  两辆自行车前后撞在了一起,骑车人摔倒了,自行车也倒在了地上。

  两人狼狈地各自爬起来,一个人指了指那红绿灯,两人相顾苦笑无言。

  这时,有一大队学生队伍开了过来。

  路被堵住了。

  几队穿着军便装、胸佩毛主席像章、扎着腰带的学生们正在行进中。

  有的打着红旗,有的呼着口号,有的撒着传单… …

  一个学生干部模样的男学生脖套腰挎着一架手风琴弹奏着… …

  他的旁边还有几个学生推拉着辆人力三轮车,车上有锣鼓等乐器… …

  一队由女学生组成的方阵不时变换着队型,手里都拿着个红本本唱着歌并跳着一种奇怪的舞蹈还不时地呼着口号… …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讲

  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

  哎——

  千万颗红心在激烈地跳动

  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

  (注:也可唱做,千万朵葵花向着红太阳。另一版本的歌词。或另一段的歌词。)

  我们衷心祝愿您老人家

  万寿无疆

  万寿无疆

  万寿无疆!”

  … …   … …

  (注:这首歌的名字是《敬爱的毛主席》,也可叫做《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词作者刘鸿儒,曲作者李劫夫。李劫夫是为毛主席语录谱曲第一人,自此一发而不可收,红极一时。而词作者刘鸿儒当时是在云南边境勐定“无名山”国际支左老挝,在1967年2月一天晚上的篝火晚会上即兴所作的诗歌。他的这首诗歌和其他诗歌一起寄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时的署名是“集体作词”。播出后,李劫夫将其中的一首谱成歌曲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从而唱遍了全国。1967年夏天刘鸿儒回老家纳溪探亲,才吃惊地发现大街小巷都在跳“忠字舞”,而跳“忠字舞”所唱的歌竟是由他作词的那首《敬爱的毛主席》。刘鸿儒1969年从部队转业后回到四川,先到成都,后去泸州,他为人低调,从不对外人提起他是词作者这件事。改革开放后的1991年的一天,和好友们唱卡拉OK时,翻阅歌单发现并下意识地点唱了那首歌曲《敬爱的毛主席》,演唱中遥想当年,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泪,朋友们诧异地问他怎么回事,他脱口而出说,我想起当时写这首歌词时的情景。沉默良久,刘鸿儒第一次向外人透露了实情,那歌词是我写的。自此,人们始知之。)

  女学生们接着表演着:

  “拿起笔

  做刀枪

  集中火力打黑帮

  革命师生齐造反

  文化大革命当闯将!

  忠于毛主席忠于党

  刀山火海我敢闯

  革命后代举红旗

  主席思想放光芒!

  歌唱毛主席歌唱党

  党是我们亲爹娘

  谁要敢说党不好

  马上叫他见阎王!

  念白:杀!杀!杀!——嘿!——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她们边唱边跳边喊着口号,并有节奏地挥舞着手中的毛主席语录… …

  (注:这首歌的名字是《革命造反歌》。)

  小春生一只手拉着妈妈的手,一只手里捏着一根外面用浅褐色草纸包着的金黄色的油条。 

  他一边大口地嚼着松脆的油条,一边含混不清地问到:

  “唔,妈妈,他们在干什么啊?… …唔——,是… …是在玩儿游戏吗?… …”

  妈妈迟疑了一下。

  “啊… …对… …对!玩儿… …玩儿游戏!”

  妈妈露出一丝苦笑,伸手摸了摸小春生的头。

  宋春生的画外音:

  “妈妈说,大人们也时常玩儿游戏,莫名其妙的游戏,不过,有时候玩儿过了头,就不好玩儿了… …”

  
  

    到家啦
○  外景     白天    通往春生家的道路

  妈妈和小春生穿过一条街道,走着… …

  他们拐弯朝向一条小胡同走去… …

  宋春生的画外音:

  “说完玩儿游戏,妈妈又问起我的功课,这也难怪,她本人就是中学教师。家里又宽绰,学校停课的时候,她就教我和其他一些孩子。孩子们的家长总会送些东西给妈妈,东西多了,妈妈有时就把它送到姥姥那里去… …有时候碰到要饭的也会给他们点儿… …”

  (注:当时,各地忙于造反,生产废弛,加上干旱、水灾频发,逃荒要饭的人极多,北方和中部以河北沧州、山东德州、河南、安徽等地为甚。)

  ○  外景     白天    小胡同入口

  在胡同入口处,春生的母亲蹲下身来,怜爱地用手帕擦了擦春生的嘴和手,盯着儿子再次嘱咐道:

  “记住!不要再玩儿那游戏,否则妈妈就不高兴了。嗯——,妈妈不高兴了,就不给儿子买油条吃了;不给儿子买油条吃,儿子就只好看着别人家的儿子吃油条了,那儿子就不高兴了… …嗯?”

  说着说着她自己也笑了,并用手指刮了刮小春生的脸蛋儿。

  ○  外景     白天    小胡同内一所院子

  妈妈领着小春生推开一扇半掩着院门走了进去。

  小春生挣开母亲的手跑向了院中的自来水管,把书包向右甩了甩,拧开水龙头歪着头喝了起来。

  “这孩子,屋里有凉白开!喝坏肚子,又得去医院吃药、打针,打针——!,你不怕打针吗?… …”

  春生的母亲嗔怪了起来。

  “春生!去屋里看看,谁来了?”

  母亲一边开着厨房小屋的门一边说。

  “唔!”

  小春生抬起头,关了水龙头,用右手背抹了抹嘴边的水,向自己的家走去。

  “表哥!”

  小春生高兴地扑了过去。

  一个比小春生略大几岁的男孩儿迎了出来。

  ○  内景     灯光下    车厢内

  宋春生和党育红仍然坐在那里。

  “你表哥?在美国的那个?”

  党育红有些不解地问。

  “对,是他!那时侯他还小也没有出国。”

  宋春生微笑着点着头。

  “他是我的好玩伴儿,时常带着我去疯跑… …”

  

   表哥来找我玩儿

  ○  外景     白天     另一所院内

  “嘿——,小心点儿… …”

  “小意思… …,没事儿!”

  表哥和几个孩子们正顺着院门后背的木框框向上爬… …

  爬上房的孩子们有的兴奋地直蹦… …

  有的兴奋地大叫着。

  “哈哈,我爬上来啦!我爬上来啦!”

  “表… …表哥,拉我一把啊… …”

  小春生颤巍着双脚站在墙上,半蹲着,一只手扶着墙,并向前伸出另一只手。

  表哥蹲着伸出手拉住了小春生的手… …

  “我也要上,我也要上… …”

  那个秀气的小女孩儿在底下着急地蹦着、叫着… …

  宋春生的画外音:

  “我们一起上房去偷枣吃… …”

  ○  外景     白天     小河边

  蔚蓝的天空,漂浮着几朵白云。

  小春生和表哥等几个男孩子在小河里打着水仗,尽情地嬉戏… …

  那个挺秀气的小女孩儿和另一个女孩儿坐在远处的沙滩上,光着脚,一起说着悄悄话… …

  宋春生的画外音:

  “一起去河里玩儿… …一起捉迷藏… …”

  ○  外景     黑夜     小胡同里

  月亮被云遮住了。

  一群孩子们在玩捉迷藏。

  春生面对一水泥电线杆儿,双手放在额头处,嘴里快速地数着数。

  “1,2,3,… …”

  表哥和其他的孩子们笑闹着四散跑开,有的孩子甚至还帮着春生数数。

  “… …17… …19… …23… …”

  “50… …66… …77… …88… …99,100!”

  小春生用力数完最后一个数,转过身来。

  “都藏好了吗?”……

  “… …嘻嘻… …,藏好啦!”

  一个小女孩儿的声音从远处传了过来… …

  宋春生的画外音:

  “还带我去看电影… …”

  ○  外景     傍晚    一学校操场上

  白白的银幕上不时出现各种手的影子。

  白框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

  放映员正在调试镜头,好把它对准银幕。

  几个人在喊:

  “向上… … 向上”… …

  “哦,左边一点儿,左边一点儿” … …

  “嗨——,靠右,靠右” … …

  银幕的前后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小春生和表哥坐在那里,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一切。

  那位挺秀气的小女孩儿安静地坐在一边,双手托着腮。

  宋春生的画外音:

  “……表哥教我分清左和右… …”

  “向左… …向右… …”

  表哥用右手来回摆动着。

  “表哥啊,什么是左,哪边是右?”

  小春生颇有疑问。

  “哦!这边是左,这边是右!”

  表哥的手仍在摆动。

  “那么,我这么坐过来,哪边是左,哪边是右?”

  小春生在小凳子上来了个180度大转身。

  “坏小子!尽给出难题!”

  表哥有些不耐烦,曲起右手食指弹了一下小春生的头。

  小春生有点发楞。

  “大人不是说了吗?这边是左,这边是右!”

  表哥用手指了指。

  望着表弟一付无辜的眼神,表哥放下手,缓了缓口气,拍着小春生的背说:

  “总之,大人的话没错,照做就是了!”

  “嗯。” 

  小春生困惑地点了点头。

  ○  外景     夜晚    一学校操场上

  电影开始放映了。

  先是一部纪录片。

  纪录片的画面:

  一架正在降落滑行的伊尔辛62客机… …

  一些人正走下弦梯… …

  宋春生的画外音:

  “……认识了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 …”

  一个略胖的矮个男子出现在银幕上… … 

  他的脖子上套着一个大花环… … 

  他手里拿着一束鲜花频频向周围欢迎的人群招手致意… … 

  宋春生的画外音:

  “… …解释了什么叫做访问… …”

  他的身后走着一位比他略高的中年男子,穿中山装,浓浓的眉毛,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右胳膊略微端起… …

  … …在一所有着幅巨大壁画的大房间里,一位身材高大、精神饱满的老人,下巴上有着一颗明显的肉色痣,热情地那个矮个男子握手、交谈… …

  宋春生的画外音:

  “… …还说起有个一起玩儿的哥哥要上山下乡… …我问他上什么山,泰山?五台山?他说他也讲不大明白… …”

  银幕底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