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大漠风声 >

第4部分

大漠风声-第4部分

小说: 大漠风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义薄急忙回马,果见他们足迹的上有两个少年人走来,一个少年背负长剑,削瘦,另一个少年活脱的风尘中的败家子,摇着一把叠纸扇。他们正向队伍走来。

  云义薄喝住队伍,每个人的都像待发的弓箭,没有丝毫怠慢。

  在大漠本不平静的路上,对于押镖的人来说,遇到这样两个奇怪的人,难免要警惕小心。

  两少年已经走近队伍,他们不是石秋水和姬宁是谁。

  石秋水收起折扇,像云义薄抱拳道:大爷休惊,小弟乃常山弟子石秋水,这位乃是小弟朋友姬宁,我二人乃是受人所托来取镖而已。

  石秋水和姬宁的事情在江湖上传唱的并不多,所以极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云义薄客气道:石兄弟客气,只是云某未曾押有云兄弟的镖,云某这次乃是干货,本是拿到塞外换些银两糊口而已。

  石秋水道:云大哥见笑,石某的受托人乃是性情古怪之人,他已经把货藏匿于云大哥的队伍里。

  云义薄哦了一声,脸色有些难堪,但是他毕竟是老江湖又很快镇定下来。

  石秋水接着道:受托人吩咐在下依次检查云大哥的骆驼,我们的货就在其中一匹骆驼里。

  后面的云义薄哼了一声,喝道:哪里来的黄毛小儿,咱家的骆驼不是你想检查就检查的。

  行镖是忌讳半路现货的。

  石秋水安抚道:云二哥休怒,小弟也只是受人所托。

  云义天更是恼怒,吼了声“看锏”,一副精钢锏已经打将过来,锏未到时,风声嗖嗖,撩起石秋水的衣衫和头发。

  云义薄来不及喝止,便静观其变。

  锏到石秋水的耳根不足半尺,石秋水依然面不改色。

  眼看就要打在石秋水的头上。。。。。。

  一把雪亮的剑挡住了锏,只有一道亮光,然后剑又入鞘。

  云义天的锏被挡了回来,他只感觉虎口发麻,差点握不住锏。

  这一变化不禁让一旁的云义薄寒战,差点没有从马上摔下来。他知道自己兄弟的实力,只是看不出这个从头至尾都没有发言的少年有这番功夫。

  云义薄尴尬道:舍弟无礼,小兄弟莫怪,如此请检查骆驼。

  云义天想说什么,但毕竟没有说,只是心里忿忿不平。

  石秋水客气道:如此,请云兄卸下第九匹骆驼的货物。

  片刻第九匹骆驼的所有货物都卸了下来,五匹上等的蜀中花二娘的丝绸,数十斤平武茶,尽数长白人参等杂碎货物,都是当时中土的特产。

  云义薄佯怒道:看来这里并没有兄台 的东西。

  云义天和众人已经剑拔弩张,神情已经可以杀死任何一个人。

  石秋水笑道:在下还得麻烦段先生把把花二娘的丝绸铺开。

  段十五的脸色并不是十分好看,他手中的泪冰遗剑顿生寒意。

  云义薄道:麻烦段兄。

  段十五把麻袋放在黄沙上,然后分别把五匹丝绸铺开。

  第一匹马踏青冢,凄凉之意,第二匹凤栖东枝,栩栩如生,第三匹山海日升,气势恢宏,第四匹剑戟相交,兵刃声如裂帛,第五匹*赏花,器乐笙箫*。

  云义薄脸上的青筋像虫子一样顿时爬了上来,但他还能压制自己的情绪,云义天的身子已经上前,但被兄长拦住。

  石秋水道:还得麻烦段先生接宝剑一用。

  段十五解剑。

  石秋水拔出泪冰遗剑,剑刃点点寒冰,似深闺中怨女的泪滴,在阳光下晶莹剔透。

  石秋水猛地一运气力,寒冰顿洒,像珍珠一样滚在丝绸上,然后在烈日下顿生云雾。

  然后石秋水还剑段十五,道:在下已经找到想要的东西,打扰各位。

  然后领姬宁离去,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风尘中。

  云义天不平道:如此侮辱,大哥竟然让他们这样走了。

  云义薄道:众兄弟请看。

  只见五匹布的图案早已变化。

  第一匹已是马入南关,青冢变成南关,第二匹鸽子入笼,凤凰变成了鸽子,第三匹山海骤变,山海化作昆仑,日升变日落,第四匹方天画戟作惊鸿,第五匹*尽消,花谢伊人去。

  
  你并没有找到鸽子。

  没有,但我知道了怎么样去找他。

  那我们现在去哪里。

  南关。

  为什么要去南关。

  马入南关。

8。南关刘府
南关是玉门关南关一个不起眼的关口。

  荒凉而寂寞,那里的人们世代的生活都是荒凉和寂寞,没有水,没有粮食,喝带着羊骚味的羊奶,吃少得可怜的荞麦面,城外只有一颗树,树干像衣不蔽体的贫穷少妇,树枝也是光秃秃的,乌鸦在树枝上嘶叫着,叫暗了整个天地,叫暗了整个南关人的心。

  南关一共一百二十八户三百多人,除了刘老根、王老五和西边郭家一族人,其余都是三十年前搬过来的。三百多人靠刘老根门前的一口井活着,水贵如油,当年贫瘠如洗的刘老根如今已经是南关显赫的首富刘员外。说来这一口井还有一段历史,当年南关还不是一个关口而是一片山坳的时候,刘家来了三个人,一个书生模样,一个削瘦的黑衣人和一个衣着雪白背着长剑的人,看见乡亲们缺水,书生和白衣人打了一个赌,然后书生从怀里掏出一支长针,指着刘家大院东角叫人挖井,然后就有了这口井。

  刘员外为此还立了一块碑,如今石碑仍然屹立在刘府东边的井边。

  每一个早上,换水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用仅有的银两或者最值钱的东西来换水,因为他们至始至终喝不惯羊奶。

  刘员外把一只用景德镇瓷碗盛满的热羊奶凑到嘴边,嗅了嗅,然后叹道:为什么喝不惯羊奶呢,羊奶不是很好喝吗?

  刘员外家世代居于此,在他看来羊奶远比水好喝,他喜欢用井水洗澡,每天一次,每天都要足以别人喝一个月的一大桶,在被人看来,他无疑是用红绸作地毯拿蜡烛当柴烧,但他喜欢这样做,仅仅喜欢别人眼羡的这种感觉。

  至于洗澡不洗澡他并不在乎,这样的地方生活的人,没有哪个人身上是所谓的干净。

  刘员外还有令人眼羡的他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和一个遗传妻子美貌的小女儿。刘员外家本来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如花却并不如花,身形遗传了臃肿的刘员外,是刘员外前妻吴氏所生,小女儿似玉比玉洁白比翡翠剔透,是刘员外貌美妻子宁氏所生,宁氏嫁到刘家不久便有了小女儿,传言如玉并不是刘员外亲生,而是宁氏在嫁入刘家前和野汉子的结合,但只要看见似玉的人都不会这样说,因为看见过似玉的人都相信她是仙女下凡西施再生,没有半点邪念。

  刘员外对两个女儿还算公平,大女儿有的小女儿自然也有,大女儿没有的小女儿有时候也有,但更多时候是看在宁氏的面子上。

  刘员外的家庭关系也算和睦,平日里言语甚少,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争吵,刘员外和宁氏每天的话不会超过三句,据说无非就是早安或者晚安之类的。

  刘员外家还有一个精明削瘦的管家盛老三,当年盛老三也是外来的一百多人的其中一个,也就是盛老三想到用水来买钱,刘家才一夜暴富,所以刘员外待盛老三亲如同胞兄弟,盛老三在刘家和南关的地位也仅仅次于刘员外。盛老三为刘家服务了三十多年,如今也和刘员外一样发福起来,行动也缓慢了许多。

  刘家还有五个长工和六个婢女,他们是刘家幸福生活的保障。

  刘家在南关还有一个宿怨,那就是西边郭家桩;郭家庄 在南关的声名仅次于刘家,郭家庄庄主郭怀玉和刘员外在年轻的时候本是生死兄弟,十八年前刘员外妻子宁氏出现在南关,两人同时深爱着这个女人,以至于反目成仇,郭怀玉看不起刘员外靠天吃饭,用井水压榨乡亲,他年轻的时候外出经商,颇有家资,郭家在南关经营油盐酱醋生意,所以在南关有这样一句话:刘家不吃郭家盐,郭家不喝刘家水。

  郭家有独子郭成,年方二八,天生俊美,更是吹得一口好箫,南关人无不耳福,是很多南关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

  
  而南关铁匠王老五素来则被人骂着“墙头草,吃了郭家盐喝了刘家水”,王老五和刘家郭家关系处理得恰如其分,王老五的铁铺经营刀剑生意,由于南关过往商旅不多,南关人平日不事农耕,所以生意不甚得意,王老五寒碜的生活便是靠着在刘家和郭家混吃混喝。

  “王记铁铺”的招牌已经蒙上一沉灰,隐约字迹可见。铺子里有两个衣着破烂,满身污垢的伙计闲聊,满地都是凌乱的铁器,刀柄,枪头,锄头,镰刀,乱七八糟,像杂货铺一样。

  然而这一天王记铁铺来了一个少女,身子绰约,在昏黄的烈日下和陈乱的街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少女进了铁铺便娇滴滴地道:王爹爹在吗?

  王老五正埋头打铁,虽然没有什么生意,但多年来他的习惯并没有忘记,他平身喜欢打铁,所以时不时还会热热身子,就像进了城了农户总是喜欢找一块空地种上些什么心里才踏实。

  看着火红的铁在自己的锤子下打成了形,他心里的高兴不亚于农夫丰收的喜悦。

  听见叫声,王老五赶忙放下手里的家伙,用黑乎乎的袖口擦了擦满脸的大汗,竟不想越擦越黑,活像戏剧里的铁面包公。

  他的胖儿子和两个伙计早已经盯得这*般的少女流口水。

  王老五骂了句:臭小子,瞧你们这德行。

  转过身,笑呵呵地对着少女道:老二啊,你这是干嘛来了。

  少女看着王老五皱纹满布的脸上的污垢,心疼得掏出绣有海棠花的手绢给王老五擦汗。

  王老五受宠若惊道:小丫头,我这连脸多脏啊,弄脏了你的手绢。

  少女道:王爹爹说哪里话,你待我犹如己出,我就是你的女儿,女儿 给爹爹擦汗,应该的嘛。

  王老五十分满意,一把拉住少女坐到,一边吩咐胖儿子去取从四川托人带来的花生糖。

  王老五关切道:老二,今天来我这里有什么事吗?

  少女道:我娘的玉坠被我不小心摔坏了一只角,只不知道王爹爹能不能补上。

  王老五呵呵道:丫头啊,你王爹爹可是个打铁的,补个金银首饰什么的还行,可弄补不好玉石什么的哦。

  少女着急拉着王老五的袖子道:王爹爹这次一定得帮我,要不然娘一定会怪我的。

  王老五抹着花白的胡须道:好吧好吧,我试一试就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9、血案
两匹马,两个少年,一个背着长剑,另一个的折扇放到了袖子里,正在马上剥花生吃。

  姬宁好奇道:我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弄来花生的。

  这是他这一路来第一次开口说话。

  关西一带,寸毛不生,别说花生,就连地里的青稞收成都甚少。

  石秋水道:这是秘密。

  姬宁道:你总是不能让你的嘴闲着。不过,你又是怎么样知道这两匹马是给我们准备的呢?

  石秋水道:这也是秘密。

  他们离开驼队以后到了一座青山前,然后就找到了马儿。

  姬宁又问道:我们现在要去哪里?

  石秋水道:南关。

  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