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芙蓉-2003年第3期 >

第44部分

芙蓉-2003年第3期-第44部分

小说: 芙蓉-2003年第3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近了人群的狗儿妹头扬得很高,腰板也挺得很直,那青年女子却有些羞怯,两只大眼睛受惊似的躲来闪去不敢和别的目光接触。等待的人群都盯着两人,没有了表情,好像没有睡醒似的。等狗儿妹和那女子消失在寨子里的泥巴路上时,这些表情才复活得错综复杂,或苍老或幼稚的脸上只有那种错愕是相同的;那几个婆娘们浑然不觉自己布袋般的乳房已脱离了孩子的嘴,白色的乳汁正有一点无一点地滴在孩子的脸上和额上。 
  这天晚上,排茹这个寨子上终于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狗日的狗儿妹不晓得从哪里引回来一个乖婆娘! 
  人们都在为这个没有一点预兆的事件觉得有些愤愤不平。但没人嫉妒,他们觉得自己的寨子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外面年轻漂亮的的女子嫁进来是天经地义的,至于嫁给谁都无关紧要。这种认识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精神。愤愤不平是因为这件事始终没有一点预兆,这么一件事的前奏被寨子上的这么多人都忽略了,是一种不该犯的错误。 
  狗儿妹躲在家里很得意,他知道自己的这次举动会在寨子上掀起一个不大不小的波浪。狗日的,平时谁会想起我?他把一口浓痰狠狠地吐在家门口的那株老椿树上,然后从柜子里翻出几颗准备孵鸡仔的蛋炒了,破天荒地蹲在火坑边扯了二两苞谷烧。没等夜幕合拢,他就和那青年女子钻进了被窝,彻彻底底地很男人了几回。 
  按照惯例,狗儿妹娶婆娘是应该三媒六礼,然后迎回来在寨子上办一回酒席的。但狗儿妹家穷,一家五口人只有两亩旱田两亩薄地,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年幼的弟弟,除了勉强糊口,一年连肉都难得吃上几回。他也想南下淘金,但刚走到县城就转了回来。他总觉得自己不是那块外出的料,离开了寨子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一不小心就会被风撕烂。面对这样的家境,女方的父母也无话可说,只好听之任之。狗儿妹便又创造了排茹近二十年来最简朴的一个婚礼,选一个吉日,放一挂鞭炮,一家人炒了两斤肉围在火坑边吃一顿便完了事。结婚登记也免了。这里的人只看重形式,对于那一张起法律效力的结婚证是很少有人去理会的,大多要等乡政府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催得紧的时候才会象征性地办一个。 
  就这样,那个青春而又饱满,最初用一团鲜红把排茹人平静的生活撩拨了一回的女子正式成了狗儿妹的婆娘。 
  没几天,排茹这个寨子关于狗儿妹和他婆娘的话题逐渐淡了,一切都随着那狗吠鸡鸣的声音趋于平静。所有的人都得沿着老祖宗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轨迹苦扒苦做。在土地上波动着的金黄被收回来,摊在坪场上,挂在屋檐下,这个秋天便被汗水和在鼓起的筋肉中窜动着的力气打磨得沉甸甸的。 
  狗儿妹家的劳力本来就少,田里地里的稻子苞谷还未来得及收回来。父母帮不了很多忙,两个弟弟也只能打个下手,他却不允许婆娘下地劳动。婆娘便坐在田边地角,看狗儿妹在一片金黄里挥汗如雨。矮小的狗儿妹赤裸着上身,就像伏在土地上一样,迅捷而显得笨拙,总让他的婆娘想起童年时在坪场上抽着的陀螺。于是就想笑,时而回头的狗儿妹便在这笑容里旋转得更勤,仿佛瘦小的身子里正涌动着一大堆等待发泄的力气。有时候,婆娘看狗儿妹看累了,便看那一大片散发着稻草根香味的稻田和四周矗立着的几乎与天相接的大山;有时又躺下来,随手扯一根草嚼在嘴里,目光随着云朵飘动。于是,她感觉到一切都轻飘飘的,狗儿妹在这种感觉中似乎也英俊高大了一些。 
  秋收的季节里,最能体现狗儿妹辛劳的就是把稻谷和苞谷背回家去的场景。狗儿妹的家在半坡上,而稻田却在山脚下,旱地在对面山上。从山脚爬到半坡很有一段距离。几乎达到四十五度的陡坡人走在上面抬起的脚和勾下的头差不多可以贴在一起了。这时候,从后面是看不到狗儿妹的,只见小山一样装有秋实的包在蠕动,伴有节奏相等的脚步声和牛一样狠狠的喘息声。婆娘却背得很少,依然是一身的鲜红很轻盈,这都是狗儿妹的关心使然。实在走不动了,狗儿妹便把小山一样的包往路边上一靠,歇了下来。婆娘便一边递过去还有些白色的汗巾给狗儿妹擦汗,一边嗔道,叫你少背一点这样会累死的。狗儿妹便在这嗔嗔的余音里有些飘飘然,拍了拍干瘪的胸脯说,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我背得动。又挤了挤眼说,实在背不动时,你走在前面把裤腿扎起来,扎得越高我就越有劲。婆娘便信以为真,再走时就扎起裤腿,一直扎到不能再扎上去为止。狗儿妹便一边气喘如牛,一边死死盯着那两条白得炫目的腿,一边还在心里酝酿一些床上的故事,觉得背上的包轻了,脚步也不再沉重。 
  日子,便在狗儿妹的呵护和婆娘的娇嗔里一天天逝去,每一个白天和夜晚都燃烧着激情。 
  第二年的秋天,当一片金黄又一次在山脚和山坡如波浪般起伏的时候,伴着一声清脆的啼哭,狗儿妹便为了人父,婆娘为了人母。孩子是个女儿,狗儿妹在抑不住的欣喜里给她取了一个不雅不俗的名字——秋儿。秋儿的出生,使狗儿妹觉得自己的生活又多了一份支撑。秋儿刚满月,狗儿妹便把她小心翼翼地抱着满寨子地窜。他总想秋儿一定会像她娘第一次来排茹一样,给寨子上带来一份不大不小的震动,为这里沉寂了很久的茶余饭后添一节故事。但是,狗儿妹这次失望了。在他浓浓的笑脸相迎之下,寨上人要不看一眼秋儿便不言不语地转身离去,要不只对狗儿妹笑一笑,看都不看秋儿一眼便扯开了别的话题。只要狗儿妹一转身,便会有人迫不及待地嘀咕,神气什么,生一个丫头片子赔钱的货!狗儿妹便感到心上似乎被扎了一刀,很痛,小小的秋儿在手中沉重了许多。他又想起了从前自己的被遗忘和忽略,也许这就是命吧! 
  由于家庭中有了秋儿,便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增加了许多的琐事。百般呵护婆娘的狗儿妹就少了些对婆娘的关爱,原来的那份小两口的激情也在日渐繁琐的事务中冷却了下来,岳父母那双冷冷的目光又开始在黑暗的深处注视。婆娘却适应不了少了关爱的日子,加之生活的捉襟见肘,便多了些脾气;冷头冷脸是家常便饭,隔三差五的争吵也多了起来,一月似乎还有一两次的摔碗砸锅。那件令排茹人茶余饭后咀嚼了一些时日的鲜红色衣服也褪了色,不再令人心动,全身上下也都有些陈旧。婆娘很少带秋儿,基本上丢给了狗儿妹和他年迈的母亲,闲时常往女人堆里钻,学一些舞口弄舌的泼妇本领;也时时蹲在麻将桌边看别人砌长城,蹲着蹲着就会了,就加入了砌长城的队伍用一角钱一炮去糊弄日子,输得惨了便拿一些大米和苞谷贱卖。 
  狗儿妹的脾气也常常好不起来,带来了短暂喜悦的秋儿却被寨上人挂在嘴边的“丫头片子赔钱的货”弄得心里沉沉的。尤其是一天几次要抱着秋儿满寨子地找婆娘喂奶,那滋味特别的难受。寨上人有的戏谑狗儿妹做女人的事,根本不能算男人,弄了个乖婆娘却又管不住,有个卵用!这些话大多是当着狗儿妹的面说,背后说的更难听。狗儿妹便觉得本来矮小的身材在别人的面前又矮了一截。要好好地过一回日子,真难。 
  狗儿妹便尽可能地避开人群,尽可能地把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怒气发泄在农活上。实在闲下来了,就喝二两苞谷烧,再卷一根劣质喇叭筒试着抽。喝着、抽着,便上了瘾,总觉得在烟酒的刺激里才能找回那么一点点自信。秋儿彻底地丢给了母亲,婆娘也懒得管了,你爱去哪儿去哪儿,爱干什么干什么。 
  排茹人便说狗儿妹是面做的泥捏的,空长一根鸡巴没有男人的气。狗儿妹也难得分辩,除了偶尔逗逗秋儿之外,便把所有的力气都使在了田里地里。 
  被排茹人定了性的没有男人气的狗儿妹却在娶了婆娘后第三年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接连做了两件令人刮目相看的事。 
  一是狗儿妹刚插完秧的第二天早上正在家里吃饭,寨上很有点烂名的疤子找上门说,狗儿妹你的牛昨天吃了我家的秧。开始狗儿妹低声下气地分辩说,我家的牛昨天根本没放出栏不可能去吃秧。疤子却气势汹汹地说,秧硬是你家的牛吃的要赔五十块钱。狗儿妹望着火坑里熊熊燃烧的火苗沉默了许久才说,我没有钱赔怎么办。疤子说,没有钱卖牛。狗儿妹又说,牛是农家人的命根子,卖了我一家人怎么生活。疤子说,不赔钱我一家人怎么生活。狗儿妹便不说话拿起碗扎实扯了一口苞谷烧,泪流了下来。疤子还在一边说,哭个卵想办法赔钱。狗儿妹不说话,流着泪狠狠地盯了一眼疤子,突然顺手把碗向疤子砸了过去。碗碎了,酒洒了一地,疤子的额头上流出了血,狗儿妹却依然流着泪死死地盯着疤子。疤子突然感到狗儿妹的目光太冷,身子不由自主地颤了一下,用手捧着额头迟疑着退了出去。这事都是疤子自己说出来的,末了疤子还说那狗日的狗儿妹眼睛就像老人们传说中的狼。 
  二是狗儿妹用碗砸了疤子的第二天,秋儿因高烧不退哭闹不止,婆娘却在与一大班闲着的娘儿们砌长城。狗儿妹抱着秋儿找到婆娘后,婆娘因半天没有和牌连给秋儿喂奶也不肯。他便不声不响地坐在边上看牌,那双眼睛痴痴的,眨也没有眨一下。不到两分钟,他突然站起来飞起一脚把牌桌踢翻了,然后一手抱着秋儿,一手在婆娘娇嫩的脸上扎实抽了一耳光。婆娘的脸上顿时印出一个淡红色的掌印,开始呆呆的,过了几十秒才蹲下地捧着脸大哭起来。狗儿妹依然没有表情,把婆娘的头发一扯让她仰起头来,又是重重的一耳光,这才抱着啼哭不止的秋儿从容地走出门去找医生看病。 
  从此,没有人再说狗儿妹空长鸡巴没有男人气了;从此,婆娘也不那么天天泡在麻将桌上了;从此,排茹人看狗儿妹又恢复了他第一次把婆娘带回来时的那种目光…… 
  狗儿妹在做了这两件事之后,却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活在世上还得横蛮,不然别人把你卵都不算一根! 
  狗儿妹的生活趋于了平静,但依然贫穷;惟一不同的是,他每天扯半斤苞谷烧,卷几根劣质喇叭筒,偶尔还会站在半坡上的家门口莫名其妙毫无目的地骂上几声娘。排茹这个寨子的上空便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狗儿妹的声音在鸡鸣犬吠炊烟袅袅的氛围里模模糊糊地回荡。 
  不管是有生气,还是无生气,日子总得过着。春秋四季的轮回也没有因为什么特别的事件而改变。狗儿妹和排茹寨上的人们都平等地享受着时间带来的一切或大或小的平静与动荡。 
  应该是狗儿妹从外面把婆娘带回来的第三个秋天了,那时候四处老了季节的绿色还未来得及走进金黄,狗儿妹的婆娘却跑回娘家了。本来,寨上人并有留意这个信息,都是从狗儿妹站在门口的骂娘声里听出来的。然后,陆续便有各种消息传来,说婆娘是忍受不了狗儿妹家的贫穷走的,说婆娘是被狗儿妹打出去的,又说婆娘是跟着一个年轻木匠跑了……各种各样的版本不一而足,没有人去证实也无屑去证实。这样的所谓事件在农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