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杨宗保征西 >

第9部分

杨宗保征西-第9部分

小说: 杨宗保征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何姓何名?是否在西夏国王驾前称臣?”
  “姓名不曾问过,他是否在西夏国王驾前称臣,也不得而知。如果此人在国王驾前称臣,此次又带领兵马进犯延安府,高君保和呼延丕显可不是他的对手,那是非败不可呀!”
  “祖母,倘若如此,可该怎么办呢?”
  “宗保,你且莫急。进犯延安府的兵马之中,有无使用走线鞭的,尚且不知。阵前声百,难以预料。我想先探明消息,再定我杨家如何行事。”
  “祖母,圣上有旨,三年守孝期内,不许我杨家众将进京。这如何探明消息呢?”
  “正为此事,才叫你急速回府的。我想让你扮做平民模样,进京打探消息。如果我宋军打了胜仗,你快快回来禀告;如果我宋军打了败仗,你要设法奔赴前敌,为国效力,保我大宋江山!”
  “祖母,这守孝之事。。。。。。”
  “保国安民为大,于父守孝为小。快快打点,速速进京去吧!”
  “孙儿遵命!”
  杨宗保起身,迈步欲走,佘太君又说:“等一等!”
  杨宗保停步问道:“祖母,还有何吩咐?”
  “我来问你,如果需要你到两军阵前,又遇上敌将使用走线鞭,你用何招数对付哇?”
  “这个。。。。。。我用银枪拼杀!”
  “嘿嘿!你那杆枪,怎能破了敌将的走线鞭呢?”
  “那该怎么办呢?”
  “宗保,随祖母到后堂去,自有妙法告你!”
  欲知佘太君有何破那走线鞭的妙法,请听下回分解。


第八回     后花园太君传锤艺
        待客厅驸马摆酒宴


  佘太君领着杨宗保来到后堂,打开红漆箱子,取出了一个黑漆盒子。掀开盒盖,拿出了一个黄缎子口袋。解开口袋,“咕噜”倒在桌上一个物件。杨宗保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圆溜溜的黄铜锤子,没有把儿,系着一条雪白的丝绳。丝绳的末端,有个挽手。他端详了半晌,不知何物,问道:“祖母,这是什么呀?”
  佘太君笑着说:“宗保,这是一件兵器,是杨家的传家之宝!”
  “祖母,它叫什么名字啊?”
  “叫走线铜锤。”
  “祖母,这走线铜锤是谁传下来的呢?”
  “说起这走线铜锤,话可就长啦!此锤,本是你曾祖父杨衮所使的兵器。想当年,你曾祖父辅佐北汉主刘贵的江山时,就用此锤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打败了无数名将。后来,归顺了大宋,你曾祖父把此锤的招数全都传授给了你的祖父杨继业。你的祖父率领宋军攻打佘塘关,与我父佘表交战。我父也有一种十分厉害的兵器。。。。。。”
  “祖母,是什么兵器呀?”
  “是走线鞭。此鞭能打出手,百发百中。呢时,祖母我年轻,喜好练武,学会了走线鞭的各种招数。你的两个舅爷——佘龙和佘虎也学会了此鞭的各种打法。佘塘关一战,没想到我佘家的走线鞭,被杨家的走线铜锤给破了。我与你祖父杨继业成亲以后,佘、杨两家就商订了一个规约,从此,佘家不再使用走线鞭,被杨家不再使用走线铜锤。这两种兵器的招数谁也不许传给外人,只能传给本家。后来,听说佘虎背着你外祖父,把走线鞭的招数传给了西夏国的一个人。你祖父杨继业,将走线铜锤的各种招数传给了我,并让我保存着这柄走线铜锤,作为杨家的传家之宝。这次,西夏来侵犯我大宋的疆土,与大宋交战,有没有会使这走线鞭的人呢?如果有人会使,恐怕我军难以取胜。祖母我放心不下,才让你前去打探。临走之前,祖母让你把这走线铜锤带上。宗保,你一定要牢牢记住,这走线铜锤是杨家的传家之宝,不许损坏,不许丢失。如若遇上使用走线鞭的敌将,你就用这走线铜锤战他,保你百战百胜。宗保,记住了吗?”
  “祖母,孙儿一一记下啦。可是,孙儿不会使用这走线铜锤呀!”
  佘太君一听,笑了:“宗保,不必担心!祖母既然给你走线铜锤,还能不传授给你使用的招数?不传授给你招数,带它去前敌,又有何用呢?今日,你暂且歇息歇息,吃过晚饭,到后花园望花亭,祖母叫你如何使用走线铜锤。”
  “好。”
  简短捷说,吃过晚饭,佘太君领着杨宗保来到后花园,找了个僻静之处,传授走线铜锤的各种招数。
  有人问了:“这走线铜锤好学吗?”好学,也不好学。为什么?因为这走线铜锤不同别的兵器,不象刀枪剑戟的招数那么多,一共就那么几招。别看招数少,如果功夫不到家,就打不准。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佘太君用心教,杨宗保刻苦学,从黄昏到三更,杨宗保一会儿也不肯歇息,一招一招地学,一遍一遍地练,直练得腰酸腿疼,唇干舌焦,终于摸到了要领。试打了几锤,锤锤都不落空。
  佘太君一看宗保学会了,打得还不错,笑呵呵地说:“宗保,不用再练啦,你已经摸到了要领,学会了全部的招数,日后不断习练,自会越练越精。今夜,回去好好歇息,明日起程进京。”
  杨宗保闻听,满心欢喜,躬身抱拳:“祖母,孙儿记下啦!”
  说罢,他祖孙二人高高兴兴地走出花园,各自回房安歇。
  第二天,佘太君吩咐杨洪摆齐酒宴,唤来了杨门的男女众将,一是共吃团圆饭,二是为杨宗保饯行。在酒宴之上,佘太君向全家人等说明了杨宗保此番进京的用意,全家老小无不连声赞同。
  有的说:“咱杨家世代忠良,决不能看着周恒威这贼子篡夺大宋的江山!”
  有的说:“西夏大军压境,国难当头。咱杨家可不能因为守孝,放下国事不管。”
  佘太君见全家长幼,如此深明大义,十分高兴,又对杨宗保说:“宗保,此番进京,你要见机行事。如果前敌军情不紧,先回府与祖母禀报信息;如果前敌军情紧急,你便速去延安府助战。”
  “孙儿定遵祖母的嘱咐!”
  “还有一事,我杨家在此守孝,期限未满,没有朝廷圣旨,私自回京,本属有罪。所以,进京之后,你千万不要泄露进京的真情。若有不慎,一旦被奸佞知晓,定会横生枝节,圣上也会问我杨家欺君之罪。宗保,祖母之言,切勿忘记!天色不早,快快上路吧!”
  “祖母放心,孙儿拜辞啦!”
  杨宗保拜辞了祖母、伯母、婶娘和各位长辈,走出客厅,来到院中,见杨洪早已牵马在那里等候。他大步上前,接过马缰,仔细一看:盔甲装在了褥套里,走线铜锤藏在了褥套底下,各种需带之物,准备得十分齐全。于是,牵马走到府门之外,抖缰欲行。
  此时,穆桂英领着儿子杨文广和女儿杨金花匆匆赶来,上前嘱咐道:“宗保,一路之上,要多加小心!如果西夏真的犯我大宋疆土,你可进奏万岁,调咱杨门女将前去杀敌灭寇!”
  杨宗保笑了笑说:“桂英,请你耐心等候。探到信息,我定会捎书回府。”
  杨文广走来,拽住杨宗保的衣角,说:“爹爹,我也要跟你前去!”
  杨宗保笑着说:“文广,你年纪还小。等长大了,爹爹再带你去,让你为国杀敌!”
  杨文广丢开衣角,点了点头。
  杨宗保又叮嘱了女儿杨金花几句,然后,抱拳说道:“桂英,你要多多保重!”说罢,抖动丝缰,双脚磕镫,离开杨府,奔东京而去。
  杨宗保进京探听消息心切,一路之上,日夜兼程,催马如飞,不几日便到了京城的郊外。当他走到十字路口时,忽见正北来了一队人马。这队人马,有的牵着狗,有的架着鹰,有的扛着网,有的提着绳。在队伍的后面,有一匹枣红大马,马上坐着一个顶盔披甲的人。杨宗保定睛一看,觉得十分面熟,心想:“哦?这不是东床驸马、京僚大帅周恒威吗?嗐,怕碰上他,就偏偏地碰上了他,真是冤家路窄呀!嗯,我得赶紧躲开,万一被他认出我来,到万岁面前动上一本,说我私自进京,那还了得?”想到这里,杨宗保把头一扭,用手把白色的缎帽往下拽了拽。
  杨宗保刚想拨马,可是来不及了,只听周恒威高声喊道:“来人可是杨少帅?”
  杨宗保闻听周恒威呼唤,无可奈何,只得前去相见:“卑职杨宗保参见驸马!”
  周恒威暗想:“嗯?他不在火塘寨守孝,到这儿干什么来啦?我给恒武写信让杀死他,怎么他还活着?这是怎么回事儿啊?哦,明白啦。西夏发兵围困了延安府,高君保、赵德芳出征,定是杨家知道了,佘太君派他到京城打探消息来的。嘿,这事真巧,正好遇上了我。如果遇上别人,说不定要将他放过。可他遇上了我,我怎能叫他走脱?”想到这儿,马后急加一鞭,来到杨宗保面前,收住马缰,拦住去路,皮笑肉不笑地说:“哈哈!杨少帅,你不在火塘寨为你父帅守孝,到此何事啊?”
  杨宗保一看实在躲不过去了,急忙甩镫离鞍,抱拳施礼道:“卑职不知驸马到此,万望宽恕!”
  “嗳,常言说,‘不知者,不为罪。’起来,起来,何必过谦?”
  “多谢驸马。”
  周恒威离鞍下马,问杨宗保说:“杨少帅,圣上有旨,要你杨家守孝三年。而今,你离家外出,莫非孝期已满?”
  “孝期未满。”
  “哦!少帅离府,意欲何往啊?”
  “卑职意欲进京。”
  “进京有何贵干呢?”
  杨宗保深知周恒威不怀好意,灵机一动,说道:“驸马,卑职进京,不为他事。只因好久未能见到我家皇舅八贤王,心中十分想念。故此前来京城,探望我家皇舅!”
  周恒威明知杨宗保说的不是真话,便以假当真,随声附和地说:“是啊!许久不曾见面,理应探望。杨少帅,我也想要回返京城,你我一路同行吧!”
  杨宗保不便推辞,只好说道:“也好,咱们一路同行。”说罢,二人搬鞍,并马前行。
  杨宗保一边走,一边思想:“临行之时,祖母一再嘱咐,千万可不能泄露进京的真情。如今,这周恒威偏要与我同行,他显然不怀好意。我如何甩开他呢?”想着,想着,不觉来到了城内。
  此时,天色已晚。杨宗保对周恒威说:“周驸马,已经进京,请你先回府,卑职要到南清宫探望我家皇舅,有暇再去拜望!”
  周恒威哪肯放走杨宗保哇?急忙说道:“嗳!杨少帅,你我分别,三年有余,今日有幸相会,怎能不在一起叙谈叙谈?杨少帅,你看,天色已晚,请你屈尊到我的府内稍坐片刻,用过晚餐,再去南清宫,也不为迟啊!”
  杨宗保说了一句“卑职不敢打扰”,便拨马要走。
  周恒威慌了,打马抢前一步,拦住杨宗保的去路,假装生气地说:“杨少帅,我一片赤诚,邀你进府,难道你不肯赏光?”
  “不,不,不!”
  “好!既然如此,那就请吧。”
  杨宗保觉得进退两难,暗想:“如若再次拒绝,一则失礼,二则惹他生疑。不如先随 他进府,再见机行事。”想到此,杨宗保抱拳说道:“周驸马,盛情难却,卑职只得打扰啦!”
  “哪里,哪里!贵客光临,我周府生辉呀!哈哈。。。。。。”说罢,又连连催促杨宗保,同他并马而行。
  转眼之间,二人来到了府门已外。杨宗保抬头一看,只见:

    一座高大门楼,
    红漆楹柱擎雕梁。
    两杆门旗分左右,
    一对石狮蹲两厢。
    四个纱灯一字挂,
    照得门前亮堂堂。

  不过,此府并非京僚大帅府,而是驸马府。这座驸马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