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荀子译注 >

第28部分

荀子译注-第28部分

小说: 荀子译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搅暌谎幕睢U饷挥衅渌脑倒剩怯捎诠岢沽私谠挤延谩⑹姑裰诟辉5姆秸搿2欢媒谠挤延谩⑹姑裰诟辉#敲疵裰诰突崞独В幻裰谄独Я耍敲磁┨锞突崞恶ざ一奈撸慌┨锲恶ざ一奈撸敲瓷隼吹墓任锞突勾锊坏秸J粘傻囊话搿U庋词谷戎杂谒魅∏终悸佣幔越玫胶苌伲蝗绻惺被姑挥邪凑绽裰乒娑ń谠嫉厥褂盟牵蔷鸵欢ɑ嵊刑袄匪压蔚拿一够嵊辛覆挚湛涨
  困贫乏的实际后果。这没有其他的缘故,而是因为不懂得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的办法。《康诰》说:“广大地庇护民众啊就像上天覆盖大地,遵行礼义道德就能使你本人也得到富裕。”说的就是这个啊。
  [原文]
  10.3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1)。故天子袾裷、衣冕(2),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3),士皮弁、服(4)。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5),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6),必时臧余,谓之称数。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无大小多少,由是推之。故曰(7):“朝无幸位,民无幸生。”此之谓也。
  [注释]
  (1)轻重:指尊卑(参见 10.5 注(9))。称(ch8n 趁):相称,合适。(2)袾(zh&朱):同“朱”,大红色。裷:即“衮”(g(n 滚),卷龙衣,即画有卷曲的龙形图案的礼服。衣(y@义):着,穿戴。冕(mi3n 免):大夫以上的贵族所戴的礼帽。(3)裨(p0 皮):一种显示地位低卑的礼服,诸侯卿大夫觐见天子时所穿。(4)士:官名,其位次于大夫。皮弁(bi4n 卞):一种用白鹿皮做的帽子。服:据《仪礼·士冠礼》及本书杨倞注,”服”字下当有“素积”二字。素积:是用白色生绢制成的腰部有褶子的裙。(5)畜:畜养,指安排工作、役使。参见 9.1 注(7)。(6)掩:同,合。出入相掩:指收支平衡。(7)以下两句又见于 9.15,所以这里用“故曰”。一说“故”指古书,也通。
  [译文]
  所谓礼,就是高贵的和卑贱的有不同的等级,年长的和年幼的有一定的差别,贫穷的和富裕的、权轻势微的和权重势大的都各有相宜的规定。所以天子穿大红色的龙袍、戴礼帽,诸侯穿黑色的龙袍、戴礼帽,大夫穿裨衣、戴礼帽,士戴白鹿皮做的帽子,穿白色褶子裙。德行必须和职位相称,职位必须与俸禄相称,俸禄必须与费用相称。从士以上就必须用礼乐制度去节制他们,对群众百姓就必须用法度去统制他们。丈量土地多少来建立分封诸侯国,计算收益多少来使用民众,评估人的能力大小来授予工作;使人民一定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工作一定能产生经济效益,而这种收益又足够用来养活民众,普遍地使他们穿的、吃的以及各种费用等支出能和收入相抵,一定及时地把他们多余的粮食财物储藏起来,这叫做合乎法度。从天子直到老百姓,事情无论大小多少,都以此类推。所以说:“朝廷上没有无德无功而侥幸获得官位的,百姓中没有游手好闲而侥幸获得生存的。”说的就是这个。
  [原文]
  10.4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1),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
  [注释]
  (1)平:整治,这里指免除,即 9.16 所说的“几而不征”。
  [译文]
  减轻农田的税收,整治关卡集市的赋税,减少商人的数量,少搞劳役,不耽误农时,像这样,那么国家就会富裕了。这叫做用政策使民众富裕。
  [原文]
  10.5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安之者,是安天下之本也;贵之者,是贵天下之本也。古者先王分割而等异之也(1),故使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逸乐、
  或劬劳(2),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3),将以明仁之文(4),通仁之顺也。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5),使足以辨贵贱而已,不求其观;为之钟鼓、管磬、琴瑟、竽笙(6),使足以辨吉凶、合欢定和而已(7),不求其余;为之宫室台榭(8),使足以避燥湿、养德、辨轻重而已(9),不求其外。《诗》曰(10):“雕琢其章,金玉其相(11),亹亹我王(12),纲纪四方。”此之谓也。
  [注释]
  (1)割:制,裁断(杨倞说)。(2)或逸乐或劬劳:《集解》作“或佚或乐或劬或劳”,据《群书治要》卷三十八引文改。劬(q*渠):劳苦,劳累。(3)淫:过分,放荡。泰:过分,奢侈。夸:美好。丽:美好。(4)文:见 1.8 注(8)。(5)雕琢:雕刻玉器,刻:雕刻木器。镂:雕刻金器。黼黻文章:见 5.13 注(2)。(6)管:一种竹制的管状乐器。磬(q@ng 庆):一种石制的弯形敲击乐器。瑟:一种弦乐器,有二十五根弦。竽:一种像笙而大的乐器。(7)吉:吉事,指祭祀、冠、婚娶等。凶:凶事,指丧事。定:成。(8)台:土筑的高台,供观察瞭望用。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房子。(9)轻重:指尊卑(杨倞说)。(10)引诗见《诗·大雅·棫朴》。(11)相:质料。(12)亹亹(w7i 尾):勤勉不倦的样子。
  [译文]
  人生活着,不能没有社会群体,但结合成了社会群体而没有等级名分的限制就会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产生动乱,一产生动乱就会陷入困境。所以没有等级名分,是人类的大灾难;有等级名分,是天下的根本利益;而君主,是掌管等级名分的枢纽。所以赞美君主,这就是赞美天下的根本;维护君主,这就是维护天下的根本;尊重君主,这就是尊重天下的根本。古时候先王用名分来治理民众、用等级来区别他们,所以使有的人受到褒奖、有的人受到惩罚,有的人待遇优厚、有的人待遇微薄,有的人安乐、有的人劳苦,这并不是特地要用来造成放荡奢侈或美好的名声,而是要用它来彰明仁德的礼仪制度,贯彻仁德的秩序。所以给人们在各种器具上雕刻图案、在礼服上绘画各种彩色花纹,使它们能够用来分辨高贵与卑贱就罢了,并不追求美观;给人们设置了钟、鼓、管、磬、琴、瑟、竽、笙等乐器,使它们能够用来区别吉事凶事、用来一起欢庆而造成和谐的气氛就罢了,并不追求其他;给人们建造了宫、室、台、榭,使它们能够用来避免日晒雨淋、修养德性、分辨尊卑就罢了,并无另外的追求。《诗》云:“雕琢它们呈纹章,质如金玉一个样。勤勤恳恳我们的君王,治理着四面八方。”说的就是这个。
  [原文]
  10.6 若夫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非特以为淫泰也,固以为王天下、治万变、材万物、养万民、兼制天下者为莫若仁人之善也夫(1)。故其知虑足以治之(2),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得之,则治;失之,则乱。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以养其知也;诚美其厚也,故为之出死断亡以覆救之(3),以养其厚也;诚美其德也,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以藩饰之,以养其德也。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也(4)。《诗》曰(5):“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此之谓也。
  [注释]
  (1)材:通“裁”,参见 6.9 注(1)。制:当为“利”字之误(王先谦说)。夫:罢了。(2)故:犹“夫”,发语词。(3)断:决。覆:掩护,捍卫。(4)《集解》无“也”,据《群书治要》卷三十八引文补。(5)引诗见《诗·小雅·黍苗》。荀子以此来说明百姓辛勤劳动以侍奉君主。
  [译文]
  至于穿多种颜色的衣服,吃多种口味的食品,积聚多种多样的财物而控制它,兼并了天下百统治它,这并不是特意要用它们来造成放荡奢侈,而不过是认为统一天下、处理各种事变、管理万物、养育民众、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的人实在没有比仁德的君子更好的了。那仁人君子的智慧足够用来治理民众,他的仁爱厚道足够用来安抚民众,他的道德声望足够用来感化民众。得到了这样的人,天下就安定;失去了这样的人,天下就混乱。老百姓实在是要依靠他的智慧,所以才成群结队地替他劳动来努力使他安逸,以此来保养他的智慧;老百姓实在是赞美他的仁厚,所以才出生入死来保卫解救他,以此来保养他的仁厚;老百姓实在是赞美他的德行,所以才给他在各种器具上雕上图案、在礼服上画上各种彩色花纹来遮蔽装饰他,以此来保养他的德行。所以仁人君子处在君位上,老百姓尊重他就像上帝一样,亲爱他就像父母一样,为他出生入死也心甘,这并没有其他的缘故,而是因为他所肯定的主张实在好,他所取得的成就实在大,他所带来的好处实在多啊。《诗》云:“我背粮食我拉车,我扶车子我牵牛,我们运输已完成,吩咐我们都回去。”说的就是这个。
  [原文]
  10.7 故曰:“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1)百姓之力,待之而后功;百姓之群,待之而后和;百姓之财,待之而后聚;百姓之势,待之而后安;百姓之寿,待之而后长(2)。父子不得不亲,兄弟不得不顺,男女不得不欢。少者以长,老者以养。故曰:“天地生之,圣人成之(3)。”此之谓也。
  [注释]
  (1)这是古代的常语。《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与此类似。(2)靠了君子的治理,百姓才不会争夺相杀,所以能长寿。(3)见 27.33注。
  [译文]
  所以说:“君子靠德行,小人靠力气。干力气活的小人,是为有德行的君子所役使的。”百姓的体力劳动,要依靠君子来治理以后才有成效;百姓的合群生活,要依靠君子来治理以后才能和睦;百姓的财物,要依靠君子来治理以后才能积聚起来;百姓的地位,要依靠君子来治理以后才能安稳;百姓的寿命,要依靠君子来治理以后才能长久。父子之间得不到君子的治理就不亲密,兄弟之间得不到君子的治理就不和顺,夫妇之间得不到君子的治理就不欢乐。青少年依靠他的治理长大成人,老年人依靠他的治理得到赡养。所以说:“大自然养育了他们,圣人成就了他们。”说的就是这个。
  [原文]
  10.8 今之世而不然,厚刀布之敛以夺之财,重田野之税以夺之食,苛关市之征以难其事。不然而已矣,有掎挈伺诈、权谋倾覆(1),以相颠倒,以靡敝之。百姓晓然皆知其污漫暴乱而将大危亡也(2)。是以臣或弑其君,下或杀其上,粥其城、倍其节而不死其事者(3),无它故焉,人主自取之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