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韩信挂帅 >

第3部分

韩信挂帅-第3部分

小说: 韩信挂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子房啊,哥哥念你远路风尘才回来,一身的心火,我想过个三天五日的,再慢慢地跟你说,我是怕你急坏了,所以嘱咐府中人,先不要告诉你。既然知道了,也不必瞒着你了。是有这么回事儿。这是因为霸王杀别人,错杀了韩王……”
  张良只是哭,也没有细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事情还是由张良火烧栈道引起的。栈道烧了之后,消息传到咸阳,上自霸王和满朝文武,下至全城的百姓,都认为刘邦上南郑,过孤云山栈道时不戒于火把栈道烧了。就这么一条道,又非常难修,哪年能修齐呀,刘邦一辈子也回不来了,霸王也无西顾之忧了,认为这是天意,是该着……唯独有一个人,对烧栈道有不同的见解。谁呀?就是朝中的执戟郎韩信。
  韩信在盱眙投军,项梁以貌取人,未能重用他,在军中当个执戟郎。在定陶战役时,他曾施展过才能,可惜项梁不但没有采纳,反而把韩信用乱棒打出帐外,这一来不要紧,当天夜里秦兵劫营,项梁就死在乱军之中了。可韩信还是在军中埋没着。灭秦以后分封天下诸侯时,范增也曾把韩信列在加封的折本上,要霸王封以显官。结果霸王未封韩信.叫他仍旧当执戟郎。范增给楚怀王去上尊号,临走时嘱咐霸王三件事要注意,其中一件就是,对韩信重用,不用当杀之,也没有引起霸王的重视。张良烧了栈道,消息传到咸阳,满朝文武都认为刘邦不戒于火烧的,唯独韩信有他不同的见解。
  这天,散朝之后,韩信回到自己的住处,反复地想这件事,他想:就这么一条要紧的栈道,刘邦能不戒于火把它烧了吗?怎么大家都这样认为呢?如果真是刘邦不戒于火把栈道烧了,那么这火是由哪儿着的呢?栈道三百里长,一天是过不去的,最快也得走三天才能过去,每天要吃三顿饭,三天得举九次火,是哪一次没有注意把栈道烧了呢?再说,十万大军过栈道得拉开距离呀,埋锅造饭时是同时进行,如果这火是前边的军队没注意把栈道烧了,那么全军都得退回来,因为他们过不去了。如果这火是在当中间的军队烧的,那么军队只能过去一半,另一半也得退回来呀!如今一个人也没有回来,就是说火是由最后的一个人过去之后着的,不然,怎么一个人也没有回来呢?这不是有意放的火么!这火有两种可能,一是军队过栈道时,最后的部分随走随烧。再不然,就是军队都过去了,另有人往回走随走随烧,把栈道给烧绝了。栈道是有意烧的,这是无疑的了。烧栈道的目的,当然为麻痹霸王,使霸王不疑其东归,三秦不为严备,以便将来收用巴蜀两郡之民,再取关中之地。这一点,怎么谁也没去想它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得说话。兵书上说得好,你看出来的一件事,是谁都能看得出来的,这不算高明。而你看出来的一件事,是谁也没看出来的,这才是最高明的呢。韩信又想:上次定陶之战,我看出来敌人用的是骄兵之计,能而示之不能,以造成我们的骄傲,因而取胜。项梁不听我言,以致兵败身亡。
  今天汉家烧栈道,其目的就是让霸王无西顾之忧,三秦不为严备,然后夺取关中之地。此事关系到霸王社稷的存亡,可就不是一个战役的胜负了,我何不奏上一本,展展我的才干。我想有定陶败北的教训,霸王不会不想前车之鉴,如蒙采纳,我也就一步登天,不再当这份执戟郎了……想到这儿,天也黑了,韩信点上灯,拿过一张纸来,提笔就写,滔滔不绝,八百余言的《治安策》一挥而就。写罢之后,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自己也很满意,心想:呈上去,霸王一看准能……
  想着想着,韩信又把写好的《治安策》,团了团扔在地下,自己叹了一口气。唉,自己是个执戟郎,没有递折本的资格呀,算了吧。他往床上一躺想睡觉,可是睡不着。他又起来了,把《治安策》拣起来放在桌上,用手把它抹平了,看了又看。一想,有了。我没有资格递折本,何不求一个有资格的人给递上去呢。我去求见老王爷项伯去,他正管。对,明天去求他。
  次日,韩信在散朝后,回家吃罢了早饭,拿着头天写的底稿来到王府门前,向门官一拱手。 “门官老爷,我是朝中的执戟郎韩信,求见老王爷,有国事相商,望求通禀。”
  门官上下一打量韩信,心说。执戟郎办什么国事呢?觉得好笑。有心不给通禀,可又一想,要真有国事相商呢,别不给通禀,见不见是老王爷的事,这位也许有来头……想到这,说声:“候着。”
  “是!”
  门官来到书房, “禀老王爷。”
  “什么事?”
  “朝中执戟郎韩信求见,他说有国事相商。”“啊!”项伯一听也觉得新鲜,执戟郎办什么国事。我见不见他呢?一想:既然有国事相商,别不见他。范增曾经说过,韩信有奇才,我倒要看看他有何奇才?想到这,说声,“叫他书房来见。”
  “是!”
  “门官答应一声来到府门外:“王爷有谕,到书房进见,跟我来。”
  “是。”韩信随门官来到书房见项伯施礼, “老王爷在上,臣韩信有礼。”
  “韩信平身,你有什么国事要跟我相商啊?”
  “禀老王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臣我写了一个《治安策》,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我又没有资格递折本,求老王爷过目。如果老王爷认为这《治安策》对国家有益,望老王爷替臣呈上。”
  “呈上来。”
  内侍由韩信手中接过《治安策》奉上。项伯一看这《治安策》,滔滔不断八百余言,一边看着一边点头。心说:怪不得范增说韩信有奇才,从这《治安策》上足可以看出。问声s “韩信哪,这是你写的吗?”
  “是臣写的。”
  “我看很好,可惜都弄折了,怎么往上递呢l你把它再誊写一下,明天早朝我替你递上去。”
  韩信一听非常高兴,忙答道。“是,是。”
  项伯吩咐内侍:“把韩信领到外书房,给他预备点心……”
  “是!”
  韩信随内侍走后,项伯一看这底稿没有拿去,没底稿怎么誊呢?又一想;反正是他自己写的,叫他随便写去吧,所以也就没叫内侍把底稿给韩信送去,拿起来又仔细地看,边看边说好。这《治安策》是这么写的:
  “臣闻,治天下之道。贵审天下之势;贵识天下之
  机。势者,察虚实、明强弱、知利害、详得失,然后天
  下可得而理也。不然,则虽强盛一时,不过恃其勇力,
  终必败亡,未足以语其势也。机者,辨兴亡、定治乱、
  穷几微、明隐伏,然后天下可得而图也。不然,则草莽
  倥偬,苟简得国,终难久安,未足以会其机也。”
  项伯看了这一段,连连点头,赞不绝口,心说。看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话对呀!看韩信的相貌完啦,长得瘦小枯干,可是他真有学问。
  项伯反复琢磨这一段,觉得立意深远,它说明治理天下全凭勇力是不行的。说出了注意哪些事,才能使国家强盛,忽略了哪些事,国家就会败亡。要治理天下,就必须把“势”字里边包括的虚、实、强、弱、利、害、得、失,几个方面,很好地去审察、去研究。只有这样做,才能得天下,才能去治理天下。否则,就是仗着勇力得了天下,也还是会丢掉的。
  只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得研究一个“机”字,“机”又包括兴、亡、治、乱、几微、隐伏,几个方面,都得一一认识到,然后采取正确的对策。不然是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真是确论,很有道理。项伯接着往下看。
  “今陛下虽霸关中,人心未服,根本未立。民畏其
  强而已,惧其威而已,格其面而已。然,强可弱也;威
  可抑也;面非心也。三者,乃陛下之所恃,一旦馁而不
  振,天下不可一朝居也,欲望长治,岂可得乎?此臣之
  所以寒心而为陛下忧也。”
  如果说前一段是属于理论的论述,那么这一段就是写实刘邦先进的关,有约在先,当然,刘邦应为关中之主,结果你自封为西楚霸王,而把刘邦左迁到南郑,关中叫你霸过来了。关中是霸过来了,可是人心未服,根本未立。该做的事,你没有做;不该做的事,你倒做了不少。老百姓是畏你之强,惧你之威,不敢见你的面,总而言之是怕你,不是服你。当面怕,背后必骂。你所仗势的也就是“强”和“威〃二字,可是强与威是可以转化的,强可弱也,威可抑也,面非心也。一旦转化了,恐怕你这天下连一个早晨都保存不住,还打算长治久安吗?我真因此为你担忧哇!
  项伯一琢磨,这一段说得也很有理。往下再看。
  “且刘邦昔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入关中,发政
  施仁,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约法三章,收束人
  心,秦民悦服,恨不得为关中主也。陛下入关,不闻善
  政而唯见杀戮,听谗邪之言,蹈赢秦之弊,杀子婴、掘
  骊山、烧阿房,大失民望,盖不知势之可立,机之可
  察,而弊端恶孽隐伏于天下而未动耳。使刘邦一倡,诸
  侯从风,不期强而自强,不期胜而自胜,陛下之所恃
  者,皆为刘邦得之矣。”
  这一段是摆事实,讲道理,用事实来说明谁是谁非,以及发展趋势。刘邦昔居山东时,就是他在沛县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是贪酒好色的这么一个人。这样的人,为什么秦民对他又喜悦,又佩服,恨他怎么没有做关中之主呢?因为,刘邦做了几件好事,发政施仁。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而且约法三章,实行法制,所以秦民才拥护他,他收去了人心。刘邦在审势、识机方面做得对,是深得治天下之道的。而你就不然了,进关以后,不闻善政,而唯见杀戮。没见你办什么好事,你竟杀人啦。听谗邪之言,蹈赢秦之弊。出坏主意的你听,秦国做得最不得人心的事情,你又重做了一遍。举例说吧,杀子婴,人家在刘邦马前已经归降了,你又叫人家在你马前归降一次。这还不算,你还把人家杀了,杀降诛俘与理不合呀。为此又屠杀了八千多无辜的百姓,这是一。其次是,掘骊山,把秦始皇的坟给挖了。刨坟掘墓是你应当做的吗?再其次是火烧阿房宫,成物不可损坏呀,三百余里那么大的一座阿房宫,叫你一把火整烧了一百天。杀人、放火、刨坟掘墓,你全干了,这些都大失民望啊。你应知道“势之可立,机之可察”,应该做的你没做,而这些弊端恶孽倒先隐伏于天下了。假使刘邦把你做的这些弊端恶孽给你揭露出来,会是什么情况呢?天下诸侯就会都倒向他那边去了,那时刘邦不期强而自强,不期胜而自胜,你所仗恃的东西,就都叫刘邦得去了,这是多么危险哪l怎见得刘邦有这种打算呢?下面写道,
  “就如近日,烧绝栈道,使陛下不疑其东归,三秦
  不为严备,然后收用巴蜀两郡之民,复取关中之地。
  此,正审天下之势,识天下之机,刘邦先得我心之同,
  而陛下茫然莫知也。左右将士,唯知用武而承顺风旨,
  陛下唯知独胜,而以为天下无敌。然,不知败亡之机
  已萌于不测之中。此臣不顾众人之诮己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