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感悟地产 >

第4部分

感悟地产-第4部分

小说: 感悟地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发展就显得逊色多了。不但企业知名度无法与A企业同日而语,就是企业的规模,好像也比几年前萎缩了不少。我想朋友之所以把这两个企业放在一起来比,除了由于它们这些颇具戏剧色彩的发展历史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两个人恰好对这两个企业都很熟悉。
  回来后,冥思苦想了一阵,突然还是A掌门的一句名言点醒了我:人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这两个企业几乎从同一起跑线出发,然而到今天却跑出了截然不同的运动轨迹,其中人的因素或许是最重要的。而作为各自企业的掌门,这两个男人的不同应该更是导致这个结果的决定性因素。让我们把眼光从对两个企业运动轨迹的关注上,再转回到这两个男人近十年来的奋斗历程上来吧。近十年来,A掌门就像一个踏实努力的园丁,始终在房地产这个行业里辛勤耕耘,一心一意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而B掌门开始几年也曾辛勤劳作了一阵子,但后来可能还是嫌钱挣得慢,当然也可能是自信自己的能力和精力远不是一个房地产就能够耗得尽的。于是后期的他,就如同一个兴趣广博的孩子,将自己的企业和人员一块块地从总部分割出去,去创建他更感兴趣的事业。那几年,他所涉猎的领域已至金融、生物化学、高科技电子等等行业,而他最熟悉、同时也是最根本的房地产业却渐渐变成了他的副业。当然,最终的结果也是不难想象的,一个人要想专心致志地在自己不熟悉的一个领域中有所建树都是很难的,更何况他还把自己的心分成了那么多瓣。
  还是朋友的总结一语中的:如果这些年来B掌门能够专心一些,恐怕这个城市的房地产历史就要重新改写了。是啊,一个专心的男人对于他的女人是最大的幸运,而对于他所领导的企业来讲更何尝不是如此啊。
  2003…12…13
  
  炒概念,痒痒挠儿
  一个在本市地产界曾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单身公寓项目却没有参加本次房交会。经多方证实,原来这个项目的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售罄,房交会对于他们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这么说,这个项目的一期概念炒作居然成功了!
  一直以来,总是听到业界朋友这样抱怨:在天津这片土地上,你就别想把项目做得像北京、深圳那样火爆,因为天津人太冷静、太实际了。冷静实际得让你在自我炒作时,总难以像预想的那样翻起大浪,就是让你看不透这水究竟多深!最后,只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在舞台上使出了浑身解数却无人喝彩的丑角儿,除了尴尬还是尴尬。可眼前这个项目的成功让我不禁要问,谁说在天津不能炒概念?
  其实,〃炒概念〃并非不适合天津,只是要看炒什么、怎样炒?只要你要炒的概念真的是你的准客户需要的东西,就像〃痒痒挠儿〃似的真的挠对了地方,人家能不觉得舒坦吗?就拿这个单身公寓来说吧,他们就是摸准了购房者当中的确有这么一个单身人群:追求独立和时尚,但是因为年轻而没有太多的资金。于是,为这群人量身定做了这么一种房子,又热炒〃白领〃的概念。您说,本来就是可身做的,再加上说的又都是那么可心的话,自己又确实需要,哪还有不买的理儿?说到底,炒概念本身不分城市,就像痒痒挠它不分人,关键就看你挠得准不准了!
  2002…5…8
  
  地产文化最拿分
  如果有人问,我们天津的建筑文化在哪里,一定会有人肯定地回答:在五大道、在一宫、在解放路、在老城里。是啊,五大道的高雅宁静、解放路的庄重华美、还有老城里四合院的安详幽深,都让人感到那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群建筑,它们已经成为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建筑的综合博物馆。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曾让我们以居住在这个文化城市而深深地自豪。
  在本届春季房交会的会场上,各参展企业都铆足了劲地要把自己最佳的企业形象呈现给天津的百姓。不知道他们在百忙之中是否静下心来想过,自己的地产项目有多少文化内涵?
  〃天津地产如果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津味地产文化,那就太好了。〃一位地产专家笑着说。其实,我们这个城市曾经是最富有地产文化的!我们这个城市有着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谁不知道我们的漕运、我们的老城市井、我们的五大道小洋楼......?连外国人一走出天津机场,他们也会操着生硬的中文对〃的哥〃说:我要去五大道!多少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以我们天津作为主要的外景地的,我们这里不缺地产文化呀。可是,冷静下来却发现,这些文化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在今天的地产市场中,的确应该有鲜明个性、文化含量高的大批优秀项目,而相对来讲,盲目跟风的似乎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这一点已经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东西缺乏长久的生命力。文化是一种产品附加值最高的元素,它代表这个城市的建筑档次和人们的生活品位。如果能够在品质优秀的地产项目中再注入独特的文化意境,这个开发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恐怕都是最拿分的!
  2002…5…2
  
  为“自炒物业”喝彩
  前几日曾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北京一房地产开发公司感到自己旗下的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与本公司诚信负责的经营理念出现了偏差,影响了产品及企业形象,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壮士断腕、自炒物业而另聘一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取而代之的事。看完这则消息后,感到自己有些想法好像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不到逼不得已,恐怕没有人会选择自暴家丑。而这家公司的自炒物业贵就贵在这个〃自〃上。这次动作并没有任何人给他们施加压力,一切皆出于自愿。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敝帚自珍、一团和气的,因为物业管理不到位除了给业主们的生活造成一些影响以外,在短时期内恐怕还不至于给整个公司造成大的损失。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视企业信誉为第一生命,不迁就、不护短,毅然决然把这些有损公司信誉的有毒细胞扼杀在萌芽状态!
  说真的,他们的行为令人感动,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现如今的楼市中不到处都在发生着物业纠纷吗?而大多数发生纠纷的物业公司所属的开发企业又有几家下得了这样的决心?业主的一个小问题通报物业一周都解决不了,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别说是让开发商炒掉自己的物业了,就是炒掉一个负责人恐怕也是一波三折,难上加难。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不假思索出了问题就必须炒掉责任人,但是要想保住企业的声誉就决不能姑息养奸!
  为自炒物业喝彩!为这样视企业信誉为生命的开发商喝彩!
  2002…4…3
  
  展示的是谁的形象?
  近几年来,房交会的功能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开发商从过去指着房交会卖房,到后来靠它来积攒有效客户,直到再后来,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只拿它当成展示企业形象、产品形象的舞台。应该说,这种现象反映的并不仅只是一种变化,它更体现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一种理念上的变革。
  为了让自己的展位能够显得更加赏心悦目,开发商们往往都要着实下上一番功夫。除了将布展做得一丝不苟之外,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可能就是要挑选一些形象或英俊挺拔、或青春亮丽的售楼先生及小姐,安排他们在展位前做一些宣传推广工作,以使自己的企业形象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展示。其实这本无可厚非,然而笔者日前发现,房交会上有少数这样的先生或小姐却似乎有点儿忘记了自己的本分,他们已经搞不清展会上究竟是应该展示企业的形象,还是他们自己的形象了。
  场景一:在房交会上一个看上去就像个高档盘的展位前,看展者经过时,几位售楼先生及小姐几乎始终目不斜视,个个冷若冰霜,幸亏他们几个人之间偶尔还交流一下,让人感觉还有一丝生气,否则整个展位更像是一个展示职业套装的橱窗,而他们几个就是那尽职尽责的模特。笔者曾站在一旁观察了一会儿,这期间几乎没有一个看展者在这个展位前驻足。
  场景二:在另外一个别墅项目的沙盘旁边,几位现场售楼人员正围坐在洽谈桌旁闲聊。一位倒背手的大爷在沙盘前站了足有五分钟之久,却始终没有一位工作人员上前讲解。后来大爷转身打算离去,然而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走到那几位工作人员身旁,看样子是想拿一份放在洽谈桌上的资料。这时候,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一位小姐只用余光扫了一眼大爷,随即拿起桌上的一份资料头也不回地从肩头撇给了大爷,而她本人在完成这个动作的过程中始终也没有停止说笑!
  相信开发商老总们如果看到这种情景一定要暴跳如雷了,因为他们希望展示的肯定不会是这样的形象。笔者想,这些先生和小姐是不是曲解了老板的意图?他们是不是认为所谓的展示形象就是把沙盘、资料摆在那里让看展者自己揣摩,而他们自己也只是形象展示活动中的一份道具而已?若果真如此,那么对于沙盘或楼盘资料中一些需要具象化的内容,谁来为购房者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那种内蕴深厚的企业文化谁又来给予形象上的张扬?这样的道理恐怕多说无益,相信那些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的售楼先生和小姐都懂。
  所幸的是,这样的先生和小姐只是少数。看到那些房交会上大多数整洁、严谨、职业、亲和的现场工作人员,还是非常令人快慰的。
  2004年5月8日
  
  后生可畏 令人瞠目
  两天前,有幸观摩了某高校房地产专业搞的一次学生营销策划案的展示。观后可谓感慨良多。看到那些还是大一、大二的学生竟然就将那高深莫测的房地产营销策划搞得象模象样,回想当年学生时代的自己,那种只会抱着书本苦读,对世事一概不知的青涩和懵懂,实在有些汗颜。
  现在的学生,其眼界和知识面都非常之宽。在他们做的策划案中,出现了很多极具创新意识的营销方案。有专为老年客户推出的投资返本销售,有傍着身边的“大款”楼盘而提出的借势营销,还有专门针对租赁市场活跃的区域而想出的,将经济户型出售给中介公司的点子,另外还有那更别出心裁的,在宣讲策划案前,先送到每位评委手中的书写着楼盘广告语的折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策划案的可行性还有待论证,但是这些学生身上的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却令人不能不叹服。更可爱的是,在其中的一个策划案中,他们居然“明目张胆”地提出了“没有节日创造节日,没有事件制造事件”的豪迈口号。当时听到这句口号时,虽然台下在座的评委都禁不住哑然失笑,但是眼神中却都是掩饰不住的赞许。真的,业界的策划案笔者看的不可谓不多,但似乎很多都大同小异,失于雷同。让人感觉着实不如这些学生做的这么新颖、胆大、过瘾!
  极目天津楼市,的确鲜见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而这些学生的策划案虽然有些书生气十足,但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