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农民日记 作者: 侯永禄 >

第9部分

农民日记 作者: 侯永禄-第9部分

小说: 农民日记 作者: 侯永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亩地,并按地交了207斤种子和631斤饲料,另外,把家里的一头牛和一头驴也入了农业社。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还有人惋惜地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退到解放前。〃二队的一位复员军人说:〃唉,领导们把咱这一代农民做了实验田了!〃但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谁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1986年5月21日早上,胜天来电话说:〃领导已把我上报的〃4个人转商品粮〃的申请批准了,现在就能转户口了,把您和我妈也转成了商品粮户口。〃我赶紧说:〃莫忙,让我多想一想再决定。不过你们3人的户口就先转了吧,这个就不用再商量了。〃 
        
        晚上,我和菊兰反复商量,总认为:咱家现有六亩土地,咱才56岁,距70岁还有14年哩。咱还不算老,还能做些农活,加上现在农业劳动的机械化程度一年比一年高,用人出大力的活路越来越少。农业上能收多少是多少。不像从前农业社时期,逼着要你干活。再说转了商品粮户口,咱没有了土地,在城市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有了收入,反而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自己反而闲得没事干,每月还得花钱买口粮。况且城市居住地方较少,不如农村地方大,自由自在得多。 
       
        1986年7月28日暑假到了,引玲又把电视机带回我家里,当晚就在门房里放开了。晚上演起了《济公》,来看的人比平时更多,房里也挤不下,我干脆把电视机搬到房门口前,让大家在院子里看。电视预告要放《西游记》,而且是上午9点钟放。我怕白天光线太强,看不清楚,便在房门前用帐子和凉席搭起了大凉棚,遮暗了光线。 
        
        由于白天光线太强,村委会的大彩电也不放电视,到我家里来看电视的人就更多了,甚至路二大队的人也来看。电视机跟前的光线暗了点儿,远处的人却在太阳底下热得不行。我便将凉棚再扩大,席不够用,连新凉席也搭上了;小凳子不够坐,拉出长凳子、椅子、门槛、木板、饭桌,连石墩、砖头都用上了,宁肯自己不坐,也要让来的人有坐位。 
        
        电视放映前的一两个小时,小娃们便守候在门口,为的是争占个好位置。有一次,凡定家的武军和专录家的义军竟然吵打起来了。为了让村里人看电视,全家人都得提前收工,提前吃饭。不等饭吃毕,看电视的人便来了。有时家里人在地里干活回来了,拉的车车也被正在看电视的人群挡住了去路,进不来了。有的老年人听说有好电视,怕没处坐,看不清,也就提前来。全巷几乎家家有人来看我家电视,甚至有时农活忙得实在脱不开身的时候,也硬挤时间来看,连村上管电视的侯俊德也爱来看。更有腿脚不便、拄着小凳的顺士哥、见光哥都来看。年过八十的要更哥也不嫌路黑,每晚必来。那些年轻小伙、妇女、姑娘、小学生、三岁娃,更是来个不停。来我家看电视的人虽不是人山人海,却也算得上是人来人往!人多时竟有百余人,我家里从没来过那么多人。引玲带走了电视机后,晚上还有不少人来打问着想看哩!整整50天,虽然黑地白日整得人晕昏头转向,丢盹打卦,扰得我们干不成活、吃不好饭,但全家人心里总觉得乐滋滋的! 
        
        1990年7月28日胜天对我说:〃局里给了我们局一中两个去大连疗养的名额,其中有我。趁我去大连路过北京,想让您和我妈也一同去见见北京的大世面,您看好吗?〃北京是人人向往的首都,谁不想去?只是没条件。我便说:〃好是好,只是车票太贵,咱没有那么多钱!〃胜天说:〃不要紧,我的车票花费能报销,您俩的费用就不用您管了。〃我便高兴地答应了。引玲得知后,也很高兴,并说要给我们出150元钱的路费。 
        
        1990年8月1日我们仨去游玩人民文化宫,门票是3分钱,去故宫的门票竟是3元钱。我心里咯噔一下,咋那么贵?前几天还是5角,咋一下子就涨了6倍?不去吧,来一次北京不容易,还是咬咬牙进去吧!里面有午门、太和门和保和殿,以及许许多多的这样宫那样宫,看也看不完,数也数不清。我们三人走到养心殿,发现有个珍宝馆,门票又是3元。我嫌太费钱,不愿去,而胜天认为里面全是稀世珍宝,是平常百姓一辈子也见不到的宝贝呀!我坚持不去,气得胜天说:〃您们不去,我去!〃说完便一人进去了。我和菊兰便在外面等候。好大一会儿工夫,胜天出来却说:〃门票我已经买好了,来北京就是看景的,您们真的再不去,就干脆明天回去吧!〃我和他妈实在无奈,只好进去看了看。里面的金银玉宝很多,我们认也认不得,既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又不知道能干什么用,只觉得这些奇珍异宝都是封建帝王压榨和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证,激起我满腔愤恨! 
        
        2000年元旦节饭后闲谈中,争胜主张让咱家早一天安上电话。他认为父母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4个儿子都没在身边,如果有个电话,父母有了紧急事,便方便多了。争胜还把需要联系紧急事情的单位和个人的电话号码都登记起来,放在父母手边,等将来有了电话再使用。电话号码中包括:医院医生的,公安局的,食堂、饭店的,邮电局的,村委会的,送煤气的等等。 
        
        我认为安电话有许多坏处:花钱呀,麻烦呀,叫人呀,跑腿呀等等,坚决反对装电话。争胜说:〃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信息社会,你和我妈没有电话怎么能行呢?〃我就是不同意,说:〃即使要安电话,也要等咱们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安。听说那时会便宜得多,要少花好多钱哩!〃 
      
        2000年元月17日胜天和秀春坐矿务局医院同事的小汽车,高高兴兴地回路井来,说要给家里安电话,而我却冷冰冰地说:〃咱不安。〃胜天笑着说:〃我早就听争胜说咱家要安电话,却怎么不安了呢?〃多亏他妈说:〃咋能不安,要安哩!〃胜天又说:〃我已把电话机和电线都拿回来了,咱现在不讨论安不安的问题,只商量怎么安的问题。〃他妈说:〃那就安。〃我说:〃听说咱中国快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了,那时进口物资便会大降价,省钱得多!〃胜天和秀春说:〃那指的是大批量的进口物资,咱国内的电话机和电线多的是,省不了钱的!电话机我已拿回来一个,我姐那里还有一个。电线我也拿回来四五卷,若不够,我再买,不要你花钱。〃说着,胜天立即取出450元现款,给了新录,要他找邮局立即安电话,越快越好。他把事情安排完毕之后,便同秀春匆匆坐上同事的小车回韩城了。 
        
        2000年元月20日新录先给了邮局380元钱的安装费。那时,路井城里基本没有人安装私人电话,也没有装什么光缆线。村民要安装电话,就要从路井街上的邮电局拉一条专线,直接通到家里。这段距离长达1500多米,拉起线来难度比较大。 
        
        2000年元月23日新录叫来邮局的魏师来咱家安电话,魏师却说已交的380元安装费内不包括买电线的钱,并说化肥厂电杆上的线已满了,他只好把线接在公路西边加油站前的电杆上。魏师说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提出要另花钱雇电工上杆接线。新录便说:〃我就是电工,会上杆接线。〃西玲也跟着跑来跑去,取东取西,拉线支杆等,忙个不停,直到天乌黑,有云没月亮,还不能停工,吓得她妈急忙在后院磕头烧香,求菩萨保佑。晚上7点钟,才暂停了安装,总共用了5卷电话线! 
        
        2000年元月27日上午11点,电话拨通了,我和菊兰十分高兴!我们若有个头疼脑热,缺盐少菜的事,要是能和西玲、新录打电话就好了。于是,我便让新录从家里往西玲家又拉了一条专线,把两家的电话串联起来,设置了密码。这样我们两家人就可以随时随地通电话了。 
        
        2000年元月28日晚上,我和菊兰把西安热工研究院争胜的电话叫通了,争胜特别高兴!随后我们又和韩城的胜天通了话,得知他下午2点钟要去西安参加全省煤炭系统优秀技术尖子的会议。下午5点,我又接到引玲的电话,说:〃江涛单位春节从2月4日至14日放 
        
        10天假,我们准备除夕那天从韩城回来。〃晚上,我们又和丰胜、万胜通了电话,儿子们都说电话安得太好了,太及时了!   
        附文:   
        60年农民日记震撼人心   
        (全文选自2007年2月11日《南方日报》)   
        蒲荔子   
        陕西农民侯永禄写了60年的日记,记录了他以及他所在乡村60年的生存经历,平凡琐事震撼人心。本报记者专访社会学专家,挖掘其价值   
        60年农民日记震撼人心   
        核心提示   
        一位陕西农民,写了60年的日记,记录了他以及他所在的乡村60年的生存经历。在他死后,这份原汁原味的历史记忆得以与读者见面。平凡琐事中的震撼人心,人间烟火中的规律呈现这本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名为《农民日记》的图书,赢得了普通读者、历史学者和社会学者的关注。本报记者专访作者侯永禄之孙侯亮、该书责任编辑谢慈仪以及社会学专家,去挖掘《农民日记》的价值所在。 
        
        一年多以前,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谢慈仪拎着一袋复印资料,在北京一处公交站场等车。车迟迟不来,她于是拿出复印件中的一本,边看边打发时间。她看得入神,旁边一名等车者也凑过来,目不转睛地看着,直到他的车开来。 
        
        谢慈仪随后打了一个电话给一个叫侯亮的年轻人,告诉他说,她决定出版这本书。至此,侯亮辗转五六年的工程终于落实;2007年1月,侯永禄的《农民日记》正式出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檀传宝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并告诉记者,他推荐所有识字的中国人读这本书。 
      
        见证六十年乡村历史   
        〃自父亲撒手去世之后,我们一家孤儿寡母,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   
        这是侯永禄的第一篇日记,写于1940年年末,当时他9岁。   
        从那一天起,侯永禄用各种颜色的笔,各种颜色的纸,记录下自己琐碎的日常生活,一天不落。在他漫长而琐碎的记忆中,在油盐柴米、居家度日的细节里,1940年以来的中国乡村历史的血肉呈现于斯。在他巨细无遗的描述中,在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字里,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发展脉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 
        
        翻开书的第25页,他在1949年农历10月几天的日记里写道:〃新中国成立了。合阳县的村村乡乡都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位于最南端的路井乡格外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