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诗刊 2006年第24期 >

第2部分

诗刊 2006年第24期-第2部分

小说: 诗刊 2006年第24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坚持走自己的路 
  诗,使人聪明,使人年轻。它属于青年.属于永远燃烧的心,属于永远年轻的人。 
  《诗刊·下半月刊》创办五年来,面对青年诗坛,关注诗歌形态,推出一批又一批的诗歌新秀,为促进我国各民族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诗,是人类心灵的青年之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与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艺术体现,是一个时代的真、善、关的结晶。 
  我们的时代,人类正处在生命活力最充沛、创新智慧最旺盛、青春思维最活跃、精神追求最丰富的时期,理当产生更多又新又美、精彩绝妙、多元多样、足以传世的真正的诗。 
  真正的诗,都是同爱、青春、生命与创造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盈盈爱意、没有青春激情、没有生命活力、没有创新智慧.就不是诗。 
  真正的诗,都是同健康、真诚、崇高、纯洁、美好联系在一起的。病态不是诗。虚假不是诗。卑劣不是诗。肮脏不是诗。丑恶不是诗。 
  希望《诗刊·下半月刊》永远坚持“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诗风、健康的人格和拒绝病态、拒绝矫情、拒绝平庸”,坚持“让青年诗人和传统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越办越好,再创辉煌! 
  晓雪 
  2006年10月9日于昆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贺《诗刊·下半月刊》创刊五周年 
  食指 
  2006年11月16日 
  《诗刊·下半月刊》五周年贺句: 
  一个加工诗人梦想的摇篮, 
  一片生产诗歌百花的苗圃。 
  梁平 
  2006年11月18日 
   
  热爱花朵 聆听诗歌 慢步而行 
  贺《诗刊·下半月刊》创刊五周年 
  陈超 
  2006年10月10日 
   
  为了中国诗歌的今天和明天,让我们一同坚守并站在美与良知的高度,永远张扬诗的精神气质! 
  由衷祝贺《诗刊·下半月刊》创刊五脾。 
  嵇亦工 
  2006年11月14日 
   
  诗歌春潮满校园 袁忠岳 
  《诗刊·下半月刊》自创办以来在发现和推出青年诗人、发表他们的优秀诗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就了不少诗人。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为普及诗歌所作的不懈努力,这对当前正在兴起的诗歌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如历时5年的“春天送你一茵诗”就是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活动,它是遍及全国的,仅就我参加的山东地区而言,即可预测到它的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今年《诗刊》社在山东选择了10个重点中学开展这项活动,由于和学校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得到了各个学校和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效果显著。我几乎从头至尾参加了各个学校的活动,还在每个学校作诗歌讲座,所以感受颇深。为了开展这项活动,《诗刊》聘请了山东诗人王夫刚和孙方杰具体抓这项活动,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在各个学校举行诗歌大奖赛、朗诵选拔赛,编辑出版得奖作品选和《百名中学校长推荐一百首中外诗篇》的集子。朗诵会举行那天布置会场的彩旗和条幅也是统一制作发放的,加上学校的精心布置,朗诵者又在老师指导下经过反复演练,效果非常好,会场气氛热烈,诗意盎然。每次活动《诗刊》社都邀请全国或当地有影响的诗人参加,和学生见面、交流、赠送签名诗集乃至上台朗诵,故而更加激发起学生们对诗歌的狂欢热情。师生们反映那天他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诗歌嘉年华,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经常举行。《春天送你一首诗》的活动经过5年的实践,已进入一个规模化、规范化的阶段,希望它能越办越好,让诗歌春潮永远在校园激荡。 
   
  思想的炉火熄灭了,生活的矿石能炼出诗的钢铁么? 
  祝贺《诗刊·下半月刊》创办五周年 
  谢克强 
  2006年11月8日 
  诗与梦 
  多年以前,胡适写过一首《梦与诗》。我以多年读诗悟诗的体会,得一联句,以《诗与梦》为题,谨赠与一切爱诗的青年朋友: 
  诗在若即若离处 
  梦于似睡似醒时 
  并祝《诗刊·下半月刊》越办越好! 
  叶檐 
   
  包容、激情、权威、经典。 
  《诗刊·下半月刊》诞生五周年,已成为最具活力的计歌刊物之一! 
  郁葱 
  2006年11月21日 
   
  读《诗刊·下半月刊》的时候,常常获得意外的惊喜,总的感觉它是生机勃勃的,令人振奋的。 
  ——郑玲 
  刊物的栏目我认为编选的都不错。诗歌的兴奋终究要作品本身的魅力来说话。 
  一群青年诗人的才华、奇想、哲理之思以及他们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精神令我感动,这是一支奔向下几届世界杯的奥林匹克队。 
  ——杨匡满 
  我曾经是编辑,懂得为他人做嫁衣的艰辛和快慰。希望一泓山溪长流不息。感谢你们打造了一个如此美丽的诗歌新天地。我每期必读、再读。总有新颖的创意,我喜欢《诗刊·下半月刊》。 
  ——查干 
为和谐社会增添更多的诗意
  记者:《诗刊》从1957年创刊至今已经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您现在是《诗刊》主编,请您谈谈它的发展历程、办刊宗旨、办刊方针和定位分别是什么? 《诗刊》现在发行量和以前相比少了,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诗刊》2002年改版为半月刊。改版的目的是什么,成效如何? 
  叶延滨:《诗刊》从1957年创刊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应该说是中国资格最才、影响最大的文学期刊之—,作为中国作家协会旗下的重要刊物,在臧克家、李平、严辰、邹荻帆、张志民、杨子敏、高洪波历届主编的主持下,《诗刊》一直把展示中国诗歌全貌,团结中国当代诗人为己任。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诗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初步形成,因此,刊物也面临着众口难调,众说纷纭的局面、记得一位作家协会领导要求我们的办刊态度要“如履薄冰”,就是说要作到全面展示中国诗坛成果,团结各种风格流派的诗人,我们在办刊中要百倍小心维护和爱护每一个诗人和每一件作品。 
  中国诗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比较单一的流派和风格,变得丰富多彩,这对广大作者是开放了创作的天地,刘广大读者是增加了多种多样的新作品。但作为一家反映和展示全貌的刊物,就有了编选上的难度。早些年,一首诗全国人民都传看,一条“古典诗歌和民歌相结合的道路”全体诗人都在走。虽然单一,但编刊物相对有较为共同认可的标准,同时在这种标准下有共同认可的好作品。从发行量看,当年《诗刊》发行几十万份,但那时,全国只有几百种报刊,电视和网络都没有。现在全国有八千多种刊物,还不算上万种的报纸,读者分流了。这是正常的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的刊物进行量化的科学的评比,近五年,《诗刊》先后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学期刊奖”、“国家期刊奖”和“同家期刊奖提名奖”,也就是说在全国八千多种期刊中处于前一百名,在全国数百种文学期刊中处于前十名,在诗歌期刊中处于领军位置。 
  作者创作风格和流派多了,作品差别也大了,每一种样式甚至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的“读者群”,各个读者群之间的审美趣味大相径庭,这种态势,使诗坛从金字塔式变成平而花园式。因此,扩大版面,让更多样式的诗作得到发表,是与时俱进的要求。2002年《诗刊》在中国作家协会领导的关心下改版以后,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扩大了《诗刊》的容量,从每月80而变成160面。最大的受益者是青年计人和诗歌爱好者,包括旧体诗的爱好者。下半月刊主要面对青年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诗刊》与青年诗界的关系,使《诗刊》把更多精力放在扶植青年诗人方面,同时也继续关注名家书作。 
  叶延滨:关注青年诗人的创作,推介新人新作,这是《诗刊》的传统,也是《诗刊》为中国诗坛做出的应有的贡献。我觉得“培养”二字,有时不完全准确。“发现”二字有时不一定合理。但大家这么说,也表明了对关注青年创作种种作法的肯定之意。从我个人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我是个老三届的下乡知青,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大学,在学校期间,给《诗刊》投稿,有幸参加了第一届青春诗会,在这届青春诗会上发表的作品《干妈》获了全国奖,也是由《诗刊》的邵燕祥和吴家瑾两位前辈编辑介绍,1982年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没有这一段经历,我不会有今天的现状,也不会在以后,调到《诗刊》做编辑工作。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编辑不仅能看出好稿子,还能看出好作者;一个优秀的编辑部不仅能编出一本好刊物,还能形成——个优秀的作家诗人群。 
  《诗刊》多年的经营形成了自己少开门办刊的特点,也就是说,除了编稿子。《诗刊》还要开展各种活动,使作者、读者和编者共同形成良好的生态。应该说《诗刊》是许人与诗歌爱好者之间的桥梁和联系的平台,而我们的这些活动,也是给这种联系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重的平台。“青春诗会”每年一届,有十多名当年优秀的青年诗人参加,带着作品,讨论、修改,最后出一本专刊发表。这实际成厂每年度的新诗人推介会,把有前途有潜力的青年诗人推介给读者。自1980年至今,“青春诗会”成了青年诗坛重要的品牌。现在活跃在诗坛的中青年诗人,有二百多位曾参加过“青春诗会”。 
  “华文青年诗人奖”目前已进行了四届的评定,这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诗刊》加大对青年诗人的扶植引导的举措。每届评定三名获奖者,都是从当年创作活跃的青年诗人中产生。关注当下正在创作的青年诗人是这个奖与其他奖不同的特点之一。参评的诗人都以当年作品报名或被推荐,从数十名合格的候选诗人中,编辑部初选向评委推荐十名诗人的作品,然后评委根据自己的阅读排序和打分,排在第一的十分,依次为九分、八分、七分……评委独立阅审打分,最后根据所有评委的分数,排在前三位的是当年的获奖者。这充分体现了评委意志,同时也避免了平庸之作入选。比方说,有创意的不一定得到评委普通的认可,得到普遍认可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我们这种评分法,七位评委中如果有三位评委把作者排列到每一名,他就得三十分。而另一个作者,有五个评委给他打了分,但都只排在第五名,这样他得二十五,分。按此比分,得三票的作者比得五票的更有可能获奖。这是华文青年诗人奖的第二个特点,评委独立审稿定出优与差的排序井打分,避免经相影响和权威施加影响:最后按分数多少决定获奖者,使虽有争议但也特色鲜明的新人能脱颖而出。 
  “青春诗会”是展示新人新作,“华文青年诗人奖”是奖励当下最有活力的诗人,这两个品牌活动都是面向杰出人才和诗坛精英,而“春天送你一首诗”就是贴近广大诗歌爱好者、贴近基层、贴近生活,得到众多城市支持的公益性活动…我们从2002年开始这项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