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006[1].4 >

第33部分

2006[1].4-第33部分

小说: 2006[1].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因为鱼离了水就不能活。可是这不代表鱼爱水。也不代表水里一定要有鱼。鱼还是只有那句话: 
  “子非鱼。”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痛,子非鱼,安知鱼之思念? 
  于是和小天分手了。似乎也不算什么大事。只不过又被打了一顿,也已经习惯。浑身是血地回家,父亲大惊失色,直说着“这样胡闹怎么对得起你死去的母亲?”鱼却听不进去了。母亲早在鱼幼儿园时便去世,这也一度使鱼成为被欺负的对象。但那也早无所谓了。于是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还活着。” 
  是啊。虽然离了水,不还一直活着么。生活中也许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失去的。 
  上大学时,意外碰见了火,他已经工作了。小学时,火坐在自己和水的前桌,和一个叫“风”的女孩很要好。听说他和风上了同一个初中,但是后来风甩了他,找了个高中生。结果初二便怀孕,被逼得自杀了。当时这事成为鱼和水好几天的谈资。却也只是谈资而已。 
  “好久不见,近来如何?”就这样问候火。 
  “你呀,还是没变,书呆子一个。”火笑得有几分诡秘。“你知道么?——”说到这里却是一顿。 
  “嗯?”鱼也只好附和一声。 
  “我和水订婚了。” 
  后面的话鱼都没有听清。半晌,鱼突然说: 
  “不是水火不容么?” 
  火大笑着:“是啊,想想小学时她还老和我打架呢。可是现在不同了。人是会变的嘛。名字不过是一个符号,哪里就真不容了?结婚的时候,去给我们当伴郎吧?哈哈哈哈。” 
  “她,变了?” 
  “嗯,现在可是真正文静又贤淑的一个好女子。追她的人有一个师!老子运气就是好哇,哈哈……”火仍旧合不拢嘴仿佛是故意笑给鱼看。 
  “噢,恭喜。”鱼却恢复了谦和淡然的常态。 
  的确,过了一年就当真接到了请帖。鱼犹豫片刻,还是去了。 
  穿着婚纱的水似乎真的变了。但婚礼结束,火忙着到席上喝酒时,水突然拉住了鱼。 
  假装去卫生间,二人暂时离开了婚宴的喧嚣。 
  “你大学毕业了么?”水先问了。 
  “嗯,在读研。”鱼有点紧张,就像多年以前的那个孩子。 
  “你还是学生,我都为人妻啦。”水轻轻叹口气。又说:“你觉得我变了么?” 
  “表面上有其实没有,不过时间长了就真变了。” 
  “你就会说这些乱七八糟的话。”水笑着抬头捅捅鱼的额角,这是令鱼怀念的动作,“不过,你说得对。” 
  “水,你了解火么?”鱼突然问。 
  “比你了解罢。”水笑盈盈地看鱼,“怎么吃醋了,他对我很好。” 
  “你愿意和不了解的人结婚?” 
  “不了解的人就不能去爱么?再有…不爱的人就不能结婚么?”水沉默片刻,又说:“那时候我以为我很了解你的,可是你还是否认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完全了解谁的。”鱼无奈地说。 
  “即使如此,你也要找完美的爱情?水至清则无鱼。我想我们之所以分离,不是因为不了解,而是因为太了解。”水的目光从鱼肩头滑过,不知落在哪里。 
  “是这样?我倒不觉得。何况我们从来没有在一起,谈什么分离?”鱼有点不自然地说。 
  “每次都是这样,鱼。为什么每次你的心思被我看穿,你就非要装出另一种样子。为什么逃避?为什么非要告诉自己我们不能相互了解?为什么要这样伤害彼此……”水掉了一滴泪,只有一滴清亮地落下来,砸在地上瞬间消失了踪影。 
  “子非鱼。”鱼固执地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爱?子非鱼,安知鱼之寂寞? 
  “子非我。”水突然接上,然后转身离去。喜宴将散了。 
  鱼一人站在门外,看着客人簇拥着水和火离去。新人满面是不知真假的幸福。 
  你知道么?水是不会哭的。如果水流泪了,那么那颗泪珠就会永远留在鱼的心里。以至于鱼那小小的心再也容不下别的东西了。可是鱼多么固执啊,它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承认它对水是多么依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对话《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壮阔、浑浊、激流汹涌。它不完美,如同生活般不完美,我想我能挑出它的百个缺点,但是我认为,它仍然是、而且可能恰恰因此是一条生气沛然的大河. 
  《生死疲劳》是关于白昼和夜晚的书。白昼中的一切属于人和历史,但在夜晚,世人皆睡而万物醒来,万物不再属于人,它们属于自己,土地在月光下恢复灵性——这是蒲松龄的看法.也是莫言的看法,那个名叫蓝脸的农民孤独地走进夜晚,在月光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在集体化的时代做唯一的单干户,守护着他的土地,对抗历史和白昼. 


“世界情人”的《尴尬风流》


  问了就是“尴尬”.问而终于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就是“风流”。——读《尴尬风流》之前,我有重大期待:这是自传吗?或者有自传性吗?是“忏悔录”吗?是灵魂的自自吗?是自我分析和自我发现和自我批评自我表扬吗?鉴于它的作者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和思想嬗变中的特殊地位,人们也许希望书中的老王就是王蒙.通过老王,他将把对自我对世界的追问进行到底,直问得月黑风高杀人放火痛不欲生……但现在.我发现这不是一部我想象中的书或我习惯的书。老王的“问”是为了认识世界但也把世界搅得更乱,是在求证自我但也使自我四分五裂六神无主.王蒙看着老王不时地这么折腾,他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万事万物是否有一个唯一正解?这个正解如果得到了,难道生活就美好了世界就和谐了? ——这是个重要问题。也是王蒙至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思想关键,他的尴尬与风流他的令人尊敬和令人气恼皆源于此。


《藏獒》VS《远去的藏獒》


  人们知道杨志军,大部分人是因了他的长篇小说《藏獒》和散文集《远去的藏獒》。《藏獒》的主体是藏獒,而《远去的藏獒》主体是“我”。《藏獒》是从表层的獒性看到深层次的人性,《远去的藏獒》,是从表层的人性上看到深层次的獒性。作者杨志军曾当过兵,做报社记者时常驻青藏高原牧区,家养藏獒多年。《藏獒》出版之前杨志军其实非常高产,但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据统计,《远去的藏獒》在书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居然连续三刷,这么人文的“严肃散文集”居然有那么多的知音!其实一次次的加印更说明,真正有品质的文学终究会有市场的。 



《一座城池》


  韩寒的《一座城池》出版,给他添了半辆法拉利,卖相不可谓不好。通常对于卖得很好的小说,评论界少有言语。一种情形是小说作者认为自己的东西不愁销路,就不用劳烦评论家出手相助;另一种情况是评论家觉得卖得好的东西不值得出手——有人曾经为书评家得不到重视而叫屈,其实和中国萎靡的图书市场比起来,评论家们过得还算不错的了。《一座城池》是韩寒突破的一本书,体现在《一座城池》首印50万册,版税高达15%,定价19元。读者反应不一,或沉重或轻松,有读者说希望下次韩寒出的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写真集。 


盛名之下《哥伦比亚的倒影》等


  盛名之下《哥伦比亚的倒影》 
   
  一位年近八旬的中国作家;其作品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在陈村、陈子善、陈丹青等的力荐之下;读者对木心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书亦成为2006年的文坛热点。也有读者说盛名其实难负,宣传造势使读者的阅读期待太高,难免会有落差。不过木心的文字真的是很好。 
  
  小说《无极》 
   
  郭敬明著,根据陈凯歌电影《无极》改编,力图表现电影人物在郭敬明的《无极》世界里怎样生存,怎样灭亡。通过咒术、千羽楼、极乐宫、日昼城等意象的变幻角逐揭开阴谋中的阴谋,面具后的面具。尽管遭到同为80后作者韩寒炮轰,仍畅销榜上有名。借影视和畅销书影响力互相编著炒作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至少也要对得起观众还有钱包不是? 
  
  热播的《乔家大院》 
   
  本书改编自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剧本,是一部讲述商界故事的小说。颇似几年前的《胡雪岩》。有商业文化这类书就有市场,前者愈繁荣后者就越畅销。只是要把它当成传奇,别当真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