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白宫突围 >

第47部分

白宫突围-第47部分

小说: 白宫突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托尼仍没有任何动静,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罗新华也觉奇怪:“是啊,这小子总躲在‘红色风暴俱乐部’里干什么?”

    丹尼尔解释道:“据我们掌握的线索,他可能是为了复仇,因为他发现俱乐部
里有人出卖了他。这家伙对内部的叛徒历来极端仇恨,也极端残忍,不久前,华盛
顿支部的哈森因不愿参与‘刺杀迪姆虎计划’,就被他在俱乐部里活活勒死了。”

    罗新华蓦地又想到欧安娜,想到她面临的危险,也想到了自己刚才反复思索后
做出的决定。他望着丹尼尔,语气郑重地说:“请你和泰伯森先生尽快派人到‘红
色风暴俱乐部’查找一个叫‘特丽丝蒂’的舞女,如果她还在那里,务必帮她离开,
请你们尽一切努力保护她的安全。”

    丹尼尔点点头:“明白了。”

    这时,大厅内传来鲍威尔那优美的男高音式的声音:“我非常高兴地告诉各位,
卡特总统和邓小平副总理刚刚完成一项伟大的历史使命。他们分别代表各自的政府
签署了几项极为有意义的协定,这标志着美、中两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已
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有记者问:“美中科技协定是否包括加强军事方面的合作?”

    鲍威尔回答:“对不起,这个问题我无可奉告。”

    又有记者问:“卡特总统对这些协定的签署有何评价?”

    鲍威尔回答:“总统认为,这是美中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一个良好开端,一
个非常务实的、有建设性的新方针。它们不仅有利于双方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和民众
生存条件的改善,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事业。”

    一个女记者尖声问道:“卡特总统是否知道戈德华特参议员在白宫前的抗议?
对此他有什么评论?”

    鲍威尔语调温柔地说:“总统当然知道。他问我‘有多少参议员同戈德华特先
生在一起?’我说:”只有戈德华特一个。‘总统说:“哦,那还有五百三十四名
参、众议员没有来。’”

    大厅中响起一片哄笑声。

    女记者接着问:“如果国会不赞成这些协定,卡特总统将采取什么措施?”

    鲍威尔高声回答:“总统已带着全部协定副本上了国会山。我相信国会的绝大
多数议员会支持他的。”

   


 
                      第二十七章  桃树开花了(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来美国访问表明,美中这两个世界大国之间开始
了文化交流,扩大贸易和旅游事业。它将增加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接触并使两国能
够吸收和学习彼此的长处,尤为重要的是,这次访问对特别来自苏联的霸权主义和
侵略将是一次沉重的打击。……邓小平的访问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欢迎,然
而,一小批反动派和极端主义分子极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加紧他们的反华活动,甚
至会采取恐怖手段破坏这次访问。一个自称“忠于马克思主义”的组织给总部设在
华盛顿的美共(马列)中央负责人打电话,声称他们将以“无情的革命行动”抵制
邓小平的访问,并给美国政府一点颜色瞧瞧……

    美国共产党(马列)机关刊物《号角》1979年1 月31日社论一1 月31日。深夜。

    托尼关灭电灯,屋子里顿时一片漆黑。他走到宽大的落地窗前,轻轻拉开紫绒
窗帷的一角,将举到眼前的望远镜贴在玻璃上向外了望着。“圣诞老人”说得不错,
在俱乐部对面的人行道上果然多了间售报亭;不远处的马路旁还停着辆车身偏长的
奥兹莫比尔牌轿车。白天,他曾看见一个头发灰白的胖女人在亭子里叫卖报纸。当
时,他还以为这是“红色风暴俱乐部”的新支部书记迈克尔。杰特开办的宣传点。
“这群狗杂种,又把老子盯上了。”他恨恨地骂了句,继续窥探着。虽然他并没发
现什么人影,但他知道,此刻在那间黑漆漆的小售报亭里,一定潜藏着像警犬一样
凶猛狡诈的特工,他更知道这些特工藏在那里的目的。他蓦然想到昨天夜里自己出
去给“梅茵霍芙”送“红卫兵蛋糕”时,恍惚记得有一辆瓦蓝色的奥兹莫比尔牌轿
车曾跟在自己后面出现过几次。“他妈的,当时只顾对付那个臭婊子了,竟没发现
这些狗娘养的。”他不免对自己的疏忽感到有些懊丧,也为那位神秘的“梅茵霍芙”
感到有些担忧。跟踪自己的特工也一定会盯住那个越南妓女,或者干脆把她抓起来,
然后轻而易举地就会找到“梅茵霍芙”的藏身地。那个可怜的“日本记者”就会稀
里糊涂地被干掉或关进美国人的监狱。那样,凶狠的巴德尔肯定会不满意,甚至会
怀疑他的诚意,也许还会对他采取报复行动。对“梅茵霍芙集团”的残忍和冒险,
托尼是非常熟悉和畏惧的。正因如此,他才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那位“日本记者”
协助行动的要求。没想到,他为“梅茵霍芙”送去了“红卫兵蛋糕”,也引去了联
邦特工。当然,这并不是他托尼的过错,只能怪“圣诞老人”通知的太晚了。他是
十分钟前才接到“圣诞老人”打来的电话,他才明白自己又落入对手挖好的陷阱…
…不,自己原来就一直在陷阱里,就一直在安全局或情报局的监控中。惊愕之余,
他对这位“圣诞老人”也感到有些不解和不满:“圣诞老人”明明早就知道他已被
监视为什么迟迟不告诉他呢?为什么直到现在仍不允许他离开俱乐部或采取别的行
动?如果天亮前不除掉盯梢的特工,如果今天夜里军警突然冲进这座大楼,那他精
心设计的“刺杀迪姆虎计划”就会彻底落空,什么美元、议员,什么声望、权力,
也会他妈的成了泡影。

    托尼心绪不宁地离开窗前,重新躺回大床上。一侧的浴室里传来“哗哗”的流
水声,特丽丝蒂正在洗澡。

    那天他从格林议员的住处逃离后,就按着“圣诞老人”的指令上牛溪迎接期盼
已久的“卓娅”,并毫不犹豫地杀死了那头“弗吉尼亚种猪”。返回华盛顿后,他
便躲进“红色风暴俱乐部”。当天晚上,他就把正在一楼表演大厅演出的特丽丝蒂
叫到305 号房间,告诉她原先的住所遭到警察搜查,他幸亏有位朋友帮助才得以逃
脱。特丽丝蒂听后显得有些惊慌失措,劝他赶快逃离华盛顿。他吻着她那金缎般的
秀发自信地说:“不,我要完成一项伟大的使命才走,而且要带你一同走,一同到
一个美妙的乐园去度蜜月。”

    托尼忽然惋惜地轻叹一声。“圣诞老人”的电话使他不得不稍稍改动一下自己
的计划。

    挂在墙上的电子钟发出几声悦耳的鸟鸣,似乎在提醒他夜已很深了。可托尼仍
无丝毫困意。再过几个小时他就要开始行动了,震惊世界的“刺杀迪姆虎计划”就
要实现了。一种狂奋、激昂的情绪像烈酒烧得他周身发热,心跳加剧。他睁大两眼
盯着天花板上模糊的雕塑,静静地等待着“圣诞老人”的新指令。

    特丽丝蒂从浴室走出来。柔声问:“亲爱的,你睡着了吗?”

    托尼忙拧亮床头灯:“不,宝贝,我在迎接战斗。”

   


 
                      第二十七章  桃树开花了(二)

    1 月31日。晚11时。

    答谢宴会结束后,罗新华和泰伯森一同护送中国代表团的车队从联络处返回下
榻的布莱尔大厦。布置好内勤警戒,已近午夜。奔波了一天的罗新华感到两条腿像
灌了铅似的沉重,肚子也饿得咕咕乱叫。他这才想起忙到现在还没吃晚饭,便到一
楼餐厅要了两碗面条,一盘牛肉包。说也奇怪,以前在国内总想吃点西餐,甚至把
馒头做成汉堡包也当成一大乐事。可真到美国来了,吃过两顿洋餐便腻得胃里直冒
酸水,觉得还是中国饭菜可口。三十年的粗米细面,咸酸麻辣,早已使他的肠胃中
国化了。

    走出餐厅,罗新华在走廊又遇见泰伯森。这家伙不知为什么还没离去,大概又
在检查他的“立体警戒网”。几天的相处,罗新华对这位傲慢的美国高级特工已逐
渐产生了好感,特别是对他恪守敬业的精神更为佩服,多年淤积在心底的那股历史
的积怨和仇恨竟在不知不觉中有些淡化了。想到明天一早就要离开华盛顿,彼此也
许就此分别,不免有些依恋之感。

    罗新华热忱地邀请他到自己房间坐一坐。泰伯森稍一思忖,点头应诺,随罗新
华走进一侧的套房。

    罗新华打开酒橱,取出两只高脚杯和一瓶中国红葡萄酒,忽然想起泰伯森在执
行任务中滴酒不沾的习惯,便将酒瓶又放回原处,扭头笑道:“您喝点什么?是中
国茶?还是美国咖啡?”

    “中国茶吧。”泰伯森摘下英式窄边皮帽,坐在沙发上。“当然,如果有块面
包就更好了。”

    罗新华又询问了一下亚特兰大的安全警卫情况。虽然他也知道泰伯森早在邓小
平访美之前就已亲自到亚特兰大、休斯顿和西雅图作了周密部署,并往各地选派了
由高级特工和防暴专家组成的安全小组。中国代表团抵达华盛顿后,他又把邓小平
将访问的几座城市的安全警戒情况通过电脑显示图向罗新华作了详细介绍。可以说
所有的环节都精心设防,万无一失。但罗新华心里仍觉得悬忽忽的不踏实。这也难
怪,因为他对这些地方实在太陌生了。尽管通过几天的观察和接触,他对美国同行
的效率和能力比原先预想的要满意的多,可面临的险情也比原先预想的要复杂的多。
特别是那个幽灵般时隐时现的杀手托尼以及那个谁也不知道的“圣诞老人”,更令
罗新华时时感到惶恐不安。从各种渠道得到的情报都已证实,这个“圣诞老人”的
确是白宫安全委员会的成员,也的确是他雇用了托尼并一同策划了“刺杀迪姆虎计
划”。可三天过去了,杀人不眨眼的“绿色幽灵”却没采取任何行动,甚至连面都
没露一下。这使罗新华心中不免生出疑惑:莫非这家伙改变或放弃了刺杀计划?莫
非欧安娜提供的情报不准确?

    当罗新华用商讨的语气向泰伯森提出这种疑问时,安全局副局长竟也坦率地表
示赞同。“也许托尼的所谓‘刺杀迪姆虎计划’仅仅是一种虚张声势的恫吓,也许
我们的神经太紧张了。”

    罗新华不解地问:“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干?”

    “为了出名。为了引诱我们去抓他。”泰伯森按着这条思路解释道,“只要你
以谋杀罪把他抓起来,那些记者们就会把这件事炒得天翻地覆,他就会在一夜之间
成为世界名人。这是那些极端分子惯用的手法。”

    罗新华气愤地道:“可他们打着共产党的旗号,却是一批恐怖分子。”

    泰伯森笑笑:“我理解。你们的党代表一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你们有毛泽东、
邓小平这样世界公认的伟人作领袖。而‘美革共’只是一堆社会渣滓。”

    罗新华不想同他探讨这个问题,也不想轻易推翻欧安娜的情报。他看看表,神
情郑重地提醒道:“中国代表团还要在华盛顿停留七八个小时,托尼还有足够的时
间实施他的刺杀计划。”

    泰伯森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