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005年第13期 >

第5部分

2005年第13期-第5部分

小说: 2005年第13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是最能体现作者才华和创造力的文学样式,就创作本身而言,“个人化”这一概念并没有错。问题在于部分诗人假借“个人化”的名义,躲进远离现实、远离人民的洞穴里舔舐自己的伤口(伤口的真假也令人生疑),随后甩出一堆与大众生存状况和感情痛痒毫不相干的文字。诗的“人民性”正日渐丧失(又是一个可能遭到嘲弄的危险话题)。以我的理解,“人民性”和“个人化”并不矛盾。屈原的悲伤是天下知识分子的悲伤,李白的月光是天下离乡人的月光,杜甫的茅屋是天下寒士的茅屋,岑参的白雪是天下征人的白雪,李清照的眼泪是离乱年代天下淑女的眼泪。诗的美、诗的力量,越是个人的,越是天下的。
  我们应该跪着捧读传统。谁也无法避开传统,想彻底颠覆传统另起炉灶,只能是提着自己的头发上天。看看“诺奖”获奖诗人,有几个人的得奖理由和继承、发扬了诗人祖国的文化传统无关!汉诗的优秀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发生严重畸变,留下的伤痛直到新时期到来才告结束。思想解放、价值取向多元是社会走向健康文明的标志,但价值多元并非无价值。把诗歌手稿放进抽屉以备自虞者除外,怀有发表目的诗歌写作必须有所承载,诗人必须为土地和人民承担一个精神劳动者的责任和义务。诗人的血肉肩膀扛不起江山,但诗人的骨头里必须耸立着江山;诗人执笔的手不能给人民以稻蔬,但诗人的心里必须供奉着父母兄妹般的天下苍生。对土地充满感念、对百姓心怀悲悯,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必须具备的精神条件。在此前提下,方可论及艺术方法和诗质优劣。
  雪莱墓碑上的铭文是“波西·雪莱——众人的心”,聂鲁达的诗里随处可见他“瘦长的祖国”,每块铜、每只蕃茄里都呼啸着智利的血。有几个当今中国诗人敢说雪莱不是诗人,敢说聂鲁达的文字不是诗?
  就个人的阅读欣赏而言,我比较偏爱具有温度和硬度的诗作。温度和硬度其实是一个问题,有了温度才有硬度。一首诗哪怕只藏一滴泪水,也应具有诗人的体温,低于诗人体温的泪水必是假货,再逼真的假货也没有击打力量。一首诗即使只含一滴血,也应是滚烫的鲜血,内含骨头的硬度、火焰的品质和剑戟的锋芒。我自己写诗不多,在有限的写作实践中,我尽量选择明亮硬朗、富有力度和相对大气的意象,语言上绝不为读者设置障碍,力求用最直接的方式切入痛点,以期使文字升起血液的温度,呈现出骨头的资质。坚持这样的原则,倘若注定要对诗的含蓄特征和整体坚固程度造成伤害的话,我认为代价是值得的。一个人对某种信念的坚持,如同一粒尘埃的飞舞,意义不在于能否划出看得见的弧线,而在于对飞舞本身的坚持。


新颖的当代军旅诗篇
■  吴开晋
  随着朦胧诗、新生代诗和西部边塞诗的兴起,当代军旅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以强劲的势头兴起于诗坛。但到上世纪末,在新诗陷入低谷时,军旅诗也似乎缺少了锐气,一些成名的诗人笔耕少了,引起人们关注的诗篇也不多了。不过有志的军旅诗人并未辍笔,他们仍在诗苑里辛勤地劳作着,空军诗人朱建信就是其中一位。朱建信沉潜内敛,为人为文为诗均持低调,不张扬,不炒作,不凑热闹,不拜评论家,更不举着所谓的什么旗帜到处乱跑,始终保持淡泊平静的姿态。这就注定他是沉寂的,不过他近年的诗作的确令人眼前一亮:作品以新颖的艺术视角,展现了当代军人的灵魂,尽抒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从不同角度透射出他们多色的审美情趣,可以说是对当代军旅诗的新拓展。
  朱建信的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以强烈的生命体验,展示了当代军人的壮美灵魂。也就是说,它并不像以前的军旅诗那样在较浅的层面上抒写军人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而是以崭新的角度,写出他们的心灵感应和豪放气质,写他们的爱和恨、痛苦与欢乐,给人以鲜活的立体感。如《碑语》,是以第一人称写一柱碑对所爱的人之自白,表面上看抒情对象可能是一位少女,实际上则是军人对祖国、土地和人民的真情宣告。“你说我是一柱碑/是你落地后/又站起来的/一行泪”,一开始就以撼动人心的感情吸引了读者。即使是一根被雪刃伐倒的树桩,也要护卫它所爱的人:“我被肢解/被剔光血肉/只剩下这截椎骨/站在你春天的门前/髓管里爆满阳光/大雪和梅花”,这正是一位坚贞地守卫着祖国大地的军人形象。而诗中这样的句子:“以碑的姿势站久了/才体味到/死是对生/至高无上的提升”,又体现了当代军人的生死观,是他们能够无畏地对待生死的内在动因。再如《魂语》,也不是泛泛地倾诉热爱之情,而是表达了要用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为祖国献身的愿望,如其中这样豪迈的句子:“用我的血液捍卫你的血液/用我的青春拒绝你的严冬/你的春天在我的血液中爆响//血是我的兵器/也是我的酒/我以胸腔作杯/斟满自己的血浆/一边在铁血沙场豪饮/一边等待/我和你的苦难一同消亡”,诗句不仅感情浓烈,而且铿锵有力,豪迈大气。以上是较长的抒情诗,诗人的笔已经放开抒情,给人以酣畅淋漓的抒情美;而有些较小的短诗,虽然不能尽情抒发胸中之情,但却以概括简洁的笔法,以类似格言般的语言写出了军人对土地和人民的爱,读来也很感人。
  诗人对军人心灵的展示是多方位多视角的,除了上述直抒胸臆的诗作外,还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军营生活的方方面面,写出了生气勃勃的现代军营的面貌和精神。他写新兵连,则把它比喻成一个钢铁车间,新兵是钢坯,严冬的十二月和零下四十度的气温则是汽锤,要把新兵的新鲜血肉“锻打成足以摧毁悬崖和钢铁的物质/作为骨骼,嵌进大地身体”,不仅比喻新颖,而且富有阳刚之气;他写连队对军人的改造,又以叙事的笔法写了《被一支枪修改》,其中写了一位战士从参军到复员的成长,被枪修改的结果是:“刺刀可以断裂/但是不能变弯/弹道允许下落/却不能屈膝”,直到复员仍“带走了枪的影子”。他写老兵,又充满了幽默感和情趣:他站岗时不仅像“星光下发现一根下雨的界桩”,而且和姑娘在联欢会上跳舞时,等于给人家上军训课:“慢三正步,快四跑步/搭在我肩上的不是一条手臂/是一杆好枪”,让人忍俊不禁。即使是除夕夜吃饺子,秋野收庄稼,也都蕴含着一种乐观的情趣美。这一切,如果没有丰厚的军营生活积累是写不出来的,作者不是照模生活,而是经过心灵的发酵,加入想象的酒曲,才酿造出了诗的美酒。
  朱建信诗作的新颖之处还在于,以独特的意象选择,创造出于多彩的艺术世界。描绘当代军人的心灵和品格以及军营丰富的生活景象,不能靠说教,依靠单纯的直抒胸怀或摹写事物的外部特征是远远不够的,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军旅诗的水平。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今天,面对军事现代化及军人生活的复杂多变,诗人必须采用崭新的艺术手段。朱建信深知此道,所以他广为吸收现代诗的表现手法,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在军旅诗中为人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诗作外,还有不少作品以精巧的构思,创造了,风韵各异的意象。描写军营日常生活的《把那幅画挂起来》,本来是写在房间用粗壮的图钉挂一幅水墨画,作者却运用巧思,描写成把自己也当作青铜一样坚硬的图钉揳进那青铜一样的墙壁,而且还要把血肉、骨头和灵魂揳进去,揳进“钉子般的军营”;军营也是“钉子”,钉牢一幅水墨雄鸡图——黎明的中国版图。这一组组意象是他人不曾用过的,新鲜而独特。又如《女娲的手迹》,作者把长江黄河比喻为女娲夜间用血写的两笔草书,真是“异想天开”,创造出了带有浓郁东方文化色彩的大意象。朱建信的一些小诗,也因具有不同色调的意象给人以新奇感。他写士兵、“一个士兵走着走着/停住/耸成界碑”,用暗比揭示了军人的忠诚、壮烈和高度的职业危险性,内涵丰寓,意象富于动感。他写小女兵:“梦里长叶/醒着开花//用眼睛唱歌/用歌声擦枪”,简洁而富有浪漫色彩的意象群,展现了小女兵天真活泼又刚勇乐观的飒爽英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峡》一诗,短短六行诗中具有无限的内在张力:“一峡泪/载不动半个多世纪的痛//祖国呵,把我填进去吧/把我缝进去吧/只要能弥合你心上/这道渗血的伤口”。诗人以海峡泪抒发军人因祖:国尚未统一留在内心的伤痛,又把海峡目前的状况喻为祖国心头的一道伤口,并要以自己的身躯去缝合它,不仅想象奇特,而且带有撼人心魄的悲壮色彩,意象宏大而新颖,是诗人心灵中绽开的艺术花朵。此外,诗人还有几首小叙事诗,尤其是为悼念父亲写的《冷泪如碑》,也达到了浓郁之情与多彩意象的结合,诗句感人,不再赘述。总之,我从朱建信近年的诗中看到了当代军旅诗发展的希望,令人欣慰。当然,朱建信的诗中也有略显粗糙或构思不细的篇章,形式和语言上亦有尚需斟酌之处,盼望诗人精益求精,把军旅诗创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栏目主持人:周所同


刘 滨等
  一座只有简单的名字
  而没有标高
  没有长度没有跨度的桥
  一座奠基于不同民族的心谷
  横跨于岁月长河之上的桥
  
  一座由黑眼睛灰眼睛
  蓝眼睛投射的
  温馨目光编织的桥
  一座由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的肩头
  扛起信赖和欢笑赶路的桥
  一座由不同高度不同负荷的脊梁
  支撑起巍巍桥墩的桥
  一座由不同信仰不同力度的大手
  紧紧相握构筑护栏的桥
  
  一座任现实载着缤纷的向往
  在五湖四海全方位立交的桥
  一座毅然铲除昨日的斑驳
  而精心装饰辉煌明天的桥啊
  ——《友谊》
  
  刘滨(原名刘建中),1939年生于重庆江津。五十年代中期参加国防工业建设,末期开始发表诗作。1980年始,任《青年作家》副编审、编辑部主任。1993年调《星星》诗刊,任常务副主编、编审。出版诗集《我的爱在南方》、《微笑的风景》等。诗作多次获四川文学奖、金芙蓉文学奖,并入选多种选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近况:
  读书,写作。亦不时踏勘与诗有关的名胜之旅,或撰写诗趣相投的荧屏之需,不亦乐乎。我以为,心态是一笔财富,幸福是一种感觉,于是,将健康、快乐、阅读、写诗,构筑我生命的四季。我更看重时令更迭、季节轮回的过程,其余的,也就悉听尊便、随遇而安了。
  
  夏日的风暴袭击大地,
  冰雹横飞摧残碧色的圆荷,
  你守志不移呵,
  毅然举起火炬灼灼。
  
  风暴过后,山川明媚,。
  你生长得越发蓬蓬勃勃;
  每一个细胞都在奋发,
  湖光山色造就了你耿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