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诱僧 作者:李碧华 >

第8部分

诱僧 作者:李碧华-第8部分

小说: 诱僧 作者:李碧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援兵已至。  
  势色不对,石彦生被二人拖拽,半疯狂地,觅地而逃。  
  他再没有机会回头了。  
20  
  月亮很圆。  
  时近中秋。水上有精致的画舫缓缓漫游,丝竹管弦在伴奏着文人雅兴。河边一群小孩在点花灯。灯月光影幻作五色。  
  团圆节日,热闹喧嚣的世界在竹林子外面。  
  逃亡中的三个人,石彦生、郭敦、赵一虎,过了昼伏夜奔的两天后,已憔悴疲惫不堪。  
  这话是谁说过的?――当所有螃蟹都是横走,一只直行的,就没去路了。……  
  月夜的竹影,连枝带叶,远看像一群披头散发的野鬼,近看却是一只只软垂的手,女人的手,死去的女人。  
  死亡接二连三,令他心冷。  
  望着夜空中的明镜,沉痛而沉默。  
  但沉默太久,足以令人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又一次走投无路了。赵一虎闷着粗嗓门:  
  〃妈的中秋了,全城的人忙着过节,只有我们,忙着杀人和被杀!〃  
  郭敦那失去两根指头的血手,此时才开始剧痛:  
  〃我不想死!可怜我还没成亲。我弟弟还小,怎么养活爹呢?〃  
  〃哼!没做的事多着呢――我们原来不是好好的吗?〃  
  赵一虎一脸冤枉道:  
  〃根本就不关我们的事!〃  
  〃管他们兄弟谁是谁非?谁是好皇帝?谁是昏君?到头来,倒落了两手血。〃  
  竟便向石彦生指控了:  
  〃都是你!一人做事一人当,你把头颅割下让我俩带去吧,顶多兵变之事绝口不提,说不定保了一命――〃  
  话还未了,另一个扇了他一嘴巴:  
  〃你疯了?知得这样多,还能活?〃  
  分不清甲或乙,他或他,二人噼噼啪啪地扭打起来了。都是迁怒:  
  〃是谁说受不了,要下山的?〃  
  〃是谁贪吃肉?贪吃可惹出大祸来!〃  
  一个卡住对方的脑袋往下摁,一个举起拳头乱捶伸腿狠踢,一来一往,人仰马翻地。  
  〃还不是万乐成没义气?还不是那一万两黄金?还……〃  
  一壁怒骂一壁揪斗,出手都很重。各人的血溅到对方身上。在边缘绝望地发泄。打得对方晕头转向。嘴角淌着残涎,又肿又歪。  
  〃住手!〃  
  石彦生忍不住了,跃将出去,半劝半打,动武一番才把二人分开。  
  三人均气喘咻咻。  
  在满月的银辉下,血污狼藉。  
  石彦生暴喝:  
  〃想不到我们也来自相残杀!〃  
  都怔住了。  
  潦倒地泄气。  
  难道这是自相残杀的年头?  
  石彦生感慨万分:  
  〃我们都是军士,沙场战死,为国捐躯,才是大伙的光荣,现在?――〃  
  他颓然坐倒,攒着眉,皱纹刻在额上,一夜之间,成为烙印。  
  〃历史都不是真相。谁的力量大,谁的事迹就辉煌。〃  
  若是当日全无诱惑,相见无事,则紧随太子建成杀进玄武门,也许反面一举把李世民等干掉……  
  奇怪,当这样设想的时候,他好像想通了一些,又说不上是什么道理。  
  郭敦抹掉嘴角的血污,忽地又想提问了:  
  〃我……心中另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敢问……〃  
  〃问吧。〃  
  〃怕人笑我幼稚。〃  
  赵一虎气极,大喝:  
  〃妈的你问吧!你还怕那老和尚不成?〃  
  他鼓起勇气,生怕失言:  
  〃真的,如果兵变是我方策动――我的意思,谁赢了,谁便去斩草除根……〃  
  石彦生接着道:  
  〃如此一来,对方便是'叛党',而的责任,就归咱哥们了。〃  
  必有千个家破,万个人亡。  
  当他们奉命去追杀〃叛党〃之际,一定也是理直气壮的。  
  难道自己的主人不曾起过杀机吗?  
  不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而已。  
  这洗涤沧海中的三颗小小栗粒,他们若非政治家手中的棋子,便是终于被消灭的证人。――他们永远都不是英雄豪杰,一场场权力斗争的游戏,欲避无从。  
  那向往权力的,还没到手,将要到手,已经到手,想到手更多更牢,世情在变,他们的命运也随之而变,怎会有〃自己〃?  
  谁真正伟大?  
  三人静坐竹林,苦苦思索。  
  长夜漫漫。已是八月,难怪秋意袭人。打个寒噤,不知因为风冷,还是人情之凉薄。  
  快到天亮时,突然下了一场雨。  
  随凉风吹过,雨就来了。不大,却细、密,如粉般扑到他们那光秃秃的头颅。如一只轻抚的大手。  
  他们没动过分毫。  
  有禅院的晨钟自远处传来。  
  只觉得失是非一场空。一场愚弄,赔上一切。  
  石彦生眯着眼,雨铺满他一头一脸。  
  他站起来。  
  两个曾经出生入死共同进退的部属,也如前站起来,追随着他。这位过去的大将军,向二人下令:  
  〃你们走吧。毁容、改名换姓,当个普通人去。〃  
  石彦生回头暴喝:  
  〃走吧!〃  
  他孑然一身,步入深山。  
  山如谜。     
  
   
  
      
   
   
   
   
       
  
第六章     
  
  
21  
  走了整整一天。  
  归鸟背驮着夕阳回巢去。山林有奇异的和暖温柔。可他不知道自己的巢穴。  
  见一座素淡古朴的禅院,曰〃彤云〃。  
  〃彤云〃不比〃天宁〃,它不够辉煌庄严,只在山林清清静静安坐着。悬空建于两岩之间,就岩起室,飞梁穿过了石缝,上载危石,下临深渊,险奇如〃横空出世〃。  
  石彦生之所以寻到这禅院,是为了一个人。  
  他见到他时,银丝飘拂,却又红颜白发出尘。腰板不能挺直,要林间摘草药野花,动作麻利活泼,矍铄而顽皮。  
  尾随这个老人,目送他进了彤云禅院。  
  后来,石彦生跪在他座前。  
  老人在坐禅入定,良久。石彦生等他醒来,不敢稍加惊动。  
  直至他悠悠张开了眼睛。  
  一见座前多了个陌生和尚。老人如顽童般惊诧的反应。  
  〃静一求方丈收容。〃  
  〃哎唷――〃他挥手,尖着嗓子,〃我没有禅,你不要来上当。贫僧不过骗几顿素菜吃吃,觉得好吃,才吃上好几十年。〃  
  石彦生坚决地:  
  〃静一求方丈收容。〃  
  老人端详这人,他魁梧伟岸,身躯结实,分明是个武人,但方正的脸已经有了风霜和劳累的缕痕,眼神绝望。  
  〃唔,吃了好东西,也希望人家来尝尝,也罢。不过,不是说剃了头发就算和尚的。〃老人瞧着石彦生,〃你随时长回头发溜掉了,不要告诉我,免烦。哦。〃  
  〃静一之志已总司令。〃  
  〃好!我来问你:有没有借人东西、欠钱没还?〃  
  〃没有。〃  
  〃有没有答应过的事未做?〃  
  〃没有。〃  
  〃有没有父母、妻儿、好友?〃  
  〃没有。〃  
  〃呀哈!〃老人怪笑一声,〃我看你也真是除了出家,没什么好做了。〃  
  想想又问:  
  〃你为什么来?〃  
  〃我已明白了是非。〃  
  老人大叫:  
  〃什么?'是非'你明白了?你说:为什么螃蟹见到人,会奇怪:'怎么这个怪物是直着走的?'〃  
  石彦生一听,怔住,抬头望定老方丈。  
  〃暧,你瞪着我没用。我也是不明是非的大骗子。你既来了,摸清楚我到底骗了你什么,这就是'顿悟'了。〃  
  石彦生一时之间,还不知他遇上的是什么人,什么禅机。完全没有规矩方圆,他在想,下一步该怎么做?  
  〃静一是吧?――我头发长野了,你帮我剃剃、〃  
  〃弟子不敢。〃  
  〃什么敢不敢。少拘泥,来。〃  
  剃发是一项多么庄严、虔敬的仪式,不但设坛、鸣钟、焚香,而且有很多繁文缛节和礼法,岂是说干就干?  
  但老方丈十渡,他已经一百一十一岁了,笑嘻嘻地哈哈:〃来!〃  
  石彦生并不是一个熟练的和尚。  
  他一下一下的,把银白色的发丝削去,一时不小心,弄存两三道口子。  
  当他后来用草药敷上十渡老方丈的头上,血止了,他竟若无其事地道:  
  〃手艺不错!你瞧,这半边头种了草,得,另外半边留给我种花吧!〃  
  小节完全不拘。  
  石彦生也失笑了。方丈问:  
  〃你吃过饭没有?〃  
  〃没。〃  
  〃吃饭吧。〃  
  〃吃完饭呢?〃  
  〃那就大便吧。〃  
  ――他是不是说了些什么道理,而自己未开悟,一时领略不到呢?  
  石彦生自错综复杂的一宗宗血案抽身出来,放下万缘,摆脱是非。是什么可令他消除迷惘,〃顿悟〃起来?  
  他的生命才刚开始呢。  
  〃你怎么啦?〃  
  〃――〃  
  〃东西自己吃,屎尿自己拉。我帮不到你。〃他道,〃还有,你是'静一'吧?〃  
  十渡和尚转向就走了。  
  石彦生站在那儿,想了半天。  
  从此,他是静一了。  
22  
  禅院的芭坑很简陋,分了三个小间。  
  十渡、静一,还有另一位和尚,微光。  
  微光四十许。静一发觉他不作声,常躲人。心中时有疑虑未得开悟,眉头紧锁不已。  
  三人各自如厕。  
  老方太一壁努力大便,一壁沉吟:  
  〃――唔,这'顿悟'嘛,很简单。――你大便急了,找不到茅坑,憋得一身汗,肚子又痛。――找到了,一蹲,'咚咚咚'几下子。啊!好畅快!〃  
  他完事了,整衣而出。  
  静一也完事了。  
  〃呀――〃  
  忽然传来一声尖叫。  
  原来是微光:  
  〃我悟了我悟了!〃  
  老方丈顽皮地,好整以暇地问:  
  〃悟了什么?〃  
  〃'佛'是揩掉干屎的破竹片!〃  
  〃继续吧。〃他鼓励道。  
  微光兴奋了:  
  〃用这破竹片把挡路的干屎都揩掉,去除了污秽,道路就清净了,来往不受阻碍,直通净土。〃  
  老方丈赞叹:  
  〃呀,充满美好的想象!〃  
  〃佛为了救援众生,必须混入俗界,――越臭的地方,越脏的地方,越有用。〃  
  微光想通了,也忘了自己有没有便意,当他出来时,一脸光辉,忙与十渡老方丈深深一揖。  
  二人心灵互通地,旁若无人。  
  方丈向静一微微一笑:  
  〃俗?〃  
  他补充:  
  〃当然,如果像'白马入芦花,银碗里盛雪'那样,会好听点。〃  
  然后他向静一及微光二人吩咐:  
  〃静一不明,不用工作。微光明白,工作更多。你去打几桶井水,把茅坑洗净,把四周的污水清除。〃  
  微光望污水沟:  
  〃有虫子。不怕伤虫杀生?〃  
  〃喝!〃方丈生气了,〃目的是清洁,便是清洁,不为伤虫!你明白了吗?你还是不明白!〃  
  静一见微光又陷入苦恼中了。  
  ――真是一条漫漫长路。  
  这夜有风。  
  天上见不着星星,漆黑而空洞。风指着必然会憔悴的树叶,像一双预言的手。  
  在暗夜里,一盏青灯透过窗格子照射着,远看如模糊的一朵白莲,近看却是几乎有像老方丈年岁古旧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