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诱僧 作者:李碧华 >

第5部分

诱僧 作者:李碧华-第5部分

小说: 诱僧 作者:李碧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自管静修,至此反被他们骚扰了。  
  石彦生找不着自己的傍身武器。  
  一抚头,青渗渗,光秃秃,他也是一个和尚。  
  〃唉,这是做梦吗?〃其中一名同僚颓然,倒下欲再睡去。  
  石彦生只想着:〃情愿是个受不了的噩梦,生离死别惊险百出,唯一旦自恐慌中惊醒,发觉还在床上,就很开心了……〃  
  这不是梦。  
  众僧起床之前,双手合掌,口中默念着偈语:  
  〃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互。若于脚下丧身形,愿汝即今生净土。……〃  
  他们把鞋穿好,动作轻柔无声。  
  新剃度的几个,互相推拉,赖床的已被一把提起,异常粗鲁。  
  郭敦和赵一虎,洗漱时口鼻发出〃呼噜、呼噜〃之声,太嘈吵了。  
  小可忙作出手势,示意安静:  
  〃〃  
  又悄道:  
  〃我教你们洗脸吧。〃  
12  
  赵一虎虎着脸,诧异:  
  〃什么?'教'我们'洗脸'?〃  
  小可作了示范:  
  〃洗漱不能发出声响,动作得安静。擦脸就擦脸,不能又擦头,如果擦头,有四不利:一是污桶、二是腻巾、三是枯发、四是损眼。洗完脸,便回床叠被去。〃  
  他走到床铺旁:  
  〃叠被时,应捏住被子两角,不能抖动搧风。完了以后,跟随钟声每日诵经、礼佛、拈香……〃  
  赵一虎跟郭敦等人耳语:  
  〃哦,这娃倒挺熟练的嘛。〃  
  小可正色:  
  〃贫僧法号'小可'。〃  
  石彦生看着有趣:  
  〃小可,你出家几年?〃  
  〃十年。〃  
  〃几岁?〃  
  〃十岁。〃  
  〃爹娘送进来么?〃  
  〃没有爹娘,四大皆空。〃小可平淡道来:〃自下已具缘、诃欲、豁然开朗,明白法界业力,相信因缘果报。发大誓愿,助众生解脱,早等彼岸。〃  
  新来的和尚各人互望,摇首:  
  〃我不明白。你呢?〃  
  郭敦又望小可:  
  〃我不明白。你呢?〃  
  小可天真无邪大智慧。这是他一下就叨念着琅琅上口的道理,他也摇摇那嫩胖的小脑袋:  
  〃我也不明白。可我'懂'!〃  
  郭敦搔着头:  
  〃多深奥。〃  
  小可回复〃师兄〃风范,不怒而威:  
  〃各位师弟,请跟我来。〃  
  八人遂庄重地随之而出。当中必有人感到〃虎落平阳被犬欺〃吧。  
  早课诵经。  
  至正午,方在斋堂进食。  
  肚子饿了,管不了众僧之清淡斯文,狼吞虎咽恶习未戒。自家咀嚼声音一停,原来周遭静默。  
  只见小可停了竹筷,望定他们,这才知机。唯有石彦生心事重重,不大动箸。  
  〃静一!〃  
  一时不知道是自己。  
  〃静一师弟!〃  
  〃哦?〃  
  〃为什么停了筷子?〃  
  〃菜很淡,吃不下。〃  
  〃还是吃吧。当知'一日一食,过午不食'。〃  
  满嘴是菜的各人,马上又努力开动了。  
  小可已作安排:  
  〃吃好了,根据寺内的需要,我代方丈分派一下工作,待会要打扫、种菜、抄经、接待、撞钟。人人都得劳动。还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小可犹气定神闲:  
  〃佛性在半饥半饱中出来〃  
  石彦生没来由一阵沦落的难受,怨愤无处发泄,陡地起立:  
  〃干活去!〃  
  大步离座。  
  众目送之。魁梧的将军撞钟去。  
  天宁寺的钟大有来头。  
  它是铁身,青铜镶口边,铜铁衔接处浑然一体。重约万斤。上镂:  
  皇帝万岁重臣千秋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平素这万斤钟,击之清越、浑厚、悠远。  
  今日,撞钟者心中郁闷,只向大钟寻个出路,力道太大,一下一下一下……  
  声震全山。  
  只见小可匆匆赶至钟楼。  
  方丈远闻不对劲了,把他责难几句。气喘咻咻的小可,赶来理论。边走边道:  
  〃静一……你的'钟头'……不对劲……方丈……要我来……〃  
  石彦生的缁衣,背部已为大汗湿透,颜色深了大片。他不理,继续发泄。  
  小可喘过气了,他的佛性又来了。只静待石彦生力尽筋疲,方招他过来。  
  小不点反倒像个兄长似的:  
  〃你不发觉你的钟声躁乱么?〃  
  〃我们大人的事,你明白吗?〃  
  〃这钟,该怎么撞,是紧是慢,是长是短,都有规定。早晚各撞一百零八下。一百零八下,分三通,每通三十六下。三十六下中,又分紧缓各十八下。此中内容,你又明白吗?〃  
  对小可的反问,石彦生哑口无言。  
  小可凝重而老成:  
  〃这是唤醒沉迷在六道中众生的警钟,让我们从烦恼这醒觉过来。〃  
  〃你又有什么烦恼?〃  
  面对烦恼重重的这个男子汉,小可展露纯真而原始的笑容。  
  〃'无'!〃     
  
   
 
   
   
   
   
       
  
第四章     
  
   
13  
  钟楼下,一群和尚整齐地排着队伍,一壁念诵,一壁走向〃万善堂〃,听经去了。  
  万善堂的庭前植了几棵高大的古柏,绿荫重重环抱,更添肃穆。  
  众僧念了六炷香的〃南无阿弥托佛〃后,便都跏趺坐着,静听方丈讲经。  
  此堂供奉了西方三圣金像,插满鲜花。根据方丈的意思,却禁止了这些:香味太强的,会干扰心境;颜色泰华丽的,会破坏念经堂的空寂;粗枝大叶的,花形不雅;名称太俗,不好听。  
  连可插的花,亦戒律甚严。  
  德愿法师开始抽问:  
  〃上一日着你们参透一'无'字,道理可有得悟?〃  
  眼神威仪一扫:  
  〃衍成,如何?〃  
  一个四十多岁的和尚谦卑摇头:  
  〃请再给弟子七天的时间。〃  
  〃清泉,你呢?〃  
  一个五十多岁的和尚亦谦卑摇首:  
  〃弟子竭尽所能,探索这个道理,心仍有微尘,请给弟子七天的时间。〃  
  方丈唯有庄严说法:  
  〃所谓'无',并非简单否定,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超脱于'有'、'无'之'真空',亦即'真空不空,妙有非有'……〃  
  众僧苦思不明。又不敢体温。唯唯诺诺。  
  太艰涩了。太高深和睿智了。  
  〃小可,〃方丈向爱徒颔首:〃你用浅显的话解释一下吧。〃  
  小可自懂事以来就听的这些,悟的这些。他可能不求甚解,但占据这童稚心灵的是:  
  〃正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实相即空,清净为无。'本来无一物,何处染惹尘埃?'〃  
  背诵下来的解释,笔方丈更玄。但他点头称许。  
  新来的那几个和尚,天天受此听经之〃刑〃,大有困意。  
  方丈快要发觉了。石彦生忙干咳提醒:  
  〃咳!〃  
  两个惊醒,一个仍昏昏欲睡。石彦生暗用指一弹郭敦穴道,他一惊而起,手抬高,一如发问。  
  〃有什么要问的?〃  
  郭敦情急之下,连忙找些话题。他的武功底子还不算差,可脑筋有点死:  
  〃我……我心中有个问题,一直……不敢问。〃  
  〃问吧。〃  
  〃怕人笑我幼稚。〃  
  〃问吧。〃  
  他鼓起勇气:  
  〃不是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么?我都放下了,何时成佛?〃  
  举座望向这性急的矮个子。真的很幼稚。他脸红耳赤,十分尴尬。  
  方丈只好耐着性子,向众僧:  
  〃离我们这里的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有一极乐世界,我等称念阿弥托佛名号,发愿往生净土为宗旨。只要到了极乐世界,环境美好,平安清净,更可潜心修学佛法……〃  
  郭敦懒懒地搔着头皮:  
  〃已经到了极乐世界,还要修学?〃  
  方丈怪他散漫,香板交给小可。瞪他一眼,不怒而威。  
  结果瞪着郭敦的,是同来的七人。  
  夜深了。  
  其他人都可歇息,尽皆散去。  
  除了虫子在叫,还有小可权威的训示:  
  〃头要正,背要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坐定!好好参悟。〃  
  他奉了师命负责监管修学。  
  虔诚认真地,当着老师:  
  〃不要乘打坐时睡着了!〃  
  听命的这几个心猿意马,右脚压左腿,左脚压右腿,又苦又累。正是:先来后到,成王败寇。  
  心中努力排除杂念,去思想〃无〃。奈何静寂之中,有蚊子嗡嗡而过。停在某人颊上。石彦生一拍之下,手上满是血。  
  小可轻叹:  
  〃阿弥托佛!〃  
  哦,忽省得不可杀生。他只好也念道:  
  〃阿弥托佛!〃  
  苦闷中,赵一虎悄声埋怨:  
  〃妈的,天天打坐,久了不知会否生痔疮?〃  
  小可听了,百思不得其解。  
  皱眉,再想。  
  终于忍不住了:  
  〃嗳,'痔疮'是什么?〃  
  〃啊哈!〃赵一虎面有得色,狡猾一笑。原来小可也有不懂的!他深奥的大道理唬得我们一愣一愣。当下闭幕不理:  
  〃给你七天时间去参悟吧。〃  
  小可苦苦思索。  
  万籁俱寂。  
  不知是谁,肚子饿了,发出〃咕咕〃的声响。不消一刻,此起彼落。静夜中,更饿。  
14  
  这种〃咕咕〃的声响,过了两个月了,还是停不了。  
  八个没家没业,被通缉的逃犯,勉强适应了寺院生涯,最不习惯的,是饿。  
  已剃去的头发,开始长出短枝。他们轮流为同僚再剃净。脱离外面世界的斗争纷扰,这也不啻是个四大皆空的安全地。  
  早课完了。  
  空气清爽,云又高,在蓝色的天上缓缓走过,俯瞰树下一颗颗光秃秃的头颅。  
  石彦生由他的得力部属剃头,想不到他们做的很圆满。剃好了,用一方热毛巾裹着,揩抹干净。  
  毛巾一拿掉,脑袋远看如冒出一阵淡烟。  
  郭敦、赵一虎、万乐成和其他人等,有在树下乘凉偷懒,有在空地对拆健身,抡起拳头打击树干。  
  一个远望:  
  〃呀!多像蒸熟的馒头!〃  
  连忙走近,满嘴馋液:  
  〃我说像菜肉包子。那时多看不上眼,嫌贱。如今天天若可吃上三五个,已经很过瘾!〃  
  〃唔一口咬下去,肉汁'吱'的溅出来,一嘴都是香〃  
  石彦生失笑:  
  〃都给你说活了。〃  
  念到自己是头儿,不得不以身作则。  
  万乐成是各人中最馋的一个了:  
  〃知道我最想吃什么?〃娓娓道来,〃在放生池中,捞一条鱼上来,烧了吃。〃  
  〃好了,别妄语别妄语!〃  
  但那〃咕咕〃的肠子蠕动声响,又因垂涎欲滴而唱和起来。  
  都在做明间的家常鱼肉春秋大梦。……  
  没察觉一个书生过路。  
  这人已出现过,也认得他们。  
  他若无其事地走近,背着书箱经卷。  
  在树下,跳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擦着汗。  
  他瞅着这几个松懈下来的健硕的和尚。他们毫无防备,若有所思。  
  午饭的时间还有一阵。  
  冷不提防,他在书箱中取出一个盒子,然后,把盒子猛地打开。  
15  
  只见是一只白煮的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