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6 >

第7部分

06-第7部分

小说: 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这些章节时,我有时情不自禁地掩卷而笑,又有时悲们地会卷而思。我笑他笔下人物时阴时睛和阴阴晴晴中流合出的纯真(如对吴晓和林星生生死死的情恋描写);我所以产生了不能自控的悲愤思绪,是属于小说之外的联想,想来他在南海生活中,一定对他的各种类型的部下,有一双穿透力极强的双眸,不然的话,该如何对付像郑百样(实为窥视并想吞占长天集团企业的阴谋家)那样亲密下属呢?郑百样这个人物,尽管作者用在他身上的笔墨不多,但在我读过描写商界的作品中,却是一个初次见面的人物。他对吴长天貌似有着无可质疑的忠诚,连吴长天那么一个聪明绝顶的智者,也未曾预料到郑百祥最后竟是他个人和集团的掘墓人。从阿欣死亡事件发生以后,郑百祥的生存谋略才初露端倪,直到吴长天毙命河滩,不仅吴长天对他这位部下最后表演瞠目结舌,包括读者都为这一绝笔,惊愕地为之开颜。
              

 我想,如果海岩能在作品的前半部,在这个人物上再多践陵地埋伏上几笔,则可能成为文学画廊里的一个新的典型。是不是海岩在写小说时,有时难以解脱影视作品的笼罩,我还无法界定——我能认知的是,郑百祥这一人物的“蒙太奇”,在影视中的效果无可置疑;但如果以文学作品的永隽而论,多多少少留下了一点遗珠之憾。
              

 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涉及到了文学作品创作与影视作品创作的异同,海岩如果在写小说时,先不考虑影视的存在;待到改编影视作品时,再删繁就简地运用“蒙太奇”,是否会达到两全齐美的效果?如果再深掘下去,郑百样的灵肉形象越是深厚,越有助于影视形象的雕塑,这是许许多多文学名著搬上银幕时,留给后人的启示。
              

 纵览全书,尽管给我留了一丝惋惜惰悻,但《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不失为一部出新的文学力作。海岩的文字功力日渐深厚,笔锋下洋洋洒洒,其中的有些章节力造纸背,让人感到秋天果实的沉甸和成熟。除去他的文学造诣,让人难以掩卷之外,海岩摄取生活的能量绝对属于一流,有一次在电话中聊天时,我开玩笑地把他比喻为善于勾织纤纤巧手,但这只是他文学才质中的一面。与其对立的另一面则又是一个能用将其编织的故事,撕成缕缕线痕展示给读者一阅的“酷型”的作家。两种才智交融于一身,是文学的火与冰相溶相剂,这是最难得的文学智能,在《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充分地展示了海岩这方面的才情:吴长天的独子吴晓,与他父亲的商业智能判若两人,其父力挽狂澜于既倒,把一个濒临破产的集团企业,从股票市场上翻云覆雨使其起死回生;而吴晓每天沉溺于吧台前的双簧管演奏,身上无一丝其父的精神细胞,父子两代人肖像可谓江渭分明。将这样的父子情,事业情——以及吴晓与林星生生死死、几经波澜的情缘勾织在一起,是相当困难的。而海岩竟能十分从容地将其溶于一炉(其中还涉及到青海市头头千金的矛盾情),这就是火与冰在其书中的灵性显示。
              

 海岩创作思维的敏捷轻盈,颇有召之即来,状如岩浆奔涌于胸腹之势。常见一些把笔锋伸入到南海里的作家,文字的描写中时不时出现捉襟见肘的窘迫,而海岩在这方面信马由级,无论是描写富商的生活场景还是游刃于其厅堂内合,笔下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飘逸轻松。我想这既得益于他的商海生涯,更得益于他内在的文学秉赋——从改革开放以来,下海的作家不少,有的因海水苦咸而上岸,有的被海水淹死;也有个把商海泅渡的成功者,当他们上得岸来重操旧业时,内行看起他们的作品来,总感到某些失聪之憾。海岩至今身在商海之内,能够弄潮于波涛之舟,又能苦耕于文苑田陌,把世间流传的“人间百事两难企”,演绎到这个程度,实是难以想像的一件事情。惟其难得,其人其作才在文苑格外受人瞩目。写此短论,并当此作序跋与海岩共勉。
               1999年11月于北京我们的灵魂需要阳光的嫣撰
               海碧很多人都说,中国人的本性就是自私,我想这大概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脉,而儒家文化的根基就是“人伦”的观念。儒家关于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人伦关系,演化出忠孝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众所周知,这个文化体系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对民族意识的形成,都发生过积极的历史作用。
              

 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人伦”,实际上就是以自己为个性,然后一圈一圈地推出去,做每件事情,常常要先看这件事和自己关系的远近亲疏,再决定怎么做。忠是忠自己的主予,孝是孝自己的双亲,爱孩子先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父母子女有吃有穿了,再管别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己及他”的道德,产生并适应于以家庭为主要社会细胞的漫长的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与中国人灵魂中“自我主义”的劣根性有着曲折的连带关系,在世俗生活中很容易被俗化为先顾自己,再管别人的自私品行。我们都看到,为个人利益而不顾家庭,为家庭利益而不顾团体,为团体利益而不顾社会、不顾国家、不顾天下者,自古以来并不少见。即使千年的斗转星移,在历史远离了小农耕作,经历了大工业时代,并且还向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身上某些深入膏育的痫疾,却并不能随着世纪之交的那一声钟响,而突然痊愈。
              

 《你的生命如此多情》讲述了一段纯粹的男女爱情,这个爱情在现实中遭遇了某些无法回避也难以两全的利益冲突。我们年轻的主人公在自己的生命中表现出来的多情多义,实际上代表了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所应当具有的那种无私和责任,让人觉得非常美丽。这美丽在闪恣着我们中华民声传统道德的精华之光时,又与其糟粕相冲突,这是我在写作此书时觉得最有意义的地方。
              

 在我看来,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对自身行为的最终选择是非常浪漫的,因而也应该是非常动人的,如果读者不为所动,那只能责怪我没有把他们写好。我在艺术上的仓促可能使一个本应动人的故事变成了一个不切实际的说教。但是,如果撇开这部小说实际可能达到的效果而仅仅追求文以载道的话,那么在我们为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并且为我们民族未来的精神文明而继往开来的今天,接受一点这类说教,接受一点理想主义的浪漫阳光,也许是必要的。尽管,浪漫主义的文学时代已经过去。
               亦凡公益图书馆

          上一卷
          目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