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诗刊 2006年第21期 >

第13部分

诗刊 2006年第21期-第13部分

小说: 诗刊 2006年第21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腿松饧实泥疤镜纫舱孟允璧娜耸拦鼗澈托牧槌裙δ堋K劳鍪且桓黾恋囊庀螅娑运劳觯俑≡甑氖浪椎男亩蓟岢辆蚕吕矗柚飧鲆庀罂梢源由畈愕氖咏怯行У卣故尽⑵饰雒裰诘撞闵钫嫦嗪途裉逖椤U馑得鞫捞匾庀蟮难罢矣胩崃妒羌匾摹!
  从方法上看,应用隐喻和象征等手法,如改变观察、叙述的视角,都不失为有效的尝试。譬如卢卫平的《捕蝇纸》:“捕蝇纸上落满苍蝇/这些黑苍蝇/这些没有户口的苍蝇/它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梦想中的山珍海味/因为一张纸就咫尺天涯/我数不清多少苍蝇葬身纸上/我更数不清还有多少苍蝇在前赴后继/这些乡下的苍蝇/它们至死也难以明白/这纸上的液汁看上去像蜜糖/怎么一粘着就是毒药”——生活中人见人弃的“苍蝇”之于农民工,令无数乡村人心驰神往而又处处布满陷阱的城市之于“捕蝇纸”,这些隐喻是审丑的刺目的但也是富于表现力的。再如“他十九岁死于一场疾病/十八岁外出打工/十七岁骑着自行车进过一趟城/十六岁打谷场上看过一次,发生在深圳的电影/十五岁面包吃到了是在一场梦中/十四岁到十岁/十岁至两岁,他倒退着忧伤地走着/由少年变成了儿童/到一岁那年,当他在我们镇的上河埠村出生/他父亲就活了过来/活在人民公社的食堂里/走路的样子就像一个烧开水的临时工”(江非《时间简史》)这种逆时序而上的叙述方式,如蒙太奇的画面组接与远景推拉,从死之悲哀到生之不幸的主题揭示,具有动人心魄的力度,但如果采用通行的“讲故事”的顺时次序,则冲击力和诗之余味将大打折扣。 
  底层经验的表达与诗艺的诉求并无天然的矛盾,语言策略的有效应用是彼此沟通的桥梁。诗艺的追求并不意味着要以僻字难句为难读者,恰恰相反,从火热的当下生活语境中提炼出来的活泼晓畅的语言或许更富于表现力,问题是必须经过提炼一环。另外,普通词语的新奇搭配以及结构(构思)上的诗意寻求也有助于摆脱“底层”诗作容易浅白呼叫、不能满足新鲜起伏的阅读美感期待等困扰。搭配方面,比如“其间,某个小姐递给诗人一个微笑,/递给环卫工一张餐巾。”(邰筐《凌晨三点的歌谣》,《诗刊·下半月刊》2005年2月号)、“这样才能保持每年1200的数字/和血压一起慢慢升高”(老了《一个俗人的账目明细表》)、“除了这时升起来的宽阔的寂寞与忧伤,啊!/——炉火与青春一同软了下去,熄了”(郑小琼《除了》)、“用胶纸将锈捆绑/一张席子把睡眠隔开”(谢湘南《生锈的铁床》),这些虚实相间又一脉相承的词语通感搭配,使语句生春诗意盎然,极富表现力。结构方面,林雪的《蹲着》通过“在……”的介词短语,用十几行的空间像十几圈被强力一节节下压的弹簧,或往后绷紧十几寸的弓弦,蓄满了心理情绪爆发力: 
  在公路或自家的宅屋外,在田埂,场院 
  窝棚的出口处。在采矿者聚集的坑地里 
  在庄稼坡地旁。 
   
  在悬挂锄头和镰刀的壁前,在天井的白光 
   里 
   
  在建筑工地巨大塔吊的钩子下面 
  在脚手架的基础边。在深夜因寒冷 
  而无法入睡的工棚里 
  在向老板讨要工资而无结果后 
  在空旷的院落里,黑压压的兄弟们 
  企鹅一样蹲着 
  …… 
  老了《一个俗人的账目明细表》,也通过似乎是漫不经心的流水账目罗列(有44行之多,还杂以“轻喜剧”的诗句),一路蓄势,最后化作主人公的一声五味杂呈、万般酸楚的哀叹:“请用剩下的59400买一块荒地/把一生的痛深深地埋了吧!”,让读者在把玩别人生活私密的舒缓的品味中绽开的淡淡地微笑骤然冻结,感受一把心痛。再比如雷平阳的《亲人》,语言并无多少诗意可言,但整首诗却能让人在布满落差的语句的方阵里感受某种启迪,导向某种人生宿命式的悲凉感悟: 
  我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他省 
  我都不爱;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 
  因为其他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昭通市的土 
   城乡 
  因为其他乡我都不爱……这是不合逻辑的“逻辑”、不成理由的“理由”,正合了“家国之恋,没有条件”一说。“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一个充满张力的新奇意象,这是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爱恋和牵挂,在这个真情流浪,居无定所的年头更给人以心灵触觉的锐利与甜美。“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继续下去/我会只爱我的亲人”。而亲人的范畴在不断缩小,岁月的流水冲刷着那仅存的伤悲,待“青春和悲悯”耗尽,自己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也化作亲人眼角淡淡的泪痕。然而纵使“亲戚或余悲”,而“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豁达也罢,幽怨也罢,芸芸众生,概莫能外。 
  意象的多义性营造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王夫刚的《另一条河流》:“我的体内的确涌动着一条河流/而不为生活所知。我提心吊胆/每天都在不断地加固堤坝。……/当我顺流而下,它是我的朋友/当我逆流而上,它被视为憎恨的对象。……/在一次由醉酒构成的聚会中/我背弃大禹,堵住它们。哦,泛滥!”——在诗中“它”可以是血脉之流,也可以是(理性的)意识之流,泛滥的欲望之流,而诗行的展开又充分利用了江河之流的属性,这就赋予了诗歌表层和深层意蕴内涵的丰富性。再如“树上的鸟巢,装不下老乡村风烛残年的/咳嗽”,(王夫刚《空空荡荡》)这里的意象借助风烛残年的老人,指陈的却是被现代化的大潮逼迫到黄昏角落的日渐式微的乡村文明。 
  如果说底层经验是瓜之苦核,而诗之意象是瓜之甜瓣,它们完全可能找到完美的表达形式——晶莹剔透的苦瓜之体。臧克家的《老马》象征意象的选择、《难民》诗语的锤锻(如“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并没有妨碍“底层”经验的表达,相反地,经受了时光的淘洗而深意犹存诗意犹存。 
  总之,作为世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底层经验”应该(实践证明也能够)进入诗人的观察体验和文本表达的视野,当然并不意味着诗人因此要背上表达底层的道德伦理压力,因为并不是每个诗人的气质或历练都适合底层经验的体验、反刍与表述,如果勉力为之,只会委屈了自己又糟蹋了诗歌。而且,作为诗人,他有自己的诗歌伦理,那就是始终服膺于内心的真实、个我的品咂与言说,并为能找到完美的表达方式和途径而殚思竭力——这才是更应该操守的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的品格。对于“底层经验”诗歌而言,应该坚持“目光向下”(关注底层)与“诗心向上”(追求诗艺)并重,要避免因荒疏了诗艺的追求而使“苦难失重”,让“底层”诗作成为一种“祥林嫂式”的“挥霍苦难的语言游戏”(钱文亮语),否则,那就不仅是“底层”的不幸,同时也是诗歌与语言的不幸了。 
伍锡学诗词选(十一首)
伍锡学 
  伍锡学,号抛书倦客。一九四八年四月生,湖南省祁阳书家铺人。高中毕业后当农民十七年,后进县城从事文化、新闻工作。已出版诗词《田畴草》、《南园草》、《甘泉草》。 
  创作心得:当代诗词应力求题材新、感情新、意境新、语言新。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独特韵致。多年来,我力图用写小说的手法写诗词。 
   
  夏 意 
  杨柳梢头日,芰荷深处蛙。 
  村姑游泳去,蝴蝶立单车。 
   
  偶 成 
  忽惊桃树又开花,处处嫣红映早霞。 
  少女不思蜂蝶妒,一枝插向鬓边斜。 
   
  二月绝句 
  春寒料峭雨潇潇,夹岸桃花缀柳条。 
  赤脚女娃牵水牯,悠然慢步过溪桥。 
   
  插秧女 
  花香岚气扑桃腮,一串银铃碾软苔。 
  村女插秧明镜里,红单车下绿拖鞋。 
   
  雨 后 
  湿云低雾露青天,远处雷声奏凯旋。 
  昨夜雨疑千面鼓,今晨檐尚万条泉。 
  阿姨挽臂涉溪水,老伯吆牛下板田。 
  霞满长空人满垄,山歌声里太阳圆! 
   
  鹧鸪天·插田 
  右手栽来左手分,田平泥软嫩秧匀。丝丝酥雨千行润,袅袅春风百顷新。新媳妇,语惊人:谁能胜我任谁亲。霎时竞插高潮起,脸上泥痕杂汗痕。 
   
  菩萨蛮·锄麦 
  三山一水蓝天远,蜜蜂飞绕花丛转。小伙与姑娘,锄苗溪水旁。 身姿双映水,对影偷窥妹。“莫乱把人瞧,小心伤了苗。” 
   
  虞美人·供销社遇女同学 
  多时未见刘家女,售货来吾处。嫣然一笑似当年,莫讶花裙卷发异从前。拿来幅幅尼龙布,眼眨眉毛舞。叫声“同学少年郎,趁着年轻穿件好衣裳!” 
   
  巫山一段云·扑蝶 
  呖呖园中鸟,呱呱塘里蛙。小桥座座映朝霞,流水响哗哗。 密密疏疏草,红红白白花。灵灵秀秀女娃娃,扑蝶笑哈哈。 
   
  鹧鸪天·晨步 
  散步村头春兴长,故园一派好风光。因听鸟语勤栽树,为贮花香早启窗。背篓放,手机扬,赶圩阿妹约情郎。谁家雪白和平鸽,飞向东方红太阳。 
   
  玉楼春·卖花女 
  江城正值韶光好,阵阵清风迎拂晓。阿娇推着一车香,五彩缤纷蝴蝶绕。观花顾客纷纷到,月季含羞雏菊笑。家家购得一盆春,装点人间诗意俏。 
山河岁月
丁 芒等 
  题惊涛先生鹤画(“风入松”组曲) 
  丁 芒 
   
  小序:诗中有画,则诗意显;画中有诗,则画格升。两副笔墨,共其灵根。合则互扬,分别见损。古有经验:形必求神。“神”究何指?应即“诗魂”。 
   
  百鹤竞鸣图 
  河山大好鹤归来,泽畔盛筵开。风轻云淡浑如画,或歌或舞总徘徊。延颈相望一笑,沉吟似说兴衰。 
   
  芦沟晓月 
  松筛月影照芦沟,流水潺潺愁。晓风拂羽无寒意,草丛边独立凝眸。脚下长桥远去,耳听千古吟讴。 
   
  万古长青 
  青松抱鹤献长天,云影舞翩翩。一声清唳贯空去,遍山河回响无边。细看绿阴万簇,红冠艳似当年。 
   
  鹤舞白沙 
  白沙芦影远山濛,湖畔秋正浓。翩翩群鹤拖云去,偏三两还恋藻虫。浅渚流光映羽,高天一派仙风。 
   
  竹色溪下绿 
  萧萧竹影乱荷塘,早雾正流香。白衣丹顶仙家在,起居事恰正商量。浅浅清流暖足,遥遥入眼晴光。 
   
  秋日湘中杂咏(组诗) 
  周笃文 
   
  汨罗道中有感 
  回雁峰连古雁门,秋风浩浩送征轮。 
  此身亦似随阳客,浅水横塘觅故根。 
   
  岳阳楼远眺 
  重上高楼豁远眸,人天胜境绝清幽。 
  君山一点烟波里,占却名湖万种秋。 
   
  平江谒杜甫墓园 
  休言天意妒文才,盖世文才永不埋。 
  试向小田望高冢,两间奇气似云来。 
   
  访仙都*(外一首) 
  陶文鹏 
   
  叠嶂奇峰聚缙云,仙都胜境有灵根。 
  倪翁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