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老年食养食疗 顾奎勤、高永瑞a >

第22部分

老年食养食疗 顾奎勤、高永瑞a-第22部分

小说: 老年食养食疗 顾奎勤、高永瑞a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餐:小米粥(小米50克)
  千层饼(面粉100克)
  肉丝炒芹菜(瘦猪肉50克、芹菜50克)
  五香豆腐卷(干豆腐50克、卷心菜50克)
  全日烹调用油20克
  全日热能9450千焦(2250千卡)左右。
  (三)食物选择要点
  1.鱼类、瘦肉、鸡蛋、奶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应优先保证。主食应保证。
  2.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3.严格禁止饮酒。
  4.慎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十、肝硬变的饮食调养

  肝硬变是由于营养不良、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肠道感染、毒物作用等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组织所引起的慢性肝脏硬变性疾病。肝硬变早期,患者可有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厌油、肝区不适等症,或无明显临床症状,肝功大多正常或轻度异常;晚期肝硬变可因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脾脏淤血而肿大及脾功亢进,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脐周静脉曲张,不同程度的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状;而肝功能减退还可引起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加重,易出现鼻衄、齿龈出血、紫癜、胃肠道出血等出血倾向,以及内分泌失常引起的男性睾丸萎缩、毛发脱落、乳房发育和女性月经失调、闭经、不育等,肝功能检查常有明显异常改变。
  (一)饮食原则
  1.高热量膳食,每日总热量一般不应低于8400千焦(2000千卡)。
  2.高蛋白膳食不仅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而且对有低蛋白血症和腹水的患者更为适宜。每日每公斤体重可供给1.5克蛋白质,尤其应有足够数量的优质蛋白质。但晚期肝硬变伴肝昏迷患者则应减少蛋白质摄入。
  3.应采用低脂肪、少产气及低纤维膳食。
  4.注意补充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5.有腹水者,应限制食盐摄入。
  6.胆碱、蛋氨酸等是超脂性物质,在小米、白面、牛奶、燕麦等食品中含量较丰富,应注意补充。
  7.少量多餐,可在三餐之外增加2餐点心。
  8.饮食应细软、易消化、少刺激。
  (二)食谱举例
  早餐:馒头(面粉50克)
  豆浆200毫升,加糖5克
  五香花生米30克
  什锦小咸菜30克
  加餐:香蕉100克
  午餐:大米饭100克
  鱼肉丸子(白鲢鱼100克、油菜50克)
  虾仁冬瓜(虾仁10克、冬瓜100克)
  加餐:蛋糕25克
  豆浆晶25克,加水200毫升
  晚餐:蒸糕(大米面50克、面粉50克)
  素三样(胡萝卜50克、土豆50克、青椒50克)
  甩袖汤(鸡蛋50克、海带30克、小白菜30克)
  全日烹调用油25克
  全日热能8400千焦(2000千卡)左右。
  (三)食物选择要点
  1.奶、蛋、鱼、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品,在每日膳食中应轮换供应。
  2.可适当选用葡萄糖、蔗糖、蜂蜜、果汁等易于消化的单双糖类,以增加肝糖原储备。
  3.酵母含丰富B族维生素,应注意供应。
  4.忌酒精和一切辛辣及刺激性食品。
  5.避免油炸及干硬食品。
  6.少吃或不吃含纤维较多的食品以及产气多的食品,如芹菜、韭菜、黄豆芽、红薯、干豆类、汽水、萝卜等。

  十一、脂肪肝的饮食调养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中性脂肪过度蓄积所引起的肝病。健康人的肝脏中脂肪仅占肝重的4~5%,其中大部分为磷脂,其次为中性脂肪,少量为胆固醇。由于营养过剩,特别是由于肝炎治疗中热量摄入和糖类食品摄入过多,可使中性脂肪在肝内过度蓄积,可超过肝重的30%。此外,长期酗酒、患有糖尿病也易致脂肪肝。病理检查时可见肝细胞内有大量脂肪微滴。
  早期和轻度的脂肪肝,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而且肝细胞的脂肪化经适当治疗和饮食控制可恢复正常。但严重的脂肪肝若持续时间长,则肝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肝组织也会发生纤维化学讲演录》等,都属于精神哲学部分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最终导致肝硬变。
  (一)饮食原则
  1.控制热量摄入,以便把肝细胞内的脂肪氧化消耗。肥胖者应逐步减肥,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范围内。以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可给热能84~105千焦(20~25千卡)。标准体重(公斤)=身长(厘米)-105(或100),男性165厘米以上减105,而女性和男性165厘米以下者减100。
  2.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每天可给脂肪0.5~0.8克,宜选用植物油或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等;碳水化合物每天每公斤体重可给2~4克,食用糖的摄入不宜过多。
  3.高蛋白饮食,每天每公斤体重可给1.2~1.5克,高蛋白可保护肝细胞,并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蛋白质供给,优质蛋白质应占适当比例,例如豆腐、腐竹等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
  4.保证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供应,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但含糖多的蔬菜及水果不可进食过多。
  5.限制食盐,每天以6克为宜。
  6.适量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7.含有甲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莜麦面、芝麻、油菜、菠菜、菜花、甜菜头、海米、干贝、淡菜等食品可促进体内磷脂合成,协助肝细胞内脂肪的转变。
  8.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咖喱和酒类等;少用肉汤、鸡汤、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物。
  (二)食谱举例
  早餐:馒头(面粉50克)
  稀饭(大米50克)
  红腐乳10克
  小咸菜10克
  午餐:大米饭100克
  韭菜炒鸡蛋(韭菜100克、鸡蛋50克)
  菠菜牛肉丝(菠菜100克、牛肉50克)
  西红柿蛋汤(西红柿50克、鸡蛋20克)
  晚餐:莜麦面饼(莜麦面50克)
  小米粥(小米50克)
  菜花炖肉(菜花100克、猪肉50克)
  腐竹炒芹菜(腐竹50克、芹菜100克)
  全日烹调用油15克
  全日热能6972千焦(1660千卡)左右。
  (三)食物选择要点
  1.优先保证优质蛋白质食物及新鲜绿叶蔬菜。
  2.控制食糖、各种甜食及高热能食物,如含糖量高的蔬菜、水果、胡萝卜、土豆、芋头、山药、粉条、巧克力、甜点心等。
  3.少吃或不吃煎炸等油类含量高的食品。
  4.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也宜限制。
  5.适当选用含甲硫氨基酸高的食物。

  十二、胆囊炎和胆石症的饮食调养

  胆囊具有浓缩、储存胆汁的功能。胆囊炎常因胆道内寄生虫或细菌感染、胆汁滞留或胰液向胆道反流等引起,也常继发于胆石刺激和梗阻。胆囊炎和胆石症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胆囊炎的炎性渗出物,可成为胆石的石核。
  胆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胆石症按结石部位可有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之分;按结石性质有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之分。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痛,急性发作时呈绞痛,多在油腻食物及饱餐后的夜间或清晨发作,而慢性病人疼痛呈隐痛。病人可伴恶心、呕吐、厌油、嗳气等症。胆囊化脓时可有高热寒战,胆道阻塞可伴黄疸。病人一般呈周期性反复发作。
  (一)饮食原则
  1.急性发作胆绞痛时应予禁食,可由静脉补充营养。
  2.慢性或急性发作缓解后,可食清淡流质饮食或低脂、低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每日脂肪摄入量应限制在45克以内,主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可补充适量植物油(具有利胆作用)。胆固醇应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碳水化合物每日应保证300~350克。蛋白质应适量,过多可刺激胆汁分泌,过少不利于组织修复。
  3.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E等。
  4.适量膳食纤维,可刺激肠蠕动,预防胆囊炎发作。
  5.大量进饮料有利胆汁稀释,每日可饮入1500~2000毫升。
  6.少量多餐,可反复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达到引流目的。
  7.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8.合理烹调,宜采用煮、软烧、卤、蒸、氽、烩、炖、焖等烹调方法,忌用熘、炸、煎等。高温油脂中,含有丙烯醛等裂解产物,可刺激胆道,引起胆道痉挛急性发作。
  9.食物温度适当,过冷过热食物,都不利于胆汁排出。
  (二)食谱举例
  早餐:大米粥(大米50克)
  花卷(面粉50克)
  酱豆腐10克
  酱甜瓜10克
  加餐:西红柿汁(西红柿100克、糖5克)
  蛋糕25克
  午餐:大米软饭(大米100克)
  爆鱼片(青鱼100克、笋片20克)
  炒苦瓜(苦瓜100克)
  加餐:藕粉50克,加糖5克
  晚餐:小米粥(小米50克)
  发面饼(面粉50克)
  肉末豆腐(瘦猪肉20克、豆腐100克)
  拌黄瓜丝(黄瓜100克、粉丝20克)
  全日烹调用油25克
  全日热能8337千焦(1985千卡)左右。
  (三)食物选择要点
  1.选择鱼、瘦肉、奶类、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且胆固醇含量相对不太高的食物,控制动物肝、肾、脑或鱼子等食品摄入。
  2.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供给。绿叶蔬菜,可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适量纤维素,更应保证。酸奶、山楂、糙米等食物也对病人有利。
  3.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如肥肉及动物油脂,适量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摄入比例。
  4.忌食辣椒、咖喱、芥菜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忌酒及咖啡、浓茶。

  十三、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调养

  缺铁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体内贮存铁缺乏,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原料不足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常因胃切除术后或长期腹泻造成的铁吸收不良,或者因痔出血、溃疡病出血等慢性失血所引起。
  其临床症状与贫血的程度、进展的速度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有面部苍白、倦怠乏力、头晕、耳鸣、眼花、心悸、心率加快、活动后气促等,严重患者可伴口腔炎、舌炎、匙状甲等。
  临床检验可发现血象中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多正常,红细胞体积较一般为小,血红蛋白显著降低。
  (一)饮食原则
  1.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应注意膳食补充,每日数量以80克左右为宜,可选用动物肝脏、瘦肉类、蛋、奶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
  2.适量脂肪摄入,每日以50克左右为宜。脂肪不可摄入过多,否则会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及抑制造血功能。
  3.适量碳水化合物,每日400克左右。
  4.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提倡使用铁锅。
  5.膳食中应包括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对防治贫血有很好效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