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生命的学问 作者:牟宗三 >

第5部分

生命的学问 作者:牟宗三-第5部分

小说: 生命的学问 作者:牟宗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現在有人謂儒家學術非科學,非民主,非宗教,然 不反科學,不反民主,亦不反宗教。此說甚善。非科學,以其學問之用心不在此。不反科學,因儒者本主‘明倫察物’,若能開出,正是善事。何須反之?非民主, 因其在歷史發展中,於政治形態上未開出民主制。不反民主,開出亦正善耳。何反之有?非宗教,因其攝宗教精神於人文。不反宗教,因其立人極而使神極與物極俱 得其所,正所以善化宗教,何可反耶?(西方宗教上之殘酷愚昧正是惡化。)是以吾人現在不必單看中國洠颤N,而須看西方所有的什麼,其本伲绾危湄暙I如 何,中國所洠в卸赜械模浔举|如何,其貢獻何在。如此拆而觀之,則由西方之所有,正見其所缺的是什麼,由中國之所無,正見其所備的是什麼。如此而見其會 通,則人類文化始有其前進之途徑與向上一機之超轉。是以吾常說:察業識莫若佛,觀事變莫若道,而知性盡性,開價值之源,樹立價值之主體,莫若儒。此即是中 國儒家學術之特色,足以善化一切消融一切之學也,故為人間之大本。 


四 

斯賓格勒(Oswald Spengler)謂: 

從多方面觀之,中國文化實近似於吾西方者。然彼有一特異性伲瓷频男问街畧猿质且病R允瞧渖窕曛侩m逝,其埽鼩おq能續存千數百年。(見張蔭麟《西方文化論衡》頁四十四,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出版) 

又曰: 

中 國文化集中於社會的義務,其哲學及宗教皆聚精會神於人類關係之外的方面。中國文學與美術,其可羡慕之處固多,然大抵湵。湟饬x在表面上已顯露無遺,不需 更向深處探索。然以中國人社會的感情之強,故雖其文化之精神確已死滅,其文化猶能勉強支橕,不致崩潰,而其遺緒不獨至於今日,且有復蘇之狀焉。中國文化有 一種特殊空氣,即側重人與人間之責任及義務是也。中國人今猶漚浸於此空氣之中。此種理想原為一切文化之基礎,惟在中國,此種理想,有變態之強力。以是中國 文明雖腐壞,而中國人依然保持其極高之地位。(同書頁七十) 

    斯氏確有其理解。‘善的形式’一詞之提出,即示其理解之智慧。然謂中國之哲學 及宗教皆聚精會神於人類關係之外的方面,則大謬。彼謂‘善的形式’,當然是指‘禮樂型的教化’而言。禮樂之廣被於人群而形成人與人間之責任與義務,此固是 善的形式之外在化。然而自孔子開始,即已由禮文以點出仁義,孟子由‘仁義內在’以言性善,宋明儒者承之以開出心性之學。此皆是將‘善的形式’向裡收攝,以 立善的形式之根。是則‘善的形式’不徒是外在的,且亦是內在的,是則徹上徹下,徹裡徹外,已至通透之境。此方是中國文化之臁辍6^只有埽鼩ぃ劫囃庠诘摹∩频男问揭跃S持,可乎?善的形式,若無其內在之臁辏瑒t只空殼之墮性耳,此則決不能久。斯氏所了解之中國文化之臁辏蟾胖幌揿恫蛔杂X的原始的構造綜合之 夏商周一階段。此後,他便謂臁暌咽А崉t臁曛杂X的點醒正自孔子始開始耳。此後所以能維持其善的形式,能延續民族生命於不墜,正賴此臁曛c醒,因而 文化生命不喪耳。今日且有復蘇之狀,亦賴此也。斯氏若能於此有透徹之了解,則必能明文化之所以悠久不息之道,而其文化之循環斷滅論,亦可重新考懀б印Iw由 儒者之學,決不主文化之循環斷滅論也。循環斷滅論惟自赤裸之生命所發洩之才情氣以觀文化耳。此則自不能久。然而中國文化之智慧,惟在能自生命內部以翻出心 性之理性,以安頓原始赤裸之生命,以潤澤其才情氣,並由之能進而‘以理生氣’也。此即所以悠久不息之道。人類不斷滅之道,亦賴此也。任何民族之文化生命, 吾皆願進之以此學以悠久之。 

  吾今將陽明致良知教,妥為表出,以使讀者了解中國儒者心性之學之底蘊。至於其他方面之牽連,則存乎讀者之心悟。而唐君毅先生《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一書,已發其蘊。讀者取而讀之,亦足以廣其悟也。 

                                                            四十三年一月於臺北



中國數十年來的政治意識——壽張君勱先生七十大慶

  中國自辛亥革命以後,這數十年來的政治意識,大體説來,可分爲三流:一、傳統的革命意識,二、社會主義的意識,三、民主政體的建國意識。 

  辛亥革命,改專制為共和,此為国體之一變。然民主共和國之国體之充分實現,不能不靠民主政治之政體之充分實現。否則,雖名曰民国 ,實仍同專制。且為“名不正則言不順”之專制。以前的君主專制是名正言順之專制。“名不正則言不順”之專制,實等於混亂,是則表示國家仍未建立起,政治仍未上軌道。故國家之建立,政治之上軌道,相應民主共和之國體而言,惟賴民主政治之充分實現。然民主政體之充分實現,談何容易。民主政體之出現,在西方,有其歷史文化之長期蕴釀,其本身亦有其一定之觀念、意識,與夫一定之軌道。而這一套正是所謂“近代的”。中國辛亥革命,根據這一套而改變國體與政體,其對国人爲完全是新的,是毫無疑問的。正因爲完全是新的,其難了解與難實行,也是毫無疑問的。這一套要在中國知識分子的意識裡生根而成爲習慣,好像是從自家的生命裡發出來,是很難的,一般的人民更不用説。因爲不能親切了解與實行,所以那改變了的國體與政體只是一個空架子,而人們的真實意識則不能與之相應。這一新時代的開國,在歷史文化的背景上說,在意識上說,是非常脆弱與空虛的。 

  孫中山先生應選首屆大總統,而旋讓位於袁世凱,其風度是很可貴的,我相信他那時是很有近代化的政治意識在心中。當時一般人也很嚮往近代化的新鮮朝氣。然不久袁世凱欲改變國體,恢復帝制,則一時之朝氣又趨闇淡。疾風知勁草,而當時真能保持民主政體建國之政治意識者,則為梁任公先生。他於袁氏帝制囂張之時,發表一文。文中名言政治家只問政體,不問國體。其意是國體不可常動,雖有皇帝,亦可立憲而成民主,譬如英日,故在清末,不主革命,而主君主立憲。現在既已革命矣,該國體為民国矣,何又紛紛再事開倒車?故仍主民主,從事民主政體之充分實現。他這裡雖分國體與政體,實以作爲内容之民主政體之主要。而袁氏之帝制自為實即恢復以前之君主專制,否認民主政治,不徒改變國體而已。梁氏之政治意識非常清楚,故出死力以倒袁。袁世凱之垮,可說完全是梁任公與蔡松坡師弟二人之力。惜乎此後,政治仍未上軌道,民主政體仍未依法施行。紛紛攘攘,乃有五四邉俞嵝挛幕動出現。 

  五四邉有挛幕動之出現是近時中國發展之一重要的關節。它的主要意向是反帝反封建,提倡科學與民主。這都是不錯的。然而由此亦開出了意識的歧出。在這歧出中,最重要的民主政體之充分實現之政治意識反倒日趨闇淡,直不在人心中佔地位;佔地位的,倒是跟反封建而來的反中國文化,這已先動搖了自己的命根,已不是相應民主政體建國之健康的意識。還不止此,又開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之意識。這一個歧出是一個軒然大波,是一個大逆轉。由民主政體建國之主幹的政治意識,一轉而為社會革命之意識,遠離問睿行模@出去而注目於社會,注目於經濟之平等。起初為一政治的意識,自由民主的意識,今則轉而為經濟的意識,社會主義的平等的意識。這一經濟平等的意識,倒更能打動國人的心坎,倒更能親切國人的生命,故其進入意識中比民主政體之進入意識中更爲容易。這因爲經濟是人之物伲钜幻妫钋杏谝簧碇Φ模挥忠驙懼袊x書人傳統的理想是在為生民請命,同情於農民。这兩點都是人們所易有的直接意識,亦都為共產黨所利用。經濟是人之物伲钜幻妫使伯a黨主張唯物論亦易為一般溄闹R分子所接受,而傳統的為生民請命的理想性,亦易於為共黨的為勞苦大姓埫剖嵌堑睦硐胄运‘引。然傳統的為生民請命的理想性,其背後的精神決不是唯物論。出之於馬克思口中的社會主義而益之以唯物論,則尤足以激蕩人心,加重人之革命性、肆無忌憚性。如是全成了神魔混雜,完全喪失了傳統的純潔性與理想性。反之,民主政體之政治意識,則是人之精神生活一面,乃是直接與道德價值、人格尊嚴相連的;而對於這一套的理解與施行,又不是直接的為生民請命之意識所能至,而是需要一種間接的構造意識的。爭自由民主,爭人權,固有時需要有革命之否定,然否定了,必須返回來委屈自己從事一制度之設立,以保住人民之自由與權利,並不是否定了他,倒顯出了我。此所以需要一種間接的構造意識。此其背後的精神根本是理想主義與理性主義,而不只是一種打倒的意識,亦不是一種打天下的革命意識。如此思之,則其進入人們的意識中之困難是很顯然的。這是一種政治家的意識,創業垂統、謬胍灾业囊庾R。相應國體政體而為軌道之構造與夫遵守軌道的政治意識,既非打天下的意識,亦非為勞苦大姓埫ㄌ嫣煨械溃┲诮淌降纳鐣髁x之意識。(並非說政治家不注意生民的福利,但卻不是宗教式的。) 

  列寧在俄國的成功給與孫中山先生的刺激很大。亦影響他民元時嚮往近代的民主政體之政治意識。聯俄容共不能不説是一點曲折。他雖然仍以憲政為最終之目的,而社會主義之意識亦終非其主要之綱領,然而在聯俄容共時,其助長人們的布爾什維克式的社會主義之意識,只知經濟平等之意識則甚大,因而復使一般黨員甚至知識分子摺x民主政體建國之政治意識亦甚遠,而同時軍政訓政憲政之劃期,以及以黨治國之訂定,亦足以帶累憲政之實施,而使民主政體建國之政治意識不免有駁雜。 

  對於民主政體建國之政治意識,一生信守而不渝,梁任公而外,惟張君勱先生能之。他始終反對共產黨:反對它的只注意經濟平等之宗教式的社會主義之意識,反對它的唯物論,唯物史觀。他能保持西方理想主義之正音,他能毅然肯定宋明理學之價值。在科學論戰時,他獨能否認科學萬能之狂言,而認識科學之限制,認識價值世界之不可化歸性。他始終反對打天下之意識,而以政黨政治之實現為己任。他實具有政治家之意識與風格,故其論民主政治決不囿於政治學教授之立場,而能通著歷史文化以及哲學上之理想主義。此實為一實邸闹囯以忠的民主政體建國之政治家的立場。今人方以講歷史文化與理想主義為有助於極權,此實卑陋已極,而不知民主政體建國之政治意識為何物。因爲他的民主政體建國之政治意識把得穩,故對於共黨決不含糊,而對於國民黨卻總有離有即,因爲國民黨畢竟是以行憲政為目的。故一有行憲之機,便決與人爲善,遂造成今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