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故国行吟 作者:宋浩浩 >

第8部分

故国行吟 作者:宋浩浩-第8部分

小说: 故国行吟 作者:宋浩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授予官职,还必须在吏部主持的制科考试过关后,才能做官。李商隐回家也正好利用时间复习一下,准备来年的应试。在离开长安前,李商隐给正在山南西道,也就是在现在的陕西汉中一带任节度使的令狐楚写了封信,在信中李商隐一片感激之情。大抵说是没有令狐楚的栽培赏识,没有和令狐绹成为情同手足的兄弟,就不会有今天的举荐,高锴也就不会让自己及第,总之信中尽是一片赤诚,令狐家也非常高兴。 
  李商隐回到家中不久,令狐楚就从兴元来信请他去料理文书之类的事务,李商隐家中事物繁忙也就没有直接动身,而是去信说等到秋后一定过去。等到李商隐在秋末赶到兴元时,令狐楚已经重病在身卧床不起了,令狐楚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日。就让李商隐代他写一份《遗表》上奏朝廷,可见对他的信任至死无改。没过多久,李商隐的这位情同父亲的恩人、老师离他而去了。到了年底,李商隐和令狐绹兄弟一起将令狐楚的棺木护送北归,他们穿过汉中,翻过秦岭,目睹了水生火热中贫苦百姓的生活。 
  唐代每年新进士发榜那一天,很多公卿贵胄家都会从进士中选自家的东床快婿,当年与李商隐同年的好友韩瞻,也就是后来大诗人韩偓的父亲,被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家相中。韩瞻往泾州成婚时,李商隐还送了两首诗给他。李商隐此时已省亲后回到了长安,在京城他见到了春风得意的韩瞻,知道他现在正在督造由丈人王茂元出资修建的新宅,等到宅地完工,他便去泾州将夫人接过来同住。没过多久,让人羡慕的豪宅终于建成了,韩瞻大摆宴席,遍请好友,李商隐也在被邀之列,酒过三巡,李商隐赋诗一首赠给韩瞻: 
  籍籍征西万户侯,新缘贵婿起朱楼。   
  一名我漫居先甲,千骑君翻在上头。   
  云路招邀回彩凤,天河迢递笑牵牛。   
  南朝禁脔无人近,瘦尽琼枝咏四愁。   
  …《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   
  李商隐的这首诗有些诙谐,也有些善意的妒忌,诗中说韩瞻在考场上名次还没有自己前,可是在婚姻上居然赶到自己前头去了。还说现在你成了人家的成龙快婿,身份提高了,好比〃禁脔〃一样,我们这些朋友也不能象先前一样与你接近了,当然李商隐说的是酒后的玩笑之话。 
  令狐楚的死去,对没有什么后台的李商隐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损失,当时的社会环境,要是在官场上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庇护者是很难立足的。这个时候,不知是命运使然,还是韩瞻从中起的作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给李商隐送来了聘书,请他出任府中的掌书记。李商隐虽说中了进士可也正为生活发愁,便欣然答应了王茂元的应聘。泾原节度使管辖泾原两州,位于长安西北五百里处,是西北捍卫长安的第一要镇。一个出色的文人被大官僚看中而邀去做幕僚是件很正常的事,历史上许多大臣高官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比如说曾经有恩于李商隐的令狐楚和崔戎,年轻时就长时间地做过别人的幕僚。可是轮到李商隐做别人的幕僚就没那么顺利了,原因是他得罪了牛党。在入王茂元府之前,李商隐出自牛党令狐楚的门下,和令狐绹情同手足,包括朋友萧瀚等人,他所结交的几乎都是牛党中的大人物。这也难怪有人会把李商隐视做牛党中人,现在聘请他的王茂元,被大家认为是李党的人,于是自然地李商隐的这回投靠被人看做是一次变节。 
  甘露之变后,牛李两党的人陆续回到了朝廷,最先是李党的郑覃被任命为宰相,接着牛党的李固言入相。到了开成二年,李党的翰林学士陈夷行以本官同平章事,第二年牛党的杨嗣复、李珏两人双双入朝辅政,朝廷中牛李两党倾轧争权的局面越来越激烈,最后由于两党党魁都不在朝中,而斗争进入了僵持的局面。这是李商隐入王府的大背景,也是他的举动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的原因。李商隐入幕府时,令狐绹在长安还只是个左补阙的小官,在牛党中还算不成大的势力,但作为牛党人物他势必从心理上排斥李党。李商隐从小长在自己家中,现在却又投到李党的门下,这叫令狐绹如何不生气,他觉得李商隐的举动大大地背叛了自己。当然,不止一个令狐绹,朝野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李商隐的这个举动,变节背叛之语在背地里汹涌流传。李商隐一介书生,根本没什么社会经验,他入王府的选择也并没有经过什么深思熟虑,一个新科进士更没体验过什么宦海风波,既然有人要请自己,也就不假思索地去了。但恰恰是因为这种不谙世事,让他触犯了政治斗争中最忌讳的潜规则,〃去牛就李〃必然会引起牛党人的攻击。可是书生气很浓的李商隐一直没把自己看成是牛党中人,虽然他从小长在令狐家,他也没借朋党之争捞取过什么东西,他对令狐家是心存感激的,走到哪都承认自己是令狐家的门人。        
  王茂元和李德裕只在牛党人眼中被视为一条在线的人,实际上王的年纪要比李德裕大许多,宦历比李德裕还要久,他们之间也只是有一些交往而不是太深。可在牛党人眼中,都把王茂元看做是李党核心之一。最恼火的是令狐绹,他在京城生着李商隐的闷气,觉得他是个背恩之人。李商隐并不知道令狐绹这样误会自己,在泾州也过得相当地顺利安适。公文事务虽然繁杂,不过凭李商隐的才华应付起来自然游刃有余,王茂元觉得女婿韩瞻的这位朋友才学十分了得,而且办事也稳重塌实,便有意将他招入府上做自己的女婿。 
  开成三年的初春,李商隐和新婚的妻子作别,来到长安应吏部试。到了京城,知道自己的事居然被当作别人酒后的谈资,说李商隐这人如何如何背弃了令狐家,让他听见后万分伤心。考试时主考官是李回,他对李商隐的评价很高,李商隐也以为这次会很顺利一定能得到吏部的重用,可是随之就出了差错。李商隐急切地打听到真相,原来主考官倒是真的录取了自己,可哪知道名单送到了中书省,一个负责审核的官员看过之后指着李商隐的名字说:〃此人大不堪〃,言下之意肯定是觉得李商隐是个背弃旧恩之徒,估计此官员也必是牛党中人。另外也有人告诉李商隐,曾情同手足的令狐绹现在也在背地里说他〃心怀躁进,忘恩负义〃,这让他很是伤心。后来,李商隐硬着头皮去令狐绹府上拜访了他,可令狐绹见到他再无以前的热络客气,变得敷衍而冷淡。这时李商隐才明白,中书省的官员都与令狐家有着不一般的关系,但自己又不太相信,毕竟令狐绹与自己一起长大,不会在背后这样整自己罢。以前写信,李商隐也多感激之语,令狐家的栽培之恩是从没忘记过的,这一点令狐绹不会不知道。那为什么还说自己背恩呢,娶王茂元的女儿并不存在什么背恩,李商隐并不会为了投靠王茂元而与令狐家结仇,令狐家的恩情他觉得一辈子也报偿不完的。李商隐越想越气,也许向令狐绹解释已没有用了,失落地回到了泾州。 
  在泾州李商隐并没将长安的遭遇忘得一干而净,他时常心情沮丧地在庭院中散步,一次大雨之后他见到了被风雨摧折的牡丹,不禁触景生情怜悯起来: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二   
  自己的遭遇难道不正象眼前的牡丹,被风雨所伤,李商隐这时后变得分外地苦闷甚至绝望。他看不到任何希望,长安的政治气候是那么排挤自己,人生理想何时能实现呢?好在每次见到家中的妻子,心里才得到一种温暖的感觉,妻子温柔体贴,对李商隐照顾得无微不至,李商隐突然觉得在外面即使受再大的委屈也值得了。 
  三   
  开成四年,又一是一个春天,李商隐作别了妻子,再次到长安应吏部考试。虽然知道吏部有些官员对自己有成见,但不能因为这样而不去应试,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了京城。让李商隐没想到的是,这次不作希望的应试反到通过了,他被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之职,是正式的朝官了。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不是太高,却是好差事,因为不管怎样秘书省是中央一级的机构,而且整天的工作只是校勘图书经籍,这对喜好读书的李商隐来说更是如鱼得水。最重要的是,唐朝的翰林院选翰林学士没有硬性的规定,从尚书到校书郎,只要被相中都有可能成为翰林学士。李商隐眼前少了几分不得志时的抑郁,多了几分自信,他仿佛看到了希望,所以在这个职位上工作得异常勤奋塌实。可是在校书郎的位置上工作了才几个月时间,突然吏部又下了道调令,让他去河南道所辖的弘农县任县尉。弘农县虽然是比较富裕的县,但县尉的官衔是从九品上阶,李商隐莫名其妙地被降了两级。县尉的级别要低于县令,只好比现在的公安局长,主要职责是追捕盗贼负责治安,事务琐碎而繁杂,李商隐是个文官根本不适合这个位置,但也只能勉强地适应下来。在弘农县待了这么久,他了解到那些手下抓来的囚徒,实际上都是些穷困潦倒的农民。这些农民老实而本分,被抓来实在不是因为什么偷盗,全是因为交不出官府的沉重赋税和还不起债主的高利贷,很少人是真正的坏人。这也让富有同情心的李商隐难过了很久,长安那帮官员过着骄奢淫逸、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全然不顾民间这些可怜而潦倒的百姓。作为县尉的职责就是审问这些〃囚犯〃,但李商隐没有那样做,他在公堂上反到常为那些刑徒辩护,尽可能地不用残酷的刑罚去惩治他们,能帮忙的地方尽量地帮他们,这让老百姓对这位新来的官员刮目相看,感恩戴德。当然周围的一群小人见李商隐这样〃玩忽职守〃,就在背地里打了小报告给观察使大人孙简,孙简为此对李商隐大发雷霆。观察使和县尉,级别相差了很多,孙简管着两个大州,有十三个县之多,李商隐不过是其中一个县的小县尉。孙简却直接招见了李商隐,李商隐只能从弘农赶到了孙简那。孙简一见李商隐就大声训斥,原因是因为李商隐将几个可怜的〃囚徒〃放走了。李商隐毕竟是文人,哪能服这口气,据理力争,被怒火中烧的孙简视为以下犯上。李商隐回到弘农县后,狷介气又突生,第一件事就向刺史递了辞呈,说县尉那差事实在做不下去了。刺史当然不同意李商隐的辞职,可是李商隐哪管这些,已经整理好自己的行装,准备离开弘农了。这时突然收到了观察使大人的亲笔信,原以为又是那个孙简写的,打开一看原来观察使已经换了新主,现在由开元名相姚崇的曾孙姚合担任。而且这个姚合平时也喜欢诗赋,和李商隐早有诗歌往来,互相知己而互为钦佩。信中的意思是让李商隐留下,李商隐看在老朋友的面上,只能又回到弘农县尉的任职上去。可是县尉职仍让李商隐感到无聊愤懑,到了冬天再次向老朋友姚合提出辞呈,姚合见他去意已定,也没再挽留。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李商隐到了长安,在吏部把从调的事办完后,就回到了泾州,这次和妻子相见已隔了一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