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故国行吟 作者:宋浩浩 >

第31部分

故国行吟 作者:宋浩浩-第31部分

小说: 故国行吟 作者:宋浩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浣溪沙》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湾。   
  《临江仙·寒柳》   
  西风独自凉,凝眉不消愁怨。字字泣血,低徊缠绵,哀婉凄切,让人不忍卒读。纳兰毕竟是纳兰,也只有他能将清词开拓到如此的境界。   
  纳兰的第二任妻子是官氏,其实就是内大臣和侍卫内大臣颇尔喷的女儿。这个官氏从小娇生惯养,自然没有卢氏娴淑,很难和纳兰相敬如宾,纳兰和他结婚完全是长辈的意思。颇尔喷不但成了纳兰的丈人,而且更是顶头上司,纳兰的一切行动都在他们的监督之下,这样也让他万分地苦恼。更让纳兰感到痛苦的是,后来被明珠排挤出内阁的政敌索额图也在康熙十九年担任内大臣,后又升为领侍卫内大臣,也成了纳兰的上司,而且索额图做过大学士,在侍卫衙门俨然是第一把手,什么事都要听他的。纳兰在这些纷乱的权势夹缝和旋涡里总是觉得力不从心,不得不处处提防,甚至感到生不如死。 
  到了康熙二十三年,纳兰要和皇帝一起南巡了。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这年的夏天,纳兰已经去过江南。在去江南之前,纳兰就听好友顾贞观说起过一位江南才女,她的名字叫沈宛。沈宛的父亲是位商人,经常在乌程、吴兴、琴川一带做生意,沈宛也跟着在江南这三个地方旅居。在顾贞观的引荐下,纳兰终于在江南结识了沈宛。纳兰在京师早闻沈宛的才名,也见过她婉约细腻的词作,现在眼前见到更觉名不虚传。而沈宛更是早就听说过这位明珠的长子,名满天下的词人纳兰性德,也读过他的《饮水词》,而今一见,更觉得他温文儒雅气宇轩昂。好象两人前世已相遇,今生又重逢似的。两人一见倾心,深深相爱。四月的江南,绿树成荫、竹林漾风,纳兰和沈宛携手走在春色中,幸福无比,此时的纳兰也少了京城时整日的忧虑,觉得时光是那么短暂而幸福。纳兰也随沈宛到了她的故乡浙江,并在那里同居了,那段日子临窗听雨、吟诗作画,陶醉在江南的风景中,多么美好。 
  纳兰和沈宛两人心心相印,有着共同的志趣和爱好,要是一般的男人娶几房妻妾也不足为奇,但是纳兰是满族人,而沈宛是汉族人,当时满汉是不允许通婚的,尤其在纳兰那种显赫的家庭,要是娶个汉族女子回家,必定会引起大的波澜。也许这就注定了纳兰和沈宛的爱情,从开始就是个悲剧。纳兰不能将沈宛带回北京,但他又那么地深爱着她,这使他万分矛盾和为难。他无以寄托,曾在词中表露出一种不想回京师的情绪,〃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可是怎么能不会京师呢,皇帝派他来南方是有事情要办的,办完了事情当然不能长久滞留。两人在过了一段甜蜜和谐的生活之后,纳兰不得不与沈宛作别了,沈宛当然伤心,但他能理解纳兰的苦衷,并不责备他,而是隐忍着泪水。纳兰与沈宛分手后,也时常想念这位江南才女,每当看到天上的孤雁南飞就不禁触景伤怀,他也在想象中慰藉远方的沈宛〃莫对明月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 
  康熙二十三年的九月,这是多么让纳兰兴奋的九月,康熙决定南巡,这就意味着自己可以见到沈宛了,纳兰刚接到通知,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给顾贞观写信说要见沈宛:   
  吾哥所识天海风涛之人,未审可以晤对否?弟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沦落之遇,方欲葬身柔乡,不知得如鄙人之愿否耳?   
  纳兰所说的〃天海风涛〃,是把沈宛比作李商隐的红颜知己柳枝。心中的思念之情随着临行之日的到来变得更加强烈,他甚至已打算〃葬身柔乡〃,可是随着和康熙帝一起到江南后,顾贞观并没有找到纳兰的这位情人。这让纳兰心伤不已,责备着自己,正是自己许诺不久就会来江南,而没有在约定的时候践约吧,沈宛也许真的再也不想见自己了。那她又到了哪里去呢,纳兰性德不知道。这次江南之行真已物是人非,伤心的纳兰借沈宛的口吻写了首自责负心的拟古词,情真意切,堪称清词中的一首绝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要是一切如初见时那么美好,人间又会少却多少忧伤。纳兰没有见到沈宛,只能以词抒恨,从此在他心中也积下了不可抚平的情感块垒,成了纳兰心中永恒的哀伤。 
  六   
  康熙二十四年的五月三十日,在疾病中纳兰性德离开了他的好友们,他在人间度过了短暂的三十一年,在这三十一年里,他饱尝了辛酸和忧伤。他可以离开那纷杂的朝廷纠纷和斗争了,可以离开俗世周遭的尔虞我诈了,可是他舍不得,渌水亭的集会还要他来主持,那些落拓而真诚的汉族文人还需要他帮助,他还有很多事要做,他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标还没有实现,还有很多绝佳的词没有写。可是来不及了,这位一生郁郁的清代第一才子纳兰性德,在本该大展宏图的年纪离开了大家,天下与之结交的名士无不为之伤怀,他们深深知道:斯人已去,再无纳兰。 
  踏过樱花第几桥   
  这已是清代末年,一艘穿过日本海峡的客船,终于在上海港靠岸了,一个六岁的孩童第一次来到他的故乡中国。就是这位稚气未脱而眉角总显出忧郁的孩子,在几十年后成为了名扬天下的才子、高僧、革命家,而现在还只是一八八九年的春天。带这个孩子回中国的是他的舅父,他们的家乡还远在广东香山县,那个地方距离澳门也只有二十多里。而他的老家前枕青山后临小溪,有的是松柏苍翠、飞鸟幽鸣,景色非常怡人。这个六岁的孩子名叫苏曼殊,他才回到故乡就喜欢上了那里的一切。 
  一   
  这次回国是父亲苏贾森的意思,他父亲自十八岁时就在日本横滨经商,这几年一直在英国人经营的万隆茶行里做事,收入还比较可观。苏贾森在家乡广东时就娶了妻子,生有一子一女,可儿子却在六岁时夭折了。到了日本横滨后,苏贾森又娶了一位日本女子名叫河合仙。他与河合仙也曾生过一个男孩,苏贾森为了吸取了以前的教训,觉得一个男孩子不太可靠,还想生一个,可此时河合仙却无法生育了,他的愿望难以实现。当河合仙嫁到苏家时,她有一位开朗而美丽的妹妹河合若,也从几十里开外的农村老家来到横滨和姐姐姐夫同住,在家中照顾姐姐并做些家务。河合若体态袅娜,妩媚温柔,日久生情,苏贾森喜欢上了这位妻妹。而河合若也对苏贾森怀有好感,在河合若眼中,一个有钱和身份地位的男人能喜欢自己这样一个农村女子,已经感到非常幸福,时间一长,就和这位姐夫同居了。河合仙是善良的,见妹妹要临盆时常守在身旁照顾她,对苏贾森和妹妹都毫无怨言。一八八四年的九月二十八日,苏贾森和河合若的孩子终于出生了,这就是苏曼殊。河合仙视苏曼殊如己出,关怀备至,可是苏贾森和河合若并没有婚约,河合氏知道自己的小女儿做了这样的事,羞愧难当,赶紧催河合若回家乡神奈川逗子樱山村。苏贾森在河合若走后,决定将孩子交由河合仙抚养,自己又不负责任地到另外一个地方居住去了。没有多久,乡下的河合仙双亲到横滨与女儿同住了,苏家又没有公开承认苏曼殊,河合仙的父母就给初生的孩子起了个叫宗之助的日本名字,还决定让孩子将来认河合仙为生母。河合若回逗子乡下后不久,就嫁给了一位海军军人,后来随丈夫回东京去了。毕竟是亲生骨肉,河合若怎能将儿子苏曼殊从记忆中抹去,在他三岁的时候,河合若向姐姐允许苏曼殊到东京住一段时间。 
  一晃半年过去了,苏贾森作出了一个决定,让远在中国的父母以及妻室认自己这位异国他乡的儿子,并打算来年将他送回国。苏贾森将这个事挑明后,家中的妻妾并没有反对,尤其是大房黄氏,居然还让苏贾森尽早把孩子带回广东老家。河合仙听到这个消息后对苏贾森非常感激,觉得苏曼殊不再是无人照顾的弃儿了。临别之时,河合仙帮苏曼殊买了身崭新的和服和一双皮鞋,含着泪水帮苏曼殊穿上,还到照相馆拍了张离别照,以作纪念。 
  在广东香山的老家,祖父祖母对苏曼殊关怀备至,尤其是祖母,对这个聪明的小孙子更是疼爱,两位老人将苏曼殊送到了离家只有百米远的私塾中读书,并给他起了一个叫子谷的学名。每天清早,祖母就让一名女仆送小曼殊上学,回来时不放心还让私塾中的本家兄妹们带回家来。虽然当时小曼殊的生活算衣食无忧,祖父母也非常照顾,比同龄的孩子成熟的他,心里总是有些说不出的哀伤,他发现别的孩子都能见着母亲,而自己却没有母亲的疼爱。在私塾的那段时间,他时常想起万里之外的母亲河合仙和那位小姨。没多久,苏贾森在日本横滨生意做破产,携着一大堆妻妾和儿女返回了老家,苏家也从此败落了。小曼殊满以为父亲会带母亲河合仙一起回来,可他并没有盼到。 
  父亲一大班人的回来,让白鹤港的苏家变得非常地拥挤。而这里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母亲照顾,惟独苏曼殊缺少母爱,曼殊在父亲回来前和家里的孩子相处得都不错,可自从父亲带回这个陈氏之后,经常在背后说小曼殊的坏话,鄙视他是混血儿,从此小孩子也疏远了他。这位陈氏对苏曼殊有着根深蒂固的仇视,本身在横滨时,陈氏就对早于自己嫁给苏贾森的河合仙充满嫉恨,就是大陈氏逼迫苏贾森将河合仙迁居别处的。而这次回广东不让河合仙跟过来也是她的主意,此时必然地又把满腔的嫉妒和愤恨,发泄在苏曼殊的身上。在家中,大陈氏依仗着苏贾森对自己的娇纵,大发淫威,经常欺负苏曼殊,让孩子们都要视他为异类才开心。疼爱自己的祖父母已年迈,父亲对此又不管不问,小曼殊的心境始终处于压抑之中,性格也更加孤僻起来,变得不爱说话。在苏曼殊十二岁的时候,父亲撇下自己带着大陈氏和三个女儿一起去上海经商去了,这次让苏曼殊又伤心不已,他觉得父亲为什么总不愿管自己,没疼过自己呢?父亲一走后,小曼殊的处境更加不行,那些欺负他的孩子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而且加上当时甲午海战的爆发,有着一半日本血统的苏曼殊受到了更多人的排斥,很多人明着暗着欺负他,小曼殊终于承受不住这种压力,病倒了。这时苏家正闹分家,她们居然把病重的小曼殊扔进了柴房,任他发高烧。曼殊已病得无力反抗,这时长兄苏煦亭刚结婚,他又是河合仙所生,见弟弟被虐待成这样,便让新婚的妻子照顾小曼殊。在嫂子的悉心照料下,曼殊的身体恢复了起来,这个时候小曼殊才觉得世界上还有温情,还有好心人的存在。不过病好之后苏曼殊也渐渐地为自己的将来打算起来。虽然他还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不过已打算离开苏家这让他伤透心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