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故国行吟 作者:宋浩浩 >

第2部分

故国行吟 作者:宋浩浩-第2部分

小说: 故国行吟 作者:宋浩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后主,也就可进可退,林仁肇可谓赤胆忠心,一腔热血。李后主听得也倍受感动,但他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生怕不但事情不成反而闯祸,得罪了赵宋。林仁肇的忠心并没最终激起李煜的决心,反让他觉得畏惧了,他甚至担心在武昌的任上林仁肇会不会再出什么〃乱子〃,于是便将之调往洪州,任南昌尹。林仁肇甘愿蒙受杀身灭族的风险,一腔热血的报国热忱,被软弱的李煜当头浇了盆冷水。 
  北宋朝廷早已以南唐的林仁肇为心头大患,赵匡胤觉得林仁肇那样的将才,即使不能为自己所用,也不能留在南唐李煜的手中,一定想方设法要除掉,这个将来扫除江南时的绊脚石。赵匡胤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充分利用了被拘禁在汴梁的从善,一次招之入见,取出一幅画象给从善看,说这幅画是让北宋的官员潜入你们南唐用重金贿得的画像,还诡秘地凑到从善的耳边问他可知此人是谁?从善第一眼看时还没想出来,但有些似曾相识。赵匡胤取笑他贵人健忘,这就是你们南唐国大名鼎鼎的武将林仁肇,并又诡秘地告诉从善,你们那个林仁肇已经同朕约定了归降的日期,到时并以此画为信物。朕念你们那个林仁肇对本朝的一片忠心,也会象对待你从善一样在汴阳坊赐一处豪宅给他,并要大加封赏,说完一声长笑。从善把赵匡胤说的话全信以为真,心里惶恐两腿发软,但又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被赵匡胤看出来。回到自己汴阳坊的下塌处,从善忙将林仁肇准备谋反叛降的事写成密奏,当夜即派人专程护送到千里外的南唐国都金陵。        
  李煜接到密信时,双眉深锁,心急如焚,又犹豫不决,他没理由相信林仁肇会谋反,但这信又是自己亲弟弟的笔迹,从善不可能去诬陷林仁肇,而且也没这个必要,到底信谁呢?难以定夺,最后在一个叫张洎的枢密使煽动下,李煜终于相信了从善信上的话,觉得不管林仁肇有无叛变的迹象都要将他拿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能为了一个林仁肇而以整个南唐国来做冒险的游戏。想到这,李煜毫不忧郁地以〃不忠不义〃的罪名,赐了一壶鸩酒,把正在洪州为南唐前途忧心忡忡的林仁肇送上了黄泉路。赵匡胤得知林仁肇已死,心中大快,暗自庆幸,要是林仁肇不死,将来不知又要多费多少周折代价,才能平定江南。 
  李后主现在后悔了,悔当初没听林仁肇的话,他侧身躺在榻上,眼角的泪水浸透了他的衣衫,嘴里默念着林仁肇,心里在想要当初不杀林仁肇该多好,要是南唐再多几个林仁肇该多好?但这一切已晚,船外桨声欹欹,划破了河道外寒野的宁静,那每一声涩涩的桨声似乎都在捣碎着这位南唐后主本已破碎的心,耳朵边总是不自觉得响起〃不及桀纣孙皓远矣,不及桀纣孙皓远矣〃的责骂声。 
  显然,李后主又想到了一位曾经的旧臣,不过他也早已死去,他的名字叫潘佑。潘佑是堪称南唐文臣中的翘楚,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当朝的诏令文告大都出自他之手,所以必然得受到李煜的恩宠,不过潘佑并不象一些权臣弄臣一样耀武扬威,也从不对李煜曲意奉承,其实潘佑是个狷介气很强的忠臣,他心有梗刺即想一吐为快,在南唐所辖的淮南十四州全都割让给后周不久,一日正在楼上读书的李煜闻到窗外飘来的梅花香,于是词兴大发,遂令潘佑及群臣填词咏梅。此时大臣讳莫如深,全担心自己的不和时宜的言语开罪了李氏父子,只有潘佑什么也不顾,口无际拦,填词讽喻到: 
  楼上春寒山四面   
  桃李不须夸烂漫   
  已输了春风一半   
  此词一出,颇令李煜不快,但终只是文辞,也就原谅了潘佑。事后,南唐国势江河日下,可李后主身边的臣子全都饱食终日无所作为,坐看社稷的日渐颓废,潘佑又急了,他是因为对李氏家族的忠心而急,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潘佑一连向李煜上奏了七道针砭势必的奏疏,其中有的文章是针对碌碌无为、不顾外患、尸位素餐的朝中大臣的,有的是指责后主误用了平庸之辈而害民误国的,每一篇措辞之激烈,都远胜了那首讽喻诗,但李煜生气归生气,还是宽容了他,因为李煜看重他的文采,潘佑见李煜看了自己的奏疏后仍然无动于衷,又给后主送了份辞呈,以隐居山野挂冠归田来威胁后主。这次李煜也真的生气了,觉得这个潘佑书生气似乎太足了,俨然不给自己颜面,干脆顺水推舟,但又不愿完全的听之任之,让潘佑任个虚职,专修国史。潘佑的忠诚病又犯了,终于八第八道奏疏摆到了李后主的眼前: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臣乃者继上表章凡数万言,词穷理尽,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谄伪,遂使家国愔愔,如日将暮。古有桀、纣、孙皓者,破国亡家,自己而作,尚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赐诛戮,以谢中外。 
  《全唐文》卷八七六《上后主疏》     
  这下可把李煜最后的宽容底线给捅破了,好一个〃不及桀、纣、孙皓远矣!〃,居然还自请诛戮,真是不要命了,对你七次宽赦本以为你该知趣,哪知道现在更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了。李后主怒火中烧,觉得这个潘佑也太目中无人,在廷议时将这道奏疏交给了众臣商议,徐铉张洎等人平时就嫉恨潘佑的才华,现在正好,落井下石,抓住潘佑在奏疏中的那句〃事亡国之主〃的话,说潘佑目无圣上,大逆不道,还将当今后主与古代的亡国之君相比,最后这些还不够,他们终于想到了这样一个理由:潘佑措辞如此激烈,一定是心怀鬼胎,藏有异心,有另立新主的图谋。李煜一听大家的意见都同意杀潘佑,那么好,一道命令下去,那求赐诛戮的潘佑真的人头落地,血溅宫墙。 
  夜已深,李后主彻夜难眠,小周后已沉睡在他怀中,李后主侧过身来,心里觉得潘佑这样的人,当初确实说了实话,不该杀,也许潘佑的话不入耳,但现在却句句应验了。李后主更觉得那位曾经的故友才是真正的诤友,真正的好臣子,现在也许有一万个潘佑站出来让自己醒悟也为时已晚。至少在文词的切磋上,潘佑与自己也是很好的对手,也不该杀。还有李平,潘佑的好友,也是位忠臣,平时政绩颇丰,百姓交口称赞,只是因为自己信佛而李平通道,相抵触,又觉得他是潘佑推荐上来的人,就也将之处死。太多了,杀错了太多了,李后主后悔莫及,若这些人都留着那该又多好? 
  留着?想起留着,李后主也一肚子怨气,他想起了那个狷介的韩熙载,韩熙载满腹经纶,在国家危亡之时之顾着自己的安危。李平潘佑遇难之后,韩熙载不知从哪得知,或者是自己推算出,李后主必召自己入相,韩熙载是何等聪明人,他并不想为大势已去的南唐王朝效力,所以整日佯狂装醉,酣歌达旦,甚至到歌妓的住处沿门乞讨,他自称之所以这样狎妓自污,就是不愿意做宰相,他不想在南唐国事纷乱时操治不力,驾驭不住而落下误国误君的千古丑名,而当时真正能担当起这个重任的在李后主眼中也就韩熙载一人了。韩熙载始终没有出来,李后主拿他没办法。         
  也许,韩熙载出来为相,情况不至于会落到这样的境地呢,李后主脑间还闪过一丝这样的幻想。船外冷风飕飕,正是严冬时候,这些从小就生长在江南生长在宫中的人,越是北上越感到寒冷,李后主涩涩发抖,尽管裹了厚实而奢华的被子。他已不愿常到甲板上回望南方了,他和他的船队,只等着快点到汴梁,而作为曾经万人之上的南唐国君,后主心里又矛盾地希望船队越晚一天到越好,因为此行,并不是在自己的国境上巡视,而是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去北降赵宋。 
  二   
  一夜残梦,白天醒来,迷迷糊糊,李后主还以为自己仍在金陵的宫殿中。而外面的水流声桨声以及晃动的船体告诉他,这是在北去汴梁的水路上,而且这也不是梦,他到希望这只是梦一场该多好。而后,伤心的他嘴里总是念叨着〃天要亡我!〃这四个字,除了后悔与自责,他也好恨,恨一群武将出师不利,最终毁了自己的江山。后主想起这些人就咬牙切齿,恨不该当初给以重任,恨自己当初到没杀了他们。 
  刘澄,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李后主每想起他就咬牙切齿。当时作为金陵东侧门户的润州,有着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与采石一样,均是南北水陆交通要冲,必须要有良将把守。李后主与群臣商量,开始时大家都推荐卢绛出任,卢绛确实胸有韬略,他也已知道东边的吴越国甘为北宋鹰犬爪牙,早晚会对南唐下手。为此卢绛作为一位将才,早也想过对付吴越的策略,可是最后李后主觉得他当时正在坚守秦淮水栅,关系到金陵国都的安危,这样群臣就想到了刘澄,他们觉得这个刘澄平时受了后主不少的赏赐恩惠,在关键时候必定能为李后主分忧解难。若让他出镇润州,必定会忠心不二,死守城池。在临行前,李后主设宴相送,与刘澄话别,席间后主对刘澄动以情,晓以理,说润州是乃朝的东北门户,它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守此战略要地干系重大,非你莫属,希望你刘澄不要负了我的意思。刘澄虽然心中没底,此去到底输赢如何。可至少此时也被李后主的言行感动,誓死与润州共存亡。 
  话别刚结束,刘澄就征调车辆,带着自家积蓄的金银财宝随军开往润州。他为了掩饰自己的这些不明来历的家当,逢友便说:〃此等宝物,都是陛下历年所赐,如今国家受难,留之又有何用,皆送往阵前犒劳将士。〃可他的将士最后没得到他班点犒劳,却骗了京师不少同僚的眼泪,觉得刘澄真是大公无私,为国解难的忠臣,都在金陵等着他润州的好消息。 
  吴越军士已经初临城郊,适时三伏,烈日如火,懒散的吴越兵都人困马顿。有经验的战将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出其不备才好,但刘澄按兵不动,欺瞒部下说:〃澄奉命守城,定尽职守责,不战则已,战则必胜。鉴于目前兵力不足,尚需以逸待劳,俟援兵一到,便奋力杀敌。〃(马书卷二七《叛臣传·刘澄》),一些部将虽然义愤填膺,知道他畏敌不战,但他刘澄是主将,只能忍气吞声,坐失战机。 
  李后主见刘澄怯阵不战,于是忍痛从国都金陵外围守军中抽调了八千精兵,命强将卢绛带领,增援润州。卢绛的援军到达润州,这对于一个想克敌制胜的将军来说定是个好事,但对于刘澄这个心怀鬼胎的人来说,则是个晴天霹雳,刘澄正想着怎么献城投降,后面却有来了群不要命的。对他来说,只有一个办法,刘澄千方百计要拉卢绛下那锅投降的浑水,他生怕卢绛断然拒绝,于是用试探的口气问到,如今润州三面被围,形势十分严峻,万一城池守不住,卢将军你又该做何打算?卢绛知道他投敌的心思已定,知道这句话的暗示,斩钉截铁地回答,要与润州城共存亡,不辱后主托付的使命。刘澄哪里会轻易罢休,又想出了用金钱贿赂的办法,拉卢绛下水,卢将计就计,干脆用这些财宝巨款犒赏军士。 
  当卢绛回金陵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