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官银 作者:龙在田 >

第17部分

官银 作者:龙在田-第17部分

小说: 官银 作者:龙在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又建议他当省行行长助理——虽然还是正处级的级别,但享受副厅级待遇——他还是没有答应。他正在人生的湖边静静地等待着最大的一条鱼。过了不久,等到行长助理的位子全部让人占满之后,他瞄准了一个即将退休的总会计师的位子,在耐心地等了三年之后,只是稍微做了一下工作,就跃过几位行长助理,一举成为正经八百的副厅级总会计师,一手把持了全行的财务大权。即使这样,别人对他越格提拔的行为竟然无可挑剔,因为在任的几位行长助理都不是会计口出身,而总行明确要求,相当于副行长级别的总会计师必须是连续多年做会计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换句话说,这个职位非黄可凡莫属。接下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因为他在几位有前途的副行长和行长助理中仍然是最年轻的一个——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对干部年轻化要求得十分严格了,于是行长的位置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直到今天,他已经在这个位置上稳稳地坐了八年,虽然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但是他仍然稳坐钓鱼台。 
          
        在钓鱼的全部过程中,在湖畔默默的冥想中,黄可凡已经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官场的真经。     
        一辆白色桑塔那轿车慢慢滑到黄可凡身边停了下来,杜念基下车打开右侧的车门,把他搀扶上车,爱人陆婷把黄可凡的老伴搀扶上车,小车立即驶离了省行行长们的住宅楼。 
          
        和黄可凡爱好钓鱼一样,杜念基最喜欢的就是玩车。本来凭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买一辆进口轿车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他觉得那样未免过于招摇,而桑塔那是国产车中非常大众化、家庭化的一个品牌,不会引起任何人的非议。有了车总是会方便些,节假日带家人出去玩一玩,弥补一下自己经常夜不归宿的愧疚。今天他特意把儿子打发回父亲家做功课,专门和陆婷一起来陪老两口去钓鱼。 
          
        女人们在一起总是唧唧喳喳个没完,黄可凡和杜念基听着她们的唠叨,并不多说话。小车以飞快的速度驶向经纬鱼塘。半年前,黄可凡原来钓鱼的湖受到工业污染,鱼苗大量死亡,黄可凡失去了钓鱼的乐园。杜念基就指派下面的城区支行,给一家效益很好的鱼塘贷了五十万元的款,还请黄可凡给这个鱼塘冠名为“经纬鱼塘”。现在五十万元的贷款连本带息全部收回,但民风淳朴的渔民却跟杜念基交下了朋友。昨天,杜念基让他们只给鱼塘投放一半的饲料,这样钓起鱼来会更有乐趣。 
          
        因为时间较早,路上的车辆并不多,一行四人很快到了风景很不错的经纬鱼塘。杜念基自顾自地摆弄自己的鱼具,并不帮黄可凡的忙。虽然自己对钓鱼兴趣索然,但是他也知道,真正爱好钓鱼的人,其兴趣是在整个侍弄鱼具、鱼饵的全部过程,并不只是在钓鱼上面,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39节:角逐行长职位:官银(39)       
        “你爸爸身体还好吧。”黄可凡问。     
        “还好,只是风湿的老毛病经常犯。”杜念基回答道。     
        “这是职业病,我们这代人常年在又冷又潮湿的储蓄所里点钱、拨拉算盘,手脚关节总是不好。”黄可凡说。     
        “所以我想找机会让他和我妈妈一起到从化温泉去疗养一段时间。”     
        “是啊,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是该好好休息休息了。”黄可凡凝视着水面说道,杜念基于是沉默了下来。     
        “等你安排好后,我和你刘姨也跟你爸妈一起去,我们俩的关节也不好。”过了一会儿,黄可凡又说。     
        “那最好,你们四个人一起去可以做个伴,没事儿时打打麻将——温泉里是钓不到鱼的。”杜念基笑着说。     
        “最好是夏天去,冬病夏治嘛。”     
        “好的。”     
        黄可凡的鱼漂一沉,他试了试分量,就把一条一斤左右的草鱼提了上来。     
        “多好的鱼啊,还没长成呢!”黄可凡微笑着把鱼从钓钩上摘了下来,又放回鱼塘。这是他的习惯,不留小鱼,如果把所有钓上的鱼都拿回家,恐怕他们老两口一个星期也吃不完。再说鱼只有大的味道才好。 
          
        “我走后,行里这摊子工作由你来主持。”黄可凡重新坐下来,说道。     
        “是。”杜念基心里知道,黄可凡在这个时候让自己在行里主持工作,意义非同寻常。过一段时间总行就要下来考察黄可凡的接班人,自己暂时先主持工作,就可以给人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 
          
        过了一会,黄可凡又说:“他们搞高息揽储的事,我知道你心里有想法,你不说出来是对的。”      
        “您放心,就是他们把事情搞坏了,我也有办法收拾残局。”     
        “我指的不是这个——你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我也不会让你上来——我是说,他们愿意搞就搞去吧,反正我要退了,无所谓了。到头来,谁的责任谁来负,还说什么‘法不责众’!” 
          
        “是!”     
        “关键是证据……”黄可凡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轻声说。     
        杜念基点点头,没有吭声。他知道,明天早上一上班,他必须指示办公室秘书立即把那天行长办公会的记录详细补上去——行长办公会是全行决策的重要记录,怎么能说不记录就不记录呢?同时他还要暗中指示存款处王华宇做好一系列工作——既然有了黄可凡的尚方宝剑,他就可以开刀了! 
          
        黄可凡的鱼漂又是一沉,这回他溜竿溜了老半天才提起来,果然是一条三斤左右的大鲤鱼!     
        “好大的鱼!”杜念基兴奋地叫了一声,忙拿来网兜帮黄可凡捞鱼,如果这么大的鱼一使劲,就可能把老头子拽下水去。     
        树林里陆婷已经把锅烧开了,把从家里带的红烧肉、豆腐放进锅,和鱼一起炖,味道一定很好。     
        “千滚豆腐万滚鱼,一定要慢慢炖才好。”黄可凡笑着对走过来的陆婷说。     
        “您就放心吧!”陆婷接了鱼赶紧走开。     
        “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着急,要慢慢来。”黄可凡又说。     
        “您说得对。”黄可凡这句话不仅仅指烧鱼,杜念基心想。     
        “2?5亿美元贷款的事,您认为是否可行?”过了一会,杜念基小心翼翼地问。     
        “你既然在我面前拍胸脯打了保票,我相信没问题的。”     
        “这项目是老车亲自抓的,他盯得紧,我就不好推委了。”     
        “老车是个将才,不过你自己的事情也不要过分依赖于他。”黄可凡咕哝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杜念基琢磨了半天才回过味来,脸不禁有点红:原来黄可凡拆穿了自己的把戏,看来银行、企业、政府间的游戏规则,老头子早已经看透了。 
          
        黄可凡见杜念基不说话了,才又说道:“现在中央正在运作对金融系统进行大动作的改革,各省人民银行将要取消,成立九个人民银行大区行,对各家专业银行实行垂直管理。这样,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干预将大大减轻,说话也不算数了。而且,据说中央将成立专门机构,管理金融系统党的工作,彻底改变金融系统党的工作的属地关系,变成中央直属。这样无论是在业务工作上,还是在党政工作上,都与地方政府没有多大干系了。” 
               
      第40节:角逐行长职位:官银(40)       
        “哦。”杜念基沉吟了一下,自己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信息,本想问一句这消息的准确性有多大,但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黄可凡是轻易不向别人传播小道消息的,即使对自己也是如此,可见这信息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 
          
        “2?5亿不要白花,要搞出政绩来。”黄可凡看了杜念基一眼,说。     
        “是。”杜念基毕恭毕敬地回答道,他完全明白黄可凡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于是把自己的打算简单地说了说,黄可凡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早餐已经准备好了,陆婷在叫他们过去吃饭。杜念基搀起黄可凡走进小树林,这里有一座用树干搭起的凉厅,中间是木制的桌椅,餐桌上放着刚刚炖好的鲤鱼,周围是几样小菜。 
          
        杜念基从车里拿出一瓶五粮液,多年来黄可凡只喝这一种酒,高兴时一顿能喝掉半瓶。倒酒时杜念基说:“我一个朋友去云南、贵州出差,我让他捎了两箱五粮液、一箱红塔山,回头给您送去。”黄可凡点点头,没说什么。 
          
        “念基呀,还是你真心对你黄叔好,周围这些人里,他就喜欢你呀。”刘姨拉着杜念基的手说,杜念基笑而不答。     
        黄可凡一口喝下半杯酒,大声说:“你还唠叨什么,这些年我喝过谁的酒?”     
        几个人笑了起来。     
        12     
        华灯初放,北京的夜色是十分美丽的。无论是这座城市的居民还是数以百万计的外来人群,都开始热衷于首都的夜生活了。散步、购物、餐饮、娱乐成了夜幕降临后主要的活动内容;快乐的人群,喧闹的大街,闪烁的霓虹灯,川流不息的车辆,组成了一曲恢弘的小夜曲,奏响在城市的上空。 
          
        曹平林无心欣赏这样的美景,他小心翼翼地坐在出租车里,直向三环驶去。本来省行在京城设有办事机构,专门负责省行领导来京出差时的接待任务,但是他没有用他们的车辆,同时也推辞了已经摆好的接风宴席,晚饭后一个人轻车简从,叫来一辆出租车,直奔市区的边缘地带。 
          
        随着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不断膨胀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富裕家庭已经开始到三环以外去寻找他们的家园了。“穷人住闹市,富人住郊区”的观念已经开始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在幽静、整洁的新开发的花园小区里选一套住宅,享受一下绿色和阳光,本身就是贵族般的生活。而在更为偏僻、更为幽静的地方,则散落着风格各异的别墅,那是更为富裕的家庭在享受着更为贵族的生活。每次来到这里,都会引发曹平林的无限感慨——自己什么时候能住上这样的别墅,过上这样的生活呢?——这种感慨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并激发他为这种感慨不懈地奋斗下去。 
          
        曹平林出生在一个小市民家庭,这种命运注定他要一生为自己的生计劳苦奔波。十八岁进入商贸银行时,他还是一个代办员,比临时工、勤杂工强不了多少。几乎没受到过什么正规教育的他比别人多付出了不知多少倍的辛苦,练点钞,他把手指练出了老茧;练珠算,他不知打碎了多少算盘;练计算器时,他遭到了储蓄所主任的批评——不许再用公家的计算器训练,因为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