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你在今天还在昨天 作者:梁晓声 >

第32部分

你在今天还在昨天 作者:梁晓声-第32部分

小说: 你在今天还在昨天 作者:梁晓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瓶又说:“爱情真好。”
  小闹钟心有同感地说:“如果我的弦上得不是这么满,我宁愿我的指针移动得慢些,再慢些,好让这一对儿爱人度过一个很长很长的新婚之夜。”
  斯时,丈夫捧着妻子的脸,吻着她说:“我爱你!”
  妻子也说:“我爱你!”
  说这话时,她的眼睛好亮好亮。
  花瓶就悄悄地对闹钟说:“听到了吗?我敢肯定,他们都在说诗句呀!”
  闹钟喃喃回答:“如果这么美好的话语还不是诗,世界上就没有诗了。”
  正是从那一刻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这一只花瓶,具有了与人性相通的灵性。
  后来,就是“文革”了。那对儿夫妻去干校之前,又将它作为礼品,送给了另一对儿新婚夫妻。也觉得怪拿不出手的。也觉得应该外加几元钱。妻子说:“那就再加五元吧。”
  丈夫说:“不妥。好像把人家曾送我们的,又过手转送了似的。加十元吧。多加五元,性质就不同了。”
  于是,那花瓶又当了一回十元钱的陪送物。
  在以往的年代,花瓶其实是一般人家的多余物。大多数城市人家,即使有花瓶,也无鲜花可插。在乎家居情调的人们,年节前只能买到纸花插。但纸花太招灰,招了灰的花又不能洗,往往年节一过,蒙上了灰的纸花被扔掉,花瓶便只不过是一件摆设了。
  花瓶这样的多余之物,正适合做礼品转送来转送去,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以往中国人的收入普遍低得可怜,所以对此绝对“理解万岁”。只不过那花瓶每被转送一次,必有钱钞随贺罢了。钱多于五元时,花瓶就觉得委屈。因为那样一来,它似乎就更不被看重了。它不愿是陪送物。钱少于五元时,送的人自然局促窘迫,但花瓶却特高兴,因为它觉得这是以自己为主了。
  这花瓶于是转了一家又一家……
  从自己是花瓶那一天开始,它便有着的一种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了,那就是——它渴望拥有属于它这只花瓶的一束鲜花。哪怕一枝也好啊!
  这乃是花瓶的本能的愿望。
  于是,这一只花瓶它害上了一种病。我们人将那病叫做单相思。丁香花的芬芳,一直弥漫在它的回忆之中。它十分懊悔自己曾拥有那几束丁香花时,竟不太懂得爱情。它暗暗发誓,倘自己又拥有了一束花,不,哪怕一枝花,它对花将比人对人爱得还痴情。它要每天对它的爱人说一百遍那样的诗句——“我爱你!”
  八十年代以后,中国人家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它这一只花瓶,不可能再有幸被当做贺婚礼品转送了。那会大遭白眼的。
 结果它在最后一位主人家里成了多余之物。
  尽管它内心里铭记了那么多人间爱情的悲喜剧……
  某天,女主人拿起它说:“越看越难看,还得擦它,扔了得啦!”
  男主人说:“别扔啊!好歹曾是当初人家送的礼品。你要实在觉得难看,搁窗台上吧!”
  于是花瓶连被摆在屋里的资格也没有了。
  它从此被弃置于阳台的一个角落……
  男主人清理阳台时,将它碰倒了。结果,它就出现了一道裂纹。不太长,所以不太显眼,不仔细看是发现不了的。裂纹在瓶腰处,自然容易漏水。
  “唉,这下可彻底没用了!”
  男主人拿起它,心想干脆把它摔碎算了。正要动手,又改变了主意。人恋旧物那一种情结,在他心里起了作用。他推开阳台窗户,将它放在阳台护栏内了。
  这户人家有了一只新的花瓶。造型美观的一只水晶花瓶。男主人和女主人结婚整二十年了,朋友们送给他们这一贺念品。
  到处都可以买到鲜花了。女主人喜欢花。水晶瓶里没断过鲜花。
  那只有裂纹的花瓶,从阳台护栏内,是可以看到屋里那只水晶花瓶的。
  它羡慕极了。
  它忧伤极了。
  花瓶对鲜花的渴望,正是它对爱的渴望呀!
  它也能从阳台护栏内,望见对面一栋楼的所有窗子。一户户的人家窗后有花瓶。九十年代的花瓶,造型皆那么新颖美观。所有那些它能望见的花瓶,都插着令人赏心悦目的鲜花。
  它拥有一枝花,不,它仅仅想拥有一枝花的愿望,于是更加强烈了。
  那乃是被羡慕和忧伤折磨着不泯的一种愿望。
  ……
  又有一天,女主人新买来一束花。她将插在瓶里开败了的那束玫瑰花取出,看到了带蕾的花枝。仅有一枝,太细弱了,花蕾也太小。把它重新插到花瓶里,怕是根本开不了的,她想。
  在阳台处,她一眼瞥见了那只有裂纹的花瓶。“喏,赏赐给你吧,废物!”
  她随手将那枝她认为根本开不了的花插入了花瓶。
  有裂纹的花瓶激动得浑身一阵颤抖。
  “哦,上帝,上帝,仁慈的上帝啊!我也终于有一枝属于我自己的花了!现在我可以用尽心思来爱这一小枝花了!虽然我很丑,虽然我被视为废物,但我将用我全部的爱,向我的爱人来证明我会爱得多么温柔,多么投入……”
  可是,它哭了。因为它意识到,自己毕竟是一只没有水的花瓶啊!
  水!
  它曾见惯了人们对水的浪费。
  但是,它却没有一滴水。
  非但没有一滴水,而且被阳光晒得通体发烫。它听到已属于自己的那一小枝花,被它灼伤时发出一阵呻吟。
  哪怕把要从水晶瓶里倒掉的水,给我一点点也好啊!
  但它眼睁睁地看着女主人双手捧着水晶瓶换水去了……
  一会儿,水晶瓶又被摆在了原处。插在水晶瓶里的一束白玫瑰,吸足水分,显得那么水灵!仿佛每一片叶子和花瓣,都往外渗着一层水珠似的。
  但是它一滴水也没有。它和它的“小爱人”,只有绝望地相伴哭泣。
  两三个小时后,它的“小爱人”蔫萎了……
  夜里,在它的“小爱人”昏睡了以后,有裂纹的这一只被弃的花瓶,虔诚地向上帝祈祷:“仁慈的上帝啊,你何以赏赐我爱,却不赏赐我营养爱的水分?你何以赏赐我这样一位楚楚可人的小爱人,却反而使我成为伤害她的罪人?如果你真是仁慈的,那么请你降一场大雨吧!……”
  乌云汇聚……
  闪电……
  雷鸣……
  好一场大雨!
  那一小枝花被雨淋“醒”了。
  有裂纹的花瓶,在雨中盛接了满满一瓶水!
  花说:“谢谢你的祈祷。”
  有裂纹的花瓶说:“现在,我不知自己有没有爱你的资格,但我可以说出那句神圣的诗了——我的小爱人啊,我爱你!”
  花就羞得低下了头。
  花多情地在瓶口边,也就是在它的唇上吻了许久……
  然而,毕竟是有裂纹的。天亮时,花瓶中的水只剩一半了,它万分忧虑。
  花安慰道:“我的爱人啊,你高兴起来吧!我有办法弥住你的裂痕呢!”
  于是花就尽量地从它的枝中分泌出一种汁液,那汁液渗入了花瓶的裂纹里;花瓶跟着尽量绷紧它的身体,以使花的汁液更容易粘住自己的裂纹。
  花那样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它分泌出液体的同时,也在损失着养分;瓶那样对自己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掌握不好力度,它则太容易因用力过大裂为两半。
  但是它们为了它们的爱,为了爱对方,都宁愿付出任何损失,宁愿冒任何危险。
  裂纹被粘住了。
  半瓶水不再外渗了。
  花渐渐恢复了生机,叶子开始变得滋润了,花蕾也一日日变大了。
  花瓶陶醉在它的幸福之中。它每天都对它的“小爱人”说无数遍“我爱你!”;每天都给它的“小爱人”讲自己的经历。在花听来,它的经历那么曲折,那么富有传奇性。当它讲到伤感处,花就用吻安慰它的心情。有时,花瓶会自暴自弃,花就挺自豪地对它说:“我亲爱的爱人啊,不要贬低自己吧!你应该明白你是多么的值得我爱呀!因为你的历史使你有另外一种精神另外一种气质啊!这一点并不是什么高级的材料和成本所能带给一只花瓶的呀!……”
  终于有一天,花蕾完全开放啦!
  红艳艳的一朵玫瑰,开放得那么娇美!那么妖娆!
  花瓶幸福得终日对它的“小爱人”说缠绵而甜蜜的情话,唱热烈而浪漫的情歌。说也说不完,唱也唱不够;花,一直那么娇美那么妖娆地开了六天。
  在那六天里,瓶所感到的无限幸福,一天比一天浓,一天比一天深。用人的话说,瓶简直“幸福死了”!
  第七天早上,男主人望着阳台外诧异地说:“咦,怎么那破花瓶里有枝花在开着?”
  女主人一边对镜梳妆一边回答:“是前几天扔进去的。既然开了,就取出来插水晶瓶里吧。搁在那破瓶里谁能看到呢?”
  于是男主人走到了阳台上。
  “永别了,我的小爱人!”有裂纹的花瓶顿时哽咽起来。
  眼望着男主人,花低头吻着瓶的唇,镇定地说:“不,我亲爱的爱人,我只属于你这只有裂纹的花瓶,因为没有你,我不会开放。”
  “我的小爱人啊,别管我了,到水晶瓶那里去吧!那一束白玫瑰会把你衬托得更娇美!”
  “如果那样,我将再也吻不到你了,将再也听不到你对我说的情话为我唱的情歌了……”
  男主人探臂将有裂纹的花瓶拿在手里,他奇怪它有裂纹怎么还能存住水?
  “我们的爱情多么美好啊!亲爱的,我感激你啊!”花泣不成声。
  花瓶轻轻点头,早已悲伤得说不出话来……
  当男主人的手刚将花从瓶中抽出时,那有裂纹的花瓶猝然四分五裂,碎片溅落,水也洒了一地……
  几乎同时,人手中娇美的玫瑰花,刹那间凋零了,变得一片光秃。
  红艳艳的花瓣,每一瓣都落在花瓶的那些碎片上。
  它们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次拥抱,依偎和亲吻。
  “爱你!……”
  “爱你!……”
  ——真正的爱情,乃是义无反顾的,身怀感激的,因而具有誓言和诗性的意义。
  ——出于感激而言爱情是不真实的;为了爱和被爱而彼此感激,爱情之“情”就更浓更深了。
  此情可贵……


  烛 的 泪
  这是一条无名的短马路。在北京市区交通图上找不到它。马路左侧,一幢幢高楼比肩耸立;右侧,几乎完全被一座仓库的围墙占据。围墙一人多高,去年国庆节前,刷成灰色。国庆节后,灰色的围墙上开始出现红的、白的、黄的油漆以各种字体书写的广告。于是围墙有点儿“浓妆艳抹”似的了。这又是一条只有一端可供行人和车辆出入的短马路。它的另一端是小河。小河载入了它的另一端。否则,它的另一端也许会伸延得很长……
  就在它的另一端,在围墙沿河畔转角处,有一间小房子。说那是房子,实在降低了房子的标准。因为它太矮了。房盖比围墙还低。也太小了。从外看,并不比书报亭大。房盖是油毡纸的。窗上无玻璃,木条十字交叉钉着蓝塑料布。在它的旁边,是一个比它大些的棚子。棚子只有油毡纸铺的盖儿,没墙。却也不能说没墙,只不过那若算墙,也降低了墙的标准。所谓的“墙”是用拆散的纸板箱的纸板拼凑成的。下半截拼凑的还挺严实,上半截靠各色塑料布挡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