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1道德经解(纯阳子) >

第3部分

01道德经解(纯阳子)-第3部分

小说: 01道德经解(纯阳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佳兵不詳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惡去聲此與上章皆一時之言。三句乃一章之綱領。佳兵猶言利兵也。 
  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澹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居、平居。恬澹、鎮靜而不擾。左為陽。右為陰。兵凶器故尚右。同於喪禮。殺人過多非禁亂之本心。雖勝必戚。見仁慈之無已。此承上文。反復申明之。欲人懲不詳而廣好生。賤武勇而崇仁義。其丁寧之意至深切矣。而後世且以申韓刻薄之學。歸咎於道德。不亦謬哉。                    
道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樸字解。見二十八章。不敢臣、無有加乎其上者。侯王守樸則可以恭己而理。故萬物賓服。天地相合。以下推無名之道所由來。言天地以一氣而均萬物。氤氳化醇各正性命。始制有名。既有名矣。萬殊一本。物各有當止之處。惟知止於至善。則以一貫萬。所以不殆江海為川谷之王。大道為萬物之本。侯王舍是。將安所守哉。                    
知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知人勝人外鶩者也。自知自勝內省者也。知足則常覺其有餘。強行則日新而不已。不失其所得主而有恆。也死而不亡。與天地同休也。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有衣被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兮而不為主。可名於大。是以拢私K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汎、如水之汎濫而滿也。其可左右、言不可以一偏限。下文正言汎之實也。不辭、能容受不名有無迹象。衣被、以衣被人。借以言覆冒之意。不為主者、萬物本道以生化而道實無為也。以其常清常靜而言。其小無內。以其翕闢萬物而言。其大無外。蓋無微不入。是以能無物不包也。惟拢藶槟荏w之。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乎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用之不可既。   
  道本無象。而凡有象者莫能加。執之以馭天下。則天下歸往。萬姓時雍。共安於泰咧臁1藙站夛椧钥炷壳罢摺H鐦放c餌非不悅於目耳。然移時輒忘。如過客之去而不畱。大道不然。所以視聽不可窮。而取擕無有盡也。                    
將欲潝之章第三十六 
  將欲潝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疆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故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張潝強弱廢興。與奪往復相因。有自然之理勢。燭其幾於未萌。而貞其守於勿懈。惟知微知彰者能之。柔弱勝剛強。所謂不戰而屈人也。利器、國之事權。示人與人。太上此言。為兢意氣而昧知幾者發也。                    
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以欲靜。天下自正。   
  道體無為。而其用至廣。中庸所謂費而耄б病:钔跄苁刂t全體大用具矣。物有不化焉者乎。欲作、謂太平久而燕樂。興鎮以無名之樸。而民果返樸還淳。則欲作者亦將不欲。故夫本道化民者。不以一己之欲強民。而天下自正也。                    
上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尚仁為之而無以為。尚義為之而有以為。尚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不德、不自是。其德不失德。常自見為德。無為為之。以主治者言。無以為有以為。以在下者言。攘臂忿爭之狀仍執固亂治也。書曰。亂臣十人。道該全體大用。德則有溕罘至恐煌H柿x禮專指其用之及人者言。上德無為。而民亦無由測其所為。蕩蕩難名者也。下德為之。而民亦知其有以為形格勢禁者也。仁義禮皆治世之具。而其用各殊。仁主於慈愛。故尚仁則百姓日用而不知。義主於斷制。故尚義則天下服教而畏神。若夫禮。周乎人官物。曲而其制嚴密。故禮之至者。民莫之應或反攘臂而自是其見。蓋世哌f降。人心因之。仁義禮今古不易。而其播為政教。則詳略損益之分。理勢所趨。不能強齊。由太古逮於今。政教有加而風氣未必古。若而後云者。言天人氣數之適然。非謂仁義禮之可以偏任也。禮以忠信為本。故忠信薄而禮教尤先。前知亦道之發皇。而偏尚則反陷於愚。誣寧厚毋薄。寧實毋華。去取之閒。必務其本。太上此章之旨。因末俗文勝而反復推言之。欲人本道德仁義以化民也。                    
得一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臁9鹊靡灰杂Hf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臁畬⒖中9葻o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貴高將恐蹙。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侯王自謂孤寡不榖。此其以賤為本也。非乎。   
  昔太初之始。一、太極也。不貳之意。谷、江海之屬。貞、正也。致之所以致此者。發、決坼蹙危躓也。言天地萬物無不得一以成。以明侯王代天理物。必得一而後可正天下。不可恃貴高。而忘自下也。   
  故致句數車無車。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致、與致之之致同。言推極具至也。數車、璣輪天之所以旋咭病o車、無車之真。形琭琭圭角落落不同羣也。承上文言。致一之道非可泥象滯形。夫至一者。莫如天。天咝龢小刀葻o忒。然究其所以然。實惟一氣咝小7菍嵱熊囍纹饕病H宋┎荒苋缣熘円弧J且詧藤F賤之形。自高則琭琭如玉。自賤則落落如石。致一者觀天之道。執天之行。不欲如此也。                    
反者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反、復也。人知以動為動。而不知反本還元。正道之所以動而無動也。弱、致柔也。人知以強為用。而不知專氣致柔。正道之所以用而不窮也。有者道之迹。無者道之妙。                    
上士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若存若亡。猶言可有可無。道本中庸下士所忽。而上士所重也。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伲比粲濉!  
  建言、古之立言者。若昧、闇然而日章若退。斂拥而自下。夷、平也。易也。詩曰。有夷之行若類。混俗和光若辱。含垢迹郾緩V德也。而若不足、本建德也。而若偷安澡厲在神明。不務外以求知也。伲敝倚乓病H粲濉⒆兓痪小4艘ㄑ砸悦饔械乐笕绱恕K苑侵邢率克苤病!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夫惟道。善貸且成。   
  此六句又推廣上文之意。而勉人以勤道也。物之方者皆有隅。大方、隨時處中而無圭角也。大器、不甘小就故晚成。希歇寂也。大音、大象以未發之中。言參諸物情。稽諸道體可名也。善貸、給萬物而不匱也。且成化功成也。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自虛無生。一炁又從一炁產。陰陽三元剖而萬物生。一本之所以萬殊也。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惡父俱去聲沖氣、沖虛無朕之氣。即上文所謂一也。和、眨麜持狻M豕F謙下。體沖和以宜民也。損益、無常要歸於沖和為尚。人之所以教人者。太上自言。我亦猶人。惟不失沖和為難耳。強梁與沖和相戾故凶。教父、言教人必以此為先。太上以忍辱慈悲為教。故其言如此。孔子繫易於謙卦。三致意焉。而金人攲器之類示訓諄諄。其不以此歟。                    
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閒。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閒去聲道不倚於形氣。故為天下之至柔。馳騁、操縱由之也。無有道之體。無為者自然之用希。及民鮮能之也。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徇名殖貨自忘其身。貪得無已自蹈於亡。皆由不知權度其輕重也。大費、謂自耗其所有。厚亡、謂徒甚其悖出。知足知止安有此患哉。                    
大成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缺、虧歉意。沖、虛也。範萬物而無迹。迹f有而若虛。蓋德盛化神者然也。求伸者反折。炫長者必敗。多言者易窮。拢t以理勝氣。以拙晦才。以默屈人。皆反身修慝之實功。躁勝寒、溫以解凍也。靜勝熱、定以除蒸也。二者陰陽之義。修道者體此以審乎寒煖燥溼之宜。動靜交養。俾未發之中已發之和。無稍差謬。而清靜之道心其亦庶幾矣。不然而小成易盈。紛紛於直與巧辯以正天下。何惑乎煩勞而無成功哉。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知足常足。   
  糞、糞出。郊、近郊也。可欲、以功利蠱人欲得。必欲其得也。惟有道者能知足常足。無求而自得也。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拢瞬恍卸2灰姸鳌2粸槎伞!  
  萬物皆備。故不出戶而知天下。造化由心故。不窺牖而見天道。反是而馳蛞郧笾苤t見聞有窮。心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