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生,还是不生? 作者:李叙 >

第13部分

生,还是不生? 作者:李叙-第13部分

小说: 生,还是不生? 作者:李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的观点是,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但不是惟一的内容与方式,有些托儿所和幼儿园大批地、正规地组织婴幼儿识字是不足取的,大量的、系统的识字不是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内容。但是,有些老师在组织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故意回避文字的接触也是愚蠢的做法。换言之,早期阅读决不等同于早期识字。
  早期阅读应何时开始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2个月大的婴儿即能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与图案,而且对诸如人脸、靶心图等既和谐又相对复杂的图形尤为偏爱。此外,婴儿在4个月左右就能区分母亲和别人的面孔了。看来,幼小的婴儿具有一个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之所以能够进行如此精细复杂的分别,并非因为他们具有对图案或面孔的特征进行这样那样分析比较的才能,而是,由于他们在反复观察的过程中,把整个图案或面孔的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模式印进了大脑,心理学家把这种掌握事物的方式叫做“模式识别”,并认为3~4岁以前是发展的“模式”时期,此阶段婴幼儿模式识别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成人的想象。依据这一思路,进行早期阅读向婴幼儿灌输某些今后有用的、有价值或难度较大的书面语言知识和行为模式,是极其必要的。汉字能早期识别,其道理就在于此。心理学家已经用实验证明婴儿开始说话之前就能学习认字。因此,我们认为,婴儿月龄为2个月时,即可以进行适宜的阅读教育,可以赶在反抗期前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高情商不是世故
  人物背景
  刘欣,母亲,某私营企业人事经理 

  袁刚,父亲,公务员。
  越越,儿子,差两个月5岁, 在家附近一家比较有名的幼儿园,每天由爷爷负责接送。
  刘欣的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但由于两个人一个是做行政工作,一个是公务员,每天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处好人际关系,扩展人脉。平时工作中的一些习气难免会带到家里,在耳熏目染、言传身教之下,小小年纪的越越也变得越来越通晓“人情世故”了。
  情景
  越越最近好像有了心事,有天从幼儿园回来,他拉着刘欣的衣服说:“妈妈,中秋节快到了,你给老师送点礼物吧,购物券什么的都可以,要是别的小朋友送了我没送,老师会不喜欢我的。”刘欣有点诧异,越越这么小,竟然知道主动要求给老师送礼物,她也有点担心,孩子这么想讨老师欢心,是不是在幼儿园老师对他不好了。
  刘欣决定周五那天提前下班,自己去接越越,顺便和老师谈谈。
  对话——是高情商还是早世故
  (越越母亲和幼儿园老师间的对话) 
  刘欣:老师,越越最近回到家里好像不太开心,是不是在幼儿园犯了什么错误挨批评了,这
  孩子要面子,问他也不肯讲。
  老师:越越妈妈,我这几天也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和你好好谈谈,既然你今天来了,那我们就
  好好交流交流吧。越越妈妈,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点问题,越越其他都好,就是感觉有点小孩子讲大人话,很客套,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
  刘欣:教育有问题?讲话客套没什么不好吧,是礼貌嘛。你知道,我是做人事工作的,平时主要就是识人、选人、和人打交道。我知道这个智商呢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关键还在于情商。我从教育学的书籍上也看到,至少在一个人的成功因素中,IQ只占到20%,其他的大多数都是由EQ,也就是情商决定。因此我从小就注重对越越情商的培养,我认为这种培养方式还是很成功的嘛,你看越越小小年级,有些事情做得比大人都漂亮周到,见生人知道主动打招呼。以后长大了,在人迹关系处理、承受挫折的能力上,肯定比大多数人要强。
  老师:越越妈妈,要说在培养人方面,你也算是个专家,但你有没有想过,你针对大人的那套模式是不是真的适用与小孩子。
  刘欣:有什么不同吗?我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呀?
  老师:有件事情你知道吗?也是这件事情让我对越越、对你给越越的教育方式有所保留。你知道兰兰的妈妈吧,她家家庭条件一般,她现在在菜场卖菜。那天兰兰妈妈到幼儿园来接兰兰,看到越越那么可爱,就捏了捏他的脸夸了两句。当时越越也是笑嘻嘻的,可是等兰兰妈妈一走开,他就板着个脸,嘟囔着,说什么手不知道干不干净,粗糙死了,摸得脸都痛了。当时我听到他这么说,心里突然觉得很不舒服,觉得我们大人虚伪的思维模式,怎么这么快就延续到孩子身上了呢?
  刘欣:啊,有这种事情?
  老师:当时我就开始检讨,觉得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存在一些误区,是不是过早让孩子了解和接触到了他这个年龄本不应该具备的思维。侧重于情商的教育模式,本来没有什么问题。我也认可情商教育在孩子素质中所占的分量。但是,情商包括主动性、同理心、心理调运能力、适应性协调付应变能力等,却不包括虚伪和世故呀。我不否认,越越在自信心、主动积极性、礼貌等方面,都要比同年人做得好,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所具备的真实、坦率、童言无忌,越越却不具备了。老实说,越越有时说个什么话,我都在心里犯嘀咕,在想这到底是不是他的真心话呢?  

  (刘欣突然想起,那次带着越越去看一个很久不见的老同学,当同学笑眯眯的问越越:“小家伙,你怎么会来呀”。儿子毫不犹豫地对这个他大概只在一年前见过一面,可能记都不记得的阿姨说了一句“因为我想你了呀”。虽然越越的话引起了一旁几个大人的轰然大笑,但刘欣也分明看到了老同学脸上一刹那的错愕。也许,儿子真的是有点世故了。)
  刘欣:人情和世故本来就是情商的一部分呀,既然世界是这么复杂,我们就应该让孩子提前了解到这种复杂呀。
  老师:我不赞成你这种说法。人情世故、虚伪造作不是情商的一部分,它是我们大人在社会 现实下的一种屈服,一种伪装。我们不能否认,当孩子逐渐长大,不得不面对竞争压力,面对尔虞我诈,也会变得逐渐身不由己、言不由衷。但是在他们小小年纪的时候,还是应该用这个年纪特用的思维方式,享受他们在这个年纪应该享受到的童真和快乐。 

  刘欣:但孩子现在还是挺快乐的呀,再说提早了解这些,以后他在处事方面也会少些挣扎和痛苦,可以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老师:可是你有没有替孩子想过,小小年龄就要过多的去逢迎别人,想着怎么讨别人欢心,他们不累吗;而那种人前一种模样,人后一种模样姿态,一旦发生在孩子身上,是多么可悲的事情。这也必然会拉大他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影响和同学的关系呀。
  刘欣:这么说也有道理,也许我真的过多地向孩子灌输了我们成人的思维模式,让他在本性之外,又接触到了一些本没必要的“处事技巧”。
  老师:作为老师,我也有一定责任呀。老师的言传身教很重要,看来以后我也要注重自己的行为和言论。另外,说到责任,社会的引导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有时在电视上总是看到小孩说大人话、做大人事,那故做老成的样子,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刘欣:是呀,看来我和他爸爸该好好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了。
  (越越父母间的对话)
  母亲:今天我和越越的老师聊了聊,老师觉得孩子有点太老成世故了,你有没有觉得呀!
  父亲:有时吧很多人夸越越懂事,会说话,知道看大人的脸色做事,其实这未必是好事情呀。就拿我做公务员来说吧,每天都想着怎么讨好上司,怎么和所有同事好好相处,不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累呀,大人这样做人都觉得累,别说孩子了。小小年龄就让孩子学会怎么讨好所有人真不太应该。
  母亲:是呀,孩子看似懂事了,但明显不如别人孩子那么简单快乐。
  父亲:也是我们的教育导向有问题。
  母亲:唉,孩子所以这样都是我们大人闹的呀,我们讨论什么事情从来不避讳他,有时工作上的应酬什么的也会带他一起去。他看到父母背后骂一个人骂得狠,当面却又很热情,非常讨人高兴,每天想得就是不得罪人,能不受到影响吗?我决定以后在也不让他参合到大人的活动中了,他要是心里有什么想法就鼓励他直接说出来,而不是向以前那样,告诉他你如果这样这样做,或那样那样说,叔叔阿姨就不喜欢你了。
  父亲:对,要给孩子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只要是“真、善、美”的东西就应该让他坚持,而不需要让他虚伪地迎合别人的想法。小孩嘛,就应该是童言无忌,应该充满童趣和想象力,就算有时表现得幼稚又怎样呢,这是他们的本来面貌呀!
  70s记忆与展望
  Michelle 宾馆商务部主管
  在我小的时候,根本没有接触到情商这个名词。大人对孩子的教育无非两种:一种放任自流,一种是笃信棍棒下面出孝子。所以我们这一代成长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在自信心、价值观、待人接物等方面。我自己从工作的最初到现在,为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不断的自我改变和调整。在我工作过程中,还接触到不少人,虽然智商很高,学习成绩很好,但事业一直没什么起色,甚至活的很痛苦。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智商高,情商低,无法适应社会。  

  我还没有孩子,因为没有想好为什么要生孩子,这个社会如此的复杂,他们出生了便受各种考验,将来遇到我们同样遇到的问题,所以等我想通了再生。但如果我教育孩子,我不得不世俗一把,虽然我很希望另类培养,但看来太过另类的培养毕竟会让孩子成为社会的“孤立者”,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比较偏向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到社会的复杂性,和与人相处的技巧。
  TIPS: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情商应从小培养。  

  主动性的培养
  所谓主动性,是自发自愿地参与,是人内心的一种积极因素,是与被动、惰性相反的。现在,多数父母总想方设法保护孩子,什么都代劳了。帮助孩子解决一切困难,排除一切于扰。其实质就是溺爱。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性强、能力差。
  培养方法:试图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给他们应有的权力,让孩子们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正在长大,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不再依赖家长。这时他们开始试着独立思考操作,并想从家长的约束下解放出来。而家长应该鼓励他们“别出心裁”,放手让他们去想、去做、去体验失败,感受成功。
  忍耐力的培养
  有这样一个实验,选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