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玉支肌 难部 明 沈德符抄本 >

第24部分

玉支肌 难部 明 沈德符抄本-第24部分

小说: 玉支肌 难部 明 沈德符抄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尚书假意惊讶道:“不知何事这等要紧?且先求教,方可酌议。”王相公道:“卜冢宰令郎卜成仁,一向慕令爱窈窕贤淑,再三为荇菜之求,此老先生所知也。不幸为三诗所误,自求不遂,转成就了敝门人长孙肖之婚。他心不服,往往多方苦求,虽说有之,然尊府之闺阁深沉,揆情度理亦不过骄横于外,实不能亲入于内,而妄加荼毒也。后来令掌珠不知为着何事,遂猜为威逼而然。若果然威逼,令公子虽然年少,未必无言,却从无片纸到县存案,而道路之口,却轰传不能禁止。卜冢宰恐老先生归时,误听以为实,归罪其令郎,私心甚惧,故惜杯酒陈情,求老先生细细加察。倘注误中有一线可原,欲求老先生念其独子之苦,曲赦其辜,则感恩不浅矣。”

  管尚书听了,故作沉吟道:“原来家庭又有此变,虽弱女遭祸,未免痛心。然死者不能复生,即沥血申冤,亦于死者无益。况卜老先生与晚生有同官之雅,何敢以我之痛心,复为彼之痛心。今蒙老太师赐教,即情罪真确,亦不敢复较矣。”

  此时,卜尚书正在房外窃听,听见管尚书说得慷慨,满心欢喜。忙走进来,叫人铺下红毡,深深向管尚书拜谢道:“多蒙开赦小儿,此恩此德,天高地厚矣。”管尚书忙忙答礼道:“女儿一死,其事甚小,怎敢劳老先生如此屈体?”卜尚书道:“义有所感,礼自生焉。恩不能忘,报所必至。王老太师所云:‘千金为寿。’即当奉上,决不食言。但只是还有一事奉求。”管尚书道:“小女之死生,非货利之可赎,厚惠何敢当?但不知有何事见教?”

  卜尚书道:“老先生高怀智识,看破一切,故于事作特达之观。但恐长孙榜眼,少年情重,未免苛求。学生已恳之王太师,以师生之谊,再三嘱托矣。倘儡块消之不尽,尚望老先生推天地之量,广日月之仁,再为一解,则小儿之生,实洪恩再造矣。”管尚书道:“学生既相忘于无言,谅长孙无忝亦未必多口,老冢宰请放心。”卜尚书听了大喜,谢了又谢。因复请上席,席终散去。

  卜尚书暗暗送了千金与管尚书,管尚书登时退还,哪里肯受。卜尚书见管尚书不受,疑惑起来,复央王阁老来见管尚书,说道:“卜公一芹,者先生拒而不纳,莫非有他意么?”管尚书道:“既蒙老太师赐教,怎敢复有他意。但思小女薄有权术,以卜公子之粗豪,未必能制小女于死命,其中只怕尚有可笑。容晚生回去,同贵门生回复了归娶之旨,则老太师自然明白矣。”

  王相公大惊道:“令爱之变,血衣、血刃皆有人见,相传确矣,安有他疑?”管尚书道:“若是是真,晚生亦安于命,必不二、三。求老师慨谕卜冢宰,万无多虑。”王相公见管尚书说得斩截,方才半信半疑的去报知卜冢宰不题。正是:

  耳闻眼见皆云确,怎敢轻言不是真。
  到得双双归娶后,方才巧妙说佳人。 

  管尚书回复了王相公,在京无事,方才遣牌而归。按下不题。

  却说长孙肖奉旨归娶,知管小姐为卜成仁威逼而死,痛恨不胜。只待归娶无人,便好上疏请命,将卜成仁抵偿。又虑着:“离家日久,管小姐又死,母亲无人料理,不知安与不安?”在路上思想一回,悲痛一回,十分不快。又虑着:“原系贫居茅檐草舍,圣旨到了,无处供奉,衙役人等,无处安顿。”甚是踌躇。

  将近青田,将圣旨并从人仪仗,俱安在三十里外一个馆驿中。先自便服私行到家,来见母亲。只愁:“母亲饥寒消瘦。”心下惶惶。

  不期一跨到门,早有管家的老仆接着。及走入内室,只见:母亲服饰华美,颜色丰腴,倍于往日。又有管家仆妇随侍,满心欢喜。俯拜伏于地道:“儿不孝,弃亲远游,一时功名牵绊,不敢急归,所赖者媳妇管小姐,曾应承代养,稍稍放心。后闻其遭变,只虑母亲凄凉消瘦,日夜优心。今见母亲安康如故,真感天不尽,但不知是谁供给?”

  祖夫人忙挽他起来道:“闻你已继书香,我心甚喜,不觉前愁尽释。你若问起是谁供给——?”因啼嘘位下道:“好个贤孝媳妇,只恨你我没福消受,致她守你之贞节,罹卜成仁之惨祸。她在日殷勤供给,还说:‘图后来相见。’最痛心者,她杀身不顾,尚托她结义的姊妹来代她奉养我。我儿你细想一想,从古以来,曾有几个如此贤孝的媳妇,叫我如何思想得了?”说罢,不觉泪下如雨。

  长孙肖听了,早一交跌倒在地,哀哀大哭道:“管小姐!管小姐!怎生我长孙肖面上,用情如此之深,叫我杀身也难报你万分之一。”祖夫人忙叫仆妇扶起,再三宽慰道:“死也不能复生,哭之何益。但你既已侥幸,惟有为她报此深仇,方可少申一念。”长孙肖道:“报仇之事,自不待言。但此仇切齿,即将卜贼断首刳心,亦不能消其毫毛。”因问:“管小姐灵柩,不知已葬,还是在家。”祖夫人道:“不闻出葬,想是在家。”长孙肖听了,遂对母亲道:“祭尊之礼,一时等不得,孩儿且去抚棺先拜一拜,少展悲哀。”

  遂忙忙走到管家来,早有人报知管雷。管雷忙出来接着,就要请他拜见。长孙肖忙摇手道:“且慢。可先引我到灵柩前一拜。”管雷此时已受了管小姐之戒,不许说破。遂不推辞,竟引他到停棺的小厅上来。

  长孙肖一进厅门,早望见一棺在上,旁列血衣血刃,不觉伤心。遂拜伏棺前,大声痛哭道:“小姐呀!小姐呀!你一个千秋才美淑人,何为我长孙肖一贫寒不肖,竟轻身不顾至此耶?此恩此情,虽粉身碎骨,不能补报。今惟有手诛卜贼,以展血诚。终身不娶,以明无负,要再返魂,实无计耳。”一回诉位,一回哀号,只哭得天惨惨,日阴阴。只因这一哭,有分教:

  再续鸾胶,重开笑口。

  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回
乍相见未说破犹自疑
大团圆看分明方知巧
 
 
  词曰:
  口口声声道无恙。事在嫌疑,怎教人心放。百算惟思消死恨,何曾再想生模样。报道门前迎百辆,柳度花倩,有女谁承望。相逢原是旧新人,惊喜满堂真快畅。 
                                             右调《蝶恋花》 

  话说长孙肖痛哭不已,管雷再三劝解,方才拭泪而起。因请到书厅上,铺下红毡,要以师生拜见。长孙肖复堕泪说道:“当日婚姻之事,虽有玉支玑定盟,却尚未实结,而尊舅又正执经问难,故师生道严,婚姻礼略。今弟已侥幸科名,不能复为尊舅商量笔墨。况令先姐又为我捐生。我又奉旨归娶,则师生之情可以少谢,而婚姻之痛,正尔伤心,安可不笃郎舅之好,以慰九泉。若据青毡之席,而妄自尊大,断断不可。”管雷苦苦敦请,而长孙毕竟不从,竞对拜了四拜,方才坐下。

  长孙肖道:“我长孙肖,一贫困寒儒,蒙尊公岳父与令先姐文字相知,便慨留入幕,此千古特达之知己也。实指望博得一第,以谢青眼。奈何才入凤池,而鸳帏已成穗帐。虽号天泣地,无济于生。即剖腹屠肠,亦何所补。惟今之计,惟有断贼首,以报深仇,誓鳏居以示不背而已。”管雷道:“世事变幻不常,认真不得。尊师何为出此决绝之言耶?况今奉旨归娶,岂可不娶而违旨?”长孙肖道:“请旨归娶者,欲完玉支玑之盟。今支玑空设,而织女无人,将谁娶也?”

  管雷道:“闻卜小姐亦有玉支玑之约,何不移彼作此,或亦权变之一方也?”长孙肖道:“生者若移,死者何辜。世纵无常,我心不易。尊舅知我,何故不谅也?”管雷道:“门生小于,怎敢苦劝尊师。昨县中来报说:‘家父还朝,进给尚书。请假归里,已蒙怜准。’只怕归期不远,侯家父归时,自别有商酌。”长孙肖道:“既泰山锦旋,自当恭候,以听指挥。”管雷欲款留再坐。长孙肖道:“刚到即来,老母温情尚未少致,焉敢久留。”遂别了回家。

  祖夫人道:“县中李父母已来两次了。”长孙肖道:“他来作甚么?莫非又来追我的玉支玑。”祖夫人因道:“他买了新屋在大街上,门前竖立旗杆,堂上悬了新匾,十分华丽,屡屡要请我去居住。我因你未回来,故不肯去。今日连来,想又是为此。”

  正说不了,老仆又来报道:“县里李太爷轿子歇在林外,已步行到堂,要求老爷一见。”长孙肖吩咐道:“你可回复说,老爷私行回家,衣冠俱在后面,便服不便相见,太爷请回,容明日到县相见罢。”

  老仆出去回复,又进来说道:“太爷说,老爷上台,何须衣冠,只求赐一见,便沐洪恩矣。”长孙肖恐过于矫抗,因走出来。李知县看见,忙忙呈上手本,就当堂一跪。长孙肖忙挽起道:“老父母旧识,治生新进,怎么行起客套礼来了。”李知县道:“老大人乃玉堂大贵,知县风尘下吏,礼宜如此,非过也。”彼此谦让了半晌,方宾主坐下。

  李知县道:“知县俗吏,有眼不识泰山,向多得罪,统祈海量包容。”长孙肖道:“往事口角不逊,彼此俱罢,不必提了。但闻老父母为治生新设一第,华丽异常。治生寒儒新进,价尚无偿,如何敢居?有辜高义,却将奈何?”李知县道:“富贵行乎富贵。圣人之训,夫岂不义。若名高金榜,而身处草茅,未免有辱朝廷。知县仰体台意,因先治一居。明日圣旨到了,方有供奉之所。衣冠往来,方有晋接之地。乞老大人俯鉴微诚,移居于内,庶于礼体相宜。若虑伤廉,从容给价可也。”长孙肖本不欲居,被李知县半情半理,说得痛快,又因草屋往来,实是不便,只得欣然笑纳了。正是:

  行藏不必苦安排,春到枝头花自开。
  我本无心求富贵,谁知富贵逼人来。 

  李知县见长孙肖肯移住新居,前结已解,方放心回县不题。

  却说长孙肖既有了新居,请祖夫人移入居住。一面迎请圣旨,并人役一同到家。

  原来,强之良自报信之后,见长孙肖认作故旧,相待甚优,便追随不去,跟了回来。一路上,闻知长孙肖声声只要报卜成仁之仇,料想卜成仁必定着忙,因思乘机诈他一块用用。一到青田县,就来见卜成仁。

  卜成仁一见,就埋怨他道:“好人耶!今日也叫我:‘呆着脸法强她。’明日也叫我:‘大着胆去追她。’直叫我将管小姐威逼死了,你却逃走的无影无踪,叫我一个当灾。幸亏得管公子年纪小,不晓得告人,故得挨延这条性命在此。今不幸,长孙肖中了榜眼,来复仇了。管侍郎又升了尚书,来索命了。还亏得近日家父有信来,叫我将舍妹玉支玑的婚姻来和他好。此事已央王相公说过了,尚不知何如?你今日忽然到来,莫非害我不尽情,又要来加害么?”

  强之良听了,叹气道:“好人难做,冤屈死人。小弟劝你去亲近管小姐,原是一片美情。不料管小姐性烈如此,竞弄出这场大祸来。我想管小姐死了,惟有长孙肖一人,怀恨最深,故赶进去寻他挽回。不期他恰恰又高中了。他又十分念旧,留我住下,一刻不离。因此,乘机每每将令妹的婚姻挑逗他。恰喜尊公又央王相公也将此婚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