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伊拉克,在死神脚下揾钱 >

第2部分

伊拉克,在死神脚下揾钱-第2部分

小说: 伊拉克,在死神脚下揾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小的波折,并未给我的行程带来任何不快。2003年7月12日中午,美军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结束后20天,我登上了香港到安曼的航班——我的目标,和两次海湾战争中美军射出的无数导弹一样,目标只有一个:巴格达


在路上 1。追日之旅


  7月12日出国之行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场远征。在短短的一天内,我从香港出发,经由泰国曼谷,阿联酋迪拜,卡塔尔首都多哈,最后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度过了出国后的第一个夜晚。
  由于时差的原因,尽管第一站抵达曼谷时,已经临近黄昏,远远看见红日西沉,但是随着飞机不断向西追赶着时差,虽然多次转机,辗转于各国的机场之间,时间却好像停止了下来——这是一趟追逐着落日的旅程。古书上说,遥远的大海上,有一群“逐臭之夫”,其实,那不过是每个人的审美和追求不同罢了。我的这趟追日之旅中,目标是财富。
  飞机上,阿拉伯空姐美丽的面孔逐渐把旅客们带入陌生的世界,长途旅行的机舱里,混合着浓烈的香水味和不知是来自非洲还是印度大姐的脚臭(她们登机不久就轻松地换上了拖鞋,丝毫没有出门在外的局促)。我把自己绑在追逐落日的机舱里,努力让自己睡着积攒精力。
  旅途的兴奋和对前途的憧憬很快就被旅途的疲乏消磨殆尽,到达迪拜时,太阳才刚刚落山。迪拜是“中东的香港”,我很早就在网络上知道,世界上惟一一座“七星级”酒店即坐落在此。不过由于行程紧张,我并没有能去参观,但仅仅就是在迪拜机场候机大厅里的匆匆一瞥,那里豪华的装修,和大厅内高高的椰子树,就已经让人印象深刻。从迪拜豪华的候机大厅转机,又经过了两趟短暂的飞行,夜里11点,我在巴林过夜。在那里,我得到了一个有效期只有24小时的临时签证。次日,进入约旦首都安曼。至此,长途旅程告一段落——站在安曼的街头,我似乎已经能感受到最终目标伊拉克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气息就在身边飘动。不过在进驻伊拉克之前,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在路上 2。约旦骗子


  从约旦首都安曼机场一出来,顿时感觉空气的味道都不一样——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在巴格达高达60℃的气温煎熬之下,才开始深深怀念安曼地区清爽宜人的气候——不过在当时,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从机场出来,两眼一抹黑,按照事先的计划,我和小何两个身在异乡的游子第一个目标就是娘家——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在申请签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了接触,这下也许还能遇见熟人呢。
  约旦人口中,约有7成是巴勒斯坦难民,因为这个原因,安曼整个城市风格看起来比较破败,人民生活水平也偏低。尽管如此,我们初来乍到不知深浅,还是不敢贸然直接打车,只是乘坐机场大巴来到市中心——阿布打里汽车站,然后再转乘出租车。
  总体来看,约旦人受教育的情况比较好,10个人中能找出5个用英语和你交流,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加上双手比画和表情,一般的交际也能应付了。就是靠着这样的交流,我们打车来到了位于拉比尔区梅色卢恩大街10号的中国大使馆。
  根据在国内的习惯,我比较相信国营招待所,身在安曼,中国大使馆招待所自然是我们的首选,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太贵了。中国大使馆招待所收费高达80美金/夜,这种消费水准根本就不是为我们做小生意的预备的。万般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和大使馆的人草草聊了几句,问了些当地和伊拉克的一些情况,然后匆匆离去,寻找在安曼的落脚点。
  从大使馆出来,我们有一种被娘家抛弃的感觉,我和小何都有点丧气,不愿多说话。加上之前的经验发现约旦打车并不太贵(从市中心到大使馆花了两个J。D——约旦第纳尔,约合人民币24块钱),于是就又拦了辆车,委托司机带我们寻找旅馆。
  这次找的约旦司机,是个皮肤很白的胖子,他为人非常热情,友好,见了我们亲爱的中国人民就热情地招呼“哈比比”(亲爱的),上来和我们拥抱。而且这个老兄不顾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差的事实,非常热情而又勉为其难地和我们展开了积极的交流——我们真的要感动死了。这样热情健谈的出租车司机,我们以为全世界除了北京就没有了呢,没想到千里之外,小小安曼城里的一个普通巴勒斯坦难民出身的司机竟然扭转了我的偏见,让我认识到真是处处有亲人啊。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老兄的热情其实并非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占主导,而是拜金主义思想在作怪——短短的20分钟路程后,我们感觉还没有市中心到大使馆的两个J。D的路程远,我们寻到了一家还算凑合的旅馆。临下车,我掏出了5个J。D给他,还善意地表示,剩下的就作为帮助寻找旅馆的小费。
  白白胖胖的约旦司机双手捏着我递给他的5个J。D纸币,翻来覆去地看(我们后来才知道这小子在装蒜)。我以为是善良的约旦人民觉得我给多了,还上前和他比画:
  “剩下的,给你,小费!”
  这下白胖子该是听懂了,面色马上一变,把钱收起来,看着我说不够。我大吃一惊,掏出一把钱来想和他比画:“你要多少?”没想到他一边十分主动地从我手里抽出一张十J。D的纸币,一边比画,这才够了。然后趁着我们愣神,发动汽车,溜了。
  说实话,我和小何两人,当时还未能从和巴勒斯坦兄弟亲热的“哈比比”关系中转换过思维就被抢走了15个J。D——合人民币200元的样子,心里实在憋屈。等到后来住下了,收拾停当,洗完澡后,再想这个事情,越想越不对,越想越憋气。小何提议,晚上反正无聊,不如去找个公道。
  如果当时要换在其他国家,人生地不熟,为了一点点小钱去找人晦气,我们是没有那么大胆子的——不过约旦不同。早在初抵安曼的时候,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就告诉我们,约旦治安非常好,关于治理小偷强盗的法令相当严厉,大概是保留了古老的阿拉伯法律中砍手砍脚的传统,因此约旦基本没有小偷强盗,甚至可以做到夜不闭户。不过挺遗憾的是,大概是阿拉伯法律对骗子没有什么限制。
  我和小何一边在安曼闲逛,一边寻找警察局。安曼的市场,被数量庞大的中国货占领着8成左右的份额——不过令我感到不是那么光荣的是,充斥在约旦市场上的那些中国货技术含量都比较低,质量水平都比较差。我买了一瓶中国造的洗发水,挤出来的东西基本是悬浊液——溶质和溶剂根本就没有混合,像消化不良的稀屎,闻上去一点香味都没有,只有一股塑料的臭味——结果我用也没用就把它扔进了垃圾箱——不知道这种东西,约旦人民是怎么往脑袋上倒的。
  后来,我们历经两家警察局的推诿,终于找到了一个秃头警官(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劣质洗发水的原因)负责受理我们被骗的案件。多亏了白胖子司机一路的热情,他塞给我们的一张联系名片成了惟一的线索。我们拿出名片请警察帮忙寻找这个无良司机。秃头警察一开始不想管,后来禁不住我们的坚持,拨打了一个电话,用阿拉伯语谎称要车,把司机骗出来,警察设伏在一个商业区。结果没多久那个财迷心窍的小子就出现了,刚一露头就被抓住。他的脸色本来是很白的,这一折腾,给吓得通红。
  到了警察局,秃头警察询问了情况之后开始调解,态度上明显地偏袒他的司机同胞。他向我们解释说,人家替你们找了旅馆,这个服务费就不好说了。多要的这个钱,只有法院有权判给你,这样的小事法院半个月后就可以开庭,如果需要律师的话我有一个亲戚是做这行的。你们考虑一下是法院解决呢,还是和解?
  我们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壮着胆子来找茬还是大使馆告诉我们约旦人老实才敢干的,哪里禁得住约旦警察这么一吓唬,于是只有同意和解,惟一的要求就是叫那个司机写一封道歉书。这个小子英语勉强能说两句,但是写起来就抓瞎了,不得已,只好再退一步,让他用阿拉伯语写——他写几句话骂我们,我们都不知道。
  道歉信写完了,秃头警察看过觉得没问题,又问我们的意思。我们想着,中国人民来一次不容易,讨个说法就算了,老缠着退钱显得不够大方,于是大度地挥挥手,告诉他们,钱就算了,认识到错误就是个好同志。
  谁能想到,那个骗子司机还真是厚颜无耻,眼看没事了,脸色又由红转白,一脸热情的微笑,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要过来和我拥抱“哈比比”。当时把我都气坏了:“谁他妈和你‘哈比比’!”


在路上 3。渗透 巴格达


  来到约旦的第一天就碰上了个骗子,好在没有引起什么损失,算是个小小的插曲。第二天早上,我就开始想法进入伊拉克了。
  当时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边境关卡不复存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看得见的困难,而是我们一无所知——这趟旅程,并无任何官方性质的背景,充其量不过是一次商业探险。两眼一抹黑的我们要“渗透”进巴格达,只有两个基本要求:1。少花钱;2。安全。
  我最初的想法是找联合国救援组织,搭乘他们的便车进入伊拉克,主要原因就是有个宏大的官方背景,被匪徒袭击的可能性比较小——没准运气好,还有美军装甲车辆武装护送呢。哈哈!既不花钱,又安全。
  不过在安曼转了一圈我才发现,这里的联合国办公点比深圳的发廊还多,但大多数都是针对巴勒斯坦难民服务的。我们跑去连英文带比画和人沟通一番,才发现人家根本不管伊拉克,只得失望而归。后来是一家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好心,指点我们找到了一家负责伊拉克救济事务的联合国工作服务点,但是我们走上前去表明来意时,却遭到了严词拒绝——出于安全考虑,车队拒绝外来人加入。大概是怕我们中混有恐怖分子卧底,渗透进车队搞破坏。
  这样连续碰壁直到了第三天,我们还是回头找娘家——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大使馆的秘书悄悄告诉我们一个消息,新任大使孙必干先生正筹备去伊拉克考察复馆重建工作,三天之后即可成行。于是,我们作为战后第一批进入伊拉克的中国人,和孙大使一起进入了巴格达。
  落实了这个消息,我和小何心里感觉有了着落,这才有心情观察起周围。约旦的天气十分凉爽,空气干燥、舒服。日后我们多次往返约伊两地,迎来送往,有很多机会在约旦逗留——伊拉克的天气,实在不适合人类居住。
  我们在约旦的短暂逗留期间,也不是没有收获。我们打定主意瞎逛,没想到逛了一天就觉得无聊,问出租车司机,在安曼可有中国人可以介绍给我们认识一下。不知这个司机是否误会了我们的意思,非常狡黠地笑了一笑,给了我们一个中国女子的名片。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在安曼的中国女人玛利亚。
  我们按照名片上的号码打电话过去,告诉对方我们是中国来的,这两天比较闲,想找中国人聊天。对方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玛利亚是一个中年妇女,非常高,非常胖,保养得很好。我们一起吃饭,聊天,度过了愉快的两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