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三字经 讲记 >

第8部分

三字经 讲记-第8部分

小说: 三字经 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都是念头。有念头就现出这个物质世界,这是有为法;停止了念头,物质世界就消失了,才能进入无为法。
所以中国文化中所说的心,既不是心脏也不是大脑,而是人的念头,它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要素。心之所发就是念之所动,就是意念,简称为意;心之所往就是念之所聚,念聚就是志。念头忽生忽灭,如梦幻泡影,根本控制不了,所以人的心意志都很难控制。学打坐的一上来就学空杂念,你就上当了,一辈子也空不了。因为念头本身就是空的,没有实体忽生忽灭,不去理睬它反而没有了,就是如此奇怪。
情也同样如此,是因心有所感,性有所动,感而后发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说要不动性、不动情,那是佛的境界,我们凡夫俗子做不到。“爱不重不生娑婆,情不深不为男女”嘛!人心为阴阳界的翻板,阳面叫菩提,阴面叫烦恼,阴阳是一体,没有办法分开,所以“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全赖阴阳板哪一面朝上。菩提与烦恼都是在圣不添在凡不减,想去掉烦恼换来菩提,不是多此一举吗?心念一转,马上就变烦恼为菩提了。为什么转不过来呢?性子没化。性子不化如同手持污染之器,再好的东西倒进去也一定会污染。无情不是真豪杰,菩萨的意思就是“觉有情”,是觉悟的有情众生,同时也要使一切有情众生觉悟。不爱人就无法度人,不爱物就无法成物,无情就不会生在人间了。
   七情在圣贤之人纯乎天理,故无七情之蔽;凡夫俗子则为物欲所蔽,放荡不羁。事如其心就喜,事与愿违就怒,动乎悲就哀,畏乎法就惧,见美就爱,见丑就恶,贪想就成欲。圣人看到我们真是可气、可叹、又可怜。
其实,圣人与凡夫的根本区别只在一念之间,全赖于你的发心:出之以正则为圣贤,出之以私则为凡夫,出之以邪则为奸佞,正邪之间,全凭此一念,因此不可不谨慎。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前面已经谈到了礼,这里再谈乐。礼乐是中国文化的总称,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我们一定要明了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礼代表了我们的文化精神、文化哲学,因此广义的礼包括了哲学、政治、社会、教育等人文文化。乐则代表了我们乐观的人生态度。礼接近于我们的宇宙观,乐偏重于我们的人生观。
广义的乐是艺术形式的总称,包括了现代的音乐、舞蹈、美术、影剧等所有艺术形式。狭义的乐指音乐。乐有什么作用呢?没有乐行不行呢?
没有艺术修养,人生会很枯燥乏味。设想一下,连自己哄自己玩的玩意儿都没有,生活不是会很枯燥吗?所以要用乐来调心,并不是要你去当什么艺术家。
古代的伟人都懂艺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同时又是大文学家、大书法家。无论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烦恼有多么大,通过读书写字、吟诗赋棋、吹拉弹唱就化解了,不象我们现代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非弄出个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不算完。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传统教育为什么如此重视乐,以及为什么孔子在《孝经》中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乐既是用来调心,就要轻柔和缓、低吟慢唱,自己唱给自己听嘛!所以中国的民族乐器差不多都是独奏的,无论笙管笛箫、琴瑟琵琶,都是如此,不象西洋乐器多是演奏给他人听的,所以震耳欲聋。
这里的八音既是八种乐器,也代表八种不同门类的音乐。《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周礼?春官》中则更具体的提出“匏土革,木石金,丝竹”的八音分类方法。
匏是匏瓜,匏瓜破开就是瓢,将匏瓜上面设13根紫竹簧管就是笙;36根簧管的大笙叫竽,不是有成语“滥竽充数”吗?所以匏就代表簧管类乐器。土是陶土,古代用陶土烧制成一种吹奏乐器叫埙; 又叫“陶埙”,大小如鹅蛋,有六个孔,顶端为吹口。
革指牛皮,可以制成鼓,属打击乐。古曲每奏乐一段,要击鼓三声。一个人不学无术信口雌黄,就被形容为“吹牛皮”,因为他不知道打击乐与吹奏乐根本是不同的两类。木指木制的乐器,例如有拍板、梆子、有敔。奏乐将终时,击敔使演奏停止。石类乐器有石磬,金属类乐器有钟、锣、钹、铙、唢呐等。丝代表弦类乐器,因为上古时期用蚕丝作弦,故又称为丝弦,例如有琴、瑟、琵琶、筝之类。竹制乐器是用竹管穿孔而成,有横吹的笛、竖吹的箫、龠(排箫)等。
八音既表示八种不同的乐器,也代表吹奏乐、打击乐、弹拨乐、管弦乐等不同的音乐形式。八音之乐据传是皇帝的大臣容所制,历史上的五帝三王都各有其乐。如舜帝之乐为韶,韶乐据说非常之美。《伦语?述而篇》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欣赏韶乐进入忘我的境界,连着三个月吃饭都不知道吃的是什么,还感叹说:“我没想到上古时代的音乐有如此高明”!
韶乐我是没听过,东方红倒是听了几十年,确是一个月不识肉味。那是因为文革时期,买肉要肉票,听到东方红我就想起猪肉票。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高曾祖父是上四代,即是高祖、曾祖、祖父和父亲,自身位于中,子孙曾玄(元)为下四代,就是儿子、孙子、曾孙与玄孙(元孙),一共九代亲族,称为九族,与我们有直系的血缘关系。前面讲到,血脉关系的传承依靠孝道,孝是通天地贯古今、超越时间与空间、无穷无尽的血缘通道,祖先积累的福德要依靠这条“孝”的管道遗传给子孙后代。
九族之中自身居中,承上启下,是血统传承关键中的关键。自己不讲孝、不尽孝就会自断祖先遗德的通道,这个恶果不仅仅是你一代人的事,你的后世子孙都会因你的不孝而被断了这条血脉传承的根,这个因果就背得太大了。同理,如果你能化性立命,立身成道,就上可以超拔祖先,下可以骘蔽子孙,你的福德就积得太大了。 
族者众也,伦者序也,尊卑长幼,定而不乱,才能天下太平。诸父子侄本于天伦一本之源,本是同根连枝,凡事不忘亲情,自然就敦睦敬爱了。
苛法酷刑中有灭九族之说,实在是残忍之极,毫无人性。秦灭六国以后,人心不服,为巩固统治地位,秦始皇实行苛法,动辄祸灭三族剪草除根。九族还只是垂直的父子一脉,三族则要加上母族、妻族二脉,要灭二十七族,上千口人。李斯造孽自己被腰斩不说,还被夷了三族。明朝以后又加上师族,连老师一脉也牵扯进来,这样的帝王哪能不断子绝孙呢?不是中国人生育多、生命力强,自己杀自己也早就杀绝了。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
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这里讲的就是儒家著名的五伦十义。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脱离的最基本的关系。
性之中要常存“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心之中要常怀此五伦之道。五常是天道,五伦是人道;在天言五德,在人间就表现为这五种伦常关系。例如,父子之间讲仁,仁德是父子之道;夫妻之间讲智,智慧是夫妻之道;朋友之间讲信,诚信是朋友之道;君臣之间讲义,义是君臣之道;兄弟之间讲礼,礼是社会秩序的总称,能知道长先幼后,兄友弟恭,家庭秩序才能不紊乱。人的天性对应的是人类社会的伦常秩序,现代人不明五伦之道,颠倒伦常关系,社会怎么能不乱呢! 
五伦之中每一伦都是一体两面,五对十面就是十义,也就是十条义理的意思。父子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恩字,父要念子之恩,子女是祖先的遗德,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样,子女要报父母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再造。父子双方都能知恩报恩,果报就是父慈子孝,这是自然的道理。
夫妇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从字,两人不背逆谓之从,也就是《论语》里面说的“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夫妻之间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当着孩子或外人,不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
兄弟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能兄友弟恭,长惠幼序,兄弟之间自然就会和睦友爱,父母看到必然欣慰欢喜。法昭禅师有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少,能得几时为弟兄”?汉朝田真兄弟三人因分家生隙,财产遂均分三份,堂前一株紫荆树也要锯成三段。当日天晚决定次日动手,哪知当天夜里紫荆树就死了。次日三兄弟见之大惊,痛悔人不如物,决定不分家了,那棵树又活了。
朋友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朋义友信”,朋友之道讲究信与义二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但是朋友相处切记要知止,要恰到好处,要保持距离。距离才能产生美,所以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朋友之间是一体,是指理体而言,不是在事项上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物极必反,这就快臭了。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是利字当头,无利不早起。这是交易之道,与交友之道有天壤之别。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你交的朋友讲直话、能原谅人、知识渊博,就是益友;反之,你的朋友性格怪异、个性软弱、专门说你爱听的话,就是损友。
君臣之间是一体也为一太极,原则是“君敬臣忠”。做领导的要尊重你的部下,做属下的要忠于自己的本位,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敬在内心,忠在行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语没有用。你假装为老板干活儿,老板就假装给你发薪水,反过来也一样。孟子在《离娄篇》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理本就是一报还一报的。
五伦十义,就是做人的十条大道,也是支撑一个人命运的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轮竖立起来了才能运转。不明道、不行道,一辈子演了十个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的命运会是什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至于如何行道、如何改造命运,我们讲过一个专题,有录音带流通,这里就不再罗嗦了。 

以上是《三字经》的前三部分,由“性”与“习”的关系开篇,首先谈教育之道的三个原则;第一是贵以专,第二是家教与师教结合,第三是“首孝悌,次见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