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57_第三部分:论_诗人与世界并行的微型结构 >

第2部分

057_第三部分:论_诗人与世界并行的微型结构-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格。

    在这里,笔者并不是鼓吹诗要关在象牙塔里经营“心造的幻影”,固然一切艺术都是社会、历史、现实、生命的潜在综合积淀,但诗的心灵化特性,更有赖于主体诗人心理图式的某些天赋性质素:比如超常感觉、超常想象、极端情绪、灵感与潜意识。有感于多年来诗坛钝化的反映模式,总是鼓励诗人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描绘生活的本质。循此所有的诗情都在严格理性的四则运算里做明确的加减乘除,殊不知诗是最主观幻化的艺术,它与现实的关系是一种曲折投影刹那感应瞬间传达的关系。这就规定诗在相当程度上要借助非理性的心理图式。以众多非理性心理图式创造诗恰恰是恢复了诗的本体属性。在顾城身上,典型地代表了现代诗人所应具备的某些心理素质。现代诗以诸多非理性方式——直觉、幻觉、异想、神秘感动、超验方式掌握世界的成功正在被愈来愈多的实践所验证。

    在总体幻型大厦业已建成后的顾城,并没有满足,继续沉浸于微型结构的设计中。这种依超验和潜意识“发酵”的关系诗或许阻碍更多读者的期待与接受视野,同时大批量生产无疑使艺术的生命蒙受损失。我不知道过了而立之年的顾城还将走多远,他用那幻影幻象织就的笛孔所吹奏的“天籁”,还将继续义无反顾地吹向“天国”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