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澳洲梦 >

第44部分

澳洲梦-第44部分

小说: 澳洲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大楼维护欠佳,空调系统、卫生、消防及办公设备、以及装修灯饰等都严重老化;
  第四,租户只有一半。
  我决定买。
  至于上述几条原因,我可以归结为一条:大楼维护和管理不好。
  我相信,如果我在买下来后全部更新设施,租客就会不请自来的。
  朋友们听到我这样说都很吃惊,他们认为我肯定是疯了,说我这是明摆着往火坑里跳!
  可我相信我的眼光是不会错的,因为这幢大楼下面的土地就值1500多万,将来我就会取得极大的利润。
  我立即通知地产代理,要求和房主直接面谈。
  房主是个犹太老头,住在墨尔本最昂贵的富人区Toorak,高门深院,我估计那块地足至少有2000平方米!绿树中隐约可见一幢大房子的尖屋顶。铁门自动拉开,我和地产代理把车子开进去,弯弯的路,穿过几棵棕榈树,又绕过一个喷水池,才来到住宅前。那是一幢又高又大的老式洋房,有些地方只有一层,有些地方却又是两层,建得非常考究。
  一男一女两个仆人已经在门口等候,为我们拉开门。
  进去之后,光线就暗了下来,有一点阴森森的感觉。过了一会儿,我看到挂在墙上的巨幅油画,和客厅里摆着的几件古花瓶。在幽暗的光影中,勉强可以看见陷在沙发中的一个十分瘦小的老人,他手里拿着一只雪茄,脸背着光,看不清他的脸。他的儿子倒是生得十分高大,规规矩矩地站在他的身边,象是随时等着父亲的吩咐。这样的景象,简直太像黑帮片《教父》中的某个镜头了。
  说老实话,我有点紧张。也许是因为这气氛,有点诡秘,甚至恐怖。
  为驱赶这诡秘的气氛,我抛出一个既恭维、又轻松的话题:人人都犹太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生意人,能告诉我在澳洲有多少土地掌握在犹太人手中吗?
  犹太老头说:一半。他嗓音沙哑,音速缓慢,而且拖着非常重的口音。
  我惊讶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是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土地掌握在犹太人手中呢?
  犹太老头看了我一眼,眼睛突然射出犀利的光来:犹太人喜欢土地。这已经深深地藏在我们的血液中了……从小,父辈就教导我们,要囤集土地,只要有钱,就要买土地……
  我听的很认真。
  犹太老头突然停下来,又看了我一眼:中国人很聪明……你……来了多少年了?
  我说:八年。
  当犹太老头听到八年这个字眼时,突然紧张了一下:八年?你……有钱吗?




30进军澳洲地产,收购“霍克大楼”(4)



  我直到犹太老头在怀疑我的购买能力,我肯定地说:当然。
  犹太老头似乎还是不信:你是怎么来的?是坐船吗?
  我有些不高兴,于是也严肃起来:不!我是坐飞机来的。我不是难民……
  他又问:才八年……你是怎么赚的钱?开个玩笑,你是否买白粉赚来的钱?
  什么是白粉?我反问他。
  犹太老头不再说什么了。
  我又说:我赚的钱都是正当途径。Mark了解我。
  Mark马上接过去,金先生是我见过的最精明,很有智慧的的中国人,他很能干,信誉也很好,银行绝对没有问题……
  犹太人突然打断Mark,对我说:今天,是你和我谈价钱。但是,所有的内容我儿子也要同意才行,因为我的钱最后是要给我儿子的,所以他得在场,你同意吗?
  我说我同意。
  我一点也没有想到,和房主的谈判是那么艰巨,花了2个月的时间都没有谈下来。为什么?因为老房东是一个犹太人,而犹太人是世界上做生意最精明的,和他们做生意,是很难占便宜的。
  不过,我是中国人,中国人也很精明。
  我要用我中国人的精明来斗他犹太人的精明。
  我的第一个目标是,不能应他的800万。中国人相信商人出价钱都是有水分的,你出800万我就还500万。最后可能只花600万就能拿下来。
  现在想起来我还的价确实是“黑”了点,这一斧头就砍下来200万!200万能买多少房子啊?!我的第一个房子是12万5,第二个房子是26万,后来买了块很大的地也不过是100万;可我现在,一斧头就砍下来200万!
  说老实话,我那时刚刚涉足地产业,还不知道房主报价一般是没什么水分的。
  我坚持按中国人的方式和他谈。
  他可能也是第一次遇到象我这样的买主——怎么这么不讲道理啊!
  在和犹太老人马拉松式的谈判过程中,我又摸清了他的两个底细:
  一,我几乎是唯一对他的楼感兴趣的买主;
  二,他必须尽快出手这幢楼。
  为什么我几乎是唯一对他的楼感兴趣的买主呢?第一个原因是,当时墨尔本的商业楼市还不太好,很少有人愿意投资这么多的钱在商业楼上;第二个原因是,犹太人的原则是只买不卖,一般每个犹太人都有很多房子,就那么捏在手里,老子留给儿子,儿子再留给儿子的儿子,所以犹太人卖楼要是叫犹太人社区人知道了就丢人了,所以他只能悄悄地卖。
  至于他为什么要卖,是他老了,已经八十多岁了,背早就驼了,腿也有毛病,而且老眼昏花,没有精力管理这栋楼了。本来,楼是留给儿子的,可是他这个在澳洲长大的儿子对地产根本不感兴趣。儿子喜欢拍电影,把楼留给儿子也会给他卖掉拍电影的。与其让一个根本不懂地产的儿子将来吓卖,还不如趁着脑筋还没坏前自己把它卖了。
  知道了这些底细后,我就从容了,在谈判的时候也沉得住气了。
  我相信,会有有利于我的价格和成交方式出现的那一天。
  我在谈判购买这幢大楼的过程中,消息传了出去。刚好有一个中国某地的领导来访,他知道我的一些情况,就以长者身份对我说:金凯平呀,不要太急功近利,你要量力而行,其实,你的实力也是大家清楚的!
  我听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是:你是买不起的,不要整天做买房子买大楼的大头梦了。
  我一笑置之。
  终于,犹太父子让步了。
  在第三个月的谈判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550万澳元。
  本来,犹太父子还不打算接受550万的价格;而我,说句老实话,我也根本拿不出550万。我当时只有100万的现金,还可以从银行贷到300万,还有150万的缺口。按说,这是我的一个劣势。可我灵机一动,把劣势变成了优势,也促使犹太父子接受了这个价格。
  我问犹太老头,你是要马上要现金,还是不急着拿?
  他狐疑地问,你是什么意思?
  我说,我有一个方案,我先付你100万现金,作为首付款;然后,正式成交时我的银行贷款就到位了,是300万;这样,还有150万的缺口,算是我借你的,我保证在两年之内还清,至于利息吗,我们按黑市贷款利息算……
  犹太父子立刻同意了。
  这是个双嬴方案;我在钱不够的情况下买到了房子;而他们,则相当于是在卖了房子的同时又做了一笔高利贷生意。
  我反正也是要借款,只是多付2%的利息。
  我就这样成功买下了澳洲总工会大楼!
  澳洲唯一的经济金融报纸《金融综述》立即对此作了详尽的报导。这家报纸以振奋的口吻告诉读者:墨尔本商业楼宇市场在低迷了五年之后开始恢复,澳洲总工会大楼与昨日顺利成交,这象征着墨尔本经济的复苏,据专家推断,墨尔本的商业楼宇将会在三年内持续上涨,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




30进军澳洲地产,收购“霍克大楼”(5)



  这家报纸还详细介绍了我的背景:澳洲总工会大楼的新主人金凯平来自中国上海,八年前以留学生身份进入澳洲,后来成功移民。金凯平曾经以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身份在墨尔本的多所大学开办中国经济与贸易问题讲座,而且出版两本专著,后来投身推广中医事业,在墨尔本开办了六家中医诊所。在开办中医诊所期间,最著名的医疗事件是成功令墨尔本的多对患有不孕症的夫妇怀孕生子。七号电视台曾对此做过详细报导,当时,世界卫生组织不孕症专家组成员、试管婴儿的发明者、蒙纳殊大学教授卡罗沃在电视上向全澳公开承认:澳中中医中心的中医师们创造了奇迹!他们取得的成绩是“自然疗法的重大成功”!
  最后,这家报纸又高调宣称:澳洲总工会大楼的易主,是中国大陆人新移民进军澳洲地产业的一个漂亮开始,澳洲主流社会应该注意新华人移民的实力了!
  是的,《金融综述》的记者说的没错,这是一个漂亮的开始。
  我只花550万就买下一幢价值2000万的商业楼宇,而且又是一幢以澳洲前总理霍克命名的大楼,几乎是一座地标性的建筑!不漂亮吗?!这仅仅是我的第一次地产操作啊!
  至此,澳大利亚工业园区计划失败给我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全部挽回!
  至此,澳中地产成为澳中集团的旗舰!



***************
*澳洲梦第四部分
***************

  “霍克大楼”买下来了,但是有关“霍克大楼”的故事却没有结束。  有关“霍克大楼”的故事很多,我不想一一叙述,挑几件重要的讲讲。


31“霍克大楼”旧貌换新颜(1)



  “霍克大楼”买下来了,但是有关“霍克大楼”的故事却没有结束。
  有关“霍克大楼”的故事很多,我不想一一叙述,挑几件重要的讲讲。
  第一件,个别华人不愿意相信金凯平会在墨尔本市中心买下赫赫有名的“霍克大楼”。可是《金融综述》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的又怎么解释?于是有人说我一直给这家报纸写文章,认识里面的编辑。后来,还真有好事者特意去政府有关机构查阅地契,发现房主登记仍然是那个老犹太人,并不是金凯平。这下可有了把柄了,于是,到处散布说,金凯平是牛皮大王。
  关于地契的问题,我在前一章已经讲过了,当时我的钱还差150万的缺口,就算是跟原房主借了,按黑市贷款(注:在澳洲是合法的)给他利息。这又相当于是分期付款,期限两年,所以当时地契上并没换上我的名字。这都是双方协议好了的,而且写进合同,有律师把关,我不怕。两年以后,也就是在1998年,我按期还了那150万,地契就换上了我的名字。不知还有没有好事者再去查一查,替我澄清一下实事?
  第二件,在我1998年还清欠原房主的150万澳元并在地契上换上我的名字时,这幢大楼已经值2000万澳元了(合人民币大约1。2亿元)。这正应了《金融综述》的预言:墨尔本的商业楼宇将会在三年内持续上涨,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
  Mark给我打了个电话:金,“霍克大楼“已经涨到2000万澳元了,你欠我一个人情……
  我马上明白了,把这幢大楼交给他代理出租。
  2001年,又做了新的估价,这幢大楼已经超过3000万澳元了(合人民币大约2亿元)。
  现在想想,当时不少人反对我买这幢大楼,因为那时的楼市并不好。而我却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大获全胜。这是我的性格,越是别人不敢做的,我越是要去做,因为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