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0109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 >

第12部分

0109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第12部分

小说: 0109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又将如何?命书岂可做得定准?那推算之人,又安能保其一无错误?尤可笑的,俗传女命北以属羊为劣,南以属虎为凶。其说不知何意?至今相沿,殊不可解。人值未年而生,何至比之于羊?寅年而生又何至竟变为虎?——且世间惧内之人,未必皆系属虎之妇,况鼠好偷窃,蛇最阴毒,那属鼠、属蛇的,岂皆偷窃、阴毒之辈?龙为四灵之一,自然莫贵于此,岂辰年所生,都是贵命?此皆愚民无知,造此谬论,往往读书人亦染此风,殊为可笑。总之,婚姻一事,若不论门第相对,不管年貌相当,惟以合婚为准,势必将就勉强从事,虽有极美良姻,亦必当面错过,以致日后儿女抱恨终身,追悔无及。为人父母的,倘能洞察合婚之谬,惟以品行、年貌、门第为重,至于富贵寿考,亦惟听之天命,即日后别有不虞,此心亦可对住儿女,儿女似亦无怨了。“
    吴之祥道:“小子向闻贵地世俗最尚奢华,即如嫁娶、殡葬、饮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莫不失之过侈。此在富贵家不知惜福,妄自浪费,已属造孽。何况无力下民,只图目前适意,不顾日后饥寒。倘惜福君子于乡党中不时开导毋得奢华,各留余地,所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如此剀切劝谕,奢侈之风,自可渐息,一归俭朴,何思家无盖藏。即偶遇饥岁,亦可无虞。况世道俭朴,愚民稍可糊口,即不致流为奸匪;奸匪既少,盗风不禁自息;盗风既息,天下自更太平。可见’俭朴‘二字,所关也非细事。……“
    正说的高兴,有一老仆,慌慌张张进来道:“禀二位相爷:适才官吏来报,国主因各处国王约赴轩辕祝寿,有军国大事,面与二位相爷相商,少刻就到。”多九公听了,暗暗忖道:“我们家乡每每有人会客,因客坐久不走,又不好催他动身,只好暗向仆人丢个眼色。仆人会意,登时就来回话,不是‘某大老即刻来拜’,就是‘某大老立等说话’。如此一说,客人自然动身。谁知此处也有这个风气,并且还以相爷吓人。——即或就是相爷,又待如何?未免可笑。”因同唐敖打躬告别。吴氏弟兄忙还礼道:“蒙二位大贤光降,不意国主就临敝宅,不能屈留大驾,殊觉抱谦。倘大贤尚有耽搁,愚弟兄俟送过国王,再至宝舟奉拜。”
    唐、多二人匆匆告别,离了吴氏相府。只见外面洒道清尘,那些庶民都远远回避。二人看了,这才明白果是实情。于是回归旧路。多九公道:“老夫看那吴氏弟兄举止大雅,器宇轩昂,以为若非高人,必是隐土。及至见了国主那块匾额,老夫就觉疑感,这二人不过是个进士,何能就得国主替他题额?那知却是两位宰辅!如此谦恭和蔼,可谓脱尽仕途习气。若令器小易盈、妄自尊大那些骄傲俗吏看见,真要愧死!”唐敖道:“听他那番议论,却也不愧‘君子’二字。”不多时,回到船上。林之洋业已回来,大家谈起货物之事。原来此地连年商贩甚多,各色货物,无不充足,一切价钱,均不得利。
    正要开船,吴氏弟兄差家人拿著名帖,送了许多点心、果品,并赏众水手倭瓜十担、燕窝十担。名帖写著:“同学教弟吴之和、吴之祥顿首拜。”唐敖同多九公商量把礼收了,因吴氏弟兄位尊,回帖上写的是:“天朝后学教弟多某唐某顿首拜。”来人刚去,吴之和随即来拜。让至船上,见礼让坐。唐、多二人,再三道谢。吴之和道:“舍弟因国主现在敝宅,不能过来奉候。小弟适将二位光降之话奏明,国主闻系天朝大贤到此,特命前来奉拜。小弟理应恭候解缆,因要伺侯国主,只得暂且失陪。倘宝舟尚缓开行,容日再来领教。”即匆匆去了。
    众水手把倭瓜、燕窝搬到后梢,到晚吃饭,煮了许多倭瓜燕窝汤。都欢喜道:“我们向日只听人说燕窝贵重,却未吃过。今日倭瓜叨了燕窝的光,口味自然另有不同。连日辛辛苦苦,开开胃口,也是好的。”彼此用箸,都把燕窝夹一整瓢,放在嘴里嚼了一嚼,不觉皱眉道:“好奇怪!为何这样好东西,到了我们嘴里把味都走了!”内中有几个咂嘴道:“这明明是粉条子,怎么把他混充燕窝?我们被他骗了!”及至把饭吃完,倭瓜早巳干干净净,还剩许多燕窝。林之洋闻知,暗暗欢喜,即托多九公照粉条子价钱给了几贯钱向众人买了,收在舱里道:“怪不得连日喜鹊只管朝俺叫,原来却有这股财气!”
    这日收口,正要停泊,忽听有人喊叫救命。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第十三回 美人入海遭罗网 儒士登山失路途





    话说林之洋船只方才收口,忽听有人喊叫救命。唐敖连忙出舱,原来岸旁拢著一只极大渔船,因命水手将船拢靠渔船之旁。多九公、林之洋也都过来。只见渔船上站著一个少年女子,挥身水湿,生得齿白唇红,极其美貌。头上束著青绌包头,身上披著一件皮衣,内穿一
    件银红小袄,腰中系著丝绦,下面套著—条皮裤,胸前斜插一口宝剑,丝绦上挂著一个小小口袋,项上扣著一条草绳,拴在船桅上。旁边立著一个渔翁、渔婆。三人看了,不解何意。
    唐敖道:“请教渔翁这个女子是你何人?为何把他扣在船上?你是何方人氏?此处是何地名?”渔翁道:“此系君子国境内。小子乃青邸国人,专以打鱼为业。素知此处庶民,都是正人君子,所以不肯攻其不备,暗下毒手取鱼,历来产鱼其多,所以小子时常来此打鱼。此番局运不好,来了数日,竟未网著大鱼。今日正在烦恼,恰好网著这个女子。将来回去多卖几贯钱,也不枉辛苦一场。谁知这女子只管求我放他。不瞒三位客人说,我从数百里到此,吃了若干辛苦,花了许多盘费,若将落在网的仍旧放去,小子只好喝风了。”唐敖向女子道:“你是何方人氏?为何这样打扮?还是失足落水,还是有意轻生?快把实情讲来,以便设法救你。”女子听了,满眼垂泪道:“婢子即本地君子国人氏,家住水仙村。现年十四岁,幼读诗书。双亲廉礼,曾任上大夫之职。三年前,邻邦被兵,遣使求救,国主因念邻国之谊,发兵救应,命我父参谋军机。不意至彼失算,误入重地,兵马折损;以致发遣选戍,死于异乡。家产因此耗散,仆婢亦皆流亡。母亲良氏,素有阴虚之症,服药即吐,惟以海参煮食,始能稍安。此物本国无人货卖,向来买自邻邦。自从父亲获罪,母病又发,点金无术,惟有焦愁。后闻比物产自大海,如熟水性,入海可取。婢子因思:人生同一血肉之躯,他人既能熟谙水性,将身入海,我亦人身,何以不能?因置大缸一口,内中贮水,日日伏在其中,习其水性,久而久之,竟能在水一日之久。得了此技,随即入海取参,母病始能脱体。今因母病又来取参,不意忽遭罗网。婢子一身如同篙草;上有寡母,无人侍奉。惟求大德拯救,倘得重见母面,来生当变犬马,以报大恩!”说著,不觉放声恸哭。唐敖听罢,甚觉诧异道:“女子且慢伤悲。刚才你说幼读诗书,自然该会写字了?”女子听了,连连点头。唐敖因命水手把纸笔取来,送至女子面前道:“小姐请把名姓写来赐我一看。”女子提笔在手,略想一想,匆匆写了几字。水手拿来,唐敖接过,原来是首七言绝句:不是波臣暂水居,竞同涸鲋困行车。愿开一面仁人网,可念儿鱼是孝鱼。诗后写著:“君子国水仙村虎口难女廉锦枫和泪拜题。”唐敖看罢,忖道:“刚才我因此女话语过于离奇,所以教他写几个字,试他可真读书,谁知他不假思索,举笔成文。可见取参奉母,并非虚言。真可算得才德兼全!”因向渔翁道:“据这诗句看来,此女实是千金小姐。我今给你十
    贯酒资,你也发个善心,把这小姐放了,积些阴功。“林之洋道:”你果放了,以后包你网不虚发,生意兴隆。“渔翁摇头道:”我得这股财气,后半世全要指他过日,岂是十贯钱就能放的。奉劝客人何必管这闲事。“多九公不悦道:”我们好意出钱给你,为何倒说不必管闲事?难道好好千金小姐,落在网里,就由你主张么?“林之洋道:”俺对你说,鱼落网里由你做主,如今他是人,不是鱼,你莫眼瞎认差了!休教俺们莫管闲事,你也莫想分文!你不放这女子,俺偏要你放,俺就跟著你,看你把他怎样!“说罢,将身一纵,跳过船去。那个渔婆大哭大喊道:”青天白日,你的这些强盗敢来打劫!我将老命拼了罢!“登时就要跳过船来,众水手连忙拦住。唐敖道:”渔翁,你究竟须得几贯钱方肯放这小姐?“渔翁道:”多也不要。只须百金,也就够了。“唐敖进舱,即取一百银子,付给渔翁。渔翁把银收过,这才解去草绳。廉锦枫同林之洋走过大船,除去皮农皮裤,就在船头向唐敖拜谢,问了三
    人名形。渔船随即开去。唐敖道:“请问小姐,贵府离此多远?”廉锦枫道:“婢子住在前面水仙村,此去不过数里。村内向来水仙花最盛,所以以此为名。”唐敖道:“离此既近,我们就送小姐回去。”廉锦枫道:“婢子刚才所取之参,都被渔翁拿去。我家虽然临海,彼处水浅,无处可取。婢子意欲就此下去,再取几条,带回奉母。不知恩人可肯稍等片时?”
    唐敖道:“小姐只管请便,就候片时何妨。”锦枫听罢,把皮衣皮裤穿好,随即将身一纵,撺入水中。林之洋道:“妹夫不该放这女子下去!以样小年纪,入这大海,据俺看来,不是淹死,就被鱼吞,枉送性命。”多九公道:“他时常下海,熟谙水性,如鱼入水,焉能淹死。况且宝剑在身,谅那随常鱼鳖,也不足惧。林兄放心!少刻得参,自然上来。”三人闲谈,等了多时,竟无踪影。林之洋道:“妹夫,你看俺的话灵不灵!这女子总不上来,谅被大鱼吞了。俺们不能下去探信,这便怎处?”多九公道:“老夫闻得我们船上有个水手,下得海去,可以换得五口水。何不教他下去,看是怎样?”只见有个水手,答应一声,撺下海去。“不多时,回报道:”那女子同一大蚌相争,业已杀了大蚌,顷刻就要上来。“说话间,廉锦枫身带血迹,撺上船来,除去皮衣皮裤,手捧明殊一颗,向唐敖下拜道:”婢子蒙恩人救命,无以报答。适在海中取参,见—大蚌,特取其珠,以为‘黄雀衔环’之报,望恩人笑纳。“唐敖还礼道:”小姐得此至宝,何不敬献国王?或可沾沐殊恩,稍助萱堂甘旨。何必拘拘以图报为念。况老夫非望报之人。请将宝珠收回,献之国王,自有好处。“廉锦枫道:”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国门大书‘惟善为宝’,就是此意。此珠婢子拿去无用,求恩人收了,愚心庶可稍安。唐敖见他出于至诚,只得把珠收下,随命水手扬帆,望水仙村进发。大家进舱,锦枫拜了吕氏,并与婉如见礼,彼此一见如故,十分亲爱。
    登时到了水仙村,将船停泊。锦枫别了婉如、吕氏,取了参袋、皮衣。唐敖因念廉锦枫寒苦,随身带了银子,携了多、林二人,一同渡到岸上。锦枫在前引路,不多时,到了廉家门首。锦枫敲门,里面走出一个老嫫,把门开了,接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