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蚕食 >

第11部分

蚕食-第11部分

小说: 蚕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马行菜市场内猪肉摊(1988年摄)

  
  美丽的家乡(1988年摄)

  照片是作者出生地吉林小蓝旗屯,照片河边是作者。我小时候,河水比这大得多。我记事时,就搬到城里了。老家离城里不远,上学放假或星期天,常回来玩,在河里游泳。河里鲫鱼很多,用手就能摸着,回家烧鱼吃,味道鲜美。此时,我又回到儿童时代,恍如昨日!

  
  照片中,左手是妈妈抱着妹妹;中间是我;

  右手是三伯母抱着堂妹(1935年摄)

  
  游吉林北山(1936年摄)

  照片自左至右依次是大堂姐、妹妹、妈妈抱着弟弟、大表姐、爸爸、我。当时我父亲是汽车司机,我们属于中偏下的家庭。

  照片自左至右依次是弟弟、母亲、我、妹妹

  (1942年在我家院内花丛中拍照的)

  2、游“新京”

  “新京”(长春)是伪满洲国首都,是日本建立“王道乐土”的样板,是个非常现代化城市,日本许多大银行、公司(株式会社)都在“新京”设有分行、分社,如兴业银行、松下、三中井商社等等。九一八事变之前,长春是一个很落后的小城镇,再早是个小鱼村。“满洲国”定都长春后,日本为了建立一个“王道乐土”标本给人看,在“新京”进行了宏大的建设规划,在1938年,初步完成建设。下面照片是“新京”空中鸟瞰:

  
  “新京”鸟瞰(1938)

  中央大街叫“大同大街”,市中心广场叫“大同广场”,道路呈放射状,十分壮观!主干大街两旁,高楼林立。火车站、伪满各部机关、衙门、中央银行建筑现代化,气派,坚固。一派百年大业之象。

  1937年暑假,父亲带着母亲、妹妹、弟弟和我,一家五口,到“新京”去玩,今天叫旅游。吉林离长春120公里,有火车相通。交通方便,当时火车三个小时就到。一下火车,到马路上,我傻眼了!宽敞的柏油马路,两边高楼大厦,节临比次;马路上许多小汽车,头一回看到有轨电车;人头钻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新京”的有轨电车(1936年摄)

  我们住下后,来到三中井洋行(百货公司),一进大门,十来个青年女店员,清一色十七八岁日本姑娘,分列两旁,夹道欢迎,向我们鞠躬,口喊:“藕哈优勾札一麻司!”,中国话意思是“您好!欢迎!”。这是一幢六层楼,商品琳琅满目,有自动梯、电梯,售货员全是日本姑娘,非常有礼貌,非常亲切,耐心地介绍商品。当时日本还没对英美开战,所以商品除日本货外,还有美国货。我父亲选购一架美国柯达牌照相机和一台美国造五灯(电子管)收音机。这两件东西,是我父亲最珍爱的宝贝,当时是非常时髦的。这两件东西,虽经“满洲国”、苏联红军占领、国民党、解放等重大社会变迁,一直流传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此后就不知去向了。爸爸使用这架相机,拍摄很多解放前时期照片,记录许多有价值的历史镜头,可惜,*中被我母亲烧了,付之一炬,尽成灰烬。害怕呀!收音机,有短波,能收听全世界各国电台广播。在后来抗战期间,仗打得越来越大;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同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封锁战争实况。因为我家有这台短波收音机,能收听到重庆大后方广播和苏联莫斯科电台华语广播,使我们能了解到抗日战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一些实况。这对我的思想成长影响极大,我不相信日本掩盖战争失败的不实报道。

  我记得,当夜深人静时,把收音机蒙在棉被里,调到几乎刚能够听到的极低的声音,收听重庆或莫斯科华语广播。莫斯科电台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性节目,全是苏德战场新闻。每次播音,开头、结尾,播音员都高喊“消灭德寇!”,语调悲壮、信心坚定。动人心魄!当时,这是很危险的。被日本人抓住,后果不堪设想!

  
  三中井洋行(1936)

  
  日商三中井百货洋行(株式会社)(1936)

  
  昔日日本商行,今犹完好(2002,长春)

  3、出国旅游

  1939年春,父亲攒够了钱,全家五口(父亲、母亲、我和妹妹、弟弟)到天津、北平(北京)去玩。当时,北平、天津已被日军占领,日本在华北扶植汉奸,建立了伪政权。关内外都是伪政权,以山海关为界。我们到天津、北平,叫“出国”,还得起(办)出国证,才能成行。那时,我四姑母一家在天津法租界住。第一站,先到姑母家。我们乘的火车到达山海关,要检查出国证;还要兑换钱,换关内使用的“联合券”。我们使用的“满洲国币”,一元钱上有个古代老人,不知道是谁?我们叫“老头票”。那时的“满洲国币”很值钱,一块钱老头票能换很多联合券,就跟美金一样!所以,我们一到天津、北平,觉得一下子成了财主,有用不完的钱!这趟旅游,我姑母一家四口(姑父母和两个表弟)全程陪同,费用全由我父亲负担。

  
  “满洲国币”

  在北平,住高级旅馆,旅馆包饭,吃得非常好。白天外出游玩,乘两轮人力拉的东洋车,六七辆排成一队,浩浩荡荡,穿街过巷,嗖嗖地,好不威风!我们不是地主老财,并非富有,这是实情。说明当时北平老百姓生活在多麽苦难之中。实际上,关里、关外都是中国人;关内还在抗战,而关外的我们已是“亡国奴”,相互都很陌生了。我们只是没觉悟,而不是“认贼作父”!

  天津,我们住在法租界的老姑(四姑最小)家里,没有到中国地去过。听说,哪里很穷,生活很苦。租界里的人都是上层一点,起码是今天的“白领”吧,生活还过得去,但也不如当时的吉林,起码热闹劲就不如吉林,不像吉林大街上那样熙熙攘攘,而是很冷清,姑母家花钱也很仔细。

  一个来月,我们游览了皇宫(故宫)、中南海、北海、天坛。颐和园,听说有便衣队(抗日游击队),没有去。爸爸带着照相机,拍了很多照片,有些一直保存到今天,成了历史见证,实在难得。大部分被毁了,我现在出示几张,能看出点什么呢?

  
  中山公园花房(1939年春摄)

  照片自左至右,分别是姑母抱着二表弟、金家姑姑、妹妹、母亲抱着弟弟,露半个头的是大表弟。

  
  遥望故宫紫禁城(1939,春)

  
  东望景山(1939,春)

  这两张照片,是站在北海公园琼岛塔上拍照的。这与今天的高楼林立,反差太大了!前张照片,近处是紫禁城西北角,远处高耸的是前门箭楼、永定门。我们看到的,诺大故都北平,你见不到一车一人。多可怕啊!“死城”一座。后张照片是景山,是明朝亡国之君崇祯上吊的煤山。当时,崇祯吊死那棵歪脖槐树还在,*中被红卫兵砍掉了,今已无存。

  
  北海公园(1939,春)

  这是北海公园琼岛紫光桥,桥上只有一个人,冷清何至于斯!

  
  太和殿(1939,春)

  这是1939年春拍摄的故宫太和殿,殿前广场,除我家一行外,寥寥不足十人,看不到人了!

  
  太和殿局部放大照片(1939,春)

  照片中,高个子妇女是我母亲,领着弟弟;靠后一点矮个儿妇女是姑母;小孩儿是妹妹。左手站立者好奇地看着我们一行。

  
  后宫深怨(1939,春)

  照片右角露头者是姑母。这是太和殿后院后妃们住的地方,昔日铅华,今已不见;除我一行,无人光顾。历史兴衰,就是这样无情!

  这次旅行,我不懂事,只知道吃得好,玩得好,住得好,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我不是写小说,给人看,我没必要掩饰思想,一个生长在日本统治奴役下的小孩子,谈不上觉悟,我不懂政治。我没必要用七十年后的今天观点描述当时。历史就是历史。我保留下来的照片,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状况。

  今天看这些照片,我们走进紫禁城、北海、中南海,一片冷清,风飒飒兮,落叶树凋零;静得可怕,空得恕A钊嗣倾と唬∶髑逋豕蛑笔且桓鋈巳ヂタ盏乃ヂ浯笤海吹贸鍪堑弁踔一蚪袢盏穆糜问さ芈穑≌庀允疽桓龉业陌芡觥H欢桓鼋嵌瓤矗淙黄嗔顾グ埽匀徊磺蝗厦寥灰倭ⅲ≌獠徽堑笔敝泄男凑章稹>嗥咂呤卤洳坏搅侥辏∈椤“⊥xt小说上传分享

九、开发乎!掠夺乎!
日本是个暴发户,靠的是日中、日俄两场战争起家。然而,倾举国之力打胜的一两场局部战争,不能改变其资源小国的颓势;清朝赔款再多,也有用磬之日。然而,明治维新之后,打了两场大胜仗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恶性膨胀,凸显其资源小国的先天劣势,不足以支持其进行更大的冒险。出路何在?它觊觎中国大陆。首当其冲的是中国东北!

  当时中国大陆,北洋政府无力统治全国,军阀混战。日本几乎举国一致,主张北上中国大陆,开发满洲成为国策。日本不认为这是侵略,是帮助满洲人(东北人)开发。九一八事变占领满洲后,开始了大规模地“新满洲开发建设”。

  诚然,满洲地大物博,大片的黑土地、茂密的原始森林、丰富的矿藏,虽说不是应有尽有,但也提供给日本以大部分的急需战略物资。最重要的是粮食、木材和煤炭。请看!

  
  大豆满囤

  
  木材无边!(1936)

  松花江上万马奔腾(1934)

  原木装车

  原木车皮待发(1935)

  
  农民交纳“出荷粮”(1942年摄,出荷粮是日本征收的粮食税)

  卸运大豆,待装火车(1933)

  大豆装车

  大豆、豆油、豆饼堆积在大连码头,装船运往日本(193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掠夺东北矿产资源的重要方式是主权转让。吉林金矿原为叫“韩边外”的韩家控制。在日本的压力下,1933年12月,韩家第四代代表与日本“大同殖产株式会社”签订主权转让契约。从此,吉林金矿就被日本人侵吞。下面的照片是“韩边外”家族与日本大同殖产株式会社签订吉林金矿主权转让契约情况:左方为日方代表;右一是韩家大管家姜继昌;左二是韩家当家人韩锦堂。

  “韩边外”第四代与日本大同殖产株式会社签订转让金矿主权契约(1933)

  吉林金矿的自然金,俗称“狗头金”

  日本大同殖产株式会社矿警队巡视民井子矿区(1933)

  吉林夹皮沟金矿(1933)

  夹皮沟金矿是吉林省有名的金矿,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发现,金矿资源丰富,盛时有矿工四五百人,日产黄金五百余两,由“韩边外”独占。九一八事变后,转让矿权归日本大同殖产株式会社所有。

  这种情况,当时是很普遍的。1934年,我父亲所在的吉兰汽车运输公司,总经理姓侯,是财东。当时我已记事,我清楚地记得,公司进口四辆崭新的美国道奇牌大轿车,我坐在车里面皮椅上,轰轰开进公司大院,好不威风!可是好景不长,时隔两年,日人以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