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妥协 作者:于富荣 >

第30部分

妥协 作者:于富荣-第30部分

小说: 妥协 作者:于富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就花了1500万元,而现在还没住满三年就要出售,况且现在房价一直看涨。由于移民之前有许多事需要处理,这家人就委托房地产中介公司代理出售住宅。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业务员接下本案后,积极地策划广告,宣传其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房间布局的合理性及其配套设施的全面与完善,很快将房子推展到了市场上。两周后,出现了一位买主,他参观完这所住宅的里里外外,对各方面的条件甚是满意,但只出价1400万元,这与卖主的底价相比尚差100万元。业务员无奈,只有回头找房主议价。经过业务员的协调,房主同意将住宅售价由2000万元降到1600万元,但售价1600万元与买价1400万元相比,仍有200万元差价。 


        为了促成这项交易,业务员只好再去找买方协调,费尽口舌,但买方始终不同意再加价,因为买方看到卖方如此痛快地一次降价400万元,于是有心继续拖延,以使卖方再做进一步的妥协。而看到买方态度如此坚决,为了促成这笔生意,业务员不得不继续回过头去找卖方商量,由于急于出手这套住宅,而且业务员又在一旁劝说,卖方决定再降50万元,此时的住宅要价已经降到了1550万元。可是买卖双方之间仍有150万元的差价,业务员又同买方进行协商,买方现在虽然已经感到这个价格非常优惠了,但是他当然还想以更低的价格完成这笔交易,而且他觉得自己一定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下这所住宅。不过这一次业务员也是有备而来,他向买方分析了各种形势,并且十分坦诚地同买方进行了协商,买方态度终于缓和下来,决定做出一定让步,同意再加价50万元,即总价1450万元,但买方同时声明不再提价,否则立即放弃这次交易。同时,为了表示自己购房的决心与诚意,还当场付了100万元的斡旋金。 


        鉴于买方的坚决态度,业务员只能再找卖方进行商量,这一次卖方当然不肯轻易妥协,不过在业务员的巧妙周旋之下,卖方终于答应再把房价降低50万元,现在房价已经降到了最底线,卖方告诉业务员“这是最后的价格,如果买方不同意,那他们就打算另外寻找买家了”。现在买卖双方的差价只剩下50万元了,虽然数目不太大,但双方态度都更加坚决,业务员感到这笔生意的成败很快就会有结果了。就在业务员为这两家的交易犯愁之时,买方找来业务员,告诉他说:“一个月前我在别处看过另一栋房子,论各方面条件,都比我现在看好的这所房屋称心如意,只因为当时房主不肯降价,几次交涉谈判未能成功,我只好放弃了,可谁知事情已过去这么久了,我差不多已把这件事忘掉了,就在一个钟头前,那家中介公司突然打电话来告诉我,房主愿意依我的价格出售,可我今天已在第二户下付了斡旋金,若房主仍不肯降价,固执己见,我衷心地希望您能退回这100万元”。 


        这突如其来的事情,使业务员愁上添愁,对于他来说,自己只是个中介性的角色,并无退款与否的决定权,除非房主同意或房主接受买方的价钱后,买方又反悔不准备买房,才能将其预交的斡旋金进行没收。而就眼前面临的情况是:一方言明不再降价,而另一方的态度更是坚决至极,中介者处在夹缝中,真是左右为难。解决问题的惟一办法是,尽快把信息传给房主,由房主决定结果。房主听到消息后,也犯了难:既然买主更中意前一户房子,就有可能反悔,若自己答应他的要求却反遭对方拒绝,我就有权没收他的斡旋金,这样就等于下降了100万元,以后再怎么卖都是赚。但赚这100万元的前提是必须接受买方的价格——1450万元,即需在原售价基础上再降价50万元;若不愿意降价50万元,他们全家马上就要移民国外,以后回来的时间肯定很少,目前时间紧急,如果失去了这笔买卖,新买主不知何时再现,即使马上出现,也需要花费时间继续和其周旋,而且也不知下一位买主是否愿意花1450万元的价钱! 


        此时的卖方陷入了两难境地,左思右想也找不出一个妥善的办法,而买方又以“前屋屋主催问甚急”为由不断来电要求中介早回话,否则应立即退回斡旋金。局面就这样陷于僵局之中。经过几十分钟的考虑,房主终于赌博性地同意以买方价格出售,若买方拒绝,则可顺理成章地将这100万元人民币纳入私囊。但最终的结果是,买方称心如意地以自己提出的价格买到了那所住宅,而卖主则只能以低出底线50万元的价格赔本完成交易。

      第六章:选对时机用对方法
      声东击西的妥协术(1)

        在战争中,高明的军事家常常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出奇制胜。在商务谈判中,运用声东击西的妥协战术往往会为谈判双方矛盾的解决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验丰富的商务人士经常发现,在许多商务谈判过程中直来直去的强攻硬取往往只能适得其反,可是谈判中的合理利益需求又不能轻易放弃,于是声东击西便成了获得利益的首选方式。 


        所谓声东击西,是指通过转移对方注意力的方法达到目的,即当谈判在议题上进行不下去时,既不强攻硬战,也不终止谈判,而是巧妙地将议题转移到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且纠缠不休;或在对自己不成问题的问题上大做文章,迷惑对方,使对方顾此失彼;或者把议题迅速转移到对方最感兴趣的方面,然后通过适当满足对方的利益需求换取对方在己方利益上的妥协。这种谈判的特点是富有变化,灵活机动,避开对方的锋芒,且不破坏谈判的和谐气氛,从而使对方在毫无警觉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谈判目标。 


        其实不论怎样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归根究底,都是一种妥协手段的灵活运用,因为放弃正在进行的、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的议题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妥协行为,尽管这种放弃是暂时的,但这种行为显示了自己不固守僵局、愿意主动解决问题的妥协态度。运用声东击西的妥协战术往往会为谈判双方矛盾的解决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 

        一个药品公司出售一种特别昂贵的兽医外科用药,它的价格与竞争的对手比起来高得吓人。由于价格过于昂贵,所以推销员们在推销这种药品时总要费尽力气才能说服兽医,但是有一位推销员却认为说服兽医购买这种药品其实并不困难,因为他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兽医把关注的焦点从昂贵的价格上转移到其他方面。比如,他在向兽医推销药品时会问兽医每次用其他产品时的用量是多少,价钱是多少,然后告诉对方,用他们的产品,医治好每头牛仅多花3美分,而如果生病的是一只羊的话,那只要多花0。5美分就可以了,如果这样算账的话,那真算不了什么,但是它的效果却是同类产品无法相比的。这样介绍价格,对方往往十分易于接受,但如果直接告诉对方购买这种产品比其他同类产品每包就要多花30美元,那只能让兽医们在一听到这个价格以后就会望而却步了。这样的话,兽医们恐怕连协商的余地都不会给推销员留下,更不要说愿意购买这种产品了。 


        在进行其他产品的销售谈判中也同样可以采取这种策略,比如汽车推销员可以这样化解还可以转移购买者在价格方面的注意力: 

        推销员:“您现在的车每天用多少小时?” 

        购买者:“6个半小时。” 

        推销员:“啊,如果您买我们的,那么在机器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您可以得到全部的、额外的机动性,更大载重能力和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室,每小时仅花6美分,一个月仅仅多花费20美元,20美元能买到什么。在普通的一个饭馆里一顿两人便餐,您对此不会有什么抱怨吧。” 


        为了更近一步地打动购买者的心,推销员还可以表示愿意在售后服务、赠送礼品等方面做出妥协,通常情况下,购买者都会愿意考虑购买这辆过去认为不可想象的汽车。 


        声东击西的策略实际上就是以转移对方注意力为目的,主要在于缓和谈判桌上的紧张情绪,使谈判对手分神,然后再以微小但是却能打动人心的妥协来赢得谈判成功。  


        声东击西之策在商务谈判中经常被采用,除了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解决双方矛盾、化解谈判僵局之外,谈判者还常常运用声东击西的策略迫使对方做出重大让步。比如,有些商务谈判者原本打算在眼前的谈判中与对方达成协议,但由于双方之间出现了难以解决的僵局,所以便假装另辟蹊径到别处活动,或者拖延继续开始谈判的时间,或者与谈判对手的竞争者加强联系等,其实这些做法都是表象,其目的还是为了增加谈判对手的压力,以实现最终有利于自身的谈判结果。 


      第六章:选对时机用对方法
      声东击西的妥协术(2)

        案例 
        我国山东省某塑料编织袋厂厂长就曾经以声东击西的策略在与日本某纺织株式会社的谈判中以最低的价格完成了交易。这位厂长首先与日方代表达成正式购买编织袋生产线的口头协议,接着就带领厂里的谈判代表团在青岛开始与日方谈判。 


        在进行了一周的技术交流后,谈判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对方主要代表是国际业务部的中国课课长,他起立发言:“我们经销的生产线,由日本最守信誉的3家公司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全套设备的总价是240万美元。”课长报完价,漠然一笑,摆出一副不容置疑的神气。编织袋厂的厂长微微一笑,他内心十分清楚,对方是在狮子大开口,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势在必得。 


        面对日方代表的嚣张态度,中方厂长起身回应:“据我们掌握的情报,你们的设备性能与贵国某某会社提供的产品完全一样,我省另外一个厂家购买的该设备,比贵方开价便宜一半。因此,我提请你重新出示价格。”日方代表当然不愿意轻易让步,于是双方首次谈判宣告结束。 


        第二天,谈判继续进行,日本方面把各类设备的价格开出了详细清单,又提出了180万美元的报价。中方显然对这个价格仍旧不满意,经过激烈的争论,生产线总价一点一点地被压到了130万美元。此时,日方表示价格无法再压,在后来连续9天的谈判中,双方一直在就价格问题进行谈判,但始终没有协商成功,而且由于双方互不妥协让步,谈判陷入了僵局。 


        中方厂长知道自己是需要这套生产线的,但是他又知道日方肯定没到价格底线,所以现在还没到签字的时候,但是如果不做出妥协,对方也不做出让步,那这场谈判很可能就要在双方僵持中破裂。这位厂长苦苦思索着,回顾谈判整个历程,前一段基本上是日方漫天要价,我方就地还价,处于较被动的地位,如果对方以为中国方面是抱着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与他们进行压价谈判时,就难以再叫他们让步。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厂长想到了声东击西的策略——他马上派人和另一家西方公司联系,以机敏而著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