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我动了娱乐圈 >

第29部分

我动了娱乐圈-第29部分

小说: 我动了娱乐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是我刚才见过的那个人他就是我刚才见过的那个人吗?     
  我很疑惑。     
  但是我一定要承认,蓬蓬这几年的发展是成功和顺利的。就好像三级跳,他一路奔驰而来,有力地助跑,然后一、二、三,起跳     
  作为观众,这时候我只能说:祝蓬蓬取得好成绩。注意保持姿势正确,千万要留神,别在比赛中途崴了脚。     
   
2、“娱记师祖”袁之团(1)     
  我想,如果什么时候国内开始评选“最名如其人奖”,那么我们的娱记前辈袁之团先生一定会力拔头筹的。     
  在他圆如太极的脸上长了一双圆圆的眼睛,一对元宝耳朵上还挂着一副圆框眼镜,真是人如其名、名如其人,他真的又“圆”又“团”,他的光头在灯光的照射下尤其像一颗水磨汤圆,让人想拍案叫绝。当时我强忍着才没有让自己笑出来。     
  因为资深、活动能量大,袁之团先生在圈里的别名又叫“袁老(元老)”,很多人私下里都称他为“娱记师祖”。     
  初识“娱记师祖”真面目     
  他一边和我们说着话,一边满面笑容地对他们点头。说实话,他当时流露出的那种从容而漫不经意的神态让我感觉到了一种“资深”的分量。     
  1996年年底,我刚开始做记者几个月的时候,就赶上了声势浩大的〃中国流行音乐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这是由北京最著名的几家电台、电视台和报纸联合举办的纪念活动,同时还举办了多场大型演出,当时各方面的宣传如火如荼,成为圈内一件大事。因为一直以来,音乐圈人士普遍认为1986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的〃百名歌星演唱会〃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蓬勃起点,所以在1996年,也就是十年之后,应该举办这样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而且,1996年也是国内流行音乐发展非常活跃和丰富的时期,我记得当时举办的活动人气很旺、显示出一片生机。     
  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参与这种大型活动,觉得处处充满新鲜感,并且也见到了很多流行音乐圈和媒体内部呼风唤雨的人物。     
  在这次活动的一个晚宴上,各路媒体和众多大小歌星基本都到齐了,现场一片星光、欢声笑语,大家穿梭来往、寒暄搭讪,忙得不亦乐乎。我这时候就像是一个逛庙会的,手里拿着相机,一双眼睛基本上已经顾不过来了。记得当时我们报社还有好几个同事一起,但是一进入现场大家就做鸟兽散,纷纷找熟人聊天去了。我刚入行没多久,基本上不认识几个人,也不好意思打扰别人的谈话,于是就只好躲在一边发呆。     
  不知什么时候编辑部主任也来了,他进场之后发现了坐在墙角的我。〃干嘛呢于蕾,怎么不到处走动走动?你可是记者啊。〃他走过来对我说。     
  〃……我谁都不认识,找谁说话啊?〃我非常为难地吞吞吐吐。     
  我承认,自己的性格其实非常内向,我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做记者,而且是成天和娱乐圈的明星们打交道的〃娱记〃。刚入行的时候我一度很痛苦,努力克服自己的害羞和种种不适应,那个阶段的感受让我现在记忆犹新。     
  主任看出了我的难为情,他笑了:〃走吧,那我带你到处看看去。〃     
  在靠近宴会厅中心的位置,蔡国庆和解晓东正被一个电视台的主持人拉着采访,他们对着摄象机谈笑风生。过一会儿,毛宁和那英也结伴来了,他们不停和周围的熟人打招呼。我正在辨认我身边的毛阿敏拎着的手提包的牌子,这时候我们主任一把拉住了和刘欢一起往门口走的北京音乐台副台长的胳膊,和他聊起了一些合作的事情。     
  〃对了,给你介绍一下我们报社的新人,人物版编辑于蕾。以后有什么事还得让你多关照点。〃主任的交际手腕一流,他不失时机地把我给推出去。     
  〃你看见袁之团了吗?他总是一转眼就被人找走,我都找他半天了。〃副台长笑着和我打了个招呼,然后随口问我们主任。     
  主任伸长了脖子在会场巡视了一圈,然后手指着一个角落说:〃他不是在哪儿嘛,正和韦唯说话呢。〃     
  〃袁之团?是***报的那个著名记者吗?〃等到副台长转身离开,我很有兴趣地问主任。     
  〃怎么?你对同行也这么感兴趣?〃主任觉得有点奇怪,〃看来他的知名度很高嘛,你想认识他?〃     
  〃……我以前只见过他的名字,没见过人。〃我有点不好意思。     
  〃倒是应该让一些前辈给你点指导,〃主任一边说着,眼睛在会场里继续找人。过了大约十分钟,他终于〃捞〃住了一个从我们身边匆匆走过的光头男人。“强行”给我们彼此介绍了一下:〃袁老,今后照顾一下我们的新人……于蕾,这位就是今天活动的总策划、圈内著名大腕袁之团老师。〃     
  我最开始知道袁之团这个名字,是在一家著名报纸的文化娱乐版上。当时我还没有进入这个圈子,娱乐圈的很多资讯都是这个叫做“袁之团”的人带给我的。今天,我得以见到了 〃娱记师祖〃的真面目。他的形象就像本文开头我描述的那样。     
  就在他停留的这几分钟时间里,不断有一些歌手笑着过来和他打招呼〃袁老师!〃〃元老!〃他一边和我们说着话,一边满面笑容地对他们点头。说实话,他当时流露出的那种从容而漫不经意的神态让我感觉到了一种〃资深〃的分量。     
  〃你是'中戏'的学生?〃听完我们主任对我的介绍,他一边看着我的名片一边问我。我说是,还没毕业呢。〃最近我倒是经常去你们学校看戏。今后有什么事咱们随时联络……〃说着他翻出一张自己的名片给我,然后从兜里掏出早已经响了半天的手机,开始忙不迭地接电话。这时,又有人跑过来叫他,他向我们象征性地挥了一下手,就消失在人群里了。     
  “娱记”新手对“红包”的疑虑     
  什么〃发稿费〃?我一边接过请柬和那个牛皮纸信封,一边纳闷。签完到之后,在走进会场的同时我疑惑地打开了信封,发现里面放着崭新的三百块人民币。     
  一个多礼拜之后的一天。刚在报社开完选题会,我的呼机就开始响,回电话过去,原来是袁之团老师。     
  〃刚给你们主任打完电话,他还挺忙的。明天有一个大型演唱会的新闻发布会,下午三点整在首都大酒店,你们主任有事来不了,他让你过来。请柬在我这儿,明天咱们现场见吧。 〃他干脆利落地说完,挂了电话。     
  我这边刚把电话放下,主任就走了进来:〃元老跟你联系过了没有?你明天自己去吧,也该锻炼锻炼了,据说有很多港台一线歌手都会到场,你抓几个重要的人提些问题,回来给头版做一篇报道。〃     
  第二天下午,我提前一个小时就出发了。说实话,自从做记者以来,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单独出席活动,所以难免有点紧张。而且主任又要我现场找重要人物采访,这让我颇费了一番脑筋因为不知道具体都有谁参加发布会,我的心里一直在打鼓:我该问什么问题?都问谁?主任说〃元老〃负责这次活动的宣传,我不懂的可以问他。可是报道写多少字合适呢?就上这一期吗……这些问题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结果已经到了半路,我才发觉相机和名片都忘了带。于是急忙赶回报社去取,之后再重新火速出发这样一折腾,等我赶到时已经迟到了五分钟。     
  出乎我意料的是,当我上气不接下气到了发布会现场时,发现袁之团还站在门口笑嘻嘻地和大家聊天呢,签到台周围也挤了好几家京城著名媒体的记者们在扎堆,看样子都是来了没多久的。大家也不急着进会场,而且会场里似乎也没有已经开始的意思,所以这些〃老记〃们都宁可各自找熟人交流一下。     
  我慢慢地蹭到了〃元老〃面前,和他打了个招呼,就在这时候,会场外的人已经陆续开始进场落座了。元老走到我面前,从一个大口袋里掏出请柬和一个信封塞给我〃先去签到,会后凭请柬领纪念品。还有,这是你的发稿费,你收好。〃     
  什么〃发稿费〃?我一边接过请柬和那个牛皮纸信封,一边纳闷。签完到之后,在走进会场的同时我疑惑地打开了信封,发现里面放着崭新的三百块人民币。     
  这是怎么回事儿?开会怎么还发钱啊?我看着左右没人,急忙把钱放回信封里去,想过一会找到〃元老〃问问再说。     
  内地明星比港台明星身价差多少?     
  我发现袁之团交给我的资料中有一页是港台和内地歌手的出场费报价,就觉得奇怪他怎么会把这么“内部”的资料给我看?同时我也发现,当时香港二、三线歌手的出场费竟然高出我们内地一线歌手的一倍还多!     
  这是一次迎接香港回归的大型演唱会,包括内地和港台很多著名歌手都登台献艺,发布会上很热闹,香港的四大天王到了三位,同时还有一些正在走红的青春偶像。     
  当记者们开始提问的时候,大部分人很明显地对港台艺人感兴趣,主席台上的黎明和郭富城等人谈笑风生、应接不暇,而内地的歌手就都被〃晾〃在了一边。     
  我正觉得纳闷,这时候袁之团悄悄走到我身边,小声对我说:〃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了吗?〃     
  〃怎么没人理咱们内地的歌手?〃我对他说。     
  〃那你就提问啊,这是几页资料,过一会你想好了马上举手。〃说着,他塞给我几页纸就离开了。     
  我发现袁之团交给我的资料中有一页是港台和内地歌手的出场费报价,就觉得奇怪他怎么会把这么〃内部〃的资料给我看?同时我也发现,当时香港二、三线歌手的出场费竟然高出我们内地一线歌手的一倍还多!这真是离谱。也许这就是市场规律吧,我想,但是我也感受到了内地歌手的处境,就像现在会场上表现出的一样。     
  想了一下之后,我举起了手。这时候发布会已经进行到尾声,但还是没有人对内地歌手提问。很快,主持人让工作人员把话筒交给了我。刚拿过话筒的时候我还有点紧张,但是一站起来提问,这种感觉马上就消失了。     
   
2、“娱记师祖”袁之团(2)     
  〃我有两个问题,首先是问内地的歌手香港回归之后,香港和内地艺人就会面临同样的市场竞争,而一直以来国内的流行音乐市场一直对港台歌手和歌曲很偏爱,这时候内地的歌手怎么面对这个问题?想怎么做?第二个问题是问一下这次演出的主办单位……〃其实我的这两个问题都是针对内地方面提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内地歌手和主办方多说点话,别再往港台歌手那里一边倒了。果然,台上的田震先开了口,之后几个内地歌手也分别直抒胸臆,说的还算痛快。最后,主办方人员也提出,希望今后内地和港台的艺人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      
共同发展,这也是祖国统一的具体表现。     
  我的问题被提升到了宣传这次活动主题的作用,同时会场的气氛再次活跃起来,这倒是我事先所没有想到的。     
  “娱记师祖”教我“行规”     
  看到我疑惑地点了点头,袁之团好像在回忆似的,说:“你做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