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大铜床 >

第46部分

大铜床-第46部分

小说: 大铜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丙崽把永华公司想干冰箱、彩电的想法跟谢小五一说,谢小五就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只要给他三天时间,三天之内他一准把京城倒腾彩电、冰箱的这些路数摸个门清。
    谢小五这会儿是丙崽任命的永华豆腐厂兼永华公司的副总经理,帮丙崽管着豆腐厂在各个市场的销售。这时永华的豆腐在市场里开始遇到了竞争,一些卖菜的菜农看着豆腐卖得这么火,也开始跟着做,做的人逐渐多了,永华的销售就有点吃力了,原先中午就能卖完的产量,往往得卖到了下午。
    谢小五这时在道上已小有名气了,看到哪个卖豆腐的不顺眼,便叫来几个哥们,一人一辆摩托车,不由分说就往那人的豆腐摊或者拉送豆腐的三轮车上撞。
    “哟,对不住了,这车的闸不好使。怎么着,要赔是吗?好说,咱们上那头商量商量怎么个赔法。”
    几个人把卖豆腐的人架到个没人的地方,劈头盖脸一顿暴打。打完了撂下一句话,“小子,听明白了,以后爷爷的豆腐没卖完你就敢出摊的话,那还得接着修理你。”
    丙崽是后来才知道这些事的,开始还非常生气,大骂谢小五,但厂里生产出来的豆腐的产量越来越大,交给谢小五的销售任务也越来越重,而谢小五每天的销售都完成得非常漂亮,所以慢慢的再有人跟他说谢小五的这些事的时候,他就渐渐装作没听见了。而谢小五时不时找他报销一些开销,只要数额不特别大,丙崽一般都给他报了,也从不问这些钱都拿去具体干了些什么。有了钱,谢小五在道上更有面儿了,在加上原先在学校就跟他一块斗殴打群架的那帮铁哥们儿,如今散布在京城各处,干什么都有,所以他要打听点什么事儿,几乎没有打听不来的。
    三天后,谢小五如期前来汇报。按谢小五打听到情况,此时京城里在做进口彩电生意的单位不下几百家。而这些单位或公司按照各自的尊卑贵贱,秩序井然的分食着这条食物链的各个环节,然后用一台十八寸的彩电,一次就掠走了一个普通市民家庭,辛劳数年才能攒下的全部积蓄。而在食物链的另一端,则盘踞着少数几家声名显赫而又神秘莫测的大公司。
    “这有数的几家大公司里面,就数永茂公司的路子最野,货最多,要是关系够硬,它那出来的价也最低。”谢小五眉飞色舞的说。
    “是长安街边上的那家永茂吗?”丙崽问。在长安街东边靠街边有幢大楼,楼门前挂有“永茂贸易公司”的几个大字,丙崽从那门前经过时,印象深刻。
    “没错,就那家。我打听到的情况,每天夜里都有挂有军牌的从南边来的大卡车在他们仓库里卸货,一卸就是好几车。”
    “那我们有办法搞到一些吗?”
    “很少有人直接从永茂公司搞到过彩电,只有一些能搞好领导批条的那些人,能拿着条子到永茂公司以批发价买个一两台,能批到十台八台的那就是天大的面子了。”
    “那你还说得这么带劲干嘛?”
    “别急呀,你猜永茂每天那几百台的彩电去了哪了?告诉你吧,每台加价百分之十,全卖给了另一家叫永盛的公司。然后每天几百台的量,都是通过永盛才流向了其他的公司和商场,永盛公司在这里面吃了最肥的一块。”
    “永盛是干嘛的?有这么牛吗?”
    “干嘛的?永茂的总经理叫王晓军,永盛的经理也叫王晓军,永茂的总经理是给部队当的总经理,永盛的总经理就是给他王晓军自个儿当的总经理了,这永盛公司是他王晓军自己的公司。这些货的来路谁也说不清楚,出了问题由永茂担着,但永盛却毫无风险的赚了其中的大头。”
    “我操,够会玩的,一台净挣几百,一天就算一百台,就是好几万,一个月下来,一两百万,咱们卖一辈子豆腐都不够人家一个月挣的。”
    “谁说他妈的不是呢,虽说这钱他一个人肯定独吞不了,但他肯定挣了其中最大的一份了。”
    “你说得这么热闹,那这里边还能有我们什么事?”
    “你听我慢慢说呀,本来再去永盛批彩电的话,已没有什么油水了,批出来每台加个两百,就只能零售了。但这人钱多了敢情就不把钱当钱了,我听说这王晓军只要一高兴,常常手一抬,就可以比平常便宜个三百五百的放出去几百台来。”
    “你是说咱们也能让他高兴高兴,抬抬手?”
    “咱俩可没这能耐,咱俩是爷们,人家王总经理只喜欢女的,而且还特好有夫之妇这一口。”
    “……?”
    “瞧你,别这么瞪我,又不是要你变成个有夫之妇,你就是想变也变不出来是不?咱们不是有人吗,这就么巧,我认识个哥们在东单承包了家音乐茶座,乐队里有个吹小号的的小伙子,是煤矿还是铁路什么什么文工团的。他跟我的哥们说,他能搞到一百台进口原装的彩电,问有没有人要。我的哥们一听,立马把我叫了去。我赶过去和那小伙子一聊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团有个女的,跳舞的,叫孟莉莉,有一百台彩电,知道经常来茶座的都是些买卖人,所以让他帮放放风。我再一问,这孟莉莉是他们团副团长的老婆,舞跳得一般,但身材和长相倍儿棒,她自己说永茂公司的王总经理是她的好朋友,批了她一百台彩电条子。”
    “那我们得会会这孟莉莉。”
    “我都安排好了,今晚七点,新侨饭店我们请她吃饭。”
    孟莉莉很爽快,这天晚上点的菜还没上完,丙崽和她就谈妥了条件。她把批条给丙崽,丙崽拿条子去永盛提一百台彩电,价格只有市面零售价的一半,提完货,作为感谢丙崽一次付给孟莉莉一万块钱。
    “去提货时,记得说你是我的表弟。”临了孟莉莉叮嘱了丙崽这么一句。
    第二天,丙崽拿了批条去交钱提货,接待的人说,你等等,我汇报一下去。在另一间办公室里王晓军看了看条子说,“嗯,是我批的,你就照这价格给他,然后你把他叫来我这一下。”
    走进王晓军宽大舒适的办公室,王晓军示意丙崽随便坐,他正在接一个电话,丙崽听到他在电话里说,钢材多多少少吨,汽油多多少少吨,都是让丙崽眼热的大买卖。
    “请问怎么称呼?”王晓军放下电话,客气的问丙崽。
    “我姓赵,叫赵颉,永华公司的,请王总多多关照。”丙崽忙欠身把名片递了过去。
    “听孟莉莉说,你是她表弟是吗?”
    “那是莉莉姐她客气,我想她是想帮帮我们这小公司,多得到点王总的关照。”丙崽决定真人面前不说假话,直觉告诉他,王晓军是他今后需要多多仰仗的人物,他可不想一开始就被什么孟莉莉表弟的身份套住。
    “嗯,来我这的人,没几个不吹牛说瞎话的,你算是诚实的一个。诚实不一定就能做得好买卖,但我喜欢诚实的商人。你去跟刚才接待你的人说,就说是我说的,你这一百台彩电,每台再便宜五十块。”
    丙崽走出办公室,王晓军拿起他的名片看了看,心里嘀咕了一下,“怎么也姓赵?”他觉得丙崽长得有点像记忆中的某个人,赵援朝。赵援朝死前真要留下了个儿子,应该也和赵颉差不多大了,但王晓军很快想那是不可能的,自己有点神经过敏了。
    丙崽去提彩电的地点居然是赵家大院,院子里的空房改成了临时库房,堆满了各种牌子和型号的进口彩电。这是丙崽第一次踏进赵家大院,他永远不会知道这所院子的过去与他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他也不知道,此时在院子的深处,那张巨大的铜床正横亘在那儿,耐心地等待着,等待他这个赵家子孙最终的归来。赵家大院给他的第一印象,只是让他觉得,这么古色古香的院子用来做仓库,未免有点可惜了。院子的里里外外象他一样来提彩电的人和搬运工,熙熙攘攘络泽不绝。
    丙崽回到家把看到的一五一十和何芳说了一遍,当说看到院子堆满了彩电,这是让何芳最感兴趣的部份。
    “上学时老背课本,说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最主要的关系。永盛是北京市场供应彩电的大户,它现在敞开来卖,市面上的进口彩电还这么紧俏,要是再控制一下他库房里的那些存货,这彩电的价格岂不是要一涨再涨。”
    何芳和丙崽互相对视了一眼,心有灵犀,丙崽马上明白了何芳话里的意思。说干就干,两天后,丙崽再次去找王晓军,他想把王晓军库房里的彩电全买下来,囤积居奇,等彩电的价格涨上去之后,再狠狠的大赚一笔。而这两天,第一笔一百台彩电轻轻松松的就出手了,除了给孟莉莉的一万块好处费,还净赚了三四万。这么容易就赚到了这么高的利润,这更坚定了他来找王晓军谈判的信心。
    “王总,能不能再给我们一些彩电?”在王晓军的办公室,丙崽对着王晓军,一脸讨好的笑容。
    “怎么,刚给了你一百台,两天就卖完了?”王晓军低头看着文件,并没有把丙崽当回事儿。
    “是的,现在彩电很畅销。”
    “给你是可以给你,但价可不能是上回的价了。”
    “那是多少?”
    “跟别人一样十八寸一千六,二十一寸二千一,现金,不开发票。”
    “如果我多要一些,您看是不是可以给点优惠?”
    “多要些?能多多少啊?”
    “嗯,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把您库房里的彩电全包了。”
    听到这一句,王晓军放下了手里的文件,抬眼正视起丙崽来。“你全包了?你知道我库房里有多少台彩电吗?”
    “不知道。”
    “我库房里经常保持有三四千台彩电的库存,假设我不论型号都给你一千六一台,那就是至少五百万,你有这么多钱吗?”
    “如果您能每台优惠三百元,我一定可以尽快凑齐货款,给您送来。”
    “好嘛,看你岁数不大,胃口到不小,废话也不多说了,你也不用再跟我讨价还价,每台我给你比别人便宜百分之十,每月我这至少有有三千台的量,都给你,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这条件,做得了你就做。”
    “百分之十五,百分之十五我一定做。”
    “好吧,百分之十五就百分之十五。”
    “谢谢您,王总,咱们一言为定。”
    彩电正不愁卖的时候,按理王晓军不应把百分之十五的利润就这么轻易的让给了别人,但此时,另一些更大的生意占据了他太多的精力,他有点顾不过来了。
    社会主义的正统理论认为,代表全体人民行使权力的政府,通过科学的计算,理智的计划,各经济部门严格按计划指令来生产,就能平等的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需要,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危机,并铲除资本主义社会那万恶的剥削和压迫。新中国建立的最初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基本是按着这样的理论运行的,所有重要物资由政府在国有企业间统一调拨,两个国有企业之间按统一规定的调拨价格结算。赚与不赚,赚多赚少,都是国家的,与个人无关。但是,“改革开放”不单承认了自由市场的存在,还将“市场经济”定为了政府追求的目标,自由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随行就市,但在改革之初,国有经济部份之间供需双方却依然在执行着由政府制定的“调拨价”或“国家牌价”。这样,同一种物资注很自然的就出现了两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