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庸的智慧 >

第8部分

中庸的智慧-第8部分

小说: 中庸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舞台上,出过几位卓越的女政治家、女统治者,其中大辽国的萧太后是其中一位,其影响和地位格外引人注意,都有着果断不屈的个性、从不惧怕失败的精神。?     
  萧太后的果断名不虚传,表现在她的果断刚毅、毫不气馁的做事原则上,她执掌大辽政权的时代是与大宋对峙的时代,在丈夫病死、儿子年幼的艰难困境里,她苦心孤诣,维持着大辽江山社稷。在一个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女人不得已而掌握大统、支撑国运,况且四面敌国虎视眈眈,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萧太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了风起云涌的历史舞台的,如果想对萧太后果断性格有所了解,不妨先从她戎马军旅的那一刻说起。?     
  萧太后执政期间,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国际政治关系复杂,正值五代结束,宋朝刚刚建国不久,用政治风云变幻无常来形容,丝毫不过份,况且大宋开国皇帝太祖曾对*7*3相赵普说过:“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太祖祖弟太宗一刻也没忘记太祖一统天下的遗志。而辽国也久窥中原国土的富饶与肥沃,这种政治环境的确险恶,但也给统治者们提供了展示他们才能、性格的机会,险恶的环境,既是对政治家的严峻考验,更考验着政治家的素质。?     
  萧太后执政后第一次与宋交锋是在燕云一带,燕云十六州是辽宋的主要战场,从五代到宋这里就战火不断一直是兵家用武之地,当时大宋太宗皇帝御驾亲征,率兵直扑幽州城下,当时协助处理国政的萧太后命耶律斜轸率兵救援,将宋军大败于高粱河,宋太宗中箭,跌落马下,后乘驴车逃回。?         
※虹※桥※书※吧※。  
第19节:果断但不莽撞(2)       
  公元986年,宋太宗闻知萧太后临朝以后,认为有机可乘,经过一番准备,于这年二月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宋军分兵北上,东路以大将曹彬为帅,西路以潘美、杨继业为帅,一齐发兵。西路军战报传来,萧太后临危不乱,沉着应战,她冷静分析,看清了宋军的意图,便从容布置。她命令驻扎南京即幽州的耶律休哥抵挡东路曹彬,并派兵增援,命令耶律斜轸为山西路兵马都统,率兵抵挡西路潘、杨一部。然后自己身着戎装,披挂上阵,率儿子圣宗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萧太后纵观全局,指挥若定,毅然决定以主力对付宋东路大军,不久,她便率兵在涿州挡住曹彬,与宋军对峙,她摆出进攻的姿态却不出兵,只在夜间派小部分骑兵骚扰曹彬的大营,这样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牵制着曹彬。萧太后此时己派耶律休哥深入曹彬背后,截断其粮道和军需供应,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曹彬被围,水源被断,人马皆渴。不久,萧太后在琢州西南的歧沟关大败曹彬,接着乘胜追击。在易州之东的沙河,惊魂未定的宋军见辽军追来,不顾一切地抢渡逃窜,踩踏溺死者大半,沙河为之不流。?     
  在打败东路军后,萧太后全力对付西路军,她命令耶律斜轸连败潘、杨大军,使潘美屡吃败仗。潘美为了陷害杨继业,反而迫使他进攻朔州;并假惺惺地表示将在城南陈家谷口子以接应。杨继业无奈,只得负气出击。谁知,正中萧太后的圈套。当杨继业与耶律斜轸相遇时,辽军刚一交战便佯装败走,杨继业不知萧太后早已令耶律斜轸设下了伏兵,便挥师急进。辽军伏兵四起,耶律斜轸又杀了回马枪,杨继业抵挡不住,只得率众后退。潘美先闻杨继业取胜,便欲出兵争功,继而又听到他败退的消息,便置之不顾,率兵先撤了。杨继业孤军奋战,自中午一直打到暮夜时分,退至陈家谷口,不见援兵,只得率部苦战,无奈,寡不敌众,突围不成。杨继业先命部下各寻生路,不必恋战,但部下全不为所动,誓与他同生共死。结果,杨继业所率将士全部壮烈殉难。杨继业坐骑中箭,翻落马下,被辽将萧挞览、耶律奚底等擒获。杨继业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自从北汉至大宋王朝,满门忠烈。他受命镇守边关,威震敌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称“杨无敌”。当年雁门关大捷,枪挑大辽国驸马萧多罗,何等凛凛威风。可叹此一战,既遭计中伏,又缺少支援,一代名将成为阶下囚,杨继业凄苦悲凉之心,万念俱焚,绝食三日,壮烈殉国。?     
  杨继业的死,对于宋王朝的刺激尤其深刻,萧太后的丰采英姿令宋朝上下刮目相看。幽云大战,萧太后大显神威,全线告捷,使宋王朝从此放弃了收复幽云的打算,也从此一改对辽国的战略进攻。自此之后,幽云之地的烽火暂告平息,萧太后为了大辽国的利益,却从不停止对北宋的进攻。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兵马南下,大多都是萧太后亲自披坚执锐,亲临前线,由于她的这种一贯作风,使萧太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武功卓绝著称的后妃。?     
  果断以实力为前提?     
  个性好强,从不服输的萧太后在夫死子幼的情况下,以果断的毅力,指挥三军大战幽州是何等气慨!在她眼里,从不知什么是困难,在她执政期间,大规模的南下有多次,每次都常常是亲自披坚执锐,亲御大军。这在今天看来,似乎是有些穷兵黜武,肆意发动战争,如果单从时代阶级观点去分析这也很正常,想一想,封建王朝哪一个阶级不是以武力取得的天下?忽必烈的铁蹄最终扫平南北、建立元朝,晚清满族入关成了封建末代皇室,何尝不是以武力一统天下?如果萧太后能一统天下,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也不一定是坏事,最能体现萧太后果断,积极进取性格的是1004年她再次挥师南下。?     
  这年九月,萧太后以大将萧挞凛、萧观音奴为先锋,率大军20万,倾全国兵力南征。此番南下,已年过半百的萧太后仍然身着戎装,亲御戎车、指挥三军,她依旧显得威风凛凛,豪气冲天!大辽兵马在萧太后的率领下,声势浩大,一路南下,她绕过宋军坚守的保定等地,避重就轻,直抵黄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对岸就是北宋的都城——开封汴梁。战报传到宋廷,朝野上下一片惊慌,有的主战,有的主和,有的主张弃汴京迁都。朝中宰相寇准建议皇帝亲临前线,对主张迁都者指出:“避敌南巡,实乃下策。我大宋天子神武,将帅协和,士卒骁勇,只待皇上车驾一出,契丹当望风瓦解,不战自退,廓清河北,正待今日。若陛下轻信怯懦之人胡语乱言,轻弃宗庙社稷,置河北军民于不顾,远避南方,劳师浪费且不说,恐我军民心崩溃,斗志瓦解,被契丹乘虚而入,则天下何以保全?勿宁说成都、金陵,恐怕天下之大,当无容身之处了!”真宗皇帝在寇准的力争劝谏下放弃南下退避之意,在寇准陪伴下御驾亲征,消息传来,宋军士气大盛。当真宗的战车出现在前线时,士兵高呼“万岁”之声传出数十里。?         
※虹※桥※书※吧※BOOK。  
第20节:果断但不莽撞(3)       
  这样一来,无形之中使萧太后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宋朝军民顽强的抵抗使她不得不冷静地分析前线战事的态势。事又凑巧,一个偶然机会,她的先锋官萧挞凛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伏弩射死。军未交战,先失大将,辽军士气受到影响,加之大军深入,背后宋朝州城坚守,仍有后顾之忧,萧太后对这种处境有很清醒的认识,她决定以战求和。主意一定,她便派人到宋营,答应北宋先前屡屡求和的要求。宋真宗本来就对亲征三心二意,终日提心吊胆,对战争缺乏信心,他见萧太后同意议和,便急忙派曹利用前去磋商。萧太后见宋使前来,故意吊宋廷的胃口,便提出要宋朝退出后周柴荣时收复的关南之地,曹利用当即回绝,并回去复命。这期间,宋辽之间的摩擦不断,互有胜负,但因宋军一方宋真宗缺乏斗志,辽军一方萧太后担心旷日持久,天气转冷,事发突变,于是又有了第二次谈判。这次,宋真宗告诉曹利用:“只要不割地,就是多给100万金帛也无所谓,萧太后答应退兵就行!”?     
  萧太后见曹利用二番前来,又对他提出关南之地。曹利用说:“这些都是前朝旧帐,我朝不知。若是每年得些金帛佐济军需,还可商议,太后所说割地之请,我万不敢向皇上奏闻!”辽政事舍人高正始抢上一步厉声对曹利用喝道:“我太后陛下此次统兵南下,就是要收复故地,若只得金帛而归,实愧对我大辽国民!”曹利用不慌不忙地反唇相讥:“听起来你似乎是为大辽国民着想,若依你所言,这关南之地一日不得,干戈便一日不止。哼哼,如此连兵结衅,竟是利在何处?!”曹利用此番话语,也正是向萧太后陈说利害,萧太后又岂能不知!她见此情形,便同意按曹利用所说,议和。双方经过激烈的交涉和讨价还价,终于达成协议——此所谓“澶渊之盟”,宋辽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维持旧疆。双方边民不得交侵,宋每年输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给辽。?     
  澶渊之盟,双方握手言和,然而,对于萧太后来说,沿边州、军各守旧疆之说,实际上就是从法律上获得了合法占据幽云地区的保障,这一点对于契丹的发展(尤其是汉化,封建化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总之,澶渊之盟使契丹与宋朝关系进入新的阶段。萧太后的功业也达到新的高峰,这一年,儿子圣宗皇帝为她上了尊号,日“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因此历史上对她有承天太后一称。?     
  澶渊之盟,各自罢兵。从此,宋辽双方进入了百余年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萧太后在第二年,还下令在双方边境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在11世纪,中国逐渐走上统一的历史进程中,萧太后看到双方势力均衡,能够相结盟好,化干戈为玉帛,对于宋辽双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乃至民族融合都有积极意义。正是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才使萧太后真正开创了一代“中兴”大业。?     
  千百年来,宋与辽的战争,人们都是倾向于宋的,认为宋才是合法的统治中国的统治阶级,其中,历史小说《杨家将》中对此观点极尽渲染,的确,人们在评论历史时都会有一种历史倾向,这是不可否认的。当然,我们不排除杨家将在人们心目中的英勇形象,他们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感昭。但后来忽必烈的蒙古大军和满清王朝都是以少数民族统治者的身份统治着中原,而且他们都是从北方打到南方。这当然是历史阶级观点,我们不去探究,我们所要讨论的是萧太后的那种从不惧怕失败,果断顽强的性格,以及以其为代表的这种性格所决定的命运。?     
  敏于行而讷于言?     
  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总是能够把自己的聪明把握到一个恰当的尺度,然而,有些人总是自命不凡,把精明智慧放在脸上,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智慧不是一个戴在脸上的华丽面具,不是老挂在嘴角旁的口头禅,精明智慧只应体现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之中。?     
  作为一个领导者,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不要动辄就口无遮拦地对别人品头论足,议论别人的美丑、笨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