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庸的智慧 >

第15部分

中庸的智慧-第15部分

小说: 中庸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荒废;愚蠢与笨拙的人,就是不好好利用智慧,而任它荒弃、埋没、与躯体玉石俱焚。?     
  人类充满了智慧,但是若不懂得利用它们,那么就失去了拥有它们的意义,有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虹※桥※书※吧※。  
第36节:聪明与糊涂相间(3)       
  智慧是一种相当微妙的品质,我们很难精确地对其进行定义,而且这种品质很难通过后天教育的方式进行培养。但是,对那些渴望迅捷地在这个世界上成就一番事业,并取得成功的人来说,这种品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在做事时,某些人能够纯熟地掌握机智这一精致微妙的技巧,他们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说任何自己想说的话,却从来不必担心会因此而得罪或冒犯某些人。他们显然并没有刻意地约束自己,可以毫无顾虑地畅所欲言。然而,同样的意思如果经由其他人说出来,却很可能会极端地冒犯他人,并因此掀起轩然大波。?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拘束”都不是好的现象。身体上的拘束固然不好,心理上的拘束更不应该。因为心理上一旦有了拘束,思考就迟钝起来,不可能产生好的构想。?     
  人类对于任何事情的见解,都是形形色色、见仁见智的。某一个正确的见解未必始终正确,必须顺应“时”与“地”而改变自己的见解。心理上要是有所拘束,就会丧失这种自由自在的境界。因此,过于固执而不知变通,无异作茧自缚而动弹不得。在这种情况之下,还有什么发展可言呢?万事万物无时不在变化,今天的情况与昨天的情况已经不同,因此一定要有新的见解。?     
  总之,我们要避免陷于拘泥,对事物要以舒畅的心情机智地观察和思考。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局限在自定的一条思想胡同中而走不出来。或许你接受过高深的教育,或许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受到过最尖端的训练,或许你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个真正的天才,然而,你仍然可能在这个世界上郁郁不得志或是难展宏图。但是,一旦你能够在原有才干的基础上增加智慧这种品质,并与才干结合起来,你将惊奇地发现前途是多么的坦荡光明,而你在发展自己的事业时又是多么的得心应手。?     
  智慧在人们的心中,就如同太阳照耀在天地问,永远光明,永远存在。生命有衰老死亡,智慧却永恒存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智慧的积累,越积越多,越积越明。学问增长智慧,经验增长智慧,常识增长智慧。所以一方面要事事用心,一方面要事事学习。有人说:“智者因为常常用心而智,愚者因为不肯用心而愚。所以人生而智时,不得矜于智而忽略了用心;生而愚时,不得拘于愚而怠慢了用心。”又说:“学习于书本的人,因书而智慧;学习于实践的人,因实践而智慧;求教于人的人,因他人的教导而智慧;学习于外物的人,因外物而智慧。无所不学,则无所不智。”?     
  有时糊涂才是聪明?     
  人生是个万花筒,人们在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防莫测。但是,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做人的艺术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聪明的表现,人贵在能集智与愚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孔子论人,以知、仁为别,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为: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迂,有似于山,故乐山。聪明之区别糊涂,大抵如此。?     
  “难得糊涂”是糊涂学集大成者郑板桥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将此体系晋升为:“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做人过于聪明,无非想占点小便宜;遇事装糊涂,只不过吃点小亏。但“吃亏是福不是祸”,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有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亏,总是“斤斤计较”,到后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郑板桥说过:“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世上最可悲悯的人,他们往往自我感觉不错,正是古人所谓“贼是小人,智是君子”,是那些具有君子的智力却持小人之贼心的人,他们最大的敌人即是他们自身。做人与其聪明狡诈,倒不如糊里糊涂却敦厚。?         
虹桥门户网。  
第37节:聪明与糊涂相间(4)       
  郑板桥以个性“落拓不羁”闻于史,心地却十分善良。他曾给其堂弟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愚兄平生谩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为美,未尝不啧啧称道。囊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以仁者爱人之心处世,必不肯事事与人过于认真,因而“难得糊涂”确实是郑板桥襟怀坦荡无私的真实写照,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毫无原则稀里糊涂之人。糊涂难,难在于人私心太重,自我一热,陡觉得世界太小,眼前只有名利,不免去斤斤计较。《列子》中有齐人攫金的故事,齐人被抓住时官吏问他:“市场上这么多人,你怎敢抢金子?”齐人坦言陈辞:“拿金子时,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可见,人性确有这种弱点,一旦迷恋私利,心中便别无他物,惟利是图,用现代人的话说:掉进钱眼里去了!?     
  人空手来到世间,也必然空手而去,但是,有的人财迷心窍,将发财视为人生的理想和生活的动力,要知道,财富能够使人幸福,也能够给人带来灾祸。“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生悲剧令人警醒。     
  秦汉时期的著名谋略家陈平年轻时,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后,独自一人带着宝剑逃亡,摆渡陈平过黄河的船夫,见他狼狈的样子,猜到他是逃亡的将士,认为他身上一定带了不少金银财宝,顿起杀机。陈平看出了船夫的企图,虽然很害怕,但仍然沉着应付,主动脱下上衣,光着膀子帮船夫撑船,船夫见他没有财宝,便打消了杀人的念头。?     
  船夫送一个客人过长江,见客人用黄色的金杯喝酒,起了歹意,其实,客人用的是黄铜杯子,根本不是金杯。客人对船夫异样的眼光也有所察觉,于是为了防止万一,随着船的颠簸故意将杯子扔进江水。船夫见失落了金杯,感到十分惊讶和惋惜。客人趁机解释说:“这是一只黄铜杯,掉到江里没什么可惜的。”客人的机智使他免除一场杀身之祸。?     
  在不便直言的情况下,委婉地点拨几句,让听者明白自己话里的真实意图,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很贤惠,有时还帮助唐太宗处理政务。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厚葬了她,并将陵墓命名为昭陵,为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唐太宗还令人在宫中搭建了一座很高的楼台,稍有闲暇便登上楼台远眺昭陵。?     
  一天,唐太宗带领宰相魏征等大臣一起登上楼台,眺望了一会儿,唐太宗问魏征:“爱卿看到昭陵了吗?”?     
  魏征揉揉双眼,看了半天,说道:“皇上,臣老眼昏花,实在看不见啊!”?     
  唐太宗心想:岁月不饶人,魏征真的是老了!于是,他很有耐心地指给魏征看。?     
  魏征又看了看,对唐太宗说:“臣刚才以为皇上是让我看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若是看昭陵,臣还是能看见的。”?     
  唐太宗听了,深感惭愧,下令拆除了宫中的这座楼台。?     
  在这里,魏征借口自己眼花,点出了唐太宗父亲的陵墓名称,暗中告诫唐太宗:不该只思念自己的妻子,更要思念作为开国元勋的父亲。魏征虽然以直言相谏而闻名,但他也深知不能过于冒犯皇上。唐太宗心照不宣,明白了魏征的用意,立即改变了以前不合适的做法。?     
  老子推崇“糊涂”。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人依于道而行,将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即大智若愚。“智”与“愚”是辩证的观点,《列子·汤问》里愚公与智叟的故事,就是智愚的范本。庄子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只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是愚是惑,各人心里明白就行了。?     
  弄拙成巧?     
  生活中,许多事情总是充满了辨证法的智慧。就拿聪明和愚笨来说吧,聪明的人虽然有灵活的头脑和很强的能力,但往往却容易犯下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常见错误。而愚笨的人因为知道自己愚笨,做起事来便十分认真而细心,龟兔赛跑的故事就是一个例证。?         
※虹※桥※书※吧※BOOK。  
第38节:聪明与糊涂相间(5)       
  世界上的天才不乏其数,但最终能成大事的却廖廖无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年少得志,而恃才气傲,最终不得善终。另一方面者是虽有天才,但疏于学习,玩弄小聪明,结果很快江郎才尽,被时代所淘汰。?     
  孔融10岁时,随父到洛阳。当时李元礼享有盛名,作司隶校尉。登门拜访他的人,只有那些才华出众,名声很高的人及他的亲戚,才给予通报。孔融来到门前,对守门的官吏说:“我是李家的亲戚。”通报以后,在前厅坐下。李元礼问他说:“您与我有什么亲戚?”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先人仲尼与您的先人伯阳,有师生之谊,因此我与您有几代的老交情了。”元礼及其宾客对他的回答,无不以之为奇。?     
  像孔融这样的天才最终为什么得不到善终呢?那是由于孔融恃才气傲,最后触怒了曹操等权贵,所以年纪轻轻还没有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就死了。而愚笨的人反倒能以勤补拙、成就大业。?     
  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之后,他的名字很快传遍了欧洲大陆,有些人却妒忌这位发现者。一天,哥伦布参加西班牙一个贵人为他而设的宴会,那些妒忌他的人也都出席了。他们都是一些傲慢自负的人,迫不及待地要给哥伦布一个难堪,于是便向哥伦布说道:“你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大陆,那又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对这件事大谈特谈。任何人都能穿过海洋航行,并且任何人也都能像你一样有所发现,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     
  哥伦布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他从碟子里拿起一个鸡蛋,对那一伙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谁能把这个鸡蛋竖直立起来?”?     
  桌子四周的人一个一个地都试了试。结果,鸡蛋传一圈,谁也没有成功,都说那是不可能的事。这时哥伦布拿起鸡蛋,轻轻地将鸡蛋的尖头在桌子上磕了一下,把蛋皮稍稍碰破一点,鸡蛋便直立在桌子上。然后,哥伦布说道:“先生们,还有什么比这更简单的事情吗。”妒忌者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以竖鸡蛋这件事来说,哥伦布的办法是愚笨的办法,但这种愚笨的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