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铁蹄铮铮 >

第32部分

三国之铁蹄铮铮-第32部分

小说: 三国之铁蹄铮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左将军吉言,文台定能旗开得胜!哈哈!哎哟!”真是乐极生悲啊!又扯到了。

    几人又聊了一阵,最后赵宇安慰几句后,便打道回府了。

    “主公,蔡伯喈携家眷和郑康成同来,文若已安排在府内。不知主公”刚到荀彧房间,荀彧便说道。一听蔡大家和郑玄来了,不等荀彧说完,赵宇赶紧问道:“二位安置在那个房间,快随吾一起拜见二位。”

    “主公,请随文若前往。”说着往屋外走去。原来和张仲景的房间挨着呢!

    “晚辈赵宇赵白度拜见蔡大家!”赵宇见客厅内坐着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老人,立即鞠躬行礼道。

    “呵呵!原来左将军竟如此年轻?天纵之才呀!天纵之才!大汉中兴指日可待!哈哈!白度请坐!”老头一见赵宇竟如此年轻,不由得大发感慨。

    “谢长辈赏座!”虽然这是左将军府,但是按礼仪赵宇还是需要谢座的。

    “老夫已至京师多日,只顾寻访旧友。未曾到将军府上听命,还望大博士恕罪啊!”老头说道大博士时,故意加重语气。

    “岂敢!岂敢!蔡大家乃天下名儒,重回故地,若不拜亲访友一番,岂不被天下人说有失礼仪?”恭恭敬敬的回道。

    “呵呵!果然不凡!不愧能写出《清影孤月》此等高绝之辞赋。老夫自叹不如!后生可畏呀!”老头也知道这首词?

    “谢长辈夸奖!白度不过侥幸而已!岂敢与长辈相提并论!”在这老头跟前还是谦虚点好。文人都崇尚谦虚,所以才有文无第一。

    “白度不必过谦!老夫自光和元年(即公元178年)一直颠沛流离,虽尝尽艰辛,却明白许多事理。凡事须有度,过犹不及也!年轻人还需朝气蓬勃才是啊!莫若老夫一般死气沉沉。”老头有些感慨啊!

    “多谢长辈指点。”

    “若非白度举荐,老夫不知何时才得以重回京师。遥想??????”

    蔡邕似是自语,又似对着赵宇讲述这些年的经历。

    原来,光和元年七月,妖异现象时常发生,人人惊恐。汉灵帝下诏,召蔡邕等人入崇德殿,让中常侍曹节、王甫问他们关于灾异及消除变故所应当采取的办法。后来,汉灵帝又因此事特诏蔡邕询问,并为了保密,用皂囊封上答疑奏章。

    蔡邕于是上奏认为妇人、宦官干预政事,是怪异发生的原因之一,并弹劾太尉劾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灵帝在看了奏章后很是叹息。在起身如厕时,奏章被曹节在后面偷看了,就向左右的人泄露了全部内容,致使事情泄漏。蔡邕奏章上认为应该废黜的人,都非常恨他。加上,蔡邕与司徒刘郃素来不和。蔡邕的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关系不睦。阳球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让人写匿名信,诬告:蔡邕和蔡质几次因私事请托于刘郃,而刘郃没有答应,蔡邕才怀恨在心的。

    汉灵帝下诏给尚书,召蔡邕质问此事。蔡邕上疏为自己辩白,但他与蔡质还是被送入洛阳监狱,有司认为应该将二人弃市。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辜,于是替他向灵帝求情,灵帝也想起了蔡邕之前奏章的话,于是下诏将他免死,与家属被流放至朔方,不得因赦令而免罪。

    阳球不死心,打发刺客刺杀蔡邕,刺客被蔡邕的正义感动,不为阳球所用。阳球又贿赂有关官员毒害蔡邕,受赂的人反而把消息告诉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蔡邕因此平安无事,居住在五原安阳县。

    蔡邕之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修撰《东观汉记》,正遭流放,所以没有来得及写成。他因此上书所著的十意,灵帝爱怜蔡邕的才高,正好在第二年大赦,于是赦免蔡邕,准许他返回原籍陈留,蔡邕自从放逐到被赦免,历时九个月。

    蔡邕正准备启程回陈留郡的时候,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送行。酒足饭饱后,王智起舞劝蔡邕,蔡邕不理他。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本来很骄贵,丢了面子为宾客所嘲笑,就破口骂蔡邕说:“罪犯也敢轻侮我!”蔡邕振衣而去。

    王智非常恨他,于是密告蔡邕心放怀怨,诽谤朝廷。汉灵帝宠幸的人也都诬陷他,蔡邕害怕无法幸免。于是,逃命江海,远走吴会之地。往来都依靠泰山羊氏,在汉灵帝征召令到之前,一直待在吴地。

    “父亲,何故谈及此事?”这时从外面进来一个十来岁的小美人,莺语燕声颇似小大人般问道。

    “琰儿,快见过左将军!”蔡邕严肃的说道。

    这竟是蔡琰蔡文姬?!左将军两眼瞪的溜圆。简直不敢想象!看过好多小说上描述,此时,蔡文姬应该成人了,怎么着也十六七了吧?竟然只有八、九岁!

    其实,根据各种史料推断蔡文姬大约在公元174年出生。

    据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重印)把蔡文姬的生年确定为公元177年。这个说法应该源于《后汉书?蔡邕传》中蔡邕曾在公元177年上书:“臣年四十有六,孤特一身,得托名忠臣;死有余荣。”认为此时蔡邕没有后代。但是,古时候上奏,不会把家中女眷算到其中,蔡邕没有儿子,蔡邕说自己孤身一人,并不代表没有女儿。所以史料证据不足!

    蔡文姬是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由于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被匈奴左贤王掳走。也就是说她嫁给卫仲道肯定在这之前。

    那个年代,父母死后是要守孝三年!蔡文姬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世家才女,怎会不顾及这些?如此一来,她嫁给卫仲道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192年(也就是蔡邕死)之前。

    蔡文姬更不可能在蔡邕逃难期间嫁给卫仲道,一方面是与礼仪不合,另一方面,当时的卫家也不可能娶吧。

    蔡邕逃难之前有没有可能呢?咱们来推算一下,就算在178年嫁给卫仲道。曹操是在建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207年用金璧将蔡琰赎回来的,并将蔡琰嫁给董祀。这之间就有30年,按照蔡文姬15岁结婚,再嫁董祀时已经45岁了。这也不符合常理吧。

    因此,蔡文姬应该在公元189年——公元192年之间结婚。

    东汉末年,为了鼓励生育,女子在15岁——30岁之间不结婚者,分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人头税。此时,正是蔡邕被董卓重用的时期,区区几百钱人头税不在话下。而且汉朝古风犹存,女子15岁才成年。作为当世名儒又是朝廷重臣的蔡邕,应该不会在蔡文姬15岁就嫁人。所以,蔡文姬出生应在公元177年的前几年。

    事实上,在没有更明确的证据出现以前,根本无法判断她的生年。根据各种史料推论,约公元174年最为合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48章文理博士皆已定,常山基地出事情
    “小女子见过左将军!”蔡琰认真的朝左将军施了一礼。

    “呵呵!不必多礼!蔡小姐可在府中随意玩赏,不必拘礼!”赵宇颇为激动的说道。

    “小女子谢左将军!小女子告退。”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打量着赵宇说道,临走之时,朝蔡邕看了一眼。

    “唉,老夫无儿,仅有二女,尤宠幼女琰儿。琴棋书画深得老夫之风啊!哈哈!左将军以为小女如何?”只注意蔡邕有个女儿叫蔡琰蔡文姬了,不知道他还另有一个女儿呢?

    其实,蔡邕的另一个女儿蔡氏,本身不太出名,但是其婆家那就非常厉害了。其丈夫就是泰山羊氏悬鱼太守羊续的次子羊衜。羊衜的原配妻子是孔融之女,孔氏嫁给羊衜(读音为dao)后,留一个子羊发,后来孔氏因故离世,续娶蔡氏。蔡氏和羊衜共有二子一女。长子羊承,次女羊徽瑜,少子羊祜(读音为hu)。

    某年,羊发和羊承同时生病,蔡氏知道不能两全,就专心照顾羊发。最后,蔡氏和羊衜的二子羊发痊愈,亲生儿子羊承病死。

    次女羊徽瑜为晋景帝司马师的第三任妻子,没有子女,死后谥号景献皇后,与司马师合葬峻平陵。

    少子羊祜在十二岁时,羊衜离世。羊衜的弟弟曹魏太常羊耽抚养其子女。羊耽的妻子就更有名气了,乃曹魏卫尉辛毗(读音为pi)的女儿辛宪英。

    由此可见,泰山羊氏关系网非常强大,当世大儒蔡邕的女儿,儒学名家孔融的女儿和颍川阳翟辛家辛毗的女儿皆为羊家儿媳!

    不过话说回来,这蔡家的女儿就有些可怜:蔡氏是羊衜的续妻,蔡氏和羊衜的女儿羊徽瑜是司马师的第三任妻子,蔡琰更是悲惨,首嫁卫仲道,再被左贤王抢去,又嫁董祀。这难道就是她们的命运?

    “呵呵!以百度观之:小姐天资卓绝,秀外慧中,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不过;;;;;;”左将军故意顿了顿。

    “百度何故不继续说下去呢?难道还怕老夫听到下面的话不喜乎?”蔡邕听到“不过”二字也是眉头一皱。

    “百度胡乱猜测,不必当真!”吊一下胃口先。

    “但讲无妨!老夫岂是那种庸人!”蔡邕有些着急了。

    “恕百度大胆,百度以为,蔡小姐如此英才,若非大富大贵且威重武极之人相配,怕定是命运多舛之人!”这赵某人好不要脸!

    “哦?怎么和汝南平舆人许劭许子将说法如此相像?难道吾女命中真有此劫难不成?左将军乃上神使者,不知可否透露一二?”此时蔡大家连赵某人是上神使者都想起来了!哈哈!至于实际上许劭有没有给蔡文姬评,这里不予考究。为了佐证主角的话,硬扯上许子将当垫背的。

    “不瞒蔡大家,此乃天数,不便透露过多。只需大富大贵且威重武极之人相配即可!”赵某人又开始了忽悠之能事。

    “多谢上神使者!伯喈自当谨慎!”看来这老头当真了。

    “蔡大家,此次百度举荐只为提升民智。望蔡大家莫推辞,更需前辈举荐天下才学之士才好!”说这么多,赶紧扯正题吧。否则,老头会以为赵某人是个不务实事之徒!

    “哈哈!百度还真是急切之人呢!”嘿!又成百度了,上神使者呢?切,这老头!

    “惟今,天下民智未开,法令难明,政令不通。天文地理知者甚少甚偏,医理神学以为缥缈玄虚,算术机械难以广推民间。泱泱中华大地,芸芸众生辛劳,终年不得其饱,一生难得快活。天不予兮?地不出兮?抑或,人不为兮?是为万物之规律不能明也;昼夜分明因何为?四季转换由何生?天崩地裂何时有?狂风怒电为哪般?疑虑丛生无人解,是为天地之变化不通也;生老病死皆由因,因果是非皆由缘,众生不明因缘,生不知其生,死亦不知其死邪,是为生死之道泯灭也。凡此种种,何以解之?惟有上启圣听,下开民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呵!这一通忽悠,一气呵成,连草稿都没打。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