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毛泽东的1949 >

第11部分

毛泽东的1949-第11部分

小说: 毛泽东的194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3点,开国大典仪式正式开始。
  不一会儿,电话传来了命令:“鸣礼炮!”礼炮队员们立即发射礼炮。
   。。

毛泽东等在天安门检阅阅兵队伍(4)
108门山炮分成两组,一组发射,一组装填。
  54位装填手靠手工整齐划一地在1秒多钟里完成装填。54位拉火手则以统一的动作拉火。
  当毛泽东主席亲手摁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第一声礼炮响了。这炮声震天撼地,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伴着礼炮的隆隆声响,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在尽情欢呼。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显示着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显示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与信心。
  

阅兵仪式(1)
54响礼炮后,接着是检阅军队。
  早在1949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唐永健、刘仁、肖明、肖松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这个方案拟制出来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筹划阅兵仪式的负责人,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汇报了阅兵的基本设想。阅兵副总指挥汇报了阅兵方案的主要内容: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及受阅前的训练等事宜;方案设想,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
  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周恩来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周恩来仔细看过地图后没有马上拍板。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套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周恩来的思维重心落在天安门上。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
  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
  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检阅总指挥的陪同下检阅海、陆、空三军部队。
  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自1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畔,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向朱德总司令致军礼。朱总司令还礼后,聂荣臻总指挥向总司令报告说:各军种已准备好,待命接受总司令的检阅。朱德总司令乘阅兵车在聂荣臻总指挥的陪同下检阅了各军种的队伍,然后驱车回到天安门上,朱德总司令站在天安门上的大殿楼前宣布:
  朱德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阅兵式开始!”
  一声令下,在军乐声中,陆、海、空各军种的指战员,迈着脚尖整齐的步伐由东向西走来,接受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受阅部队以海军2个排为前导,接着是1个步兵师、1个炮兵师、1个战车师、1个骑兵师。
  当队伍进入东三门后,正步前进,到天安门主席台的东侧时,在口令的指挥下:
  “敬礼!”
  行进的指战员立即像闪电一样将面部向主席台侧过来行进注目礼,同时将枪支上举,行持枪礼,向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解放军首长们致敬。主席台上的将军们以军礼回敬,毛泽东主席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举手回礼。当几十架银色战斗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时,天安门上下的人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

阅兵仪式(2)
步兵方队迈着雄健的步伐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接受检阅的这个飞机编队,是由战斗机、运输机、通讯机混合编成的。早在一个多月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第一个由9架野马式P—51型美制战斗机组成的飞行中队,这是解放军第一支有作战能力的飞行队。成立这个飞行中队,主要是为保卫政协会议、保卫北平安全和准备去解放台湾用的。
  随着国庆在即,周恩来就想,如果能让这个中队参加检阅,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与朱德、聂荣臻等驱车前往机场(西苑机场)。他们下车后,仔细看了看每架飞机,然后问飞行员:“你们的飞机能不能接受检阅?”
  “能!”众人答道。
  “现在就飞给我们看看。”
  朱德、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在临时搭起的观礼台坐下来。
  不一会儿,9加“野马”发出隆隆的巨响,沿着东西跑道的上空编队飞了一圈,然后从容落地。
  刚从天上下来的飞行员们把朱德、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围在中间。
  “能不能再多几架飞机?”周恩来问道。
  “我们蚊式机也可以参加。”人群中一位驾驶员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指着跑道上停放的两架蚊式飞机。这两架飞机,一架是起义过来的,另一架是由南苑航空修理厂的机务人员刚刚修好的。
  “C—46运输机也可以,有3架呢。”
  “L—5通讯机也可行,飞机编队没问题。”
  飞行员你一言,我一语,恐怕落在别人的后面。
  听大家这么一说,周恩来高兴地问大家:“那么,一共加起来有多少架呢?”
  “1、2、3、4、5……14、15、16,总共有17架。”
  大家异口同声地数着。
  站在一旁的朱德总司令做着手势,对大家说:“好吧,过几天我们再来看一次。”
  1949年9月23日,由17架飞机组成的机群编队,在天安门上空,做检阅航线实验飞行。
  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非常适合飞行。
  飞行员们起了一个大早,纷纷赶到机场做准备工作。准备就绪,十几架飞机腾空而起,直穿云霄,飞经天安门上空,一切都非常顺利。
  这一天,正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会期间。代表们正热烈地讨论建国大计,忽然,天空中传来飞机的隆隆声。
  “好像是飞机。”有人轻声地说了一句。
  有些代表坐不住啦,还以为是国民党的飞机,侧身向外看去。
  飞机的引擎声越来越大,会议室的房梁被震得嗡嗡响。
  正当大家忐忑不安之时,周恩来满脸春风地走了进来,挥了挥手说:“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外面正在飞的是我们自己的飞机,是保卫政协会议和北平的安全的。这些飞机还将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接受检阅。”
  代表们一听,心情立刻放松,激动地鼓掌。
  热烈掌声停息后,周恩来继续说:“明天,我们的朱总司令还要代表全军保证实现共同纲领,并正式宣布,要建立一支统一的强大的为人民服务的陆海空军。”
  代表们再也无法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欢呼声响彻整个会堂。
  机群做完航线实验后,顺利地返航。
  10月1日,开国大典开幕那一天,天还没亮,飞行员们就来到南苑机场,整队集合。另外两架担负一等战斗值班的飞机停放在起飞线上,严密警戒着蒋介石的飞机可能的破坏和骚扰。
  17架银色的、绿色的、灰色的飞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跑道旁。所有的飞机都油饰一新,机头是红色的,机身和机翼上一律饰以金黄色的红星,机尾是红白相同的条纹。在此之前,苏联顾问派人把这里的飞机都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
  穿着飞行服的飞行员早已排好在跑道旁,等候着飞行号令。他们面对国旗誓言,并在誓词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那场面极为激动人心。誓词铭刻在心,有如铭刻在历史的桥头上的碑文。很多年过去后,当时参加飞行的杜裕明中将仍然清楚地记着那段难忘的誓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阅兵仪式(3)
“我参加检阅,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也不让飞机掉到广场和附件的建筑物上。”
  下午2点,17架飞机分成6个分队,依次滑到起飞线上,待命而发。
  下午4点整,开国大典检阅开始。
  空军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随着3颗信号弹冲向天空,停在跑道上的17架飞机咆哮而起,缓缓升空,直飞天安门方向。
  4点35分,天安门城楼附近响起飞机的隆隆声,这声音划破了广场的沉默和宁静。
  广场上的人群突然欢呼起来,大声喊道:“是我们的飞机!”
  站在城楼上的毛泽东也兴奋地举起了左手,他把手心朝向天空,有力地挥动着,好似在向飞机示意。
  飞机组成“品”字形,依次通过天安门。
  毛泽东和朱德、董必武、刘少奇等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
  飞行检阅总共进行了7分多钟,时间尽管短暂,但它却载入了共和国空军史册。
  空中飞行检阅,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有几家外国通讯社对此进行了报道,电文的内容大致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上,中共空军派出了一支以野战军P—51战斗机为主的26架飞机参加检阅,充分显示了他们强大的空中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支400万人的大军。毛泽东为这支军队的创立和发展,付出巨大的心血,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从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创建工农革命军起,22年来,毛泽东的生活、工作与战斗,始终同这支军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也就是这支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阅兵式进行了三个小时,直到黄昏。
  

群众游行
阅兵式过后,群众游行开始。
  首都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活动,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游行队伍按工人、农民、职工组成不同的方队,人们穿着各式衣服,色彩斑斓。这五彩缤纷的人流,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