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

第33部分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33部分

小说: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也确象她的“眼泪还债”。湘云诗“自是霜娥偏爱冷”一句,脂评也已告诉我们“不脱自己将来形景”。所谓“将来形景”,就是说她后来与丈夫卫若兰婚后不久就分离了(续书所写不同)。在第二首中,如“难寻偶”、“烛泪”、“嫦娥”等,皆暗示她和她丈夫后来成了牛郎织女那样的“白首双星”。作者还写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则“也宜墙角也宜盆”的隐义是说她无论是在史家绮罗丛中受到娇养,还是投靠贾府寄人篱下,都能处处顺合环境,随地而宜。其实,这正说明她缺乏黛王那种叛逆性格。称之为“阔大宽宏”,是作者的偏爱。凡此种种,要使每一首诗都多方关合、左右逢源,若非作者惨澹经营、匠心独运,是很难臻于完美境地的。
  藕香榭对联(第三十八回)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
  '说明'
  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开窗,左右有曲廊,后面竹桥暗接。对联是贾母来赏桂时所见。
  '注释'
  1。“芙蓉”二句——芙蓉,指水芙蓉,即荷花。兰桨,木兰制的桨,取其芳香义作为修饰,出《楚辞》。其实只是说小舟。上句是见水动影破方知船来的意思,诗意全从造句中表现,如果写成“兰桨归时莲影破”就平淡无奇了。这是从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中得到启发的。下句则在炼字上见工夫。菱藕常人多不言“香”,现在偏偏用它,又加以“深”字,以写景物幽独,表现意趣。用一“泻”字画出竹桥的姿势。
  '鉴赏'
  对联虽然工致,表现的总是仕宦人家的生活情趣。它的技巧也没有超脱当时皇室权贵艺术标准所认可的范围。
  菊花诗(第三十八回)
  '说明'
  菊花诗十二题,咏物兼赋事。题目编排序列,凭作诗者挑选。限用七律,不限韵脚。诗作皆署“雅号”,即:“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枕霞旧友”(湘云)、“潇湘妃子”(黛玉)、“蕉下客”(探春)。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注释'
  1。蓼——水蓼,花小色红,聚集成穗状。苇——芦苇,花白。蓼红苇白时菊尚末开。诗中以菊拟所“忆”之人,所以说“抱闷思”、“断肠”。
  2。旧圃——去年的花圃。秋无迹——即花无迹,修辞说法。
  3。梦有知——谓唯有梦中能见,亦为写“忆”。
  4。“念念”句——意谓秋雁北归南飞,勾起自己无限想念之情。因传说雁能带书传讯。
  5。寥寥——寂寞空虚的样子。砧——与兴秋思有关,参见宝玉《咏白海棠》诗注。迟——不尽。
  6。为黄花瘦——黄花,菊花。语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孀居愁绪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意有所不同。
  7。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亦称重九。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所以说是相会之期。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注释'
  1。淹留——滞留住。这句说,不必为了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2。何处秋——即何处花,修辞说法。“谁家”、“何处”都为了写“访”。
  3。蜡屐——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蜡。语用《世说新语》阮禹“自吹火蜡屐”事。表示旷怡闲适。又古代有闲阶级多着木屐游山玩水。得得,特地,唐时方言。
  4。冷吟——在寒秋季节吟咏。
  5。解——懂得,能够。
  6。“休负”句——不要辜负我今天的乘兴游访。挂杖头,语用《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事。这里取其兴致很高的意思。又重阳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种菊(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处处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绝尘埃。
  '注释'
  1。移来——指把菊苗移来。
  2。不期——未曾料想到。
  3。秋色——指菊。
  4。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这里只是对着菊花举杯饮酒的意思,与吟诗一样,都表示兴致高。寒香,指菊。下一首“清冷香”意同。《花史》:“菊为冷香。”
  5。泉溉泥封——用水浇灌,用土封培,是种菊的技术。
  6。好和——须和。井径——田间小路,泛指偏僻小径。这句意思是说让菊花跟它所在的小路一起都与尘世的喧闹隔绝。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
  1。科头——不戴帽子叫科头。这里借用来说不拘礼法的样子,与下联“傲世”关合,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抱膝而坐)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2。傲世——菊不畏风霜,冒寒开放,有“傲霜枝”之称。
  3。知音——知己朋友。典出钟子期听伯牙弹琴能知其心意的故事。见《列子。汤问》。
  4。荏苒——参见林黛玉灯谜诗注。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拋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注释'
  1。供菊——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里供观赏。
  2。喜堪俦——高兴菊花能作伴。
  3。“几案”句——即 “婷婷点缀几案幽”。婷婷,指菊枝样子好看。幽,说因菊而环境显得幽雅。
  4。“隔坐”句——即一座之隔而闻到菊花的香气。三径露,指菊,修辞说法(与下句“一枝秋”相对),用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三径”原出处参见前清客《兰风蕙露》对联注。“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与下句“一枝”一样,正写出“供”字。
  5。霜清——仍是修辞说法,指菊花清雅。纸帐来新梦——房内新供菊枝,使睡梦也增香。因纸帐上多画花卉,而真的菊自然大大超过所画的花,所以及之。《遵生八笺》:“纸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
  6。“圃冷”句——书中黛玉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拋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末供之先,意思深远”圃冷,菊圃冷落。斜阳,衰飒之景。旧游,旧时的同游者、老朋友。
  7。“傲世”二句——说自己也与菊一样傲世,并不迷恋世上的荣华富贵。春风桃李,喻世俗荣华。淹留,这里是久留忘返的意思。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
  1。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 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2。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3。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4。口角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5。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参见薛宝钗《咏白海棠》“欲偿白帝”注。“素”在这 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6。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7。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黏屏聊以慰重阳。
  '注释'
  1。“诗余”二句——谓诗后戏笔画菊,乃乘一时之逸兴不经意所作,岂是存心绘画、苦苦构思而成?丹青,指绘画所用的红的青的颜料,亦作画的代称。较量,计虑,思考如何恰当。
  2。“聚叶”二句——聚叶,把菊叶画得茂密,故用“千点”。攒,簇聚。花由好多花瓣集合构成,故说“攒花”。霜,指代菊花瓣,故用“几痕”。国画中有泼墨、烘染等法,枝叶浓黑以烘托花姿。“泼墨”、“攒花”是画菊常用的话,如《画居逸品》记高濲“酒酣泼墨,写菊数本……寒香飘拂,凉风飒然。”菊花的不同画法则有“高顶攒瓣花”、“攒顶尖瓣花”、“攒心细瓣花”等名目。
  3。“淡浓”句——对风前的菊花姿影心领神会,然后在纸上用浓淡来表现。有浓淡,才能密而不乱,才有远近掩映。
  4。“跳脱”句——即“(戴着)跳脱之腕底生秋香”的修辞句法。跳脱,手镯的一种,用珍物连缀而成,又做“挑脱”、“条脱”。《全唐诗话》:“(文宗)问宰臣:‘古诗云:轻衫衬跳脱。跳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即今之腕钏也。’”句中仅以字面与“淡浓”成对,对仗中多有此式。有人解为灵活,兼有此意。
  5。“莫认”句——不要错认是真的菊花而随手就去采摘。说画得神态逼真。“东篱闲采掇”,语用陶潜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掇,拿取。
  6。黏屏——把画贴在屏风上。慰重阳——重阳不得赏菊,以观画代之,可安慰一下寂寞的心情。
  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虱病可相思?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